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327

这绝对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壮举,将来指定是能够流芳百世的存在,有了这样的功劳,父皇一定会对大哥另眼相看。
“确实是有些夸张了。”李丰满点头道:“这些土豆没有清洗干净,上面还沾带了不少泥土,而且这片菜园地质肥沃,加上我时常打理施肥,产量本就有些偏高。若是放在寻常的土地中,产量肯定会有所削减,远远达不到二十六石这般多。”
王朝动声道:“既使有削减,也不过是一石两石的事情,相比于二十六石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此高产的粮食,简直就是……就是神物!天赐的神物!”
“真是天佑我大唐江山!天佑我大唐百姓!有了此物,以后的大唐天下,当是再无荒年,再无饿死之饥民!此举,功德无量,当为天下万民记!”
“李公子,李先生,老朽代天下百姓,谢谢你!”
王朝前所未有的正经,神色肃穆地直身站到李丰满的正身前,一躬到地,行了一个大礼。
第276章
王朝的奏报
当夜,李丰满直接取了两颗土豆,一颗用来水煮,一颗用来烹炒。
白水煮的土豆让王朝与老富贵儿相信这土豆确实可以做为主粮食用,李丰满并不是在信口雌黄。
酸辣土豆丝是李丰满精心为晋阳公主及四个女儿烹制,告诉她们这土豆为菜时确实可以可口无比,她们的兄长与阿爹并没有吹牛。
一刻钟左右的时间。
水煮的土豆出锅,王朝与老富贵儿一人半个,剥了皮,轻咬了一口,面软寡淡,没有什么味道,一如李丰满之前所言,这东西的口味确实不是很好,不过用来充饥挡饱确实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至少它面软好嚼,且极易下咽,比起草根树皮来简直好了不下百倍。
“醮着精盐或是酱油吃味道会更好一些。”
李丰满好心提醒了一句,水煮的土豆若是单吃的话确实有些难以入口,但是如果配上一些调味,其实也还可以。
王朝与老富贵儿的嘴角同时一抽,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精盐与酱油岂是什么样的家户都能吃得起的,这土豆若是下发给普通百姓食用,有几家几户能舍得拿它来醮精盐来吃?
不过看到赵大拿着两个装了精盐与酱油的碟子送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两个老头儿还是忍不住地伸出了手。
“唔,确实好吃了许多,甚是美味!”
王朝与老富贵儿忍不住出声赞叹,只是加了一点儿咸味,土豆的口感直接呈直线上升,让他们二人不由得食欲大开。
李丰满这时又道:“没有精盐或是酱油的话,拌着大葱或是大蒜来吃其实也可以,只是品味较之前者要稍逊一些。”
两个老头全都不以为意,能填饱肚子就好,至于品味,那是大户人家才会考虑的问题。
不过就着大葱或是大蒜这招不错,一般的农户家里,并不是很缺这些东西。
“李公子,这土豆新鲜清脆,似寻常的水果一般,怕是不易久存吧?”王朝很快就发现了土豆的一个弊端,边醮着酱油吃着土豆,边轻声向李丰满询问。
李丰满也不隐瞒,直接道:“确实不易保存,引物如果保存不当,极易腐烂,生芽,而一旦生了芽,就会产生一些轻微的毒性,不能再吃。”
两个老头儿的面色皆量变,这不是扯呢,不易保存,产量再高也只能解一时之困,有个毛用?
“老爷,不知此物一般能保存多久?”老富贵儿切声问道。
李丰满淡声道:“三个月到六个月,再久就很难说了。”
如果有冷库的话或许还能更久,但是这里唐代,根本就没有那么先进便利的条件。
“最多只有半年?!”
王朝与老富贵儿的心一下就凉了,产量这么高的粮食,却最多只能保存半年,这也未免太可惜了。
“半年时间虽短,不过在很多地方,土豆其实可以一年两熟,而且它的生长周期也很短,一般只需要三个到四个月就能成熟收获。种了它,虽说不能马上发家致富,但是至少一整年都不会饿肚子。”
李丰满道:“更重要的是,土豆的栽种极为简单,不管是旱地还是山地,不管是良田还是瘠土,都能耕种。寻常的农户,大可以良田种粮,荒地种土豆,这样至少可以用土豆来抵半年的主粮。”
王朝与老富贵儿不由点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现在大唐农业的现状就是,农户们辛苦耕作出来的粮食大多都不能支撑整年的口粮消耗,所以一般在春耕之后到秋收之前,许多农家都会缩衣节食,忍受着饿肚之苦。
如果这个时候家里种了一亩或是两亩的土豆,就等于是平白多了四五十石的口粮,哪怕只有半年,也足以让他们能够支撑到秋收时节。
总的来说,此物确实大善!
说话间,李丰满已经把另外一只土豆削皮切丝并浸泡在了水里清洗干净。
灶中的大火生起,热油下锅,一根小尖椒中间切开,再配上半个葱段直接放入热油之中。
“滋!”
一股刺鼻的油烟冒起,土豆丝下锅,陈醋相伴,些许精盐,几经翻炒之后,出锅盛盘。
为了配合几个孩子的口味,李丰满不敢加太多的辣椒调味,只有些许酸辣。
“这个,李公子,老朽能尝尝吗?”王朝看着桌案上这盘冒着热气的酸辣土豆丝,忍不住出声向李丰满询问。老富贵儿也是一样,亦是眼巴巴地看着,显然对于这种既能当口粮又能当蔬菜的土豆,他们心中都极为好奇。
“每人可尝一口。”
李丰满没有拒绝,拿起筷子,每人给他们夹了两到三根细丝。赵大、李壶四人也有份儿,土豆现在他们眼中都是稀罕物,给他们吃也算得上是一种别样的恩赐。
“嗯?!不错啊!清脆爽口,酸辣开胃,这味道可要比刚才的水煮土豆要好上数倍!”
“不想这土豆做菜竟然能如此美味,那岂不是说,种了这土豆,不但可以糊口,甚至连菜都可以给省了?”
几个人对酸辣土豆丝的味道赞不绝口,心里面对土豆的期许更重了几分。
这玩意虽然有不能久贮的缺陷,但是它的优点也相当明显,生长周期短,而且产量极高,一户人家只需种一亩土豆,基本上就能吃上小半年,若是一年两季都中的话,这一年的口粮也就有了。
余下的田地则可以正常种植,在不消耗口粮的情况下,就算是产量不高,也能一年年地晒干贮存起来,以备不需。
总的来说,这土豆,确实是一件天赐的宝贝!
剩下的大半盘酸辣土豆丝全让晋阳公主与轻寒几个孩子分着吃掉了,果不其然,这些孩子只吃了一口就彻底爱上了这种菜肴,吃得不亦乐乎。
可惜,剩下的土豆都要留种,不能再多吃。李丰满让赵大带人将土豆暂且收起,并嘱咐他隔天放在太阳下暴晒,如果是一直是阴天的话,可以试着用文火缓慢烧烤,把外面的泥土烘干翘皮为止。
王朝抽身回府,直奔书房。
心中的情绪澎湃难安,过了好久才缓缓安静下来。
研磨,提笔,他要亲笔书写奏报将土豆之事上报对皇帝知晓,与刚刚他所亲眼的土豆高产之事相比,之前的承德茶敛财救灾之事简直就算不得什么了。
如果天下百姓全都种植土豆,家中皆有余粮存贮,便是再遇到类似西北诸郡干旱成灾的情况,他们也必有了一定的自我承受之力,纵使朝廷不赈灾,或是不能及时赈灾,这些受灾的地方也不至于会因为没有粮食而有人饿死,或是出现暴乱。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土豆的出现,利国利民利君,废太子,哦不,现在应该是李丰李承德此人,简直就是功德无量。
这样的人,以后只要是不造反不谋逆,整个国家的百姓都会罩着他,纵使皇帝也绝对不敢轻易寻他的晦气。
一个人的声名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那就是一把牢不可破的保护伞,而李丰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把保护伞。
这土豆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
王朝相信,就是远在长安的皇帝陛下,也肯定希望李承德能够获得这样的名望,如此的话,哪怕日后李世民薨天故去,李承德也不置于会再遭遇到什么凶险。
“圣上万安:微臣暗卫副统领王朝给皇上叩首问安了,皇上,臣依圣命一直守护在中山郡王身侧,兢兢业业,日夜坚守,不敢有丝毫懈怠……”
“……今日,臣在李府发现一物,名曰土豆,其形圆,其味甘,可为口粮充饥食用。此乃中山郡王从西域行商手中偶得,易耕种,三月即熟,且产量极高,一亩地可产土豆二十六石。臣甚为震惊,若非亲眼所见,几不敢相信……”
“……臣有幸亲自品尝了半颗土豆,白水温煮,醮盐而食,味道甚为鲜美。还有,此物亦可为菜,切片成丝,入锅烹炒,菜味清脆酸爽,比之萝卜更为美味可口,亦是不可多得的佳肴……”
“……只叹此物稀有,李府只有百三十枚,需细心呵护。臣请圣上即刻下旨,派人来将土豆带去长安,供司农所属加紧种植并推广,如此,我大唐百姓当再无饥荒之日,我大唐国力必蒸蒸日上,此乃天佑大唐,天佑圣上,微臣欢喜涕零,不能自己……”
扬扬洒洒千余言,一蹴而就,王朝的奏报从来都没有写得这么舒爽过,感觉好过瘾。
写完之后,王朝又前后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错别字后,轻轻将奏报上的墨迹吹干,然后折叠封装。
“胡莱!给老子进来!”王朝冲着书房门外喊了一句,胡莱直接推门而入。
“去,把这份秘报火速发往长安,以最快的速度将之呈献到圣上的御案之前!”
“呃?王头儿,你竟然亲自书写奏报了?”胡莱接过秘信,眼睛瞪得老大,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王朝,“今天这是怎么了,不怕皇上骂你字写得丑了?”
以前的奏报,不管再怎么紧急重要,王朝也绝对不会自己动笔写上半个字,一般都是让胡莱代笔。
没办法,字写得丑,羞于见人,以前没少挨过皇上的训斥,所以自从发现了胡莱有不错的书法天赋之后,王朝的一切公文往来,皆是由胡莱代笔。
只是今天这是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向不怎么要脸的王老大也开始要脸了?
若是胡莱记得不错,这老儿已经有差不多三年都没有摸过笔了。今天却这般一反常态,而且还兴致勃勃,一定是受了什么刺激,不得了。
“哪那么多废话,赶紧去!若是送晚了,看老子不打断你的腿!”
王朝狠瞪了胡莱一眼,这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这么不懂事,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不知道啊?
老子这么优秀的人写出来的字怎么可能丑,潇洒飘逸、个性十足,只是一般人都不懂得欣赏罢了!
见王朝要发飙,胡莱一个激灵,脚底抹油,赶紧开溜。
“对了,还有玉米,竟然给忘记了!”
胡莱走后不久,王朝一拍自己的脑门,心中懊恼不已,刚才被土豆的事情给整得热血沸腾,让他都忽略了李丰满所种植的另外一种主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3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