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1130

  留住外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平稳度过这次经济危机。
  按照目前的情况,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也就是这一两年之内的问题。
  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入保证金制度。让承接这些项目的资本家,先缴纳工程保障金,等工程顺利完工后反还。”
  经济危机爆发,除了产能过剩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市场上缺钱了。大家的资金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造成了流动资金的不足。
  现在是金本位年代,大量增发货币是不可能的。除非经济危机严重到无法承受,弗朗茨是不会进行货币贬值的。
  那么尽可能的把资本留在国内就非常重要了,强制手段监管金融,禁止资本流出,这是最糟糕的手段。
  无力改变规则,那么遵守规则就非常的有必要了,盲目打破规则势必要受到反噬。
  作为规则体系中,既得利益中的一员,弗朗茨不认为打破规则的事情适合奥地利来干。
  要在规则范围内留住外资,这种情况下弗朗茨可不希望国内的贵族二代们跑出来捣乱,要是有实力也就罢了,没钱跑出来承接项目不是害人害己么?
  这不是笑话,而是事实。贵族家族有钱,并不等于每一个家族成员都有钱,很多贵族子弟实际上都只能分到一小部分财产。
  土地、爵位、核心产业,都是不会拿出来分的,不然几代人的时间,这些家族就没落了。
  往往继承家业的长子,他们有足够的资产继承,不会出去乱搞;没有多少资产的次子们,就常常活跃于灰色地带。
  这种作死少年,弗朗茨遇到的多了。1848年的大革命中,不知道有多少贵族家族,因为这些子弟作死,连累了背后的家族完蛋。
  事后,各大贵族家族都加强了对子弟的约束力,那种思想活跃的贵族子弟,大都遭遇了家长们残酷的镇压。
  最近几年他们都表现的比较安分,毕竟亲自经历了大革命,国内三分一的贵族丢掉爵位,一半的家族因此而没落,大家都有了敬畏之心。
  财政大臣卡尔疑惑的问:“陛下,什么是保证金制度?”
  这不是他无知,而是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保证金制度这个概念,最早的担保制度那也是四十年后才会出现。
  这么超前的概念,理解不了才是正常的。大家已经习惯了弗朗茨的思想活跃,时常提出一些新的理念。
  弗朗茨解释道:“很简单就是让中标人缴纳一笔钱,充当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保证金。
  包括人工工资支付担保、工程质量担保、工程项目正常完成担保。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工人工资结算清楚后,政府再全额返还担保金。”
  费利克斯首相问道:“陛下,这笔钱从工程款中扣除不是一样么?”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不一样的,从工程款中扣除,并不能确定资本家的资金实力。
  他们完全拿着和政府签订的合同,出去找银行贷款,依靠银行的贷款完成工程项目。
  如果在平常时期这没有关系,不会影响到项目的正常进行,可一旦遇上经济危机,银行收缩了银根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现在的目的是留住外资,不是给某些人制造发财机会的,一旦项目烂尾还要我们来善后。
  收取一笔保证金,我们的风险就降到了最低点。资本家们如果不想承担这一笔损失,那么就要和我们一起共渡难关。”
  这是心理学问题,投入进去的资本越多,就越难让人放手。套牢的资本越大,资本家们的利益和奥地利捆绑的就越紧。
  为了前面的投资不被打水漂,资本家们只能抽调更多的资金进去填坑,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二章、资本无国界
  1856年7月,维也纳政府正式开始实施“套牢计划”,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向外界公开招标。
  与此同时,铁路网也开始重新规划,几乎每一座城市都被规划上的铁路线,然后进行招标。
  这次不光是国内的铁路公司可以参与,海外的铁路公司同样可以参与竞标,不设任何投资限制。
  还是老规矩一条铁路线只授权给一家铁路公司,不允许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满足大家想要垄断经营的愿望。
  看上去非常的美好,前提条件是铁路公司必须要按时开工、按时完工,如果做不到就准备哭吧!
  按照新的计划,一旦铁路网建设完成,新神圣罗马帝国的铁路总里程将会达到惊人的9.7万公里。
  而目前全国的铁路总里程也不过1.58万公里,在建铁路项目也只有3.21万公里,现在几乎是放大了一倍。
  考虑到新规划的铁路路线有些路线太偏,很难取得赢利,为了吸引投资者,维也纳政府还承诺对偏僻路段永远免税。
  利好的消息忽悠普通投资者还可以,聪明人都知道,这只是一张诱人的画饼。然而在市场狂热的年代,谁会在乎这么多呢?
  聪明人都知道,项目最终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不成为最后的接盘者,他们都可以从中赚到钱。
  尽管奥地利所有的铁路公司都没有赢过利,可是铁路股票却是一路看涨,非常受资本市场的看好。
  目前通车的铁路都在赢利,这给很多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铁路公司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尤其是奥地利铁路可以垄断经营。
  招标项目上,维也纳政府也在尽情的吹嘘,比如说目前新神圣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对铁路运输的需求量、人口高增长率,这些都是利好的消息。
  经过这么包装下来,不少投机者都中招了,理论上这些铁路线全部都会赢利,即便是最偏僻的波黑地区铁路,未来也会赢利。
  这些数据没有骗人,铁路赢利真的只是时间问题。这个年代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在陆路运输中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以和铁路竞争。
  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土并不大,没有太偏僻的地方,不存在荒无人烟边疆,未来都是有发现潜力的。
  弗朗茨估计,如果维也纳政府不对铁路运输价格进行限制,那么十年过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路线可以赢利;二十年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路线可以赢利;等到三十年后,全部路线都可以赢利了。
  这个赢利是建立在不考虑建设成本上的,只是单纯的营业收入超过了运营成本,想要收回投资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
  铁路的建设成本还没有收回来,又需要进行大修了,保养的再好,几十年过后也要更换大部分铁轨和枕木。
  既然是画饼,弗朗茨不介意让它看上去更加诱人一些。比如说维也纳政府承诺,对严重亏本路线进行补贴,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
  这个承诺实际上和没有一样,运营成本都收不回来的铁路线,铁路公司肯定会放弃啊!
  作为接盘侠的维也纳政府,无论给不给补贴,最后都要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保障基础交通设施畅通,这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这笔钱根本就是少不了。
  况且还等不到那个时候,经济危机爆发,铁路公司资金链断裂,接受政府入股就成为了必然,多来几次经济,最大的股东就变成维也纳政府了。
  能够在规则范围内掌握铁路控股权,为什么要打破规则呢?
  用经济手段拿到铁路的控股权,可比掀翻了桌子,粗暴的宣布铁路国有要高明的多。
  况且,股份制合作公司的管理体系,也比政府直接任命官僚管理成本要低的多。
  ……
  伦敦
  巴克莱银行现在已经有几分巴克莱银行财团的雏形了,除了没有对外公开宣布建立财团外,本质上依附在银行周边的资本家们,已经拥有一个财团的实力。
  巴克莱银行本身的资金已经超过了一亿英镑,通过金融市场可以调动的资金更是超过了三亿英镑,影响到的产业超过了五亿英镑,在英国众多财团中也是排名前几位的。
  总裁杰诺斯拿出了一叠资料分发给众人,然后说道:“诸位,就在不久前,维也纳政府突然宣布大力投资基础设施。
  包括:铁路、港口、城市饮水工程、市政工程改建,甚至还有一些水利工程,都纳入了招标范围之内。
  预计总投资金额高达4.8亿神盾,也就是2.4亿英镑,带动的周边产业市场超过了5亿英镑。这是一场资本盛宴,同样也伴随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如何能够在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点的情况下,拿下最大的蛋糕,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资料已经发给大家了,大体上和之前我们了解的差不多,只是现在的要详细一些,涉及到了具体项目。”
  大资本家西蒙质疑道:“杰诺斯先生,据我所知维也纳政府去年的财政总收入不过1.21亿神盾,今年也不会超过1.28亿神盾,他们拿得出这笔巨款出来投资么?”
  杰诺斯淡定的回答道:“最近几年奥地利的经济发展迅猛,维也纳政府借近东战争的机会成功的摆脱了财政困境。
  尤其是在兼并几个德意志邦国后,刚刚诞生的新神圣罗马帝国总人口超过了五千万,经济总量就超过了法国人,仅此于我们。
  目前他们政府的总债务还不足8000万神盾,这个债务比例可以说是相当的低,如果他们要对外融资,想必大家不会拒绝吧?”
  拒绝,怎么拒绝呢?谁会和钱过不去,资本严重过剩的英国人,这年头正在到处寻找投资的地方。面对一个优质客户,怎么能够凭白无故的拒绝呢?
  如果可以通过贷款,影响到新神圣罗马帝国的金融市场,那么潜在的利益就更大了。
  西蒙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当然,维也纳政府现在是优质客户,只要他们肯加入英镑——黄金体系,给他们提供贷款不存在任何问题。
  可是他们不会加入的,奥地利人还想要搞神盾——黄金体系,不可能轻易向伦敦政府妥协。
  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做这一笔生意么?”
  资本家伯纳特反问道:“赚钱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通过贷款控制他们的金融市场,再通过金融影响维也纳政府的决策,让他们接受英镑黄金——体系,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我们的做法和政府的战略是一致的,只不过还需要一点点时间。新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一个大国,想要让他们妥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慢点儿更加稳妥。”
  除了前一句是真心话,后面都是鬼扯了。通过贷款控制金融市场确实可以做到,不过这是理论状态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