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宋(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438

  “丞相,三匹马两匹公马,不过他们这马其实并不比汗血马更好,尤其是这种体型粗壮高大的,看起来的确威风,但草料消耗也大,而且体型大跑起来耐力也不会太久,真要是深入草原作战,恐怕靠吃草是撑不住的,就是适合在小地方作战。”
  高杰说道。
  王丞相改组后的朝廷里,以大都督府统辖军队,而大都督府下面单独设立骑兵总监,他就是现在的骑兵总监,主管全国骑兵训练和军马培育,这时候已经在宣大,奚国,明国,河北等多处设立军马场。至于原本那些乱七八糟,基本上都养了羊的官马场该裁撤的裁撤,大宋朝原本官马场有的是,无论开封还是大名周围都有。
  就是都养羊了!
  “你要知道,咱们其实不缺战马,而且真正用于长途征战,的确还是得靠着咱们自己的那些马,至于这些……”
  王跃抚摸着他面前两匹高大粗壮的战马说道。
  虽然一路上瘦了很多,但这两匹马粗壮的骨架,仍然看着让人喜欢。
  不过他的确不知道这是什么马,雷蒙也只是说它叫大马,是弗兰德斯骑士们骑着的,主要产自弗兰德斯的森林,应该是阿登一带,粗壮,敦实,虽然没有夏尔马那样高的夸张,但肩高也得接近一米七。
  比汗血马还高。
  汗血马实际上也是一种中等战马。
  现在因为瘦了很多,所以看着还算苗条,这要是好好喂养,吃饱增肥,估计就得变成胖墩了,一看就是力气大,能干重活的,话说这么好的身板不拉车简直可惜了。
  “让下一趟去的商船告诉鲍德温二世,就说要是他们能多给我弄些这种大马,那我就可以考虑一下,把大炮卖给他们,一匹这样的大马换一尊大铳外加二十发炮弹。要是他们能把比这些还大的马弄来,那我就可以考虑卖给他们更好的火器,比如说手雷,肩扛式火箭筒,甚至万人敌,顺便让商船带一枚万人敌过去演示一下。”
  王跃告诉身后的侍从。
  “大王,就是这死亡率太高,得想办法降下来,否则这样的贸易终究是没用的。”
  杨安提醒他。
  五十匹马活下来五匹,这样的贸易肯定没什么用。
  当然,如果是从引种来说还是可以的,毕竟当年汉武帝可是动用武力远征的。
  和这样的成本相比,现在海运九成的死亡率还是不值一提,本来大宋商船到那里也是空船返回,那里又没有可装的东西,就是带着贸易的金银空船返回然后到南洋去装香料。
  “那是因为路上耽误太久了,我们需要新式的快船,要和蜈蚣船一样快,但不用人力划桨,而且不需要专门候风,可以抢风航行,能够在最短时间从亚喀巴返回的。”
  王跃说道。
  他需要北美纵帆船。
  第一艘到达广州的北美纵帆船从纽约起航,往返总共不到十五个月,还包括在广州待了四个月。
  当然,回去时候是空船肯定快。
  但即便是这样,在满载货物的情况下,它从纽约起航到爪哇岛也只是用了五个月。
  而这个航程相当于从亚喀巴到广州的超过两倍,也就是说这种商船满载货物真正从亚喀巴到广州,也就是两个半月而已,但实际上运输战马的商船是肯定不会满载的。这样算差不多能将航程缩短到两个月,这就足够保证将战马的死亡率降到一个可以容忍的比例了,这样的运输就算死一半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接下来向亚喀巴的贸易,肯定会受到沿途大食商人的阻击。
  这可是抢他们的饭碗。
  甚至很可能包括埃及的海军也会加入拦截,他们可是有海军,都能与威尼斯海军一战,十字军能够源源不断送到耶路撒冷,就是因为威尼斯海军在海上决战中打败了埃及法蒂玛王朝的海军,虽然那是在地中海上,但转到红海上也无非就是造船而已。
  所以这条航线只能是走私。
  大宋是不会承认大宋合法商船驶往亚喀巴和十字军贸易的。
  埃及也必须同意这一点。
  否则大家就是撕破脸了,大宋会驱逐所有的大食商人,并且禁止沿途属国容留大食商人,而且由大明海军联合朱罗海军一起去进攻亚丁,甚至在亚丁建立基地保护大宋商船。如果埃及也同意这些是走私的,并且就算是抓到了,也必须交给大宋处置,那大家就继续稀里糊涂混着。
  实际上他们也很难拦截,一则亚喀巴湾入口两岸都是沙漠,想要驻扎舰队很困难,虽然有沙姆沙伊赫这个度假圣地,但这时候那里是无人区,而且没有地表水,实际上也没有地下水。哪怕现代这座城市用水也是靠海水淡化,这个时代在这座城市建立海军基地就是个笑话,埃及人能做的也就是派战舰在红海巡逻,但巡逻就没什么用了,因为这些纵帆船太快,甚至超过排桨战舰。
  蜈蚣船消耗人肉发动机能获得的极速,其实只有可怜的七节,而且是冲刺速度不是巡航速度,巡航速度只有四节,而北美纵帆船可以轻松超过十节,实际上这些鬼东西在早期蒸汽船时代都可以在海上随便浪。至少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候蒸汽船还玩不过他们,要不然一大堆各国海盗,或者好听点说私掠船长们爱死这东西了。
  当然,走私犯们也喜欢。
  一鸦时候美国“烟草商人”们就靠着这个调戏我大清水师。
  然后这些高速的纵帆船就这样继续不断载着货物进入亚喀巴。
  卖给十字军武器。
  从他们那里运回一船船战马。
  当然,如果埃及人觉得这很不公平,那么大宋也可以卖给他们武器然后从他们那里买战马,反正他们那里的阿拉伯马也很好。其实阿拉伯马才是最适合做战马的,个头中等,虽然不说威风但足够,关键是还不需要精心饲养,虽然比起蒙古马还差些,但也已经可以骑着深入草原。欧洲马真干不了这活,这些高头大马就是适合他们那些小城堡间县斗的,欧洲的地形也没有需要它们三天五百里持续推进的。
  三天五百里!
  从巴黎都到洛林了……
  香槟伯爵举手表示,虽然你是国王,但你也不能从我头顶飞过去啊!
  然后目前神罗体系的一堆诸侯表示我们也很无辜啊,神罗皇帝更是很愤怒了,这时候洛林还是他的封臣呢!
  可怜这就是法国国王,他的直辖领地真不够骑兵三天突击的。
  但这些重型马是最好的挽马,都是拉车的好材料,要知道接下来王跃最重要的建设项目,就是一条条纵横全国的公路,他已经为这个帝国设计了三纵三横的国道体系。
  一号国道是从辽阳开始,向东经过辽西走廊,然后南下到燕山,并且经过燕山继续南下一直到开封,再从开封继续经过濠州最终到达滁州,这样在冬天时候就能确保最大限度的南北运输了。不过这条路在燕山还有两个支线,一个是向北到奚国国都大宁,当然,这条路等级肯定低得多,另一条是宣化然后再到张家口的。
  另外它还得继续向南过长江最后一直顶到广州。
  二号国道是从大同南下经太原,穿过上党盆地经泽州出天井关走河阳浮桥到洛阳然后折向襄阳,最终这条路止于江陵,在太原也有去陕北和长安的支线。
  三号国道北段就是秦直道,经长安后南下入川。
  这是纵向的。
  横向一号国道当然是从秦直道尽头开始,那里属于辽国的云内州,但因为大辽皇帝已经决定卖国,所以很快就会变成大宋的,但为了照顾辽人感情,依然还是设立辽国。大辽皇帝降为辽国王,但以魏王兼辽国相,总揽辽国军政,辽国王只需要在大宋逍遥快活就行,魏王已经准备在那里建设一座新城,因为这座新城是两条国道起点,所以叫包头。
  然后从包头向东,经过大同,宣化,张家口走草原转向大宁,然后向北到辽国国都临潢,再从临潢转往明国国都辽阳,串联三个国都。
  横二号就简单了,就是从西宁开始,一直向东到海州。
  横三号就相对复杂了,同样也是难度最大的,几乎可以说是一项艰巨工程……
  因为王跃要从成都开始向东修,横贯四川中部一直到恭州,也就是重庆,再从恭州渡过长江开始进川东的崇山峻岭,最后经过播州,矩州也就是贵阳,沅州继续向东去长沙,剩下就是从长沙一直向东到浙江了。
  绝对的艰巨工程。
  不光是修路难,更重要的是中间一大片土司的地盘。
  这还得看人家愿意不愿意让朝廷修,不过他们也没选择,他们要是不愿意也就不需要他们愿意了。
第389章
大宋之童贯下东洋
  威海军港。
  此时在这里一支小型舰队正停泊港湾……
  当然,说小型舰队只是因为战舰的数量少,总共由五艘战舰组成,但战舰本身可都不小,尤其是作为核心的旗舰更是一艘五千料的,这已经是目前建造的最大型新式战舰了,至于剩下四艘也都是三千料以上。
  “您真要去?”
  王跃很意外地看着童贯。
  “老朽伺候长春真人一辈子,如今老了,还能为长春真人做的也就只有这个了。”
  后者感慨道。
  他这些年其实一直在外面游荡,一开始被扣押在天津看海,后来充当南北联络的使者,再之后虽然可以留在京城,但却还是返回北方,主要住在芦台,偶尔去燕山城住些日子。大画家被抓回来之后,他又移居旅顺,每天跑去上班一样伺候着,表现他身为一个老奴的忠心,但大画家以长春真人身份移居长春宫修仙之后,为了讨好自己儿子,把他赶回来了,他随即返回芦台居住,这次是跟着这支舰队过来的。
  这些战舰和之前派往南洋的那些一样都是王跃大沽船厂建造。
  主要是木料方便,无论从西边太行山上伐木还是北边燕山上伐木,最后都可以水运汇聚到大沽。
  燕山上伐木顺着滦河就放下来了。
  然后在滦州一带有专门的阴干解板基地,阴干好了的直接运大沽口。
  不过南方的那些造船基地,也已经开始建造这些战舰,但因为他们过去都是用那些低端木料,高端木料虽然也有储备,但却无法大规模建造这些必须用高端木料建造的战舰。
  这东西肯定不能用目前南方使用最广泛的松木和杉木。
  那个真不适合做战舰,尤其是杉木这种虽然优质,但却无法提供真正防护的。
  当然,橡木也是很难的。
  而且也不需要,毕竟王跃的战舰面对的敌人都不可能有大炮。
  另外中国的橡木其实和欧洲的橡木也不一样,但即便如此,造这些战舰也得使用那些相对较好的,樟木,梓木,山枣,榆木,榉木,青冈,这个就是中国的橡木了,此外还有铁力木,荔枝木,乌婪之类。尤其是樟木和铁力木,这是南方造船的两大最优质木料,明州之所以成为造船中心,就是因为樟木方便,而广东造船就是铁力木为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4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