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宋(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438

  然而就在这时候,镇江传来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
  “官家终究还是圣明,不过这天长就不要来了,只要渡江到扬州即可,有官家坐镇扬州,我等纵然血染沙场,亦誓死夺回盱眙。”
  陈遘缓缓说道。
  大画家要御驾亲征,不过圣旨还没下,只是谭稹以私信告诉这里的监军太监陈琮,目的应该是先征求一下陈遘等人的意见,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不能贸然就宣布。这可是御驾亲征啊,大宋朝一百多年没有过了,上一次御驾亲征还是真宗皇帝时候,那一次大宋最终抵挡住了辽军,如今大画家御驾亲征,无疑可以极大振奋士气,一扫赵明诚临阵脱逃带来的影响。
  “不过是区区偏师而已,何劳官家亲征,我等受官家厚恩,此时正当为官家效死,若使官家冒险,我等何颜再见官家?请官家安坐禁中,我刘家父子当尽灭贼人。”
  刘延庆说道。
  话说渡江这几年他的日子可是美得很。
  光江南佳丽就搜罗上百,左拥右抱整日笙歌燕舞,各种美食吃着美酒喝着都胖了两圈,现在自己上马都费劲,不过穿上铠甲看不到一身肥肉,单纯看块头倒是有几分猛将风采,尤其是那个大肚子挺着,很容易让人误以为里面是积聚的力量,虽然实际上就是一堆肥油。
  大画家渡江对他并不是好事,一旦大画家到扬州,他也就不好逃跑……
  呃,胡说!
  刘大将军怎么会逃跑?
  他可是大宋的延安郡王,大画家的架海紫金梁。
  他不会逃跑的。
  但是,老大在背后看着,终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谁也不喜欢大老板在背后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延安王就不必多说了,此时官家御驾亲征也是为了江山社稷!”
  陈遘面无表情地说道。
  他当然知道刘延庆是什么心思。
  他也是在陕西干过转运使的,还不至于不知道刘家父子底细,实际上不只是他知道,江南的这些主要文官都知道,只不过实在没人可用而已,刘家父子喜欢跑路归喜欢跑路,但打仗的本事是有的。可是把希望完全寄托他们身上,那同样也是很幼稚的,谁不知道他们父子就喜欢卖队友,所以这些年陈遘才竭尽全力扶持南方将领。
  就是防备刘家父子逃跑。
  陈遘是个相对来讲有节操的官员……
  原本历史上靖康时候他接替詹度守中山,金军围攻大半年也没打开,但最终还是没什么卵用,因为金军押着大画家到了中山城外,后者可怜巴巴地看着正在为保卫他的江山而浴血奋战的陈遘和部下说道……
  “我,道君皇帝也!”
  可怜的陈遘傻眼了。
  “陛下安得至此?”
  他哭着说道。
  大画家还能说什么?
  原本还能和陈遘死守的部下,毫不犹豫地杀了他投降女真。
  他对大画家是真心负责的,而且他的确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员。
  尤其是善长理财……
  当然,也可以说是搜刮!
  之前他就是江南七路经制使,大画家的头号税官,依靠着这方面的能力,他在宣抚两淮的这几年里,用充足的钱粮打造了一支总数二十万的军团,在东起楚州西到光州的漫长淮河南岸,建立起了一条还算堪用的防线。然而却因为大画家脑残地使用了一个废物,结果在不到一个早晨被撕开,现在已经到了退无可退只能决一死战的地步。
  这种时候大画家渡江北上,哪怕只是进驻扬州,也能给这支即将开始一场决战的军团注入斗志。
  刘延庆深邃地笑了笑。
  “那咱家就奏明官家了。”
  李琮说道。
  陈遘点了点头。
  “相公,楚州告急,贼军韩常部以济南叛军为前锋渡淮包围楚州,向制置求援。”
  一名官员匆忙走进来报告。
  楚州是淮东安抚制置使向子諲坐镇。
  整个沿淮线以淮东安抚制置使向子諲守楚州,沿淮安抚使赵明诚守盱眙,淮西安抚制置使赵子崧守濠州,后者是宗室,太祖系,赵德昭后代,原本的淮宁知府,王跃祸乱淮北期间南下。这三个点构成沿淮防御的核心,而陈遘坐镇天长,毕竟谁都知道一旦王跃进攻,那么几乎确定无疑地会走盱眙,另外次一级的可能就是走楚州南下或者走濠州南下。
  但前者得过扬州这个点,而后者得过清流关这个点,不像盱眙一过就是直达长江的平原。
  “救援?”
  陈遘苦笑了一下。
  他哪还顾得上救援楚州,再说那里已经不重要。
  紧接着他将目光转向刘延庆……
  “延安王,该您出马了,此次唯有全力以赴,若此战失败,则贼兵必然兵临长江,这长江虽称天堑,但自古可没挡住过几回南下的。”
  他说道。
  刘延庆默默点了点头。
  陈遘的意思很明白,你不能再跑路了,再跑也没地方跑了。
  “传令下去,全军北上反攻盱眙,从扬州运一百万贯放在此处,夺回盱眙就是犒赏各军的,另外将官家要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出去,江南存亡,在此一战,再做一口棺材,若战败,装老夫!”
  陈遘一脸决然地说道。
第309章
进击的道君皇帝
  陈遘就这样抬着棺材出征了。
  他集结了自己能够集结的所有军队浩浩荡荡杀向盱眙。
  一万骑兵。
  包括盱眙南逃的在内六万步兵。
  实际上倒戈的并不多,四万守军也就一万倒戈的,主要逃跑的太快,宣传的速度没跟上。
  同时驻高邮的一万步兵,还有从濠州分出的五千骑兵和一万步兵,也在从左右两个方向合围盱眙,最终三路加起来近十万大军……
  当然,有水分。
  不可能没有水分,我大宋官军怎么可能没有水分。
  大家总要吃饭的。
  不过因为陈遘在粮饷方面的保障始终充足,所以吃空饷的情况比过去禁军要轻的多,九万五千的账面数字怎么着也得有七八万的实际数字,尤其是那一万骑兵是实数。或者说应该是实数,大画家多次告诫刘家父子一定要实数,而且为此特意给刘家父子每年额外赏赐一笔钱,总之就是要他们别在军队吃空饷。
  这支骑兵太重要。
  本来就才一万,再吃三成空饷那还怎么打仗?
  但具体情况……
  反正陈遘管不着他们,也不是很清楚。
  这支骑兵虽然隶属他指挥,但编制上属于御营,大画家也没重建过去的殿前司侍卫司之类,而是单独设立御营司,以高俅为御营使,这支骑兵就是御营司马军,都统制刘光世。
  实际上还有水军和步军,这两支才是高俅指挥的。
  刘延庆原本没有实际职位,他就是顶着个太保和延安郡王的招牌在家享清福而已,他大儿子刘光国是淮南宣抚司都统制,另一个儿子刘光能是淮西置制司都统制,三个儿子都手握重兵,那他就不能再掌握实权,这也是大画家南渡后朝廷内斗的结果。
  毕竟文臣们对刘家充满警惕。
  刘延庆的儿子们全都是手握兵权的军头,还让他再掌管枢密院之类地方,那文臣们可真的受不了,越是这种时候越得要小心谨慎,最终他养老,他儿子们掌权。而各地宣抚使安抚置制使手下都有都统制,他们是自己在各地募兵的,最终各地军队归文臣控制,以此来制约刘延庆父子。
  不过现在刘延庆头上加了一个巡阅使的头衔。
  他算大画家的钦差。
  毕竟现在他三个儿子都上阵了,他不出马的话陈遘不一定能指挥动啊!
  镇江。
  大画家昂然端坐肩舆之上。
  两旁的街道上是无数欢呼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太学生们,更是狂热地向英勇的皇帝陛下欢呼着。
  御驾亲征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4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