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327

“圣上万安:微臣王朝再次向您问好,请皇上莫要怪罪,微臣也不想这么快就再次运用暗卫的秘道向您传讯,但是事情真的很重要,微臣亦是不得不为……”
“……此物名唤玉米,与土豆一样,同是李丰从极西之地寻得,不过与土豆不同的是,玉米是可以长期存贮的主粮,其性质与稻谷、粟米一样,晒干之后可存三五年之久而不腐……”
“……产量不如土豆,却也是极为高产,微臣粗略估计,亩产在十石到十五石之间,是普通粟米的五倍有余……此物耐旱,极易种植,在中原及西北之地,可与小麦等物春、秋交错种植,做到一年两熟……若与土豆相配,不出三年,我大唐的粮食必将堆积如山,天下万民再无饥荒之年……”
看到此处,李世民猛地站起身来,身后的坐椅都被他猛然起立的动作给震得向后移动了半尺有余。
此刻他哪里还有心情再去计较传信的资源消耗,哪还有心情再去吐槽王朝的字迹如何让人不忍直视。
李世民的所有思绪与精神,全都被他手中的那粒金黄色的玉米粒所吸引,那神情,竟比昨晚看到土豆时还要激动得多。
“好!好!好!真是天佑我朝,天佑我大唐李氏!”
李世民接连叫了三声好字,而后忍不住在大殿之中哈哈大笑起来。
玉米不同于土豆,如果王朝所言不假的话,这玉米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天赐神物,它在保证自身高产的同时,又克服了土豆不能久贮的弊端,基本上已然与大唐常种值的稻米五谷相仿。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与小麦相衬,做到一年两熟,同样一块地,等于是平白又多了一季的收获,粮食的产量自然也会有了极大的提升。
正如王朝所言,若是再配上土豆的种植,以土豆为口粮,以玉米小麦为贮粮,不出三年,大唐境内将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粮食,从此天下再无饥荒!
惊喜!
接二连三的惊喜,一件又一件地传来,李世民的心情已经激动得有些难以自持,惟恐这些东西都是镜花水月,到头来都只是让他空欢喜一场。
好在大司农卿王正瑞已经在赶往黔州的路上,要不了几天他就能够到达涪川,亲自验证考究土豆的真伪,到时候若是得知了玉米的消息,他肯定也不会错过!
李世民心中稍有些安慰,对于王正瑞他还是比较信任的,只要王正瑞验证无误,那这一切就是真的,他们李唐的江山就算是真的稳了,不敢说千秋万代,至少往后的百年之内,不会有丝毫动荡!
“皇上,王朝说他们第二日就会随晋阳公主及程将军一同启程返回长安城,算算时间,现在可能已经在回程的路上了。”赵德全小声提醒道:“要不要微臣再派些人沿途护卫一二?”
李世民一怔,什么什么,他们要回来了?奏报上有这么说吗?
李世民又连忙低头继续看王朝的奏报,在最后一段,还真看到了类似的禀报。
这算是怎么回事儿,朕刚刚才派出大司农卿赶赴黔州,他们若是回来了,王正瑞一行岂不是就扑了个空?
更重要的是,若是没有了王正瑞这个行家里手,到时候李丰他们到了长安,整个司农院还有谁有资格来接手鉴定土豆与玉米成色?
现在去追恐怕已经来不及了吧?
李世民仿佛记得,昨夜他对王正瑞的吩咐是一定要马不停蹄,以最快的速度赶至黔州,现在人已经在路上跑了一夜,至少已出了长安百里,还怎么追?
李世民的目光不由便落在了赵德全的身上,切声吩咐道:“你这就放出消息,派人沿途护卫,务必要确保晋阳与李丰的安全。同时,传信到各驿,见到大司农卿一行,让他们即刻回返,莫要再往黔州!”
暗卫的传讯通道远胜于普通的车马,定能在王正瑞一行赶到黔州之前将他们截下。
晋阳公主与李丰众人的突然回返,打了李世民一个措手不及。现在李世民不止是担心晋阳公主与李丰还有那几个小孙女儿小孙子的安危,他更是担心土豆与玉米这些国之重器的安危。
“杨震!”李世民高声向杨震吩咐道:“传朕口谕,着卢国公为主将,领玄甲军千人赶赴东南,迎接晋阳公主回宫!”
杨震与赵德全身形皆是一震,连玄甲军都出动了,而且还是卢国公亲自将领,皇帝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只是这也太夸张了吧,国公带队,上千玄甲军出动,奔袭千里去接人,自大唐建国以来,这可是从来都不曾有过的事情!
那可玄甲军,大唐最精锐的部队,皇上竟也舍得!
第283章
魏元忠回归
接到圣旨的时候,程咬金稍有点懵逼。
一千玄甲军,要不要这么夸张?
黔州虽远,可毕竟是在关内,既没有外敌的侵扰,也没有那么多的山匪之患,沿途让各地的守军暗中相护不就行了吗,有必要让玄甲军奔袭千里前去迎接护卫?
那可是玄甲军,比之皇城金吾卫都更为牛逼的存在,非大战不足以出动,说它是大唐最为强大的一支精兵一点儿也不为过。
玄甲不过千,过千可敌万!
这样的名声可不是自吹自擂吹出来的,而是在经历过大小数百战、杀敌数万余之后由那些大唐的对手给出的最真实的评价。
平时玄甲军轻易不会出动,天下承平之后,近十年以来,这一次还是头一次有过千的玄甲军聚众而出。
前几年的时候,程咬金就曾做过玄甲军的统帅,对于玄甲军的实力那是再清楚不过,所以在接到圣旨之后,他直觉得李世民这是有点儿担忧过甚,大材小用了。
“爹,皇上是不是老糊涂了,只是去接一个晋阳公主而已,用得着让您老人家亲自出马吗,而且还出去了一千玄甲军,这也太把晋阳公主当回事儿了!”
接旨的时候,程咬金的长子程怀默也在,将杨震送走之后,看着程咬金手中的圣旨忍不住出声报怨。
公主的身份虽然尊贵,可是真要论起来,她也是卢国公的晚辈,不管从哪方面来讲,都用不着让已经上了年岁的程咬金远赴千里亲自去迎接。
程怀默担心老爷子的身体,同时也感觉皇帝这是在故意羞辱,心中多有不满。
程咬金一瞪眼,一脚踹在程怀默的屁股蛋子上:“混帐东西!这话也是你能说的,连皇上都敢编排,你特娘想要造反不成?!”
敢骂皇帝老糊涂,老子都不敢这么说,这个小兔崽子真是胆大得想要包了天了,什么话都敢往外蹦。
“用你的脚趾头给老子好好想想,皇上是那么肤浅的人吗?如果真是为了晋阳公主的安全,用得着让老子带一千玄甲军去?”
越说越气,忍不住又在程怀默的脑袋上来了一巴掌,都老大不小的人了,说起话来还是没有一点儿遮掩,一点儿也不像他老子。
程怀默捂着脑袋跳到一边,委屈道:“爹,我这不也是在为你报不平嘛,您老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要远赴黔州,也不知能不能吃得消”
“用不着你担心,老子现在一顿饭能吃三斤牛肉,身子骨好着呢!就你这样的小崽子,老子一个打十个!”程咬金鄙夷地看了程怀默一眼,岁数大怎么了,收拾你还不是跟收拾孙子一样?
程怀默轻撇了撇嘴,还一个打十个,谁给你的自信?我们哥仨儿若不是平时都让着你,你一个也打不过,切!
“怎么,不服气?来来来,老子正好手痒,咱爷俩儿再练练!”程咬金冲程怀默勾了勾手指,眼中闪着寒芒。
程怀默一个激灵,连忙低头认怂:“儿子哪是您的对手,爹您老当益壮,儿子心中佩服不已。还是说说这圣旨的事情吧,爹,听你这话中的意思,莫不成这里面还有什么隐情?”
程咬金心气稍顺,投给了程怀默一个算你识相的眼神,淡声道:“此次去黔州,去接晋阳公主与废太子只是顺带,皇上真正想要让老子去迎接并护卫的东西,应该是土豆的种子!”
圣旨里面可能是出于保密的需要,并没有直接言明,不过程咬金早已知晓内情,却是看得很是明白,如果只是晋阳公主与废太子李承乾的话,李世民就是再怎么糊涂也不会让一朝的国公亲自出迎,更不会一下派出千名玄甲军。
除了土豆那种亩产可达二十六石的神奇作物,不会再有别的理由。
农为国本,土豆更是农业中的重中之重,李世民对土豆的看重程咬金早有预料,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种重视程度竟然已经达到了如此地步。
因为担心土豆的种子会在路上有什么意外,李世民竟然直接派出了一位国公外加一千玄甲军,如此劳师动众,自大唐立国以来都是少有。
玉米的奏报是王朝通过暗卫秘奏,所以程咬金还不曾得知,如果他知道在李丰的身上,除了土豆之外,竟还有另外一种名为玉米的高产作物,或许他就不会觉得这么奇怪了。
程怀默一头雾水:“土豆是什么东西?”
“国之重器!”程咬金白了他一眼,并没有言明,只是淡声说道:“有了它,大唐的国力在两到三年内至少可以增强一倍,你说它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让老夫亲自去跑一趟?”
“这么牛叉?!”
程怀默瞪大双眼,如果真是如此的话,皇帝有此旨意倒也无可厚非,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卢国公府,也算是对他们卢国公府上下的一种绝对信任。
胸中的抑郁之气瞬时全消,心情突然好了许多,程怀默讨好地凑到程咬金的跟前:“爹,要不让儿子代你去走一趟如何?您毕竟年岁大了,这旅途辛劳,合该由儿子为父代劳!”
“滚!”
程咬金毫不客气地再踹了这混小子一脚:“皇上的旨意岂容更改,以后再敢说这样的胡话,老子打断你的狗腿!”
摆手把程怀默赶走,程咬金拿着圣旨坐在当堂,眉头微微皱起,圣旨上说晋阳公主的车队应该已经从涪川出来足有一日有余,走的哪条路并未说明,这让他怎么去接?
黔州到长安的官道可不止一条,期间岔路不知凡几,冒然前去肯定接不到。
“小三那兔崽子怎么连个信儿都没有传回来了,连皇上都知道他们要回来了,军部却一点消息也未曾收到,真是岂有此理!”
程咬金嘴里骂咧了两句,对程怀弼没有及时回报他们的行踪表示极度不满。
“老爷!老爷!”这时,老管家程有余匆匆赶来,走到程咬金的近前,低声禀道:“孙胜来了,现正在书房相候。”
“孙胜来了?!”
程咬金的眼前一亮,直接站起身来,这还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孙胜是程咬金安排在军部谍报处的负责人,他这时候过来,肯定是程怀弼那边又有消息传来了。
一刻钟后。
程咬金让程有余将孙胜送走,他自己则心满意足地捏着手中的密报细细思量。
程怀弼为了以防万一,将他们从涪川赶回长安的路线做了详细汇报,想要让程咬金出手帮忙在沿途的地方府军打个招呼,免得他们在路上会遭遇到什么不测。
回来的时候不比他们出去的时候。
当初随晋阳公主赶赴黔州,一路低调前行,知道他们身份的人不多。
但是这一次,除了晋阳公主之外,还有李丰满一行,有禁卫,有官差,浩浩荡荡百余众,目标太大,不好遮掩。
而且,李丰满的身份特殊,在涪川时就屡遭行刺,现在被押送回京,一路长途跋涉,有太多被人惦记的机会,程怀弼可不敢大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3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