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1130

  费斯拉夫猜测是国内不想让俄国人攻克君士坦丁堡,又受限于盟约不得不支持俄国人战斗,这种情况下奥地利军队打酱油就说的过去了。
  可是对他们这些军人来说,就悲剧了。没有战争,就没有战功。这种一枪不放,接受地盘儿的功劳,只能算是苦劳,加官晋爵还够不上。
  费斯拉夫问道:“贝尔格莱德的地形图在这里,敌人也不是傻子,防守的相当严密。
  谁有办法,可以在不付出大的人员伤亡情况下,拿下这座城市?”
  一名青年军官跃跃欲试的说:“司令官阁下,好办法我没有,笨办法倒是有两个,要不要试试?”
  费斯拉夫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说:“瓦西姆,只要能够在降低伤亡的情况下夺下贝尔格莱德,那就是好办法!”
  “是,司令官!”
  “贝尔格莱德地处蒂萨河和多瑙河支流交界处,我们只要在上游地区修筑大坝蓄水,采用水攻就可以攻克这座城市。
  不过贝尔格莱德地处潘诺尼亚平原,大水攻城会造成多大的破坏,难以估计。
  第二个办法,就是驱民入城,贝尔格莱德的守军中有不少当地人。我们可以把士兵家属,和倾向于奥斯曼帝国的人,全部赶到贝尔格莱德城下。
  如果守军放他们入城,这些人会加剧他们的粮食消耗量;如果守军拒绝他们入城,那么就驱赶这些人拿着木棍攻城,消耗敌人的弹药。
  不过这么做的后患太大,战后我们必须要封口。”瓦西姆说道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办法是好办法,就是太毒了一点儿。
  用大水攻城影响范围太大,损失无法控制;驱民入城,战后封口实际上就是杀人灭口,只有这些当事人都死了,影响才可以降到最低。
  犹豫了许久,费斯拉夫才缓缓的说:“向国内求援,让政府派水利专家过来,我们要水淹贝尔格莱德。
  驱民攻城就算了,国内还调集了大量的赈灾粮过来,要是我们把人给祸害光了,这些粮食用来救济谁?”
  大水淹城费斯拉夫敢做,驱民攻城他还是下不了这个狠心,国内的救济粮只是一个借口。
  现在塞尔维亚地区的青壮,都被奥斯曼人带走了,想要武装炮灰攻城都做不到。
  用剩下的老弱病残,这些人没有武装起来的价值,拿着木棍攻城这不是让他们去死么?真如瓦西姆所说的,只能消耗敌人的弹药。
  天知道要死多少人,才能够把敌人的弹药耗光。真要是干了,战后塞尔维亚地区,就要出现大量的无人村、无人镇了。
  攻克了贝尔格莱德后,还要进行大灭口,不杀的多瑙河变颜色,怕是难以结束。
  贝尔格莱德内是肯定不会有活人的,抓来的炮灰也一个都活不了。费斯拉夫不是屠夫,还干不出来这种事情来。
  瓦西姆的提议在这个年代看来很正常,美国人正在屠杀印第安人,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大开杀戒,远东的清政府正在和太平天国进行杀人比赛。
  这次战争中的主角,毛熊和奥斯曼也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杀良冒功可是他们军功的主要来源之一。
  他们大军过境,时常会产生一些无人村。奥斯曼帝国这么大片地盘,还能够很好的控制人口增长,奥斯曼军队也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
  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年代,被整肃过后的奥地利军队,简直就是当中的一股清流。在近东战争中,以军纪第一著称。
  有利有弊,费斯拉夫没有驱民攻城,奥地利政府又运来了大量的赈灾粮,塞尔维亚地区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尽管青壮数量稀少,奥地利政府还是采取以工代赈,招募当地的老弱病残修补道路、恢复交通。
  在施工过程中表现优异者,就有资格申请加入奥地利国籍。拿到奥地利国籍,才有资格当官。
  这个时候,奥斯曼人跑路,原来的统治阶级完蛋了,社会秩序重新洗牌,当地还需要大量的官员。
  投机者自然是争先恐后的申请加入奥地利,毕竟这是改变阶级最好的机会。
  不要说是现在,即便是在之前拥有奥地利国籍的人,到了这里都更加受尊重,奥斯曼政府的官员同样怕引起外交纷争。
  人都是盲从的,看到别人加入,自然也跟风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传出了消息加入奥地利国籍,农奴都可以获得自由民身份,然后就疯狂了。
  从波黑到塞尔维亚,再到多瑙河流域两公国,很多民众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加入奥地利国籍,其中大半都是农奴。
  不过这个时候,限制门槛也出来了。加入奥地利国籍,必须先学会奥地利语。
  这吓不到他们,反正只要申请了,奥地利政府就会派语言教师来教,学会了日常用语过后,就可以成为奥地利的一员。
  当地官员,把奥地利的土地赎买政策都复制了过来,也不管土地的主人什么意见,就强制给赎买了。
  就算是有意见也没有用,他们的土地所有权是奥斯曼帝国认证的,和奥地利没有关系,人不在就算是无主之地。
  至于奥地利政府的做法是不是合法,这个问题就没有人考虑那么多了,反正现在这里是奥地利人说了算。
  利益永远都是最好的武器,奥地利没有获得这些土地的主权,反倒是先把当地民众变成了奥地利人。
  如果奥地利能够统治两三年时间,当地的主流人口都加入了奥地利国籍,那后面的事情就有意思了。
  某一天苏丹政府通过谈判收回了这些土地,派官员过来接收,然后猛然间发现,自家的这片土地上,居然都是外国人,不知道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第七十四章、猪队友集合了
  伦敦
  收到撒丁王国要参战的消息,约翰-罗素首相非常的高兴,这种有眼色的小弟,没有人会不喜欢。
  近东战争爆发过后,由于他们支持奥斯曼人的做法,令很多人都不爽,站在了欧洲舆论的对立面。那怕是英国国内,很多人媒体都逮着政府骂。
  现实再次证明了一个好名声的重要性,奥斯曼帝国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那怕是英法联手都无法帮他们洗白。
  舆论只是一个小问题,站在国际舆论的对立面,英国人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些嘴炮党也就是骂骂,又不能伤到他们一根毫毛,约翰-罗素是不在乎的。
  可是最近不但黑山公国加入了俄国人一边,就连他们的小弟希腊也搞起了小动作,仿佛在诉说他们和奥斯曼联手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为了应对在野党的压力,约翰-罗素急需拿出成绩来,证明这次行动的正确性。
  军事上取得突破,约翰罗素已经不期待了,这种几率太小了。就凭前线的两万英军,在一场参战人数过百万的战争中,能够打出什么战果出来,还真的值得怀疑。
  军事上不行,那就外交上来好了。这是他们的强项,不就是拉队友么,大英帝国经验丰富。
  当年拿破仑那么彪悍,都被他们组建的反法同盟给坑死了。现在俄国人的威胁虽然大,不过还没有反法战争时期形势严峻。
  可惜欧洲各国都学精了,任他们威逼利诱,大家就是岿然不动,各国纷纷表示中立。
  这就让约翰-罗素首相头疼了,强力盟友支持他已经不期待了,欧洲强国就这么几个,大家都不是傻子,没有人会替他们火中取粟。
  约翰-罗素降低了标准,只要有几个摇旗呐喊的存在,可以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就行了。
  “撒丁人有什么条件?”约翰-罗素高兴的问道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只有撒丁王国的条件不是太过分,他就同意了。要建立世界霸权,少不了收小弟,千金买骨也很重要。
  他们的小弟不少,比如说葡萄牙、荷兰、比利时等国。可惜这些小弟都不上道,见没有好处可拿,一个个都是缩头乌龟,不愿意得罪俄国人。
  撒丁王国的表态就尤为重要了,毕竟是第一个投奔过来的,尽管在军事上的作用几乎为零,可是在政治上多一个国家摇旗呐喊,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来希腊人也有资格担任这个角色的,可惜他们同奥斯曼帝国的矛盾太大,双方没有缓和的可能。
  “撒丁人的要求不过分,他们要求盟军采购一批撒丁王国的商品,同时在战争结束前延期支付贷款。”帕麦斯顿轻描淡写的回答道
  毫无疑问,奥撒战争的失败还是打击到了他们的信心,对自身的实力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个时候根本就不敢狮子大开口。
  约翰-罗素继续问道:“撒丁王国能够出兵多少?”
  帕麦斯顿不屑的说:“两个步兵团,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加富尔首相表示,如果我们能够提供武器装备,承担战争经费那么他们可以出兵两万。”
  约翰罗素笑呵呵的说:“可以答应他们,不过我们要拿到指挥权。
  我们的陆军迟迟没有抵达战场,已经让盟友很不满了,现在就先拿撒丁王国的军队去凑数吧。”
  撒丁王国的计划他已经猜的七七八八了,无非是想要获得英法的支持,然后统一意大利地区。
  对于撒丁人的信心,约翰-罗素有些莫名其妙,他都不认为意大利地区能够统一。奥撒战争过后,撒丁王国经济直接倒退二十年,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
  正常的情况是应该修养生息,缓和同奥地利的关系,改变外交上的困境。
  毕竟这个时期,奥地利在意大利邦国中影响力很大,还组建了神圣罗马经济同盟将他们从意大利地区排挤了出去。
  想要统一意大利地区,奥地利就是一道绕不开的坎。无法击败奥地利,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是白废。
  伦敦政府支持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地区没错,可是这种支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最多支援一笔贷款,亲自上阵是不可能的。
  法国人想把奥地利赶出意大利地区,可是法国人同样也反对意大利地区统一,如果不是发生了变故,早在三年前法奥两国就瓜分撒丁王国了。
  想不明白没有关系,既然撒丁人愿意当炮灰,他怎么能够拒绝呢?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