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1130

  “自由贸易”这是英国人提出来的,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报复在了自己身上。偏偏他们还不能反对,这是大英帝国的国策。
  这个年头,还没有中立国不得出口战略物资的限制,至少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奥地利现在是正大光明的在和俄国人做生意。
  帕麦斯顿一度想去奥地利市场上扫货,断掉俄国人的货源。想想过后他就放弃了,国内的资本家们不好惹。
  如果伦敦政府购买奥地利人的商品,而不采购他们的商品,这些人闹起来了也是要命的。
  作为政治上的盟友,海军大臣詹姆斯?格雷厄姆解围道:“帕麦斯顿先生说的没错,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我们对俄奥关系做出了误判。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检讨错误也于事无补,现在最重要的是击败俄国人,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俄国人也不是没有弱点,从我们掌握的情报来看,目前巴尔干半岛上的俄军作战物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奥地利人提供的,剩下的才是俄国人事先储备的物资。
  而高加索地区的战略物资,基本上都是俄国人自己提供的。
  这些战略物资,大都囤积在乌克兰沿岸一带。如果我们可以突袭这些地区,对俄国人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俄国人提前两年准备的成果都在这里。本来准备利用黑海舰队运送作为前线军队的后勤补给。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英法海军杀了进来,海上交通断绝,他们只能靠牛车、马车慢慢往前线运输。
  要是英国人突袭了这些物资,光经济上的损失,就能让沙皇政府哭泣。
  以俄国官僚的贪婪性,那怕是英国人仅仅轰上几炮,他们就敢把这些物资战损个七七八八。
  帕麦斯顿提议道:“我们不光可以捣毁这些物资,实际上还可以在乌克兰沿岸开辟第二战场。
  俄国人把主力部队投入到了巴尔干半岛上,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端掉黑海舰队的老窝。
  没有这些碍眼的苍蝇,我们的人随时都可以在黑海沿岸登陆,俄国人就要头疼了。
  别的地方他们可以不要,克里米亚半岛却是万万不敢丢的。
  俄国人的军事力量也不是无限的,我们开辟新的战线后,他们首尾不能相顾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伦敦政府对俄奥关系判断失误,这是外交部做出了错误判断造成的,帕麦斯顿必须要想办法弥补。
  开辟新战线,就是他的智囊团想出来的策略。只要击败了俄国人,前面的所有失误,都不值得一提了。
  反正拥有海军优势,黑海沿岸他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俄国人要同时兼顾三个战场,显然是力有不及。高加索地区不提,放弃巴尔干半岛是不可能的,俄国人已经付出了太多,距离君士坦丁堡就剩下临门一脚了。
  偏偏克里米亚半岛也丢不得,要是丢了这里,英法海军天天堵在了他们家门口,俄国人想在黑海发展海军都不可能。
  没有海军,继续攻略君士坦丁堡就剩下政治意义和宗教意义,就算是攻克了,也很难守住。
  内政大臣亨利·约翰·坦普尔质疑道:“帕麦斯顿先生,开辟第二战线理论上来说非常不错,可是不要忘了,我们也是劳师远征,俄国人的消耗大,我们的消耗更大。
  就像现在的巴尔干半岛大战,联军的军费开支就是俄国人的一倍,俄国人直接从奥地利采购物资,我们的物资运输成本也比他们高四分之一。
  奥斯曼人的财力已经枯竭了,撒丁王国的军队所有开销都是我们负担的,法国政府的财力也不容乐观。
  要是再开辟克里米亚半岛这条新战线,军费开支大部分都会落到我们头上,财政上可没有这笔预算,怎么说服国会呢?”
  没有人喜欢吃亏,现在要开辟新战线,英国人就必须要充当这个金主。这意味着又是数百万英镑,乃至上千万英镑的开销。
  帕麦斯顿不慌不忙的解释道:“亨利先生,你多虑了。如果战争在克里米亚半岛上面爆发,实际上我们还更加占便宜。
  只要我们事先捣毁俄国人囤积在黑海沿岸的物资,俄国人想要进行补给,就只能从后方运输。
  这个成本可要比从奥地利采购高的多,以沙皇政府的反应能力,突然遭遇这种情况,他们短期内根本就调整不过来。
  这种时候,越是慌乱,越容易犯错,俄国人做出了错误决策,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就算是他们不犯错,三线作战也超越了他们的国力承受极限。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缺兵、缺钱、缺物资的敌人,赢得这场战争问题不大。
  至于增加的军费开销,和打垮俄国人相比,付出一点儿代价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么一场大败下来,被沙皇政府强行压制的社会矛盾就会爆发,内忧外患之下,俄罗斯帝国分裂的可能性非常大。
  到时候,完全可以按照我们的意志宰割俄罗斯帝国,彻底消除这个威胁。”
  这个年代俄国人是英国人的首要敌人,如果只是击败俄国人,不足以令英国国会同意大出血。
  如果要有彻底打垮俄国人的可能,那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个议员能拒绝这个诱惑。
  见无人继续反对,约翰-罗素开口说:“如果大家没有别的意见,那么现在就开始表决,同意帕麦斯顿先生提议的请举手。”
  说完,约翰-罗素自己先举起了手来,他也不能抵御击垮俄国人的诱惑,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他就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
  扫视了一眼后,约翰-罗素继续说道:“通过,下个星期我会以内阁的名义向国会提交议案。
  帕麦斯顿先生,外交部立即和法国人进行沟通,争取尽快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最好赶在国会表决之前,免得到时候又出现了幺蛾子。”
  战略再好,也必须要有人去实施。英国陆军数量就那么一点儿,全部送上去都不够俄国人打,那么就只能让法国人抗雷了。
  拿破仑三世既然想利用这次战争捞取政治声望,想要不付出代价怎么可能呢?
  约翰牛可不是冤大头,法国人要是不出力,他们是不可能爆发的。
第八十五章、希腊参战
  巴尔干会战进行到现在,胜利的天平开始向俄国人倾斜,一直冷眼旁观的希腊人忍不住了。
  毛熊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要是再拖下去,等俄国人赢得了战争,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显然,希腊政府做出了战略误判,认为只要俄国人赢得了这次会战,英法就会退缩。
  这个年代毛熊的牌子还是很好用的,公认的欧洲大陆第一强国、世界第一陆军强国。
  希腊人对俄国人非常的有信心,即便是英法联手他们也更加看好俄国人。
  作为当局者,他们不知道自己得出这个结论,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在内心深处,他们就非常的渴望扩张领土,恢复曾经的大国地位。因此他们希望俄国人获得胜利,从而获得扩张领土的机会。
  至于毛熊获得胜利,可能带来的威胁,已经被希腊人给无视了。利益蒙蔽了双眼,谁还会考虑那么多呢?
  1852年11月12日,奥托一世一声密令,希腊陆军纷纷宣布退役,然后换了一身衣服,以民间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了战场上,向色萨利和伊庇鲁斯地区发起了进攻。
  不要误会,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去抢地盘儿,并没有帮助俄国赢得战争的意思。
  这个时候,希腊人还没有忘记英法的威胁,明面上他们对于这次军事行动是完全不承认的。
  嘴上说的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实际上行动的时候,希腊政府却是一点儿也不克制,一车车战略物资不断的运往前线,就足以说明问题。
  希腊人挑了一个好时候,奥斯曼帝国的兵力都投入到了战场上,剩下的都是一些维持治安的警察部队。
  希腊军队的战斗力虽然不咋的,可是七万大军对付一帮警察还是没有问题的,开局就杀的奥斯曼帝国人仰马翻。
  如果这个时候,希腊人不管不顾,一路向君士坦丁堡打过去,奥斯曼帝国连一支阻挡他们去路的军队都抽调不出来。
  全欧洲的目光都投向了雅典,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居然到了希腊人手中。
  没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收买+威逼利诱了。英法俄三国代表齐聚雅典,各自开出了条件。
  没有奥地利代表,不是弗朗茨对拉拢希腊人没有兴趣,而是奥地利政府根本就没有必要为此而买单。
  或者说收买希腊太贵了,贵到令奥地利政府难以承受,弗朗茨不准备在这上面浪费精力,维也纳政府直接放弃了开价。
  奥托一世犹豫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管希腊政府承不承认这次军事行动,反正大家都认为是他们干的,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了。
  一边是英法的严重警告,一边是俄国人的利诱。看上去似乎很容易选择,实际上这里面却充满了危机。
  奥斯曼帝国还是英法的盟友,战争还在继续,奥斯曼帝国依然为这场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就算是要卖队友,英法也不可能这个时候卖,列强也是需要吃相的,英法给出的甜枣就是贷款。
  希腊政府缺钱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他们还不知死活——跑去发展海军,财政自然是好不了的。
  俄国人的开价,更加对奥托一世的胃口,只要他们肯出兵君士坦丁堡,色萨利、伊庇鲁斯、色雷斯、马其顿地区都可以商量。
  当然能够拿到多少,取决于希腊人能不能攻克君士坦丁堡了。如果能够攻克,那么则证明了他们的实力,这些许诺都可以兑现。
  反之,情况就不美妙了。和毛熊做邻居,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那么就会变成他们的猎物。
  后一种情况,自然被奥托一世给无视了。不然这个时候,他们也不会趁火打劫了。
  奥托一世非常的清楚,民意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这次军事行动中大半的人都是志愿者,政府已经无力掌控全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