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无眠(校对)第7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8/985

  “那咱俩同岁,不管了,你叫我小希好了。”楚知希笑道,“李琼,你能拿出来备皮包么?神经外科的那种。”
  “稍等,我去取。”
  一说到神经外科的备皮包,李琼就知道楚知希的意思。
  可真的要这么做么?
  李琼有些犹豫。
  一头秀发,是李琼的骄傲。她的头发很长,顺滑如丝。也正因为发质太好,所以才会绑不住。
  李琼离开,楚知希脱下外衣,看着玻璃窗里面自己模糊的影子,手指盘着发梢,心有所思。
  很快,李琼把神经外科的备皮包取回来。
  “李琼,你知道这次情况很重么?”楚知希轻轻问道。
  “知道,吴老师都说了。这几天我在微博、抖音里也看见求助的人发的信息。”李琼神情微微黯淡,“可再危险,也不能不去啊。”
  “是啊,也不能不去。”楚知希拿起备皮刀,笑道,“从前做一个备皮,绩效是十块钱呢。我出急诊的时候护士太忙,每次都是我给患者备皮。”
  李琼看着楚知希,心里有些不解。楚教授这是准备给自己刮头发?连商量都不商量一下?最起码也要征求一下自己的意见不是。
  虽然自己不会拒绝。
  “我那时候最多一晚上做12台神经外科手术,哥哥做16台,全都是我备的皮。”楚知希站在窗前,外面是黑峻峻的老鸹山,倒影模糊,但她手法熟练,安装上刀片后,落在自己左侧前额处。
  “楚教授!”李琼惊讶的说道。
  “喏,备皮其实很简单。”楚知希没有犹豫,手法顺滑,像是从前无数次做的那样,一缕青丝落在肩头。
  李琼捂住嘴。
  楚知希要结婚了,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而现在她竟然在给自己剃头。
  “刚知道,我一个师姐所在医院的医生就因为把护目镜打开一点点,消一下水汽就被病毒感染。”楚知希一边说着,一边剃去一半的头发。
  哪怕是自己给自己剃头,手法依旧纯熟,没有一丝滞涩。
  只是楚知希脸上有淡淡的微笑,可眼泪却流出来。
  “所以呢,来的路上我想了,头发应该是留不住,要不然会增加一部分的感染可能。这次病毒太凶,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酿成大错。”
  “楚教授……您不是不去么。”
  “怎么会,男人,呵呵。”楚知希的手越来越快,不断用肥皂液浸透发根,备皮刀随即把头发切断。
  一缕缕青丝和泪水跌落在肩上、地上。
  “可惜了。”楚知希道,“我和哥哥交往后就想要留头发,那时候朋友圈里转一句特别俗套的话——待我长发及腰。虽然哥哥说俗气,可是我喜欢。留了6年,还是没留到结婚。”
  “……”李琼怔怔的看着楚知希的背影。
  “李琼,帮我打点温水,我洗一洗碎头发。”楚知希道。
  “哦。”李琼茫然看着楚知希,一动没动。
  “李琼,你盘我。”楚知希说话间,已经把满头秀发剃光,头发比吴冕的还要短。
  她擦干眼泪,笑呵呵的看着李琼,低下头说道,“我特别愿意盘哥哥的寸头,现在可以自己盘自己了。”
第951章
同样的夜里
  同样的夜里。
  无数人在忙碌着。
  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华夏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首席总建筑师黄锡璆彻夜无眠。
  在2003年S病毒时期,他曾负责设计帝都小汤山医院的建设图纸并且全程参与,知道其中的关键。
  23日,决定由中建三局牵头,天河建工等企业参建,在天河知音湖畔5万平方米的滩涂坡地上修建新的传染病院时,79岁高龄的黄锡璆老先生就在78分钟内,将17年前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和施工图纸全部整理完善完毕。
  然后他毫无保留的把所有图纸提交给天河中信建筑设计院。
  转交建设施工图,黄锡璆老先生依旧不放心,不断叮嘱需要注意的事项。
  无数细节需要叮嘱,天河市已经没有时间等待,没有时间试错。
  紧急命令里,特殊标明已经向全体国人和倍受煎熬的天河市市民立下军立状——“十天,建成一所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救命医院”。
  黄锡璆老先生知道现在已经是战时状态,不需要自己发表意见。需要的,只是强悍而坚定的执行力。
  他彻夜无眠,和助手不断与前方沟通,每一个细节都反复叮嘱,尤其是小汤山建设的时候踩过的雷。
  而视频那面,中信建筑设计院在1小时内召集60名设计人员,同时设立公益项目,联络全国数百名BIM设计师共同参与,全力以赴投入战斗。
  24小时内拿出设计方案,而此时,他们正在与施工单位协商敲定施工图纸。
  适逢新年,每一家施工单位面对的同一难题都是——
  没有工人!
  没有工人!!
  没有工人!!!
  等一周后,工人返工再开始建设?
  天河市撑不了那么久!
  疫情如火,军令如山,可是——没有人。
  很难想象,以基建狂魔著称的华夏竟然要面对没有工人的情况。这太魔幻,没人会想这么“愚蠢”的问题。
  一切情况似乎都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像是刹车片坏了、无法停下来的高速列车一样。
  【群通知:天河市紧急建传染病医院,能来的报名。】
  一样的通知在无数微信群里发出去。
  很快,更多的回答冒出来。
  【人在南河,随时待命。】
  【人在北河,随时待命。】
  【随时待命。】
  【……】
  内蒙,一个粗粝如男人的女包工头正在吃年夜饭,收到微信,扔下筷子,立即召集手下工人,赶奔天河。
  无数的工人抛家,在大年三十的夜里星夜赶奔最危险的天河市。
  没有豪言壮语,骨子里流淌的使命感他们也说不出来,但只要天河需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他们马上放下一切,义无反顾,离开温暖的家,去另外一个地方和工友们团圆。
  ……
  ……
  同样的夜里,解放军三架军机载满着来自魔都,山城,西都的军医悄然抵达天河市天河国际机场。
  他们挤在机舱里,心情忐忑却义无反顾。
  在此之前不久,魔都大型三甲医院第一批支援天河市的医疗队已经到达天河国际机场。
  他们都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
  但没人退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默默来到天河。
  一个人只是一滴水,水滴凝聚成流,水流汇聚成河,沉默着来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
  同样的夜里。
  位于羊城花都区的口罩厂家保卫康劳保用品公司车间里依旧灯火通明——80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口罩。
  这家公司经历过03年的S病毒,经历过09年的H1N1,此时又经历新一次的征程。
  原本腊月二十五刚放假,腊月二十八,工厂老板杨康彬又以5倍工资请回来了80位工人。
  面对大量的口罩需求,工人们加班加点轮番赶制,从早8点到晚上12点下班,完成了每天50万只口罩的产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8/9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