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乡里(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307

  安淑妃果不其然就打听起俞妃病情,自然都被她们敷衍了过去。
  夜里山上格外安静,尤其陆瞻也不在房里的时候。
  宋湘把宋濂唤到跟前考察功课,顺带也问起了日间他到处乱画的事。
  宋濂分辨道:“我可不是乱画,我是故意的!”
  “那你故意的可有什么收获?”
  “没有。”宋濂摇头,“山上人太多了,我也看不过来呀!不过我相信我的努力肯定不会有什么害处的。”
  宋湘轻瞥他:“你就吹吧。”
  说着她又往窗外看了一眼。苏慕那边天黑前倒是给出了几个人选,但一经仔细盘问,再经斟酌,这些人不是品阶不够,便是文官。即便是有武将,年龄也对不上。
  倘若这里试探失败,那接下来又该从何处着手呢?皇帝给出的时间肯定不多,按照原计划,围场最多还能再呆三五日,三五日后这条线要是没有收获,肯定就会撤了。那么又还是得等端州那边的消息,以及寻找楼参的那批人马。
  但往返端州得一两个月,还不一定能找到线索。
  也不知道陆瞻那边怎样了?
  她望着重重夜色,心又往下沉了沉。
  陆瞻与王池紧赶慢赶,月光下沉时分,终于跨进了行宫地界。山下驻守的官兵认出来是他们,立刻就放行让他们上山了!
  天边浮起了鱼肚白,陆瞻箭步冲进昭阳宫,开门的景旺看到是他,立刻就往屋里冲了:“世子回来了!”
  宋湘蓦地自枕上起身,披衣下床,这边陆瞻就已经开门进来了!
  宋湘冲过去打量他身上身下,看到全须全尾,松下气道:“赶得还挺快!拿到了吗?”
  “拿到了!她没撒谎!”
  陆瞻自背上取下包袱,从中拿出那封奏章以及吏部抄过来的履历:“我还去吏部把杨淳的履历查了查,但查得的结果却是杨淳早在十七年就辞官了!——俞妃还活着吗?我想去跟皇爷爷禀报过后,回头去找她问问!”
  “还活着呢!”宋湘立刻穿衣:“咱们先去寻皇上!回头请皇上把王爷和母妃也请上好些!晋王府是一体,都在场也多个拿主意的!”
  陆瞻只顿了下,也就说好。
  宋湘穿好衣,看花拾端了热水来,连忙拧帕子给陆瞻擦了把脸,又端来温着的白水且让他喝下解解渴,这里就利索地出了门。
  本来也到了平日上早朝的时刻,皇帝正好已起床。
  宋湘和陆瞻到了仁寿宫,皇帝就在安淑妃侍候下衣冠整齐地出来了。
  看到他们俩,安淑妃打量了两眼才在皇帝示意下微笑退下。
  刚出庑廊又迎面与赶过来的晋王夫妇遇上,便一直目送到他们都进了宫才离开。
  陆瞻先把此去之情形给说了,然后呈上宫中找到的奏章,以及杨淳的履历。
  皇帝目光落在奏章夹带着的纸张上,盯着那上方的熟悉的几个图案看了会儿,说道:“奏章既有时间与戳印,诚然无假。杨淳在吏部有履历,那他曾在蜀地任职也无假。一个考中了进士的文人是不可能轻易辞官的。要么,他这从头至尾就是个局,要么,他就是受到了威胁,不得不离开保命。”
  陆瞻道:“若说是个局,那俞妃就撒谎了才对,不然无法解释杨淳为何要有这么一份奏章在俞妃手上。可若是俞妃撒谎,假设她与杨淳有勾结,那她又为何要保留住这份奏章?她不可能算到若干年后还有需要它来圆谎。”
  既然如此,那他被人威胁的可能就增加了。但一个大家都从来没见过的人,且还是经俞妃交代出来的人,谁会轻易选择相信他呢?
  “父皇,不如传俞妃过来再问问吧?”晋王道。
  皇帝凝眉:“如今对外宣称她病了,若传她至此,就穿帮了。还是移步过去吧。——你与瞻儿留在这儿,你们俩随朕来。”他朝晋王妃与宋湘扬了扬下巴,说完就率先出去了。
  宋湘紧跟晋王妃步伐,穿过庑廊到了俞妃宫前。
  俞妃躺在床上,门开时立刻就坐起来了,看起来应是一夜未眠。
  太监进来拨亮了灯,看清楚来的三人,俞妃立刻下地跪下来。
  “你说自通过那封信后,杨淳便与你没了联络,你可说了实话?”皇帝居高临下,打进门时脸色就已经抑制不住的阴沉下来。
  “臣妾句句属实,如有半字虚言,愿受五马分尸之刑!”俞妃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皇帝道:“那朕问你,此人平生有什么抱负?”
  俞妃抿了抿唇,望着地下:“他父亲死于贪官压迫,臣妾只听他说过,来日的志向是要进都察院,监察天下一切贪官。但据我所知,他应该还没有完成他的抱负。”
  “你怎知道?”
  “因为,都察院除了胡御史等几个有名的御史之外,并没有哪个言官有他那样的胆色!”他那样的胆色!”
第383章
总有水落石出的一日
  皇帝阴凉地看了她一眼:“你果然很了解他。”
  俞妃伏地不敢动。
  皇帝再道:“那他这么多年都没有进都察院,朕也没有听说过这号人物,可见他这些年也没有什么作为。你猜他是什么缘故?”
  俞妃怔忡,片刻道:“臣妾不知。”
  “当年你与他断了联系,是因为你自行中止了联系的念头,还是因为联系不上他了?”
  俞妃身子抖了起来。
  宋湘与晋王妃相视了一眼,复看向地上。
  皇帝即便不说话,光是定定站在那儿的气势就已经够压迫一切。
  俞妃回道:“臣妾不敢隐瞒,当年确实是因为去信之后,没有等到他再有任何消息传来,才断了联络。后来家兄进京,我辗转问起他,他说杨淳自我进宫的翌年就中了榜,然后去了蜀地任职,初初那一年确实常有信件往来,还曾几度相邀我兄嫂前往蜀地作客。但后来就断了联系。家兄也只当是山高海阔,难免走到这一步。”
  “俞歆知道告状的事么?”
  “他不知道。我没有说过,他多半也没有听杨淳提及,不然的话,他一定会问我的。”
  皇帝垂眸不再言语。
  俞妃抬头:“世子回来了吗?臣妾藏的那道奏章,他取到了吗?”
  皇帝望着她:“杨淳已于十七年前,自任上辞任,不知去向。”
  俞妃怔住:“十七年前?”她摇着头,喃喃道:“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说完她顿了下,又说道:“皇上是想要杨淳下落么?”
  皇帝仍是冷眼未语。
  俞妃匀了匀气息,说道:“我不知道他在哪儿。十七年了……我至少已十八九年没与他联系。这个时间算起来,应该是宁王死后发生的事情吧,按理说已经尘埃落定,对方已经得逞了,他为什么还要辞官?”
  她跪坐在地上,茫然的看着面前。
  宋湘说道:“他除了想要惩治贪官,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心愿?”
  “即使有,也没有哪一件能与之相比的了。都不值得他辞官去完成心愿。”
  “他有没有妻儿?”
  “听家兄说,他在蜀地娶了妻,在他们断去联络之前,也已经生下长子。”
  “他岳家是谁,知道吗?”
  “不清楚。似乎只是当地的一个小官吏。”
  “皇上,沈尚书在仁寿宫求见。”
  太监在门外传禀。
  皇帝看了眼门口,收回目光又看了眼地下,抬脚走了出去。
  宋湘和晋王妃也举步要走,爬起来的俞妃唤道:“且慢!”
  两人回头,只见俞妃已经走了上来,她绞着十指,像是下定决心般说道:“对杨淳的事,我确实只知道这么多。但是还有一件事我不妨告诉你们,秦王那边你们需要小心。我和汉王虽然都没有夺储之心,安淑妃却不是安分的。而且,老四媳妇儿也极爱挑事,她已经几次挑唆安淑妃跟你们争了。”
  宋湘看向晋王妃,王妃凝眸:“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因为,安淑妃身边有我的人。”
  宋湘道:“是青霞?”
  俞妃怔住:“你怎么知道?”
  “猜的。”
  俞妃显然不信,但也没说什么。
  “青霞是我的人,你让紫嫣跟她联络,她知道不少事情。”
  晋王妃道:“你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3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