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无眠(校对)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985

  【吴老师、楚教授,这是很少见的壳状结石么?】
  王贵平发来信息询问。
  【壳状结石在膀胱结石中较为罕见,常因导尿管留置时间超过4周,尿路内的细菌在导尿管表面呈生物膜性生长,尿液中的电解质、尿盐结晶和基质持续地在膜表面沉积凝聚,而在导尿管的侧孔、腔内、管身和球部形成,又称导尿管结壳。】
  楚知希想也不想,十几秒内打了一堆字解释这个结石。
  【我一直想找输尿管结壳的标本!】
  【是导尿管。】
  【不好意思啊,习惯了。是导尿管结壳的标本,吴老师,您那面有实物么?】
  【没有,这个标本被患者收藏,只有一张照片。】
  王贵平那面沉默下去,不知道是心有遗憾还是再欣赏特别罕见的、完整的导尿管结壳标本。
  【其实没那么罕见。】
  吴冕打了一行字。
  【???】
  王贵平回了三个问号。
  【主要因为导尿管结壳的声像图较为罕见,对此现象认识不足。通过仔细分析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长期留置导尿病史综合分析,可以减少不必要误诊。】
  【吴老师,您详细说说。】
  【导尿管结壳的声像图表现为弧形强回声,两端不光整,在移动过程头端可分叉,极似异物,主要是因为随导尿管形状生成的,与平时所见的泌尿系结石差异很大。】
  【要想找到导尿管结壳的患者,首先建议您学B超,要么和B超室的医生联系,找一名技术水平高的医生专门做慢诊泌尿系的B超检查。尤其是长期留置尿管,拔出困难的患者,都有可能出现导尿管结壳。】
  张子默看的有趣,没想到教学教学,最后变成吴老师给王贵平讲课。
  还真是不愧吴老师这个名字,只要有机会就会讲一些稀奇古怪、平时根本不会注意、却又经常出现的事情。
  比如说这个导尿管结壳,按照逻辑来分析,在icu的患者应该并不罕见,只是自己从来没注意过。张子默想到这里,暗自记下来结壳的诊断标准,准备回去后再详细翻书看看。
  可是要自己学B超么?他觉得有些为难。
  当时还嘲笑彭鹏,一把年纪竟然要转行,从麻醉到疼痛再到B超。没想到自己好奇心一起,竟然也要学B超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吴冕和王贵平聊了一会,icu的住院总来到身边,“吴老师,薛院爱人观察2小时的报告回来了。”
  吴冕收起手机,拿起报告单逐一审查。
  经过对症治疗,薛春和的爱人酮症酸中毒的急性症状已经缓解,酸中毒被中和,紊乱的离子也得到纠正。虽然还没回到正常数值,但比刚进来的时候第一次检查的数值好了许多。
  吴冕来到床边,和薛春和的爱人详细解释化验结果,让她放心。
  都忙完后,吴冕道,“张主任,您忙着,我先回了。”
  “吴老师,4小时后的报告我发到您手机里?”
  “行。”吴冕道,“薛院……看情况吧,估计很快就能出院。要是时间长,也转诊转回来,在咱们这儿一起治。在一起,也少点挂念。”
第831章
浑身脑袋疼
  居委会冯大妈忙的焦头烂额。
  她是社区居委会主任,手底下一共7个人,算上她才8个人。
  至于工作内容,和普通的工作不一样,很散、很乱、很多。
  从公益事业到调节民事纠纷、邻里吵架到维护治安,都是居委会的工作职能的一部分。可以什么都不干,但要是想做点什么,足以让人崩溃。
  冯大妈年轻的时候去当时的居委会办事,被人吃拿卡要,最后心疼至极的花了50块钱才把事情办下来。
  当时冯大妈就下了狠心,等自己退休,去居委会工作,一定不能这么干事。
  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很复杂,但有时候也很简单,冯大妈学历不高,可一旦下了狠心之后她会一无既往的冲冲冲。
  成为居委会主任后,冯大妈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至于她爱人的唠叨,冯大妈根本不当真,那糟老头子懂个屁!
  这几天冯大妈在为一位独居老人的事情奔走,很是挠头。
  因为时代在变化,所以工作内容不仅仅是从前那些。
  类似于计划生育,这种从前的头等大事已经被丢到垃圾桶里。从前是计划生育,现在是要开放二胎、三胎。
  现如今取而代之的重要工作是八井子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多,剩下了一些独居老人没人照顾。
  冯大妈是真怕他们出事,死家里面都没人知道。
  把居委会权限下的社区彻底筛查了两次,留下档案,冯大妈定时去家里看看情况,陪着聊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比如说扛大米上楼……这事儿冯大妈也做不到,但小区那么多人,随便找个邻居也就办了。
  对于这种小事,邻里之间还是愿意给冯大妈面子的。
  可黄奶奶最近的事儿让冯大妈头疼不已,连着跑了几家医院都没法解决。
  用开玩笑的话讲,黄奶奶现在是满肚子牙疼,浑身脑袋疼。
  从今年过完年,黄奶奶的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子都出门干活挣钱,她就开始说全身哪哪都不舒服。
  疼也说不上,反正黄奶奶就是不舒服。
  开始的时候,冯大妈认为黄奶奶是想儿孙了。孤独的老人家就这样,想也不说想,就是唠叨、啰嗦自己不舒服。
  真要是去医院检查,还查不出来什么毛病。
  冯大妈有时间就陪着黄奶奶闲聊,家长里短。
  这种心理治疗的方式在最开始有效,可自从夏天开始,就没什么作用了。黄奶奶逐渐全身都疼,也睡不好觉。
  眼看着黄奶奶一天比一天蔫,冯大妈带她去医院检查。
  那时候县医院还没卖,她们先去的县医院。
  诊断是骨科的风湿、类风湿,医生给开了点膏药就回家了。贴上也不见好,冯大妈过几天带黄奶奶去林州市医院。
  市人民医院也诊断的是骨质疏松,没给开膏药,而是换了西药。虽然换药了,可吃下去后怎么都不见效。
  冯大妈倒是想去医大,可钱的问题成了最大的问题。
  来回路费就不说了,挂号、吃饭、排队、看病、抓药,这些都是钱。随着医院级别越来越高,花费也越来越高。县医院看病,话十几块钱,几十块钱;林州市人民医院就要话一二百。
  去省城……虽然说现在八井子属于省城开发新区了,但看病还是得花钱不是。
  几百上千,那可就是大钱了,黄奶奶不愿意花,冯大妈也没法从居委会的帐上走。
  想要做点事儿,是真难。
  冯大妈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比黄奶奶的儿子还孝顺,可自己也一大把年纪了,跑来跑去的也觉得累的慌。
  但该做的事情得做,冯大妈记仇,她一直记恨从前居委会吃拿卡要的那人,或者说是那种人。
  黄奶奶的事儿还是得认真去做,要不然八十多岁的独居老人怎么办?在家里等死么?
  冯大妈给黄奶奶的孙子打了电话,让家人说服她。但效果有限,老人一旦倔起来那是真倔。
  最后还是黄奶奶的孙子给冯大妈转了一千块钱,拜托她带着老人去医大看看病。他倒也孝顺,没有像有些儿孙那样认为冯大妈多事儿。
  好说歹说,最后搬出居委会的大义名分,这才让黄奶奶屈服,跟着去医大看病。
  冯大妈排了一天的队,做了一大堆化验检查,最后医大的医生判断是“感染待查”,建议住院,静点抗生素。
  怎么又感染了呢?冯大妈不理解,但她相信医生。
  科学,科学,说了这么多年了,冯大妈早就把这事儿刻在脑子里。
  自己不能不懂装懂,人家医生是专业的。再说,都跑到省城来了,按说在八井子这一带看病也看到了终点。
  静点抗生素就点吧,反正不在医大住院,要点也是回八井子中医院去点。
  折腾了一圈,最后回到中医院,准备办理留观手续,静点抗生素。
  杨磊医生看完化验单后有些疑惑,他问道,“冯大妈,你确定医大的医生是这么说的?”
  “是啊,咋了?!”冯大妈累了一天,没好气的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9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