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宋(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438

  这就是他全力支持耶律大石向西扩张的原因。
  到时候他可以下山摘桃子,耶律大石的五个儿子在他手中,接受他的悉心教导,而且这时候都已经大学毕业,其中一个爱好文学,甚至拜李清照为师,一个喜欢画画,已经拜了张择端为师,还有一个喜欢音乐,一个喜欢修道,一个喜欢航海,现在已经去芦台做港口官员了。
  都是年轻一代的俊秀。
  而原本历史上耶律大石死于十四年后。
  像他这样一辈子征战的人,寿命肯定不会太长的,估计最多也就还能再活二十年,他已经又娶了老婆,而且还生了一个女儿,接下来应该还能生儿子,总之他的帝国应该会有继承人的。
  但二十年后王跃基本上把东方都收拾干净了,只要耶律大石一死,立刻带着他的五个儿子去要求分一份,这些可都是他的嫡子,无论按照哪里的规矩,都有资格要家产的。然后再带着十万骑兵过去,再给那些实权将领足够承诺,甚至带着钱过去收买,最后把耶律大石留下的帝国瓜分,这些人再带着他们各自分得的部分内附。
  这是必然的选择。
  他们不可能喜欢跑到中亚去受苦。
  在东方花花世界自由自在多好,国家什么的委托给朝廷就行,只要把税收拿出一份给他们逍遥快活就行。
  就这样西辽到手。
  其实也不能指望耶律大石真的打下太多土地,毕竟他手中就三万骑兵,就算加上回鹘和已经征服的喀喇汗,他能够集结起来的也就六万骑兵,原本历史上他就是想以六万骑兵东征恢复大辽。
  也就是说这是他实力的极限了。
  这样的实力征服中亚没什么问题,甚至就是征服呼罗珊,哥疾宁也行,但要说再继续向西,这个实力明显就不够了,一旦陷入波斯的崇山峻岭,他这点兵力根本不够消耗,而且他手下的人也不需要征服太多地方,一个中亚就足够他们生存发展的。
  所以王跃给他们设想的,也仅仅是控制中亚,染指呼罗珊,顺便获得钦察和高加索一带的象征性臣服,毕竟这些人需要他,这些在塞尔柱扩张的阴影下苦苦支撑的民族,需要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支援的人。这样西辽在东方组成一个军事集团,和西边的十字军集团挤压以塞尔柱为首的西亚中东各国,不断蚕食这片土地。
  二十年后,换成全面进攻的王跃。
  然后摧枯拉朽般完成对这一带的最后一击,并且顺便把十字军也一起扫荡了。
  这就是王跃的最终计划。
  当然,这些都是至少二十年以后的,现在还只是计划。
  接下来他还得完成对东方的整合。
  “这里交给你了,先派人去接管伊州和大屯城,既然是汉国,就干脆恢复郡县的名字,沙州改回敦煌郡,肃州酒泉郡,瓜州改常乐郡,在伊州设伊吾郡,在大屯城设立伊循郡。剩下的于阗一带我回去奏明官家,以于阗王早已被黑汗人灭亡,将其地也并入汉国,然后改成郡县,不过你得先去找尉迟氏后代,并且以他们为地方之主,另外跟他们商议好,告诉他们只是并入汉国,他们那里一切恢复于阗国旧制。”
  王跃说道。
  他对这些地方又没什么兴趣。
  于阗原本是信奉佛教的,他们和喀喇汗持续四十年战争,主要就是为了捍卫信仰,被喀喇汗征服后肯定有喀喇汗人迁入。
  但是现在……
  关他屁事!
  东喀喇汗都没了。
  迁移到于阗的喀喇汗人就是无主的野狗,只要把尉迟家族重新扶持起来,剩下就交给他们了。
  尉迟家还是值得肯定的。
  毕竟都偏远到这种程度了,安史之乱时候依然出兵勤王。
第383章
天降圣人
  王跃的下一站……
  下一站当然是西夏了。
  不过他只是路过西夏境内而已,毕竟他回去还是要走河西走廊的。
  虽然他去沙州是走青海湖,但回去时候已经是冬天了,那条路线早就已经因为寒冬降临而被大雪覆盖,所以他只能走河西走廊返回大宋。
  但不会去兴庆,所以这一趟并不是什么正式的明王访问夏国,就是大宋中山王路过大宋属国夏国而已,作为属国,夏国是必须向朝廷官员军队开放边界并确保后者在自己境内的供应,这是他们身为属国的义务。其实理论上像王跃这样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在属国都有权调动属国的军队,属国的军队可以在朝廷没有得到皇帝授权的情况下不接受朝廷指挥,但王跃这个天下兵马副元帅,是统辖天下兵马的。
  包括朝廷的和属国的。
  但即便这样也把李乾顺吓得心惊胆战。
  防火防盗防王跃啊!
  这个恶魔劣迹斑斑,走到哪里就祸害到哪里,而且惯会玩突然袭击。
  这时候西夏在河西走廊可就只剩下甘州和凉州了,也就是他们的宣化府和西凉府,要是王跃趁机再给他们玩突袭,和辛兴宗一起动手,这两地估计也就不保了。实际上从他到敦煌,西夏方面就已经在提心吊胆,所以李乾顺直接派出大将李良辅,率领两万骑兵到达甘州,连同文臣曹庆一起护送王大王的路过。
  同时边界严阵以待。
  不得不说这些年西夏被害得都快成惊弓之鸟了,总是喜欢胡思乱想,一有风吹草动就是自己吓唬自己。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沿途伺候的无微不至。
  连美少女都备好。
  或许他们的真诚打动了中山王,后者一路上安安静静,就是游山玩水,欣赏沿途风土人情,召见一下地方俊秀,而且还诡异地跑去拜访大师,给那些寺庙布施些财物,和大师讨论一下佛法,搞得就像换了个灵魂一样。不过倒是在甘凉二州受到热情的欢迎,尤其是那些地方豪强们,很快对他就像见了亲人一样,因为王跃和他们签订了一份棉花收购合同。
  虽然这个词让他们不是很理解,而且王跃提出的模式也有些诡异,但却让他们看到了漫天落下的钱。
  按照王跃提出的棉花收购模式,他们负责在甘凉二州种棉花。
  这里本来就有棉花,宋朝的棉花最早就是从西北传入,目前也是西北最多,但直到王跃开始大规模推广棉纺织业,这东西才真正发挥威力。不过西夏这边因为距离远,目前还不是很懂,但棉花的确已经有了,大规模种植并不难。
  然后他们将收获的棉花运输到兰州出售,王跃的商号将在那里敞开了收购。
  有多少要多少。
  价格绝对让他们满意。
  实际上王跃是和他们预定价格,而且预付定金,接下来会有专门负责这个的王家雇员前来跟他们谈,绝对让他们满意,然后只要他们种出棉花,那么无论市面上的价格是多少,都按照预定的价格收购,如果王跃不收,那定金也不可能要回,他们可以白得这笔定金。
  不过他们若给不出棉花……
  呃,王跃似乎也没什么办法,可是如果那样的话,他就得去找夏王来主持公道了,如果夏王不主持公道,那他就得诉之皇帝,请皇帝陛下做出裁决,那时候可就不是商业问题了。
  所以夏王做担保……
  夏王会做担保的,陪同的曹庆和李良辅拍着胸口保证,咱们夏国人都是一诺千金,绝对不会做骗人的事情,给不出棉花就让他们赔钱,只要明王满意,这件事情夏王就揽下了。
  当然,这种事情其实不会发生的。
  那些豪强又不傻,定金又没几个钱,种出棉花送过去才是赚大钱。
  这对于甘凉二州豪强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一样。
  本来因为西域贸易避开了河西走廊,导致他们都受到不小损失,还对王跃心怀仇恨,但现在王大王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了。
  西域贸易上他们也就是喝汤,因为肉是李家和党项人吃的,他们这些乱七八糟的被征服民族,最多也就是喝汤,但王跃的棉花收购不一样,这一带土地都是他们的,就是给李家交税而已,种棉花的收入除了交税,剩下可就全都是他们自己的。
  当然,种棉花会导致粮食产量减少。
  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控制点种植面积就行了,再说这里种棉花,兴庆一带又不种。
  粮食嘛!
  够吃就行了!
  完全可以挤出部分农田种棉花。
  至于从这带向兰州的运输也没什么,大家都有的是马匹骆驼,尤其是骆驼装四百斤棉花,一个月足够向兰州来回,王跃的价钱够高,不足一千里,甚至对于凉州的豪强来说只有几百里路,这点距离又不算远。至于这么高的价钱他如何赚钱,这个关别人屁事,他自己愿意赔钱,难道别人还不要?这样的傻子不怕更多些……
  当然,王跃肯定不是傻子。
  只要第一批西夏豪强真正赚到了钱,接着就会有更多人加入,河西走廊的棉花种植面积会越来越大,甚至连兴庆一带的地主们都会加入。
  只要利润够大就行。
  甚至他还会在兰州低价卖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可以安心种棉花。
  种棉花,买粮食,继续种更多棉花,赚了钱不但可以买粮食就能吃饱饭,而且还能有余钱买别的,过去穿不起的好衣服穿上了,过去消费不起的茶叶糖也能消费的起了,种棉花就可以过上好日子,种棉花比种粮食强,最后整个河西走廊甚至整个西夏遍地棉花。
  然后……
  他突然不玩了。
  他不收了。
  紧接着这一切就崩塌了。
  饿殍遍野!
  饥民蜂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4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