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1130

  东普鲁士会战的胜利给普鲁士人带来的最大好处,还是在政治上,这让拉拢瑞典参战成为了可能。
  俄瑞世仇由来已久,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他们先后进行了八次大战,直到最近几十年瑞典没落,才停了下来。
  除此之外,奥斯曼帝国也有可能出兵收复高加索地区。他们刚刚完成了一次社会改革,虽然改革并不彻底,不过还是恢复了一部分实力。
  刚刚被俄国人欺负了的中亚三汗国,以及和俄国人翻脸不久的波斯,还有远东地区的清国,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俄国人的敌人。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英国人的外交官们最近非常活跃,初步判断是在进行串联。
  可以想象沙皇政府来年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如果打赢了普俄战争也就罢了,这些国家会偃旗息鼓;如果要是继续失败,那么他们就危险了。”
  看了看欧亚地图,弗朗茨不得不承认俄国人拉仇恨的能力真强。如果让约翰牛的计划成功,那么四面楚歌的俄罗斯帝国还真不一定能够撑得住。
  “俄奥同盟”这是建立在两国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俄罗斯帝国要倒下了,奥地利或许是最先落井下石的。
  弗朗茨关心的问:“英国人的计划,沙皇政府有没有觉察到?”
  内心深处,他已经把俄国这个反面例子当成了教材,再三提醒自己不能浪、不能浪。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还不确定,俄国人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我们无法判断他们是否洞察了英国人的阴谋。”
  奥地利外交部能够发现英国人计划,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英国人当做最大的对手。
  既然是对手肯定要重视英国人的一举一动了,然后奥地利外交部在世界各地的机构,都很默契的盯着英国人。
  首相费利克斯提议道:“如果英国人有这样一个大计划的话,我们就有必要提醒一下俄国人了。
  俄罗斯帝国不能倒下,如果真的倒下了,那么就必须要肢解他们。目前肢解俄罗斯帝国我们还做不到,那么还是不让他们倒下的好。”
  肢解俄罗斯帝国没问题,关键是没有办法让他们碎片化。仅仅只是在边角料上撕下几块肉,已经不是奥地利的追求。
  尤其是在非洲战略的关键时刻,现在俄罗斯帝国出现了问题,奥地利就会陷入这个泥潭中,短时间内无法脱身。
  弗朗茨想了想说:“那就找个机会,把消息通报给俄国人。不过不是现在,等英国人的计划进行得差不多了再行动。
  涉及到了这么多国家,想要他们同时向俄国人发难,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英国人恐怕是一厢情愿。”
  仇恨大家有,利益诉求大家也有。这些因素构成了各国向俄罗斯复仇的前提条件,遗憾的是各国政府不是那么给力。
  由于通信不便的缘故,这么多国家无法进行足够的沟通,大家分布在天南海北,所谓的联合行动只是一厢情愿,很容易被俄国人逐个击破。
  更何况其中不少国家的政府都腐朽了,根本就没有收复失地的勇气,要让他们下定决心,除非英国人亲自上阵。
  既然如此,弗朗茨自然是不着急。等英国人准备的差不多了,才通知俄国人,也可以给亚历山大二世增加一点儿游戏难度。
  要是让沙皇政府用外交手段解决了问题,岂不是让英国人很没面子?
第八十四章、没钱,只能杀猪了
  圣彼得堡,自从东普鲁士会战结束后,处于漩涡中心的沙皇政府日子就不好过了。
  尽管前线的将领背了黑锅,亚历山大二世还是明白,真正导致俄军大败的原因,不是将领们的指挥问题。
  如果没有那一道速战速决的命令,或许东普鲁士会战还在继续。按照最初的战略,俄军只需要和普鲁士人对持,依靠海上优势进攻获得胜利。
  进攻和防守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俄军采用防守战略,绝对不会败得这么快。普鲁士人的突然增兵,他们最多也就丢几道防线。
  “钱”成为了这次会战失败的罪魁祸首,其次是俄罗斯帝国糟糕的交通,再次是沙皇政府腐败的官僚系统,最后才是这道“决战令”。
  陆军大臣赫拉梅德汇报道:“陛下,我们已经进行了动员,前线的兵力损失,在未来两个月就可以补充满员。
  损失的武器装备,国内军工企业正在准备昼夜赶工,不足部分我们已经向奥地利订购,确保会在明年开春前装备到部队。”
  赫拉梅德非常明智的忽略了追究责任的事情,前线的主要军官虽然背了黑锅,并没有被撤职、问责,都被勒令戴罪立功。
  总体上来说,他们的表现还是及格的。这些军官是俄国人在近东战争中最大的收获,是俄军的精英。
  现在还要打仗,自毁长城的事情,精明的亚历山大二世自然不会干。
  “还是钱的问题,对么?”
  亚历山大二世无奈的问道,从他的语气中就可以听出来,“钱”的问题已经不是出现一两次了。
  陆军大臣赫拉梅德肯定的回答道:“是的!我们已经拖欠了太多的货款,不少合作的企业也因此陷入了资金困境。现在他们要求,先支付欠款,才会组织生产。”
  沙皇政府欠企业钱那是常有的事情,只不过像这一次欠得这么狠的情况,却是少有发生。
  资本家们不是傻子,知道沙皇政府的财政出了问题,自然不会继续赊欠了。
  这方面沙俄的官员和他们是盟友,企业赚不到钱,拿什么给他们当回扣呢?
  不光是军工企业,凡是沙皇政府的合作企业,现在都积压了大量的债务。
  这些问题不解决,俄罗斯帝国也不用考虑明年的战事,直接低头认输算了。
  亚历山大二世期待的问道:“财政部有什么计划,解决现在的危机?”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一脸憔悴的回答道:“解决方案有两种:其一、再征收一次战争税;其二、借外债。”
  没有发行债券、没有对内借款,这无疑是说明了:沙皇政府的信誉已经崩盘,国内的金融也出现了问题。
  实际上,在俄军刚刚占领东普鲁士地区的时候,外界还有不少人看好他们,财政部利用这个机会卖了一批债券。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在他们的债券再次无人问津。连财政大臣本人都不确定,这些债券能不能够兑付。
  战争是吞金兽,俄罗斯是一个正在向资本主义过度的封建帝国,能够调集的资金非常有限。
  当然这并不等于他们就没钱了,只不过精明的金融家们,这个时候纷纷装穷,丝毫没有拉沙皇政府一把的意思。
  亚历山大二世冷笑着说:“难道国内的金融界就不能想想办法了?据我所知,他们手中还持有欧洲不少国家的外债吧!”
  没有毛病,沙皇政府向国外银行借款,俄国的银行在海外放贷,这都是正常的金融活动。
  唯一不正常的是这些银行不愿意借钱给沙皇政府。
  当然,这不全是银行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历届沙皇玩得太狠,有借无还的事情发生得多了,大家不愿意继续上当。
  这个话题卡住了,现在政府财政崩溃,国内银行不敢借款也是情有可原。
  见无人回答,亚历山大二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知道对官僚来说:有些事情可以做,却不能够说,不然很容易留给政敌把柄。
  “能够筹集多少资金?”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想了想说:“初步估计,可以征收8600万卢布的战争税。至于寻找外国银行贷款,具体数额无法确定。
  这要看我们能拿出多少抵押品,还有政治上的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进去。”
  “8600万卢布”看起来是一笔天文数字,实际上还不够偿还企业的债务,在战争中完全是杯水车薪。
  这不是卢布不值钱,关键是战争太费钱,一天打掉数百吨炮弹,那只是基本操作。
  实际上这已经非常节省了,五六十万军队在前线作战,就算是每人每天消耗5发子弹,那也是三百多万发。
  这么多军队,平均下来每天再怎么省,至少也要打出几千发炮弹。
  光最基础的弹药消耗,每天几十万卢布都没了。再加上各项后勤物资消耗,每天几百万卢布的开销怎么也是少不了的。
  毕竟战场上的物资成本,可不是成本价。很多战略物资,从后方运送到前线俄军手中,价格就已经翻上了几倍。
  亚历山大二世皱着眉头问:“说吧,你们准备抵押什么,能够借多少钱?”
  亚历山大二世非常不爽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可惜现实让他没得选择,总不能把欧陆霸权拱手送出去吧?
  连小小的普鲁士王国都搞不定,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恐怕要从最顶端,一下子落到英法奥以后,搞不好还会排在普鲁士人后面。
  近东战争中取得的大部分政治收益,都会在这次失败中付诸流水。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踢皮球:“这要看谈判结果了,现在不是我们给什么,而是要看对方想要什么。
  可以多接触几个国家,尽可能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条件,这方面外交部才是专业的。”
  外交大臣克拉伦斯-伊万诺夫狠狠的瞪了克里斯坦瓦尔一眼,这分明就是在坑人。
  国际贷款从来都不好借,没有附加条件的贷款或许存在,可惜沙皇政府借不到。
  一旦签订了损害国家利益的附加条约,外交部就是背黑锅的对象,克拉伦斯的心情瞬间不好了。
  “陛下,现在的资金缺口太大,全世界有实力提供这笔贷款的就那么几家,我们的选择余地几乎是不存在。
  如果要靠国际贷款解决财政危机,我们恐怕要付出大代价,才能够借到钱。
  不如我们在国内想想办法,偌大的俄罗斯帝国,还不至于连几亿卢布,都筹集不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