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宋(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438

  “看看吧,这就是太上皇,我不想再替他掩饰什么,咱们都是自己人,有什么我就明明白白地说,你们或许会不相信这些,但我可以对天发誓,这就是太上皇刚刚从扬州发出的圣旨。这都是真的,这是刚刚接到旨意和太上皇亲笔信的宿州知州林篪五百里加急送来的,包括太上皇的这封信,我想你们不会不认识太上皇的笔迹吧?
  他的字别人可没本事伪造!”
  王跃把手中的急报和信一起推到种师道面前。
  这时候该来的都来了,种师道,姚古,折可求,甚至刘锡也被召来,他那个知沧州不用干了,来枢密院同知吧,包括种师道,姚古都是同知枢密院。
  枢密院破天荒的武将云集。
  种师道是武将,不要管他是不是出身大儒世家,他现在就是武将,战场上他是都统制,官衔是节度使,这两个就是武将,他家出身大儒不假,但却被文官们坑到了武将集团,之前就是个战场上当苦力的。
  现在终于摆脱苦力的命,因为他以同知枢密院事出任河北宣抚使。
  原本文官的宣抚使宇文虚中,因为是宇文粹中的弟弟,虽然没有被处罚,但也解除了宣抚使的职务。
  毕竟这个是战区统帅。
  赵桓还怕哪天他和他爹开战时候宇文虚中倒戈呢!
  至于武将担任宣抚使不是没有先例的,宣抚使本来就是可文可武可内,上一个武将做宣抚使的是狄青,他也是以同知枢密院事为宣抚使,这个官职其实就是明朝的督师,宣抚使一出,战区内管你是什么,经略,制置,节度,总之所有人统统听命。
  他和姚古默默看着信。
  这肯定是太上皇亲笔……
  话说他的亲笔,那这大宋朝目前还真找不出有本事伪造的。
  等级太高,完全超出了伪造者能达到的等级,同时代能达到同等级的这时候都死光了。
  信的内容很简单,要林篪把宿州原本用于宫廷采购的十万贯,拿五万贯给他送去使用,另外暗示后者遵从他的三道圣旨,但林篪去年刚被他贬了一级,所以对他怀恨在心,在权衡一下自己和两边的距离后,很干脆地把这些东西以五百里加急送来表忠心。
  “诸位,此刻我也不想说别的,这件事起因之类都抛开,纠缠那些东西已经没什么用处了,而目前的事实就是太上皇已经另立朝廷。
  官家日夜忧思,至避殿减膳,不遑宁处。
  萧墙之祸已起。
  按说咱们都是太上皇提拔起来的,的确不该非议太上皇,可事关手下十几万兄弟,事关北方数千万百姓,事关大宋之生死存亡,咱们实在无法置身事外,太上皇在江南另立朝廷,咱们这些北方人怎么办?他把江南的财赋都截住,咱们这些北方守卫将士们吃什么?咱们的钱粮断了,女真人再打过来,咱们拿什么来阻挡女真?
  太上皇只想着他自己,想过咱们这些北方浴血厮杀的将士吗?”
  王跃说道。
  “中山王说的对,太上皇如此的确令人寒心!”
  折可求很干脆地说道。
  王跃说的很对,大画家父子之间谁当皇帝,对于文臣武将们来说,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原本不应该掺和。
  可大画家跑到江南去把钱粮截住就不一样了。
  他让北方人怎么办?
  江南的钱粮几乎占了大宋岁入的近半,光东南也就是江南两浙福建三地每年额定解京米就六百万斛,这是额定的,而两浙两个路每年光商税就高达百万,这也是送京城的,江南两个路商税同样百万,这还不算被他抓住的淮南两个路也是个大头。
  尤其是还有楚州扬州这些商业城市。
  而且他卡断长江后,部分四川的赋税也落入他手中,而四川又是大宋几乎与江南并重的钱袋子,而且汉江航运也被他卡住,也就是说汉江流域的钱粮也是到他手,这里面光襄阳和唐州两地一年屯田的收入就高达九万贯,更别说他在江南还截断了出口贸易。
  市舶司可是绝大多数都在江南,而广州这些地方解京的钱粮,一样也是要从他手中过的。
  也就是说他能在江南拿走原本解京的一大半钱粮。
  不低于三分之二。
  这年头反正都是靠水运,而水运就必须走他盘踞的地方,什么四川,汉江,湘江,赣江最后都得进长江,就连广西的钱粮也得进长江,最后全都汇聚到他目前盘踞的镇江,他愿意的话想掐断多少就掐断多少。
  他是在那里逍遥快活了。
  坐拥金山银山一样想怎么挥霍就怎么挥霍,只是那以后北方的官员也罢军队也罢吃什么?
  喝西北风吗?
  没钱没粮怎么和女真,西夏打仗?
  靠北方自己?
  开玩笑,就目前的北方各地赋税,拿什么养活这些?连粮食都未必够吃,除非继续加税,但这就已经造反不断了,事实上这时候河北已经开始冒出流寇,再加税那些老百姓还不玩流寇蜂起啊?如果不逼迫老百姓,那难道逼迫这些事实上本身都是大地主的将门和士绅?
  开什么玩笑?
  大家凭什么给他背锅啊!
  话说大画家此举得罪的可不只是他儿子,他这是把北方所有人都得罪了。
  他得罪人了,他得罪老了人了!
  这已经不是官家自己的事了,这是整个北方所有人,无论军民,无论士绅还是泥腿子共同的事。
  绝对不能让他胡闹,无论如何都必须把他弄回来,大宋朝只能有一个朝廷而且必须在北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南方的钱粮都运到北方,避免北方人来背朝廷的这口大锅。
  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所以,官家已经下旨,以我为迎上皇使,由我率军南下请回上皇,但是我觉得自己势单力孤,毕竟我的人还得留下一部分,一旦女真入侵,也好迅速赶去救援。我决定只带着一万骑兵南下,但这些又不够,至少也得两万骑兵才能确保把太上皇接回来,既然不只是我自己的事,那么我希望诸位来出这剩下的一万。”
  王跃一脸真诚地说道。
  一帮军头们面面相觑……
  这似乎还有别的意思吧?
第225章
军头们的时代
  一帮军头们意味深长地看着王跃。
  这意思是王跃不吃独食,有好处大家一起分享。
  都是带兵打仗的,都清楚军队到了江南会怎样,话说上一次童太师的南下无论姚家还是折家可都参与了,江南是多么富庶大家都很清楚,上一次捞了多少大家心里也都有数。
  话说童太师的南征可是造成了浙江两百万人死亡。
  虽然都推给了方腊,但实际上真相怎样那都心知肚明……
  当然,两百万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但的确是当时文人们记载的。
  虽然宋史地理志里面浙江的确也就两三百万人口,但事实上宋史地理志的记载是丁而不是人口,在赵二时候统计人口有过明确的圣旨,六十为止,女人不统计,所以宋史上才会出现户均两口人,甚至不足两口人的记载。但同时那些官员在地方上单独记录的文章里面,实际上人口与户部差距巨大,户均人口数量和别的朝代没有区别,都是五口以上,甚至有到户均七口的府州。
  以鄂州为例,崇宁近十万户,二十四万口,但南宋李心传的记载很明白,绍熙年间六万六千户,三十一万口。
  后者明显是真实的口。
  前者只能是丁。
  所以浙江这个两三百万的宋史人口,要换算实际人口的数量,至少还得乘以二才行。
  这时候的文人记载童太师的平方腊造成浙江人口损失三分之一。
  那官军滥杀无辜是为什么?
  当然是为了抢钱。
  岳武穆的军队那属于奇迹……
  真的。
  不能用岳家军的标准去要求古代军队,那样实在太苛刻,事实上那属于古代军队中的奇迹,几千年历史上也没有几支。
  抢钱抢女人才是我大宋官军的本色。
  所以内战对付造反的刁民时候猛如虎,外战对付入侵的异族时候就瞬间变成大怂了。
  很大原因就在这里。
  前者捞钱容易。
  后者打胜了才是捞不到钱的,倒是溃败时候或者投降以后,那才能真正好好抢钱抢女人,所以原本战斗力凄惨的官军,在变成汉奸后,往往战斗力一下子暴涨……
  和大明朝也没什么区别。而王跃南下肯定也是为了捞钱,这个混蛋一样是我大宋官军本色,只不过他和别人不一样,他不抢低端人口的,他光抢精英们的,别的官军没有他这样的本事,只能抢低端人口的,反而对精英得小心伺候。所以王跃出手,往往抢劫的效率更高,毕竟穷鬼们没什么油水,精英们才是真正有钱的,同样跟着他也就意味着发大财的机会到了。
  王跃这是在邀请他们一起共同发财。
  “中山王,我折家世受皇恩,如今太上皇被逆贼劫持,折家岂能坐视,正好折可存和杨震都在,就让他们率领两千骑兵随中山王去营救太上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4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