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1130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我们至少付出了1.3亿卢布的军费,如果加上前期的战争筹备,我们的军费开销已经突破2亿卢布了,这是俄罗斯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如果战争长时间持续下去,我们的财政就会难以为继。在财力上,我们是拼不过英法的,就算是加上奥地利人也不行。”
  拼财力,这个年代英国人是无敌的,那怕只看财政收入,他们都是一骑绝尘。处于第二梯队的法奥俄清四国,是拍马也赶不上的,大家都只有英国人的六七层。
  这个差距,要各国完成工业革命过后,才能够慢慢追上去。
  “可是司令官阁下,现在我们并没有优势,战争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达不到最终目的。”费兹罗伊·萨默塞皱着眉头说道
  缅什可夫摇了摇头说:“两败俱伤也必须要打,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必须要打英法打痛,逼他们退出战争。
  如果按部就班的打下去,这场战争我们是准备打一年、两年,还是十年、八年?
  现在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当年一次战争,我们可以和奥斯曼帝国打上十几年,可是现在可能么?
  高昂的战争成本已经告诉了我们,速战速决是最好的选择,要是拖延下去,我们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加惨重。”
  军人看问题,只是从军事上出发就够了。政客看问题,更多的还是从政治上考虑。
  缅什可夫已经向政客过度了,他可以不在乎俄军的损失,但是他无法接受这场战争持续下去。
  俄国政府上下都清楚,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他们越不利。到了后期,那就只能看谁的承受能力更强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战场上惨烈的伤亡,吓到英法两国,逼迫他们让步。
  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过后,英国人干涉欧洲事务,就收敛了很多,尽可能的避免自己亲自参与,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地区垫底了基础。
  可以说克里米亚战争是帮德国人打的。战争过后,俄罗斯内部矛盾爆发,必须进行改革,十几年时间都没有走出来;英法两个胜利者也心有余悸,没有第一时间干涉普鲁士发起的统一战争。
  统一的认识,俄军就开始准备了起来。好在这个年代信息传递不方便,有线电报虽然出现了,但是只在大城市中有,巴尔干半岛还没有普及。
  不然,以俄国人现在的做法,他们的行动还没有开始,敌人收到消息,就准备好了。
  ……
  战争都是需要对比的,俄国人再指挥混乱,也比英法奥斯曼联军要好,他们可是三头并进。
  英法互不退让,奥斯曼帝国只能中立,他们生怕一个不好让英法退出了,那么他们就完蛋了。
  历史上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担任了联军统帅,勉强能够指挥联军作战,现在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只是三大指挥官之一。
  后遗症就是,需要协同作战的时候,大家必须要上报到联军指挥部,经过三位总指挥达成一致过后,才能够进行。
  俄军准备发起进攻了,联军一方却什么也不知道。奥斯曼帝国不重视情报工作,所有的情报来源,都是国人主动提供。
  在官僚体系之下,这些情报很多都没有进行核实,都直接拿来用了。可惜俄国人也不重视情报工作,不然的话传递一些假消息过去,就可以让联军吃大亏。
  英法都是过江龙,没有搜集情报的能力,他们的官僚主义同样不容小觑,直接认为奥斯曼帝国会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第七十六章、联军的计划
  1852年8月15日,俄军发起了第二次保加利亚会战,俄军主力倾巢而出,翻越了巴尔干山脉向联军发起进攻。
  俄国人这种不管不顾把主力全部压上去,弗朗茨是很难理解的,再不济也要留下足够的军队守住后勤运输线啊?不理解归不理解,他还不得不帮俄国人善后。
  奥地利需要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只有俄国人和英法打出了真火,才出现奥地利西进的良机。
  弗朗茨皱着眉头下令道:“命令前线的部队随时待命,一旦联军突进了过来,就冒充巴尔干游击队,帮俄国人守住运输线。”
  要不是奥地利是多民族国家,军队中的少数民族数量不少,想要帮俄国人都难。
  政治就是不要脸,只要没有揭开盖子,英法没有证据证明是奥地利干的,那么大家都会继续装糊涂,下次找机会报复回来。
  要是盖子被揭开了,那么没得说只能背水一战了,这种走极端的事情,弗朗茨是非常讨厌冒险的。
  拉德斯基元帅提议道:“陛下,直接插手容易暴露,要不我们支持保加利亚人的地方民兵和游击队。
  俄国人不把他们当成一回事,可是前线军事观察员提供的消息,认为他们的战斗意志很高,有一定的战斗力。
  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一批武器装备,将这些人武装起来,有他们这些地头蛇在,联军想要偷袭几乎不可能。”
  奥地利需要俄国人打下去,可没有准备亲自上阵去帮俄国人打仗,那意味着西进战略破产。
  总不能指望俄国人会讲信用,奥地利帮他们打下君士坦丁堡,他们就会出兵帮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吧?
  换位思考,假如奥地利的战略都实现了,现在弗朗茨还会这么尽心尽力帮俄国人么?
  精诚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下的,一旦利益不在了,大家的立场就会发生变化。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支持保加利亚人简单,我们不缺那点儿军火。
  可是俄国人那边怎么交代,按照盟约规定,保加利亚地区是俄国人的地盘,我们不能向里面伸手。”
  为了避免发生矛盾,俄奥同盟约定的非常清楚,两国势力划分的非常明确,自己的地盘上可以随便搞,盟友的地盘不能伸手。
  现在俄国人在保加利亚地区宣传斯拉夫主义,在黑山公国宣传斯拉夫主义,可是塞尔维亚和多瑙河流域两公国,他们可没有动。
  俄国人守规矩,奥地利自然不能坏规矩了。这是两国结盟的基础,破坏容易建立难。
  费利克斯首相提议道:“要不安排人向保加利亚地区走私军火,最近巴尔干地区活跃的军火商不少,我们可以找人做代理。”
  梅特涅反对道:“不行。如果是几千条步枪,我们自然可以让军火商卖给保加利亚人。
  可现在我们让保加利亚人拥有挡住联军突袭的能力,这至少需要一两个师的武器装备。
  要是这么多武器流入到了保加利亚地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说的过去么?
  况且,现在保加利亚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购买武器,军火商人卖军火不收钱,这么奇葩的事情发生了,俄国人只要不傻都知道是我们干的。”
  走私军火只能够小打小闹,一旦规模大了就难以保密了。
  奥斯曼帝国一直都在控制武器弹药流入保加利亚地区,要是现在有大批武器从奥地利控制区进入保加利亚,奥地利根本就说不清楚。
  弗朗茨想了想说:“把我们库房中二手武器,挑选一部分还能够使用的,和在巴尔干地区缴获的武器,让军需官以自己的名义偷卖给军火商人,剩下的我们就不参与了。”
  命令手下倒卖武器装备,这也算是奇葩事了,现在偏偏还就发生了。
  大量的奥地利装备出现在了保加利亚地区,肯定会引起俄国人的注意。如果换成二手旧装备流入市场估计,俄国人还会有知己的感觉。
  现在保加利亚最大的军火商就是俄国远征军,军官们把缴获的武器装备,倒卖给当地的游击队组织获取利益。
  既然俄国军队干了,奥地利军队跟风就不奇怪了。就算是俄国人发现了,也会帮忙掩盖过去,不然他们倒卖军火的事情就跟着暴露了。
  费利克斯首相想了想说:“陛下,这恐怕是杯水车薪,保加利亚地方民兵太穷了,购买一些枪支弹药都很勉强,他们是买不起火炮的。
  联军如果派出部队到后面搞破坏,军队数量虽然不可能太多,但也不会太少,至少也是以团为单位的,保加利亚地方民兵恐怕不是他们的对手。”
  “不用担心,我们只要保加利亚人能够拖延时间就够了,有了这个时间做缓冲,想必俄国人应该反应的过来了。”弗朗茨淡定的说
  对于保加利亚民兵的战斗力,弗朗茨还是放心的。他之前是陷入了误区中,正面战场上这些人是打不过正规军的。
  可是在家门口,有地形可以依耐,这些保加利亚人拖延一下敌人的行军速度,还是没有问题的。
  突袭后方本来就是一个字——快。如果速度不够快,不要说切断人家的后勤线了,暴露了行踪不被人吃掉就好了。
  ……
  巴尔干半岛联军指挥部
  “莫斯特帕夏将军,你怎么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嘛?为什么俄国人这次进攻,你们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不要告诉我几十万军队的调动,你们都没有发现?”法军统帅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质问道
  “莫斯特帕夏将军,这次的事情你们难辞其咎,俄国人都开始进攻了,你们居然不知道,还要我们来通知你。
  这里是你们奥斯曼帝国的本土,这点儿情报你们都搞不到,难道你们的官员都是吃屎的么?”英军指挥官蒙特斯指责道
  面对两人的指责,莫斯特帕夏无话可说。人家都是客军不知道俄国人的行动情有可原,他们这些地头蛇,居然让俄国人在眼皮子底下完成了军事调动还一无所知。
  “很抱歉两位,渎职的人员我们会严肃处理,同样的事情不会再出现第二次了。现在敌人已经打过来了,我们还是先对敌吧!”
  说完,莫斯特帕夏拿起了指挥棒,在军事地图上一点,分析道:“这里、还有这儿,都是我们和俄军争夺的焦点。
  根据战场上的火力判断,俄国人这次进攻的重点应该是战略要地——斯利文。
  斯利文自古以来都是巴尔干半岛的战略要地,一旦俄军占领了这里,就对我们形成了战略上的优势。
  从这里到埃迪尔内一马平川,我们再也难以建立有效的防线,俄国人要是在斯利文留下十万大军,我们就要留下二十万军队看住他们。
  除此之外,另一个可能是俄国人重点进攻的城市,就是——索非亚。
  索非亚位于索非亚盆地南部,同样是巴尔干半岛的战略要地,掌握了这里就掌握了半个保加利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