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130

  不管是不是妄想,我们都必须要打消他们的企图。
  还有我们的盟友俄罗斯帝国,我知道在这里怀疑盟友是不道德的,可是俄国人的实力确实太强大了。
  假如在某一天我们发生了利益冲突,奥地利帝国不能连一战之力,都没有吧?
  在未来的国际变局中,要保障奥地利帝国的国防安全,我们的军事实力必须要提高。
  考虑到财政承受能力,继续扩大现役部队数量困难太大,我们认为在改组动员机制的同时,将预备役数量提升到两百万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法国威胁论”、“普鲁士威胁论”、“俄国威胁论”,一连抛出了三大威胁,显然温迪施格雷茨亲王是做足了功课的。
  财政大臣卡尔笑呵呵的说道:“陆军部想要增加两百万预备役,我是全力支持的,只要不增加军费开支就行了。”
  不增加军费开支,这怎么可能呢?就算是预备役比现役部队便宜的多,可是每年也必须要进行简单军事训练啊?
  奥地利的预备役和大多数国家一样,都是由退役官兵组成。要提高这个数量也简单,要么扩大预备役的年限,要么缩短现役士兵的服役时间。
  想要把预备役数量提高到两百万,理论上是一点儿难度也没有,除了需要钱外。
  现在财神爷不给钱,那么这份计划不是扯淡么?这个资金缺口可不是几百万,陆军部东挪西凑就可以补齐,而是上千万。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无奈的说:“卡尔先生,你不要开玩笑了。两百万预备役,这么多人每年都要进行定期训练,如果你们财政部不给钱,难道要我出去要饭?”
  毫无疑问,军方在这个时候抛出扩大预备役数量的提议,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争夺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
  大量的外资涌入,1850年的奥地利已经出现了几分繁荣的意思,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就算很多企业是免税的,同样也给政府带来了大量的税收。
  这并不矛盾,部分企业免税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销售渠道同样也免税。
  尽管产业链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不过确实已经出现了。一家工厂创造的效益,绝对不仅仅是限于工厂本身。
  除了带动上下游直接产业链外,还带动了周边的餐饮、服装、副食品等配套产业的发展。
  不管资本家们的投资是不是理性,带动了奥地利经济的高速增长,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经济高速增长意味着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政府有钱了大家才能出来抢预算,陆军部只不过是胃口太大了一点儿。
  财政大臣卡尔不为所动道:“把预备役扩充到两百万,也不可能一步就到位吧?
  按照目前的情况,就算是每年增加二十万预备役,减掉超龄人员,最后完成也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你们的“大预备役战略”预算,实际上可以砍掉后面的一个零,几百万盾你们自己挤一挤也就出来了。”
  果然都不是省油的灯,无论温迪施格雷茨亲王怎么掩盖,这个弱点还是暴露了出来。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解释道:“话不能这么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一旦俄国人出手打破局势,我们就必须要采取行动,尽可能的提高我们的军事实力,才是保障奥地利帝国安全最有效的手段。
  扩大预备役数量的办法很多,不一定要等士兵退役后转化,我们完全可以组织青壮进行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
  战争爆发后,只需要一两个月时间,他们就可以变成合格的士兵,比单纯的招募新兵从头开始训练要快的多。”
  卡尔想了想说:“这个办法不错,可是花费太大了。俄国人就算动手了,战争也不会短时间内结束,奥斯曼帝国又不是纸糊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最短也要打上两三年,要是拖的时间长了,打个十年八年也不是没有可能。
  到时候再用好了,放心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局,政府的重心都会转向军队,你们想怎么扩充都没有问题。”
  这种事情弗朗茨遇到的多了,基本上每年财政预算前都会出现,几乎每次卡尔都是舌战群英。
  “好了,财政的问题年度预算还有时间,你们下去慢慢商议。先讨论一下陆军部提出了预备役计划,有没有可行性。”
  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陛下,建立一支基数庞大的预备役,对我们的国防安全确实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我们接下来的战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一支庞大的军队出来,可以将风险降低到最低。”
  弗朗茨知道大家是准备学习俄国人的人海战术了,现在是排枪时代,在战场上人多的确占优势。
  从人口上来说,奥地利和法兰西相差无几,除了毛熊那个变态外,在欧洲大陆上拼人多,奥地利帝国是不怂的。
  “支持!”
  “支持!”
  ……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很快达成了一致,人多力量大的真理再次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弗朗茨严肃的问道:“那么我的陆军大臣,这么庞大的军队,如何保证他们的战斗力?”
  不能因为兵多就当炮灰用,奥地利又不是毛熊,士兵战死了也是要给抚恤金的。
  弗朗茨可不认为和士兵谈爱国热情有用,与其扯那么多高大上的理论。
  不如直接告诉他们打赢了就可以获得土地、金钱、战利品、爵位……这些看得见的东西更靠谱。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回答道:“陛下,保障军队战斗力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军官。我们陆军部准备扩编军官数量,给一线部队的军官们配上两名副职。
  战争时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部队扩充到一百万,以便在战争初起占据优势。”
  弗朗茨点了点头,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只要战争初起莽一波成功了,战争也就结束了。
  普鲁士王国国力有限,只能搞一波流,失败了短时间内根本就无力再来一次;法国人只要在战场上发生了大败,法国民众就会帮忙干掉政府的。
  只要不脑残到去进攻法国本土,新的法国政府又会陷入持续的内斗中,等他们内斗结束,黄花菜都凉了。
第四十三章、没有永远的敌人
  大预备役战略通过了,增加军费也是必然的。短期内军费增长还不明显,如果奥地利财政收入上不去,未来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养预备役再怎么便宜,军费开销也不会低于正规军的百分之十五。武器装备可以用正规军淘汰下来的旧货,士兵工资也可以省了,但是训练经费无论如何也不能省。
  正常情况下,奥地利的预备役部队,每年都有不低于两个月的训练时间,训练完成过后,政府多少还要发放一笔慰问补贴。
  按照每年新增预备役士兵二十万计算,这笔开销就相当于每年扩军三万,预备役总量达到两百万后封顶,就相当于在现在的基础上,现役部队增长了二十五万。(扣掉已有的五十万预备役)
  如果按照以往奥地利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估计坚持不了多久,这项计划就夭折了。
  弗朗茨不由的庆幸工业时代降临了,不然农业国的奥地利真的就养不起这么多兵。
  “考虑到未来的海外殖民战略要陆海军紧密配合,我决定建立一个总参谋部,由拉德斯基元帅担任首任总参谋长。”弗朗茨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毫无疑问,这个总参谋部是独立在陆海军之外的,名义上只是协调陆海军配合,实际上到了战争时期,这个参谋部就凌驾在了陆、海军部之上了。
  要是没有权利怎么协调?难道还要派人去和下面的部队讲道理?
  尤其是这个首任参谋长拉德斯基元帅,作为奥地利军队中德高望重的存在,有他在还能架空总参谋部不成?
  “陛下,我们的殖民海外战略还没有到实施的时候,现在设立总参谋部是不是太早了。”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反对道
  反对,必须要要反对。增加了一个总参谋部,在很多地方和陆、海军部权利重叠,必然会大大挤占他们的权利。
  相比温迪施格雷茨亲王的反应激烈,没有多少存在感的海军大臣就无所谓了。
  设立一个统筹两军的机构是早晚的事情,陆军出身拉德斯基元帅出任总参谋长,固然是表明了陆军的主导地位。
  同样陆军出身的总参谋长,想要插手海军也就难了。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名鼎鼎的拉德斯基元帅总不会乱插手吧?
  总参谋部的设立,也标志着奥地利政府正式确定了海外殖民战略,那么大建海军就成为了必然。
  以奥地利的国际地位,海军怎么也要进入世界前五位,不然出去抢地盘的时候,都没有底气。
  和这个收益比,些许权利受损,海军部完全可以接受。别的不说,今年的海军军费又可以提高个几百万了。
  弗朗茨随便找了一个理由解释道:“早点儿准备更加充分,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现在欧洲大陆还维持着平衡,这个局势什么时候打破都是一个未知数。
  尽管我们判断俄国人可能会对奥斯曼帝国动手,可凡事都有万一,如果俄国人跑去中亚扩张,或者是跑去远东地区扩张。
  我们原先的战略计划,就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了。那么放在最后的海外殖民战略,也可以优先到第一位。”
  俄国人傻了才会放过近在咫尺的奥斯曼人不打,跑去中亚或者是远东地区吃土。
  不管温迪施格雷茨亲王能不能接受,应付一下就是弗朗茨给面子了。拿出来和大家商议,那是为了体现民主,顺便查漏补缺。
  要是所有人都反对,那证明这项计划不靠谱。要么是太超前,大家接受不了;要么是不符合奥地利的国情,实施不下去。
  碰到这种情况,弗朗茨自然会从善如流的收回。现在就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反对,那么这项决议就算是通过了。
  考虑到陆军将领可能会抵制总参谋部,弗朗茨还专门挑选了德高望重的拉德斯基元帅。就算是心中再怎么不情愿,面对拉德斯基元帅也是要配合的。
  只要第一代总参谋长坐稳了,后面大家就习惯了。和平年代总参谋部的权利实际上并不大,弗朗茨可不会让他们训练指挥一把抓。
  权利制衡是必须要有的,总参谋部战争时期可以指挥全国的军队,但是士兵招募、训练、后勤保障体系,依然在陆海军部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