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1130

  英国人军装太耀眼的弱点,也被菲克尼子爵给利用上了,多次在丛林中打他们的伏击。
  几次交战过后,英国人现在都学会了逢林莫入,主动收缩了战线只是在正面战场上和他们交战。
  菲克尼子爵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要不了多久,恐怕英国人连交战都不会出来了。
  这是战场上交战双方交换比决定的,正面战场上通常都是七比一、八比一,丛林之中十几比一都是常有的事情。
  这么打下去,要不了多久英国人的优势兵力就不复存在了。德尔福总督已经很努力了,英军士兵也非常拼命。
  可惜土著军队的战斗力就只有这么点儿,除了送人头外,他们在战场上就是打酱油的。
  如果不是英军士兵在,连这个交换比都打不出来。不是说这些士兵不勇敢,实际上他们比大部分英军士兵都要勇敢。
  然而现在不是冷兵器时代了,勇敢不等于战斗力强。军纪涣散、把命令当耳旁风,时常对着空气就放抢,根本就不看有没有敌人。
  不光是19世纪,即便是到了21世纪,都有不少非洲军队是这么打仗的。两军对射的时候根本就不看敌人位置,枪口抬得老高,子弹都向天上飞。
  冲锋的时候一拥而上,根本就没有队列。现在没有马克沁机枪,可是加特林奥地利还是不缺的,对付这种胡乱冲锋的对象最适合了。
  他们都不把自己命当一回事,英国指挥官就更加不会在乎这帮炮灰的伤亡了。战争一开始,就拿英国人就拿土著炮灰的命往上填。
  和欧洲的战争相比,这更像是一场儿戏。所以尽管这场战争打得非常激烈,可主要伤亡都是这帮炮灰提供的。
  如果不是担心浪费弹药,增加后勤压力,菲克尼子爵也准备组建一支炮灰部队,送上门去和英国人对耗。
  这种事情菲克尼子爵可是有经验的,当初清理土著部落的时候,为了减小损失,都是组建土著军队上去打的。
  杀起自己人的时候,这些人可不手软。菲克尼子爵可以肯定死在殖民者手中的非洲人,绝对没有死在他们自己人手中的五分一,甚至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毕竟劳动力也是钱,殖民者们还是很重视自己钱包的,只有这些土著军队不会在乎。等仗打完了,这些土著军队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即便是如此,菲克尼子爵还是组建了一支土著冷兵器军队。每一次肉搏的时候,就把他们派上去。
  如果发现英布战争中,两支黑人部队在火拼,后方还有两支白人军队在看戏,不要觉得奇怪,这都是正常操作。
  这是双方的默契,英国人也希望通过这种战斗拉平双方的伤亡比,免得数据上不好看。
  菲克尼子爵也不想立即结束战争,仅仅是把英国人赶出布尔共和国还不足以满足他的胃口,他现在盯上英属南非。
  这种节节推进的小胜利,还不足以令英国人认怂,给他们留下了胜利的希望,战争才会持续下去。
  等把战场推进到了英属南非腹地后,才是决战的时机。那个时候这支布尔共和国新兵也变成了老兵,一举爆发直接占领开普敦,造成既定事实。
  到了那一步,就该两国外交部进行扯皮了。无论最终谈判结果如何,他们的军功都到手了。在这个问题上,所有参加这次战争的贵族们立场都空前的一致。
  自从开启了这种新型的战斗模式后,双方的交换比迅速接近。从七比一八比一的超级数字,迅速缩小在二比一之内,偶尔还可以反超一下。
  反正死得都不是自己人,双方都没有任何压力。
  无论是德尔福总督,还是菲克尼子爵,他们送上去的战报,都不会有土著军队的伤亡情况,甚至这支部队的编制都可以一笔带过。
  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英布战争的总伤亡人数都超过十万,如果都是白人士兵,无论是谁都受不了。
  现在这样大家都好交差,吃了败仗没有关系,就逮着一支炮灰部队狠揍,凑够了人头就可以写战报了。
  春秋笔法一笔带过,大败都可以变成平手。之所以要撤退,那是战略转移,免得给敌人留下可趁之机。
  德尔福总督的战报就是这么写的,一面胜利的消息不断,一面又在不断向国内要援兵。这没有毛病,找个借口就行了,比如说:敌人增兵了。
  这里是非洲大陆,国会的议员老爷们不可能亲临前线查看。伦敦政府那都是自己人,要是前线打了败仗,内阁也是要被国会质询的。
  一名身材魁梧,满脸笑容的青年军官跑过来,向菲克尼子爵报告道:“将军,伤亡已经清点出来了,我军阵亡76人、受伤84人;击败敌军三千余人,歼灭156人、俘虏98人。”
  这个数据是自动过滤了双方土著军队的伤亡,就算是记录了下来,也没有任何作用,那玩意儿维也纳政府不会承认。
  干掉的白人士兵是军功,歼灭的土著军队只能算是搭头,折算下来只能算是一百比一。
  就这个数据,还要在减去己方炮灰部队的伤亡后,最后根本就没有啥了。
  这不是维也纳政府苛刻,而是现实需要。如果没有这个限制,一年之内这帮贵族都能够创造上百万人的战绩出来,然后就是元帅满天飞、公爵遍地走。
  节操那是什么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好么!就算是把当地土著全部变成军功,这些殖民者同样干得出来。
  有了这个约束条件就不一样了,真要是有人靠土著刷军功,至少也要干掉几十万才能够封爵,基本上不可能靠几百人的殖民队伍办到。
  没有办法烂刷战绩,没有关系。除了战绩外,缴获的战利品、夺取的土地,这些都可以折算成战功。
  大部分贵族都是开疆扩土获得册封的,战利品自然是私吞了,毕竟兑换军功太贵了。
  这是合法的,在殖民活动中所有的缴获都可以自行处理,无论是向政府换取军功,还是自己分了都可以。
  正因为如此,这次南非战争才变得抢手,毕竟这回是实打实的战绩,不光可以封爵,军衔也可以获得提升。
  不要看军衔没用,实际上在德意志地区这是荣耀的象征,尤其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最受人尊敬。
  那怕是一介平民,靠战功崛起,同样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反而是那种没有军功的贵族,会受到老牌贵族的鄙视。
  战争进行到现在,到菲克尼子爵手下报道的贵族又多了一批。有个人名义参加的,也有带领家族私军参与的,甚至还有殖民公司旗下的武装力量加入。如果战争持续下去,这个人数还会持续增加。
  要不是这些人的加入,这支新生的“布尔共和国军队”想要形成战斗力,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毕竟士兵几个月就可以练成,军官可不容易培养。一支没有合格军官指挥的部队,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也非常有限。
  这个战果,没有出乎菲克尼子爵的意料,英国人还是那么滑不溜秋,拿着炮灰部队殿后,自己先给跑路了。
  意气风发的下令道:“知道了。传令下去,各部队先安置伤员,大部队休整一天,然后再继续向前进发。”
  青年军官回答道:“是,将军!”
  菲克尼子爵眉头微皱,心平气和的说道:“不要叫将军,现在我只是一名上校,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
  没有办法,尽管指挥数万军队作战,他的军衔依然是上校。就算是要晋升,那也要等战后回到维也纳过后。
  在此之前,他就只能以上校的身份指挥全军。这是规矩,要是提前就急不可耐的自称将军,传了出去那是会被人嘲笑没有教养、不懂规矩。
  菲克尼子爵也是贵族出身,尽管只是小贵族,可那是也传承了上百年的贵族家族,勉强称得上是老牌贵族了。
  对规矩菲克尼子爵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涉及到了家族声誉问题,那更是一点儿也不能马虎。
  ……
第四十七章、英国人的计划
  南非战火纷飞,让伦敦政府忧心忡忡。一度以为奥地利和法国人达成了暗中交易,要对德意志联邦帝国下手。
  好在最糟糕的情况没有发生,奥地利没有采取行动,不然他们又要增加一个新的威胁。
  窝在地中海的奥地利虽然可怕,却威胁不到不列颠。一旦统一德意志地区,跨入了大西洋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双方的距离被拉近了。
  当然,这个威胁是相对的。弗朗茨还担心英国人的威胁,毕竟皇家海军才是当代最强的。
  事情没有发生,反倒是令本杰明首相更加疑惑了,他完全看不到奥地利人想要干什么。
  不在乎法兰西的威胁?这不可能!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人在欧洲大陆纠缠了几百年,怎么可能不清楚对手的恐怖呢?
  法兰西吞并意大利可不仅仅只是开疆扩土,同时还奠定了法兰西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和欧陆霸主地位。
  在这个问题上奥地利没有?道理会妥协,就算是担心直接和法国对上被人渔翁得利,那么在伦敦政府同意联盟后,维也纳政府也该出手了。
  本杰明首相关心的问道:“搞清楚法奥交易的内幕了么?”
  越是看不懂,就越觉得有问题。为了搞清楚法奥两国的内幕交易,伦敦政府竭尽了全力,不惜启动最高级别的暗子。
  为此不少潜伏在法奥两国的间谍人员都暴露了,传回来的情况依然是只零破碎,需要进行分析推断。
  外交大臣麦克林想了想说:“我们手中的情报不足,只能进行初步判断。
  大致是:奥地利默认法兰西吞并意大利地区,换取法国人承认他们统一德意志地区。
  这其中可能还有别的利益交换,比如说:两国联合瓜分地中海,将我们排挤出去;以及对非洲大陆的秘密分割等等。
  最近几年法奥两国关系走的很近,海外殖民扩张中两国似乎是约定好的,基本上都各走一边,很少发生直接冲突。
  这次法国人突然行动,打了维也纳政府一个措手不及。奥地利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准备,他们要统一德意志地区,绕不开普鲁士王国。
  维也纳政府最初应该是准备利用普俄战争削弱普鲁士,他们没有想到俄国人那么不争气,居然输了战争。
  如果不是这个意外,民族主义者就会逼着战败的普鲁士王国加入神罗帝国,现在奥地利也该统一德意志地区了。
  一次意外,让维也纳政府的计划全面失败。现在他们可能还在纠结,要不要武力统一德意志地区。”
  脑补往往是最可怕的,真真假假乱七八糟的情报,成功将英国人带偏,麦克林选择了一种最符合逻辑的推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