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宋(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438

  后者就是兀良哈。
  只不过在辽国地图上称为斡朗改,也是辽国的臣属。
  这都是为大宋顶在最前沿的。
  所以必须得在政策上扶持他们,甚至还得移民充实,所以王丞相甚至做主假公济私,由朝廷给从这些地方卖到大宋的高粱酒,豆油和棉花加补贴,然后给内地产的米酒加税,甚至逼着朝廷官方宴请只能喝高粱酒,搞得习惯了米酒的朝廷大臣们怨声载道。
  实际上王丞相在大权独揽后正在逐渐倒行逆施化,发布各种画风诡异的命令。
  比如限制嫁妆,比如禁止十五岁前结婚等等。
  而且还鼓励吃鱼……
  虽然罐头因为运输问题覆盖面积还是很低。
  毕竟因为成本关系,这时候也就是瓦罐的罐头,这个冬天还好说,夏天肯定是撑不了多久的。
  但是,水产制品又不是只有罐头。
  而且又不是只有沿海能够捕鱼制罐头,只要对这些东西免税,总会有商人想方设法把它们变成人们餐桌的必需品,因为这时候战争已经结束,军费开支大幅下降,而且各地公田法逐渐完成,工商业城市的繁荣,朝廷财政收入已经摆脱了借贷度日,甚至开始还贷了。
  朝廷有足够的钱来为某些特意扶持的行业提供补贴或者减税。
第391章
终于活成了被正义唾弃的样子
  解决了倭国之后,大明……
  这种事情当然还是大明了,大宋作为老大用不着出马,有大明这个忠心耿耿的藩臣就行了。
  大明海军迅速组建护侨舰队,然后进驻倭国的福江岛。
  这时候那里还没有五岛这个名字,不过已经是重要港口,从唐朝时候遣唐使都是以这座岛为离开日本的最后一个补给站,之前也是博多商船去明州前最后一个补给站,不过以后肯定不会走这里了。
  现在博多的商人都转往坊津。
  不过这时候的鹿儿岛一带还不是岛津家的。
  实际上岛津家这时候还不知道在哪里,传说他们是藤原氏家臣,直到源赖朝时代才改成岛津氏。
  不过也有传说是源赖朝的私生子。
  总之这个与鹿儿岛捆绑起来的家族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
  进驻福江岛的大明舰队,迅速开始修筑要塞,驱逐倭国地方官员,摆出一副借了就不准备还的嘴脸,不过这时候倭国也不敢计较,毕竟这支舰队真的保护了九州岛南部各处港口,同样也保护了倭国和大宋贸易线的安全。然后以童太师为迎仙药使的远征舰队,也开始在大宋组建起来,不过因为这支舰队太庞大,所以需要几年时间。
  现在只能是分批组建。
  第一批也就是第一分舰队首先组建。
  包括三艘万料巨舰和三十艘五千料战舰,另外还有五十艘五千料运输舰,再加上一万五千名士兵,其中包括一支五千人的陆战队。
  这支舰队组建后,立刻在童太师率领下北上,按照此前的约定,进驻倭国的本州岛上重要港口安浓津。
  倭国三大贸易港。
  博多津,坊津,安浓津。
  这个也就是名古屋西南伊势湾东岸的津市。
  这里同样被开放为迎仙药使的补给站,第一分舰队和童太师就在安浓津到明州之间的航线进行远航训练,并且以安浓津为基地,沿着倭国海岸北上,必要时候还会登陆,与倭国征夷大将军平忠盛率领的倭军一起清剿虾夷。
  主要是搞人才交流。
  平忠盛和他的部下也很喜欢这项工作。
  实际上他们很快就完成对仙台以南的清洗,那些虾夷如何抵挡的住他们,这时候虾夷还穴地而居,就是一群一盘散沙的原始部落而已,然后童太师在仙台修筑仙台城……
  好吧,就是这个名字。
  那里原本叫什么已经无所谓了,反正是虾夷人的称呼,但以后那里将是迎仙药的起航点,叫仙台这个名字就很合适了。
  童太师本人对这个地方也很满意。
  这里风景如画,最适合他这种无欲无求的老人,功名利禄都抛开,他的那些亲属有王跃照顾,也用不着他操心,对于他来说剩下的人生就是给大画家把仙药弄来,尽他这个老奴的最后忠心。因为是他把王跃引狼入室,所以才造成了大画家现在的处境,所以他对大画家还是感觉有些愧对,能找来仙药实现大画家修仙的心愿也算是补偿了。
  既然皇帝已经做不成了,那就让他成仙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就以仙台为家了,一边指挥军队在海上进行远航训练一边等待他的舰队源源不断组建,期间还北上到达北海道,不过倒是让他找到了好生意,因为那里鲸鱼实在是太多了,简直多到令人发指。而这时候商业捕鲸早已经在大宋成为新兴产业,虽然王跃也开始炼油,但土法馏分出来的煤油没经过加工是没法点灯的。
  至少不能家用。
  这东西那原油的恶臭太熏人。
  所以鲸油才是真正受欢迎的。
  既然有这样的好地方,那么大明的捕鲸船当然蜂拥而至。
  他们不但迅速将仙台变成了一座繁荣的城市,而且把捕鲸基地延伸到了北海道沿海。
  捕鲸的可都是全副武装。
  同样随着这些捕鲸船在北海道一带商业捕鲸的展开,他们也不可避免地继续向北进入更广袤海域,毕竟越往北鲸鱼越多,尤其是越往北,最值钱的抹香鲸也越多,对鲸海的探索就这样开始。说到底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动,大宋或者是大明的商人一样可以很疯狂,他们身后是一个超过一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而且还是超过一亿完成了公田法,真正释放了购买力的市场。
  鲸油是最好的灯油。
  这个不用王跃推动,实际上鲸油一直是贡品。
  洪武年间徐闻进贡鲸油每年达数千斤,而且广东还不只是这一处进贡鲸油的。
  当大宋稍微有点钱的家庭,都在自己家点起鲸油灯后,这个巨大的市场会让那些捕鲸的商人们,就像扫荡海上的饿狼般扑向世界各个角落的鲸鱼,而龙涎香这能使人一夜暴富的东西,更是会吸引所有梦想发财的扑向海洋。
  不得不说大宋的风气就这样被王跃带坏了。
  捕鲸业,武装殖民业,人才贸易,一个个沾满血腥的行业,在他鼓励引导下开始如张开血盆大口般向外吞噬。
  这张口可是足够大。
  占全世界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口,一旦开始向外吞噬,那绝对会把一切都吞下。
  无论南北。
  南方这时候也一样。
  在驻扎龙牙门的舰队保护下,原本温文尔雅的大宋海商们,终于撕下了他们过去不得不保持的伪善面孔,成为一群真正贪婪的饿狼。
  在闍婆国的大宋海商,试图劝说闍婆国王驱逐大食商人,然后把香料贸易的专营权授予他们,结果被闍婆国王拒绝,这些家伙跑去贿赂了方七佛,以闍婆国发生排明事件,造成三名大明商人遇害为理由,由南洋舰队跑去登陆闍婆国,然后炮轰其国都城。
  可怜的闍婆国王真是飞来横祸。
  什么排明事件?
  他根本就不知道啊!
  什么三名大明无辜商人遇害?
  那不是出去收香料时候被毒蛇咬死的吗?
  但是……
  说他排明他就排明,毒蛇咬死的怎么了?毒蛇也是你们闍婆国的毒蛇,那也是你的责任,下次再有闍婆国毒蛇排明,杀害大明商人事件发生,小心我们再来代表正义惩罚你!
  闍婆国王也不是傻子,究竟为了什么他也不是不明白,紧接着在赔偿一笔巨款打发走了南洋舰队后,他老老实实和大明商人合伙组建的闍婆公司签了一份授权合同,以后闍婆国的香料全部交由闍婆公司经营。闍婆国各地采摘的香料只能卖给闍婆公司,外国主要是大食商人采购香料,只能从闍婆公司采购,任何敢私自向外国主要是大食商人出售香料的直接屠村。
  好吧,闍婆国其实就是爪哇。
  后面这个名字是从胡元时候开始使用的,在此之前就是闍婆国。
  至于闍婆公司只需要每年固定向闍婆国王交一笔特许经营费,反正能保证后者醉生梦死就行,然后在收购过程中分给那些地方首领些利益,剩下就是让闍婆人民当牛做马了。
  敢反抗就屠了。
  荷兰人在爪哇的好政策必须效仿。
  而有了这个范例,其他地方的大明商人自然效仿。
  抄作业谁不会?
  紧接着渤泥发生类似事件,不过渤泥国王头脑清醒,还没等南洋舰队跑去就很干脆地把香料贸易授权给了大明商人,等南洋舰队过去不但要死人,还得额外赔一笔巨款打发这些饿狼,不过这样也得掏一笔钱,让已经起航的南洋舰队再返回另一名。反抗是不能反抗的,这辈子不能反抗的,他们只是个屁大小国,总人口加起来还没南洋舰队的陆战队多呢,反抗个屁啊。再说这又不是不让他们赚钱了,他们主要产龙脑香,主要销售市场也是大宋,而且他们是佛教徒,也不喜欢大食商人,这种情况下老老实实听话不好吗?
  总之南洋的大明商人,仗着南洋舰队的坚船利炮,已经终于活成了传说中的大反派。
  而就在同时,因为锡矿的发现,大宋资本家们组团南下的浪潮,也终于在王跃引诱下开始。
  那是遍地的锡米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4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