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1130

  市场一共就这么大,各国经济的主力都是本土市场。英法奥随便那一家,本土的经济总量都不是一个十亿能够衡量的,起码要用两三个。
  以国内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最重要的还是内部循环。只要有足够的资源,理论上经济就可以正常发展。
  具体可以参考美国,很多人都以为拉美是美国人的后花园,是美国工商业制品的倾销地。
  现实却是,拉美地区一共就两百多万人,百分之六七十还是印第安部落,有个毛的购买力。
  南美各国又不买美国人的账,人家宁愿进口欧洲商品,又不买美国的垃圾产品。
  然而,从19世纪后期开始美国经济依然是突飞猛进,四十年内增长了九倍。
  这就是资源的力量。同样是缺乏足够的商品出口市场,德国人被资本逼着上了战场,而美国资本却可以稳住,靠的就是自身丰富的资源。
  在弗朗茨看来,“资源”才是殖民的核心。在这一理念下,才有殖民地本土化运动。
  犹豫再三过后,弗朗茨没有直接驳回这份“异想天开的计划”。他非常反感画大饼,可是又不得不画大饼非常有效。
  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异想天开的计划,比如说:英国人的2C计划,从开罗到南非直接由南到北。
  包括:埃及、苏丹、乌干达、肯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南非、坦桑尼亚。
  这份计划尽管很庞大,可是约翰牛最后实现了。然而没有维持多久,殖民帝国就崩溃了。
  作为后来者德国人也搞出了“条顿非洲计划”,这份计划野心不算大,仅仅只包含了:纳米比亚、安哥拉、刚果、坦桑尼亚。
  战略能否成功看实力,和野心大小没有关系,所以这份战略夭折了。
  法国人的“2S计划”就有些变态了,在占领北非过后,法国人还准备从塞内加尔杀到索马里。
  这份计划和奥地利的战略计划也差不多,“几内亚到索马里”和“塞内加尔到索马里”差距并不大。
  至于奥地利的南临布尔人共和国,目前已经勉强实现了,在津巴布韦地区出现了千人殖民据点。
  北至利比亚也没有难度,毕竟那是非洲内陆地区,竞争对手还够不着这片区域。
  唯独东至索马里,还是遥遥无期,中间隔着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当然从乌干达、肯尼亚绕过去也可以。
  实际上操作起来,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奥地利的殖民战略,把这些地区一起划了进去。
  不管怎么说,精神上是值得肯定的。既然这份计划被送了上来,那么就代表着殖民部认为有成功的可能。
  当然,这个成功不是所有目标都完成,只是说在战略上完成计划,中间少了几块殖民地,那是在所难免的。
  考虑到现在是殖民地本土化的关键时刻,弗朗茨默许了这份计划存在,当然具体实施的时候,肯定不能这么生搬硬套。
  比如说:有河流连通的地区优先、沙漠地区靠后,土著实力强大的地方先搁置,可能引发冲突的地区要克制住扩张……
  这个年代,非洲大陆没有国界线,大都一帮土著部落,谈国家概念还是太扯淡了。
  这份殖民战略,自然不会跟着后世的国界线走了,实际上弗朗茨也没有办法在地图上把后世的国界线找出来。
  经过一阵修改,弗朗茨成功的把这份战略计划压缩了下来。
  比如说:北非的沙漠就不和法国人争,反正这个年代也控制不了。
  具体来说就是:大半个马里不要了,尼日尔地区也基本上不要了。如果不是为了连接利比亚,乍得弗朗茨都准备放弃,现在是勉为其难留下的。
  东部的埃塞尔比亚、索马里,也被弗朗茨排到的最后,其它地区没有占领前,不会打这些地区的注意。
  纳米比亚、坦桑尼亚排到了倒数第二序列,基本上属于被放弃地区。剩下的地区就看手下人的能耐,能拿下多少算多少。
  这么一来,这份计划就缩水了差不多三分一,可行性大大提高了。
  占据大半个非洲大陆太拉仇恨了,可是占据三分一、或者是百分之四十左右的非洲大陆,弗朗茨认为有可能成功的。
  这是实力+先手优势共同决定的。一旦本土化战略成功,又是一个移民高峰期。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在非洲大陆上弗朗茨就不惧怕任何挑战。
  就比如说现在的西非地区、刚果地区,当地有上百万人口,谁有能力把这些地方抢走?
  战争也是需要成本的,没有足够的利益,根本就不足以令殖民帝国发动战争。
  非洲大陆上能够引发列强战争的,除了南非的金矿外,别的地区都不足以令大国兵戎相见。
  实际上,南非的金矿也不值得两个大国血拼一场。尽管黄金储量高,可是在开采出来前,也就那么回事。
  不要看每年几百吨的产量,实际上黄金开采也是需要成本的,要靠黄金收回战争成本,弗朗茨不觉得在他有生之年能够实现。
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
  渥太华,经过了几个月的谈判,到了1865年9月份,多方会谈终于有了初步结果。
  在英法奥西四国的干涉下,美国联邦政府承认南方邦联和印第安人独立,美国正式分裂。
  存在争议的马里兰州和西弗吉尼州,支持北方政府的地区加入联邦,支持南方政府的地区则加入邦联。
  如果发现南北两个政府的国土面积交错在一起,不要奇怪。这次民众自由选择加入哪个政府,最后是以镇为单位的。
  毫无疑问,这是英国人的手笔,他们是专业的。现在就把南北双方的矛盾埋了下来,可以想象未来的美洲会很热闹。
  南方邦联政府包括: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佛罗里达、亚拉巴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德克萨斯、弗吉尼亚、田纳西、阿肯色、密苏里、肯塔基、以及马里兰和西弗吉尼的部分地区。
  亚利桑那地区和新墨西哥地区也被划入了南方政府。(大致是今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印第安酋长国就有些可怜了,被夹在南北政府的中间位置,地盘也只有可怜的印第安人聚居区。(大致是今俄克拉荷马州)
  分裂后美国,综合国力依然是北方政府占优势,拥有1764.5万人口,继承了美国近三分之二的工业、和63.2%领土。
  南方邦联政府紧随其后,拥有1198.4万人口,继承了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工业、34.1%的领土。
  印第安酋长国可以忽略不计,人口没统计过,反正不超过100万,领土面积不足20万平方公里,工业几乎为零。
  (备注:1865年的美国不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后世的海外岛屿大部分也不在内)
  当然,这只是大家达成的初步协议,具体细节还要继续扯皮。尤其是国界线问题,这还需要时间确定。
  不过这不影响大家签订条约,在英法奥西四国的督促下,1865年9月12日,林肯政府不情不愿的签订了这份停战条约。
  条约的签订也意味着林肯政府执政时间的结束,不需要别人催促,次日林肯就向国会递交了辞呈。
  这会非常的顺利,没有半点儿波折。最大的黑锅都背完了,自然有人上来接盘。只等选举结束,林肯政府就可以走人了。
  内战结束,联邦政府再次回到了华盛顿。不管怎么说,这里都还是联邦的首都。
  即便是被打成了废墟,他们也必须要回来。这是政治正确,标志着联邦政府的正统性。
  再次踏入白宫,林肯仿佛苍老了二十岁。到处都是断壁残痕,昔日的政治中心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哎!”
  一声叹息,道尽了人生的无奈。
  南北战争不是林肯的责任,从北方的资本家在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始,就进入了战争倒计时。
  只不过他运气不好,恰好赶上了这个关键时候,背上这口黑锅。
  历史上,北方政府赢得了战争,林肯又在战争刚刚结束被刺杀,拉到了民众的同情分,才成为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这口黑锅自然就落到上一任总统身上。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上一任固然跑不掉,他这个现任总统更是罪加一等。
  政治对手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踩着失败者上位,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某些看林肯政府不爽的人,都在准备起诉他们违背宪法、挑起内战,造成了上百万人死亡。
  这次内战打得太惨,北方政府损失:57.2万士兵阵亡或伤重不治,26.7万士兵因伤致残,2.3万士兵死于疾病,各类意外死亡1.2万人,比如说:暗杀、落水、违反军纪被处决……
  这仅仅只是军队损失,不包含平民伤亡。虽然还没有到家家戴孝,人人哭泣的地步,距离这也不远了。
  不要看起来和近东战争俄国人的损失差不多,可是沙皇政府名义上打赢了,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保加利亚地区。
  尽管君士坦丁堡已经成为废墟,保加利亚人还想着要独立,这依然无损沙皇政府在政治上的成功。
  联邦政府就不行了,他们在战略上失败了。想要推卸责任,都没有办法。
  “怎么舍不得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国务卿萨法尔出现在了林肯的身后。
  林肯摇了摇头说:“不是,当初进入这里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个烂摊子。只不过当时我觉得自己可以搞定,让这个国家重新统一起来。
  然而,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敌人。现在不得不灰溜溜的离开,或许我会成为首位进入监狱的总统。”
  萨法尔安慰道:“在此之前,或许有这种可能,不过从你递交辞呈那一刻开始,这种可能就不存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