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30

  俄国人的态度非常强硬,一个月内两国的边界线没有恢复到战前,沙皇的军队就要杀入普鲁士王国,这直接断送了普鲁士政府敲一笔的可能。
  普鲁士政府也不是傻子,知道这种事情拖的时间越久就麻烦,谈判还没有开起,普鲁士军队已经开始从日德兰半岛撤军了。
  这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没钱了,十几万大军深入敌境,这个后勤压力可不小,反正都决定退让了,不如早点儿退回来节省开支。
  ……
  维也纳美泉宫
  弗朗茨的心情很不好,普鲁士政府怂的太快了,想要利用谈判拖延时间也办不到了。
  他现在总算是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挪用公款会被抓住了,实在是意外情况太多,难以进行有效控制。
  投资食品加工业,工厂才刚刚建立起来,想要赚钱,至少也要等工厂运转起来再说吧?
  投资的矿山也好不了哪里去,时间太短了,基本上都没有进行有效开发。
  唯一在进行开采的就是砂石矿,不过铁路建设才刚刚开始,利润是不错,可惜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皇家银行的储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276.89万盾,每个月银行的行政开销1.8万盾,必须要给扣除掉,还必须要预留一部分资金给银行运营,能够填坑的钱也不多。
  理论上捐款中,会有三百万盾变成银行存款,实际上是这也是一个未知数,弗朗茨不敢冒这个限。
  到了年底结算,哈布斯堡家族资产到是有不少,可是冒然挪用过来给自己填窟窿,也容易引起内部矛盾。
  这些产业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弗朗茨除了监督运营外,每年都只是拿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由于伯父还活着,他这个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长,能够拿到的钱自然是大打折扣,也就三十万盾的利润分红。
  要不是马上到了年底,皇室年金就要下来了,弗朗茨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填这个窟窿,总不能厚着脸皮去借钱?
  或者是扣留政府打过来的捐款?相信财政部是不会这么没眼色,跑过来催皇帝陛下还钱的。
  既然皇室年金要用来填窟窿,维也纳宫廷自然要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了,减少宫廷宴会就是其中的一项,普鲁士的事情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借口。
  弗朗茨派人精确计算过,每年奥地利宫廷各种宴会活动,加起来的开销不会低于五十万盾,要是奢侈一点儿一百万盾都不够用。
  “陛下,普丹战争即将结束,为了银行的信誉,我们要准备退还捐款了。”约翰-斯特瓦提醒道
  对一家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信誉。为了皇家银行的信誉,弗朗茨连私吞巨额捐款的机会都放弃了。
  要不然进入皇家银行中的捐款,早就一分钱都没有了。直接一口咬定全部移交给了普鲁士政府,就变成一宗无头公案。
  弗朗茨想了想说:“召开一次记者发布会,把事情的经过解释清楚,邀请普鲁士代表和公证人员到场,核对一次账目。
  对外发布消息:如果谈判顺利的话,结束后就开始返还没有使用的那部分捐款,让大家带上当初银行开出的收据,到原捐款的营业点进行同比例退款。
  今年的皇室年金会直接存入皇家银行,皇室资产的分红也会放入银行中,资金缺口不是问题。
  还有,尽快把之前的事情给平了,补齐商业贷款手续,不能留下半点儿蛛丝马迹。”
  “是,陛下。”约翰-斯特瓦回答道
  只要有钱,很多问题就好办了,资金窟窿填上了,把贷款手续一补,事情就算是结束了。
  这么一波操作完成后,弗朗茨挪用捐款的事,就变成了从银行合法的商业贷款。当初投资的钱,就这么被洗白了。
第三十一章、预算
  圣诞节过后,奥地利政府下一个年度预算会议再次开始了。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各个部门的预算争夺战已经结束了,现在只是进行最后一轮的确定。
  真要是把确定预算的问题拿到会议上来讨论,估计最后这么几天时间,连审核大家准备的项目资料都来不及了。
  费利克斯首相向弗朗茨递交了一份报告书,说道:“陛下,这是1850年的年度预算计划,主要开支主要包括:军费、政府行政、教育经费、土地赎买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统一这六大项。
  其中军费开支,较之1849年下降了百分之27.%,而教育支出增长了百分之31%,文化推广支出增长了32%,政府行政经费支出增长了9%,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增长了44.5%。”
  总的来说,除了军费下降了外,别的开支都大大增加了。土地赎买金例外,这玩意之前根本就没有。
  在开支增加的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也增加了,不然这份预算根本就不可能通过。
  弗朗茨接过了预算报告,只是扫视了一眼预算汇总表。
  军费开支6156.84万盾,其中海军1065.23万盾、陆军5091.61万盾。
  战争已经结束了,1849年就完成了裁军。到了1850年,军费开支大幅度下降是正常的。
  不过下降的只是陆军军费,海军军费较上一年度还增长了一百五十万盾,看来政府中殖民派的力量壮大了。
  教育经费6850.94万盾,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支出4016.41万盾、大学教育经费支出2056.32万盾(含高校实验室科研支出)、中学教育经费支出778.21万盾;
  教育开支费用,比弗朗茨估计的要低的多,一方面是义务教育还在普及当中,还没有完成;另一方面是有条件的家庭,为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选择了教育条件更好的收费学校。
  表面上看,教育部给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划拨的教育经费都是一样的,实际上义务教育学校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免费三餐、校服、住宿。
  一个孩子的的花销不大,可是数量多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初步估计在这上面,就减少一千万盾的开支。
  基础设施建设经费4820.38万盾,其中包括铁路建设拨款2015.2万盾,战后重建费用1541.6万盾、城市基础设施改造费用1026.32万盾、其它……
  这是没有办法的,有的铁路完全没有商业价值,可是却拥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还是必须要修。
  后世还有人抨击奥匈帝国的铁路为了照顾军事,影响到了商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这种铁路就只能奥地利政府出钱修了,指望民间投资,估计下个世纪也开不了工。
  好在这些铁路并不长,一般都只有百八十公里,最长的也不超过四百公里,总里程加起来也不过两三千公里。
  修建完成过后,和奥地利的铁路网一对接,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国内的军队投入到前线。
  政府行政经费开支5328.21万盾,其中企业管理行政开销1126.1万盾、政府机关行政经费4202.11万盾;
  看到了这里,弗朗茨眉头一皱,看来有必要让国企进行独自运营了。短期内合并到一起没有问题,长期下去靠政府管理企业,迟早会和市场脱轨。
  文化推广经费2316.08万盾,这是在为统一语言文字而努力。
  因为奥地利政府的政策影响下,大家都知道学会了通用语言好找工作,在城市中推广还比较顺利,到了农村就麻烦了。
  弗朗茨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强迫是不可能的,那样只会把事情搞的更糟糕。看样子在这一代人统一语言文字是不可能了,只能在下一代完成。
  国内所有学校,都被强制要求开设奥地利语课,现在还在对教师培训,争取早日取缔地方方言。
  没错,在奥地利的官方文件上,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民族语言的字样了,全国就一种语言——奥地利语,剩下的都是地区方言。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从1850年开始,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必须要参加奥地利语考试,合格的薪水待遇提高一级,不合格的准备补考。
  连续三年考核不及格的,就可以准备回家了。为了尽快推广奥地利语,文化部、教育部都费尽了心思。
  土地赎买金这个不用说,每年固定支出1.05亿盾,作为购买贵族们土地的补偿,这是获得土地的农民买单,政府只是转了一道手。
  光这六项开支加起来,就高达35972.45万盾,后面还有一大批的小预算项目,零零总总加起1850年奥地利的财政开支就高达4.23亿盾。
  如果是在两年前看到这个预算数字,估计奥地利政府的官员都会吓晕过去,这都快赶上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倍了。现在的话,大家却没有什么感觉。
  (备注:两年前匈牙利财政是分开的)
  农民的土地赎买金,大约在1.58亿盾左右,政府支付贵族土地1.05赎买金过后,还有5300万盾的收入。
  只不过这一笔收入不是太稳定,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会有所波动。要是赶上了大天灾,搞不好政府还要贴一部分进去。
  还有教会的什一税,每年大约在9350万盾左右波动,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这里面还要扣除支付给教会百分之二十的分层。
  神职人员收税也是有成本的,幸苦不说,还帮忙背了黑锅,不可能让他们白干。
  到了政府手中就只有7480万盾了,现在支付教育经费似乎还有剩余,实际上只要等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这笔钱就不够用了,到时候政府还要往里面贴钱。
  把这两笔费用先给扣除掉,实际上奥地利政府的预算也就不恐怖了。
  4.23—0.748—1.58=2.432亿盾
  还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实际上在国企贡献的利润中也可以抵扣掉,只不过合并了过来。
  财政部给出的1850年的财政收入预估是2.3亿盾,政府总收入预估是4.8亿盾,包括了土地赎买金、什一税、国企上交利润、不动产物业租卖等等。
  减去预算4.23亿,似乎有财政结余了?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奥地利政府还有债务呢,这些都是偿还的。截止到目前为止,奥地利政府欠下的银行贷款、各种债卷、还有企业及个人债务,共计5.42亿盾。
  这些钱都是需要按期偿还的,理论上如果不发生变故的话,奥地利政府实现了财政平衡。
  这些都只是理想状态,最后是盈余还是赤字,等明年这个时候就知道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