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龙蛇传(精校)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9

太极陈边看信,边瞟着丁晓,面色微露惊讶,看完后又递给陈永承看,笑道:“这小伙子果然是有点来历!”说罢,突然走到丁晓跟前,将手在他环跳穴上一拍,丁晓顿感全身血脉流畅,酸麻顿消,站了起来道:“你们又在耍什么花招?”
太极陈面色已缓,笑道:“小伙子,闯荡江湖,不能这样任性使气。你一点江湖禁忌都不懂,糊里糊涂就几乎吃了大亏。你有这封信为什么不早拿出来?上官瑾是你什么人?他怎会要你带信给我?”
原来当日上官瑾匆匆写好的信,被丁晓漫不经意的在怀中一放,谁知今日却派上了用场。
上官瑾与太极陈虽不熟识,可是上官瑾的师父司空照却是太极陈最钦佩的一位武林前辈,而且在几十年前,太极陈初出道时,还得过司空照不少帮忙。后来司空照以垂暮之年,收了上官瑾这位爱徒,暗中还托过好几位武林名宿照顾。太极陈深知上官瑾是司空照的衣钵传人,后来见了面又见识他打穴功夫,江湖独步;两代交情,更加上英雄相惜,因此太极陈怎样也得卖上官瑾的面子。
上官瑾在信中,首先说明了丁晓的来历,离家出走的经过,志趣抱负与乃父不同;再说丁晓求师的苦心,并代他说项。其中还写道:
“红花绿叶,同出一支;百川汇流,始成大海。丁派陈派,同负重名,融会贯通,必放异彩。”劝太极陈不要挟技自秘,说明武术若能彼此交流,则成就无可限量,何况同是一派的呢?这几句话很能打动太极陈的心。
因此太极陈看完信后,立刻对丁晓和气许多,殷殷问他和上官瑾的关系。
丁晓见太极陈转为缓和,想自己本来是诚心拜师的,这样硬挺硬冲,也有不是,这么一想,也就心平气和,据实答道:
“上官瑾吗?是朱师叔朱红灯给我介绍的,(丁晓习惯了称朱红灯为‘师叔’,一说出来忽又觉得不妥,于是又补了他的名字。)他对我很好,而且料到你们可能难为我,因此在我临行前特别给我这封信。
“可是我不愿因人成事,我以为弟子择名师,名师也择弟子,这是师徒两人之间的事,又何必要第三者代拉交情,套关系?我就是这么一副料子,你看我有资格做你的徒弟你就收,没资格就不收了,何必管他什么上官瑾不上官瑾?”
太极陈听得哈哈大笑,觉得眼前这少年好直爽,有什么就说什么,性格虽硬,但却似璞玉未雕,着实可爱。想了一想,就对他说:
“你先跟保英、保明他们去安歇一宵,拜师的事明天再说。”
丁晓连战保英、保明,又给太极陈拍了他麻软穴,虽然解了,也已是疲累不堪,听了太极陈的话,不再客气,便自告退。他临走前还对吴方甫道了个歉,说道:
“吴师父,大概我不能做你的弟子了,蒙你引见,多谢!多谢!”弄得吴方甫颇为尴尬,敷衍几句,也自告退。
当晚太极陈两兄弟抵掌深谈,讨论该不该把家传绝技传授给丁晓;太极陈还有点顾虑,委决不下。太极陈的哥哥陈永承却说:
“据我看,上官瑾的话很有道理。我近年潜心拳技,一招一式的慢慢解析我们陈家太极拳,觉得本门拳法可以变化之处尚多。但我限于天资功力,还未能摸索出变化之道,使本门拳法,有所增益。今夜看了丁晓的出手,有些手法变化,甚合我心,大抵丁派的较我们轻灵,我们的较丁派沉稳,如能互相截长补短,这岂不是两家都有益的事?
“而且丁晓这个少年,人很直爽,如果我们在教他之时,也叫他将丁派的拳法详细解析给我们看,他必不会藏奸。”
太极陈想了又想,从利害方面来看,对自己有益无损,从人方面看,丁晓也可信赖。而且,做一代的武林名家易,做新拳术的创始者难。如果自己能打破成规,传授丁晓,也从丁晓处,将丁派的拳法完全吸收,与本门糅合,必然能使太极拳更趋完美,这是不朽之业,不应故步自封。何况收了丁晓为徒,日后见上官瑾时,也有交代。
第二天,太极陈果然表示愿意收丁晓为徒,并表示了希望将两派拳术熔为一炉的心意。这正是丁晓本意,当下大喜过望,马上拜师。
拜过师后,太极陈忽然盘问起丁晓结识朱红灯的经过。丁晓把结识朱红灯和上官瑾的经过详细地对太极陈说了,问道:
“师父,我自离开他们后,就一点也不知道他们的情形了,你问起上官先生的下落,可是有什么事要找他吗?”
太极陈笑了一笑道:
“正是要去找他,保明这次回来就是叫我去找他的,他失踪了!”
“失踪?”丁晓不禁愕然,他怔了一会,问太极陈道:
“怎么这么大的一个人会失踪?我想也许他浪游江湖,懒得和朋友通音讯吧?”
太极陈正色说道:
“不是这样。他和我本来就少通音讯,以前他仗着一柄扇子闯荡江湖,谁管得着他?可是这次不同,他真的失踪了,不止令许多江湖朋友吃惊,连朱红灯也给吓坏了,所以才要保明回来找我。保明,这事情你对师弟说吧。”
原来陈保明也是义和团中人。以前朱红灯曾拉过太极陈兄弟出山,但太极陈兄弟也像姜翼贤一样,虽然同情义和团,却不愿冒大风浪。可是保明年少热情,却自动求去;太极陈兄弟商议过后,也就让保明去了。
丁晓听得陈保明是义和团后,忽有所悟,问道:
“怪不得那次你在古松岗上给人包围时,我出手援助,你也怀疑起来,敢情你因为是义和团的人,所以特别小心。”
保明笑道:“正是如此。你不知道清廷对我们是如何处心积虑,必欲得之而后快。他们什么阴谋诡计都使得出来,软硬兼施,拉、吓、拆、骗,什么手段都有。我们不处处小心那还行吗?”丁晓听了,这才知道秘密团体中的人,警惕心特别要高的道理,因而对陈保明的不满与误会,也就释然冰消了。
当下太极陈笑道:
“你们又把话题拉远了,这些话留待以后再说吧,你还是先说说上官瑾的事。”
陈保明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于是简略地将上官瑾失踪的事说给丁晓听。
原来上官瑾上次从山东赶到河北安平,就是有要事而来的。丁晓当时也曾听他们谈过一两句,神情很是紧张,他没敢凑过去听。
义和团的大本营在山东。当时山东除了义和团外,大刀会也颇具势力,而且成立远在义和团之前。大刀会也是反清团体,只是没有像义和团一样提出了一定的主张,只能算是一个势力较大的一般的秘密会社。
义和团崛起后,对大刀会极力联络。可是初时义和团未盛时,大刀会看它不起,兴盛后,大刀会的主持人,却因妒忌,致使两会发生磨擦。
当时大刀会的主持人是王子铭,一柄单刀,曾得山西霍家的真传,也算得是一条好汉。虽然刚愎自用,却是直肠汉子。大刀会不仅与清廷作对,也与当时外国的教会作对,被清廷称为“刀痞”及“会匪”,八国联军入北京前,各公使曾要求清廷取消义和团及大刀会,将大刀会与义和团并列,可见西方列强对这个群众组织的忌惮。因此说起来大刀会和义和团的宗旨还颇为相近。只是王子铭到底只是秘密会社的首领,还脱不了占“地盘”,抢徒弟的习气。
大刀会在山东江北一带,势力极大。然而到义和团兴起后,不免因为势力范围的问题发生磨擦;而且参加义和团的人越来越多,大刀会的发展,也就不免受阻。王子铭没有认识到义和团的发展可以牵制清廷,分散清廷的力量;他只是从小处着眼,看到的只是大刀会眼前的利益,因此就不免常常生气。朱红灯虽然识得大体,想进一步和大刀会合作,却因连年奔走,又缺乏时机,所以虽有此心,却还未及实行。
就在朱红灯离开山东到河北保定去找姜翼贤的期间,山东荏平县的义和团总舵杜赶驴突然被大刀会捉去。原来荏平县是大刀会的势力范围,杜赶驴在那里发展义和团,事先没有取得王子铭的谅解,王子铭竟然没有知会一声,就在月黑风高之夜,突然带了几把好手,无声无息地把他擒去。按说王子铭久历江湖,就是要捉人,也该先礼后兵,或者先责难义和团交人,不交时才能决裂的。但有心人竟利用了王子铭的性格和大刀会与义和团的矛盾,挑拨王子铭不顾利害先行动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