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1130

  一座座粗制滥造的圣诞老人出现在了军营中,上面挂满了卡片。这也算是义务教育的福利了,士兵们可以自行书写圣诞愿望。
  临时教堂,这一天也开始营业了,随军神父变得忙碌了起来。
  菲克尼子爵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士兵们在欢庆节日,军官们却是愁眉不展。
  战争进行到了现在,距离胜利依然是遥遥无期。国内已经给出了最后答复,如果不能在最后期限内攻克开普敦,那么就要停战了。
  自己挖的坑自己填,原计划半年内结束战争,现在把时间放宽到一年,依然不能够结束战争,自然没有继续进行下去的必要了。
  如果不是后期攻城战,都是用炮灰部队在进攻,军心士气恐怕早就崩溃了。
  即便是如此,士兵们也出现了厌战情绪。或许是自尊心作祟,又或者是文化传统的关系,这些情绪并没有表现出来。
  不过军官们已经察觉到了。天天看着血肉横飞的场面,没有心态崩溃,都算是内心强大。
  这个时候只能由军官们充当心里医生,安抚大家不安的情绪。圣诞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调剂品,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对缓解精神压力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相比失落的菲克尼子爵,城内的德尔福总督才是真的度日如年。连续遭遇失败,开普敦的军心士气降到了谷底。
  军队物资供应还可以保障,大量的战争难民就惨了。丧失了生计后,根本就无力承受高昂的粮价,只能依靠政府救济。
  开普敦殖民政府也不富裕,被官僚们层层克扣后,发放的物资连裹腹都成为了问题。即便是圣诞节,也只是多了一份300克的鱼肉。
  这是渔民民从大海中捕捞的,是现在开普敦最主要的肉食。远渡重洋运过来的牛羊肉,那都是天价,普通人根本就吃不起。
  “布尔共和国军队”没有拦截过难民入城,甚至还有意引导周边的英国人向开普敦汇聚。现在从开普敦城到好望角,现在到处都是现在难民。
  如果加上军队,这巴掌大的小地方总人口已经突破了四十万。如果不是德尔福总督果断下令,驱逐了黑人和混血儿,这个数字还会更大。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但是人多一定消耗大。要养活这么多人,每天至少要消耗1500吨生活物资。
  加上各项战略物资,开普敦殖民地每天至少需要从外界输送3000吨物资,才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实际上的需求量,还要比这大得多。修筑防御工事的建材,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战争持续下去,开普敦就要变成世界上碉堡、要塞最密集的城市。
  更悲剧的是开普敦缺水,后世这里就是全世界最缺水的城市,现在也不能够例外。
  外界的自来水供应,早早就被敌人切断了,他们只能在开普敦和好望角之间这一小块地方上想办法。
  最大的淡水资源来源,就是天上的雨水。地下水根本就指望不上,要不然干嘛要海水淡化呢?
  缺什么都不能缺水,现在英国人只能向葡萄牙人买水,要是哪天不送几千吨水过来,危机马上就会爆发。
  为了节省用水,现在修筑防御工事的都是海水。后遗症啥的德尔福总督已经顾不上了,只要眼下能凑合着用就行了。
  可以说现在的开普敦,除了人口外,别的什么都缺。水、粮食、燃料、建材……本地没有一项能够自给的。
  即便是不列颠,要供应这么多物资,也显得有些吃力。
  为了减轻物资压力,每一次运送物资的船舶过来,都会带走一船难民。
  人口减少,未来开普敦的发展怎么办,现在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到了圣诞节前夜,当地的人口成功下降了十二万,缓解了给养压力。要不然就连这一点儿鱼肉,都不一定能够拿出来。
  这还是夏季,雨水相对充足,还不需要燃料取暖。要是到了冬季,这个物资压力还会更大。
  再考虑季风带来的影响,到了冬季十几米高的杀人浪屡见不鲜,每年的七八九月份,好望角航线几乎不能够通航。
  即便是现在,为了运送物资英国人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几乎百分之二的船舶在半路上就完蛋了。
  没有办法,风帆时代木船的抗风限能力太弱,各种自然灾害不是那么容易抵挡的,还有时有发生的人祸。
  最近一段时间,皇家海军已经多次出击剿灭海盗,依然还有不长眼的海盗往上凑。
  有时候德尔福总督都想撬开海盗的脑袋,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连事先侦查都不知道,运送淡水、石料的船都有人抢。
  身居高位的他是不知道海盗们的苦,搜集情报那有说的这么容易,除了个别海盗团能够做到,大部分海盗都是遇到商船就打劫。
  自从得知下一批援军是印度殖民军后,德尔福总督就做好了回家避风头的准备。至于反攻布尔人将功赎罪,他还没有那么心大。
  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德尔福总督也看不上印度殖民军,在他眼中,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大约和外面的黑人炮灰差不多。
  唯一的价值就是用炮灰对炮灰,可以减少小伙子们的伤亡。开普敦地区的军队都需要休整,在这么下去这支部队就废了。
  具体可以参考近东战争,当时英军表现还是不错的。可是因为后方补充不及时,没有进行有效的休整恢复,等战争结束后参加战斗的大部分英军士兵都废了。
  这种“废”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里上废了。主要表现为厌战、惧战、反战,尤其是和意大利人混在一起的英国士兵,更是带回了一堆坏毛病。
  后面的波斯战争失利,镇压印度叛乱迟迟不能建功,远征埃塞尔比亚表现吃力,都是英军战斗力下降的证明。
  南非战争更不用说,打出来的战绩,德尔福总督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一方面是殖民部队养尊处优贯了,就连最基本的训练也没有能够保证;另一方面就是主力部队战斗力下降了,很多战术都停留在前膛枪时代。
  殖民地军队和正规军都不能打,那么战场上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要不然原时空,也不会闹出数十万人围攻布尔共和国,前前后后三年才获胜的笑话。
  知道的越多,德尔福总督的压力就越大。表面上风光的不列颠帝国,内部已经开始腐朽。
  这种状态下,不列颠能够迎接法奥两国的挑战么?在内心深处,德尔福已经产生了怀疑。
  这次战争的失败,对他的身心也是一次重创,不再有往日里的傲气。
  夜已经深了,外面的欢声笑语已经结束。陷入沉思中德尔福总督,思想越跑越远。
  从最初为开普敦的战事焦虑,接着又为自己的个人前途而发愁,后来又为不列颠的未来担忧。
  这个圣诞夜,德尔福一夜无眠。
  ……
第五十九章、产业革命的根本——成本
  圣诞节过后,英奥两国先后承认了大法兰西帝国,算是对法国吞并意大利地区进行了默认。
  受此影响,欧洲各国也在1871年纷纷承认大法兰西的合法性,重新和法国恢复外交关系,拿破仑三世终于摆脱了外交困境。
  围绕着法国吞并意大利地区,引发的国际局势紧张就此结束。不过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暗流开始涌动,野心家们活跃了起来,扩张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众多欧洲小国都丧失了安全感。
  帝国主义时代全面降临了,法国人这次的做法再一次刷新了列强的底线。从现在开始强国可以不需要任何借口,就可以吞并一个主权国家。
  遮羞布已经不需要了,弱肉强食从来都没有这么淋漓尽致过,游戏规则变得对弱国更加不利。
  不知道是谁放出了英法奥三国结盟的消息,让刚刚缓和的国际局势再次变得紧张了起来。这一刻剩下的欧洲国家都坐不住了,英法奥三国外交部都热闹了起来。
  就连忙着内部改革的亚历山大二世,都亲自发来了电报询问。保密那是不可能的,英法都已经公开承认正在进行结盟谈判。
  本来就是准备利用这个联盟增加奥地利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弗朗茨自然不会画蛇添足的否认。
  至于亚历山大二世会怎么想,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不要说半死不活的俄罗斯帝国,就算是巅峰时期的俄罗斯帝国面对三国同盟也要退避三舍。
  三国正式结盟条约还没有签,关于构建新的国际局势问题,已经开始了讨论。
  利益面前大家都抵不住诱惑,制定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恰好又是最大的利益。
  即便是对三国同盟没有多少兴趣的弗朗茨,对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也非常感兴趣。
  这方面奥地利有经验,主导过两次维也纳体系。一套对自身有利的游戏规则,所带来的利益不比任何一块殖民地带来的利益小。
  现在大家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欧洲,英国人需要欧陆平衡,法国人想要消化战果,奥地利需要时间继续发展。
  其它国家也是不例外,普鲁士王国需要消化战果,俄国人忙着改革,小国更不用说,大家想要一个稳定的欧洲。
  在大家共同的意愿下,新的国际秩序即将出炉。这一次比以往更加残酷,三大国制定规则后各国遵守就可以了。
  次一等的强国普鲁士、俄罗斯、北欧联邦,还有一定的发言权,更多的小国完全沦为了应声虫。
  作为既得利益者之一,弗朗茨没有替他们叫屈的意思。
  现在他正忙着进行经济改革,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还是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某些经济政策,现在已经变得不合时宜。
  后世大名鼎鼎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也开始冒头,只不过还停留在萌芽状态。或许是因为蝴蝶效应的缘故,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还是发生了变化。
  具体怎么回事,弗朗茨也说不清楚。他不是研究经济的,对这些问题不是很清楚。
  在自由市场经济盛行的年代,奥地利的经济政策已经算是积极的了,当然这个积极也是非常有限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