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1130


第三十六章、大移民
  弗朗茨是有信誉的,和奥斯曼帝国签订条约过后,立即就支付了价值一千万神盾的物资。
  这回是维也纳政府没有打丝毫折扣,没有办法产能过剩的后遗症,积压的物资太多了,卖又卖不出去,直接销毁了弗朗茨还没那么败家。
  拿来和苏丹政府做交易,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可能的他还想和俄国人做同样的交易,不管是怎么样,都比看着这些物资烂在仓库里的强。
  尤其是农产品,这些精加工出来的成品,保质期都不怎么长。这个年代的防腐剂太渣了,加多了会死人的。
  那怕是大家不重视食品安全,那也不能毒死人啊,这种砸招牌的事情怎么能做么?
  关系到了口碑问题,维也纳政府还是控制的非常严格,不能毒死人这是食品安全的底线,那怕是出口产品也不行。
  当然这也仅限于此,更高的标准那是属于高档食品的,比如打上的贵族专供的产品,那个质量档次不比后世低多少。
  两种档次商品价格间的差距,基本上都是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充分的证明了便宜没好货。
  维也纳宫,听了农业大臣的报告,弗朗茨想了想说:“既然农产品出口额下滑,那么我们就人为的制造出市场来。
  刚刚不是和奥斯曼帝国达成了协议,这些土地上的人口,他们都撤回去么?
  现在立即组织船舶运输,大不了我们给他们提供一年的口粮,作为提前迁移的补偿,想必苏丹政府不会拒绝这种好事。
  等奥斯曼人都走了,我们再组织移民填补上去,把这些地区彻底掌握在手中。
  这样一来,航运公司有了新的业务,我们也可以减轻粮食滞销的压力,有助于稳定国内的粮食价格。”
  地中海地区不同于别的海外殖民地,维也纳政府是有能力直接掌控的,就算是还没有跨洋电报,传递消息也就一个星期的问题。
  只要当地的奥斯曼人全部撤离了,换上了国内的移民,那么就不用担心统治问题了。
  农业大臣克里斯蒂安回答道:“是,陛下。”
  停顿了一下,弗朗茨又补充道:“记得把伊奥尼亚群岛和西奈半岛上的民众,一起打包送给奥斯曼帝国。如果有问题,就出钱贿赂苏丹政府的官员。
  反正奥斯曼帝国又没有户籍,具体有多少人,苏丹政府都是一笔糊涂账,糊弄过去应该不难。
  移民问题要尽快完成,经济危机时期,做这项工作是成本最低的时候。还减轻危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这不是猜测,这个年代奥斯曼帝国号称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帝国,只要给钱,就没有这帮官僚们不敢干的事情。
  听到要尽快完成移民工作,殖民大臣约西普·耶拉契奇头疼了。这次的移民需求可不少,要永远控制这些新增领土,不可能少了人。
  克里特岛至少移民三四万、塞浦路斯岛至少移民三四万、伊奥尼亚群岛至少移民两三万、利比亚移民十几万,西奈半岛就算是移民五千吧,加起来又是二十多万人。
  这些地区需要人,非洲殖民地还是需要人。刚果和几内亚湾就先算了,两地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少了,暂停大规模移民也可以。
  可是刚刚下手的尼日利亚,正在渗透的喀麦隆、贝宁,是绝对少不了移民的。
  不然等约翰牛缓过劲来,他们又要搞事情了。最佳选择就像是现在的几内亚湾,即便是英国人非常的眼热,看到了那一大帮的德意志移民过后,他们丧失了兴趣。
  这个年代,跑到殖民地去发财的,就没有好欺负的。尤其是开辟农场、种植园的贵族们,那都是上马能提枪的主。
  在陆地上,英国人根本就奈何不了他们。如果殖民地只有万儿八千人,某一天和英法翻脸了,殖民地立刻就易主了。
  维也纳政府考虑的不光是开辟殖民地,还在考虑如何守住殖民地,在这种背景下没有十几二十万移民真的不够。
  除了这些地区,还要考虑巴尔干半岛。为了控制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塞尔维亚、波黑地区,维也纳政府还制定了一个百万移民计划。
  这个移民只能来自德意志地区,以确保民族融合的顺利进行,这也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为了避免令出多门,互相争抢移民的事情,所有的移民工作全部都交给了殖民部统一负责。
  约西普·耶拉契奇解释道:“陛下,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愿意移民海外的民众越来越少,短期内我们凑不够那么多移民。
  你知道的为了方便同化,每次组织移民我们都要打散安置,不让少数民族在一个地区聚集。
  包括从巴尔干半岛迁移过去的难民,都是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的,确保他们在当地无法形成主导优势。
  这又给移民工作带来了麻烦,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有意报名移民的民众,还不足二十万人,加上德意志地区总的报名人数,也不超过五十五万。
  大部分人都是倾向于移民巴尔干半岛,愿意前往海外殖民地的民众,还不到一半。”
  弗朗茨点了点头这是很正常的,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普通人怎么可能愿意背井离乡呢?
  移民巴尔干半岛也就算了,还是在本土,沿着多瑙河一个月都可以一次来回,海外就不一样了。
  即便是维也纳政府开出了优惠条件,在海外殖民地开辟了农场、种植园,政府直接承认产权,甚至还有政策性贷款,很多人还是忧心忡忡。
  “经济才刚刚波及到德意志地区不久,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未来德意志地区的破产民众还会增加,这就是机会。
  外交部已经和各邦国政府沟通过了,他们不会阻止你们的行动,在经济危机结束前,都是移民的高峰期。
  你们现在要抢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把移民送走,运往海外来不及,就往巴尔干半岛送。一旦经济危机结束大家找到了工作,情况又不一样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经济危机时期的失业人口不在是财富,反而是社会隐患,各国政府巴不得他们走快些。
  在这种背景下,维也纳外交部还做通了瑞士、比利时等德意志文化圈国家的工作,各国政府对奥地利招募移民持欢迎态度。
  当然,这种好机会仅限于经济危机时期。一旦经济恢复了正常,再想去忽悠移民,就算是各国政府不阻止,当地的资本家们也不会答应。
  只有劳动力多了才会廉价,这也是欧洲各国政府难以大规模组织移民的原因。
  如果维也纳政府不够强势,无法压服国内的资本家,弗朗茨也不可能这么大张旗鼓的组织移民。
第三十七章、下黑手
  维也纳宫
  情报头子泰伦汇报道:“陛下,英法两国在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上,谈判失败了。巴黎政府决定撇开英国人,独自开挖大运河。”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苏伊士运河不光是对奥地利意义重大,对法国人也非同一般。前期投入了那么大,自然不可能因为英国人的反对,就放弃了。
  现在英法之间的实力差距,还没有世纪末期那么悬殊,现在法国人还对世界霸主之位念念不忘。
  并且,他们还有和野心相匹配的实力。
  法国陆军常备军总兵力高达四十万,在欧洲大陆上仅此于俄奥两国;法国海军总吨位是皇家海军的六层多,接近七层的规模。
  同时拥有世界一流的海军和陆军,法国人是列强中发展最平衡的国家,综合国力不弱于任何一个列强。拥有这么强的实力,就算是他们想安分都难。
  唯一可惜的是:这已经是法国人的巅峰了,他们的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更进一步了。
  想要和俄国人争夺欧洲大陆上的霸权,法国人口数量太少了,在这个人海战术称雄的年代,缓慢的人口增长率直接让法国人出了局。
  想要和英国人争夺海上霸权,大陆军的建设又分流了资源,无法做到倾国之力,自然不会是约翰牛的对手。
  身在局中的法国人只看到了自身实力的强大,并没有看到在发展潜力,他们已经被竞争对手甩开了,还在做着世界霸主梦。
  从这战略上来说,法奥两国面临的困境有些类似,都必须要同时发展陆海军,无法集中力量专攻一面。
  奥地利的优势在于人口要多些、本土面积要大一些、资源上更加占有优势;劣势也非常的明显,多民族国家如果不能完成民族融合,等民族主义觉醒就麻烦大了。
  捋清楚了手中的底牌,弗朗茨自认为还是要比拿破仑三世幸福一些,奥地利的民族再怎么多,可是他们还是要比法国民众安分啊!
  以史为鉴,历史上拿破仑三世做的还是不错的,仅仅一次战败就被头脑发热的民众赶下了台;而原主历史上连续输了法奥战争、普奥战争,还是稳坐皇位就可以看出差距。
  从掌权开始,弗朗茨就在一面推动语言文字统一,一面推动跨民族联姻。
  目前来看,语言统一做的算是最好,城镇中基本上普及了德语,乡村中暂时不用想了,除了接受义务教育的小朋友,老一辈能够说几句德语就算是积极分子了。
  不管怎么说,全国还是有近七层的民众在使用德语。少数民族地区,新占领的巴尔干地区,民间德语普及率反而是最高的。
  文字不用说,尽管官方统计的识字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七,可大半是文盲的社会现状,还是没有得到改变。
  弗朗茨可不认为能写几个单词,就算是知识分子了。这个百分之六十七,也可以理解为有百分之六十七的民众,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了。
  想要真正统一语言文字,还要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一代人成长起来才行,这种事情急不来的。
  相比之下,混血儿数量增长幅度就要大的多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各族民众之间的交流大幅度的增加,联姻自然也就多了。
  理论上,只要有三百万对夫妻是跨民族婚姻,整个新神圣罗马帝国的所有种族就绑在了一起。
  大家都变成了亲戚,民族观念也就淡化了。说白了,除了极端民族主义者,谁会歧视自己的亲朋好友呢?
  弗朗茨吩咐道:“继续盯着法国人,开挖苏伊士运河不光是投资巨大,其中的风险也是未知的,法国政府势必要在资本市场上融资。”
  投资苏伊士运河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这条黄金水道一通航就是滚滚财源,弗朗茨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