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327

不过谋逆是大罪,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会为帝者所容,被杀头也可以理解。
但是房玄龄所不能理解的是,为何主犯可以流放不杀,而从犯却无一轻饶?
你李老二的儿子是儿子,杜如晦的儿子难道就不是儿子了?既然废太子都能不杀,为什么就不能给杜荷一个活命的机会?
一夜之间,杜荷被斩,杜构被流放于岭南,若大一个莱国公府,瞬时人丁消散,如晦杜公若泉下有知,不知会不会心灰意冷?
由人及己,房玄龄也很担心,若是自己百年之后,房家的两个儿子会不会也不得善终?
“房卿,玄龄!”李世民轻唤了房玄龄一句,房玄龄神色如常,抬头向李世民看来。
有些秘密,有时候纵是压在心中一辈子也不敢表露出来,房玄龄在朝中为官数十载,自然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想要藏住什么心思,便是李世民也看不出分毫。
“朕想让他活着!”李世民直声道:“不管朕是不是还健在于世,他都能好好的活下去。”
房玄龄点头表示理解。
现在李世民还活着,就已经有人敢对废太子下死手,若是哪天李世民真的驾崩了,没有了他的钳制,废太子只怕会死得更快。
李世民这是怕了,这是在为废太子铺路。
“皇上,您的是意思是?”
“朕知道房卿你的主意素来最多,”李世民切声向房玄龄说道:“所以朕想让你来想个办法,可以确保承乾能在朕百年之后仍能无忧!”
果然,谁的孩子谁不爱?
房玄龄心中一声轻叹,不过还是很认真地想了一下,然后恭声向李世民禀道:“圣上,孙子有云: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圣上若真想让中山郡王平安一世的话,不妨让他先死一次吧!”
李世民一怔:“此言何解?”
“月余之前,中山郡王不是失足落水得过一次重病么?听说也就是自那次之后,中山郡王才得了失魂症,丧失了以前的一切记忆。”回想着这几天他得来的一些消息,房玄龄轻声道:“倘若那一次,中山郡王根本就没有救援过来,真的已经离世了呢?”
李世民眉目虚张,内隐精芒:“卿家的意思是,让承乾那孩子诈死一次,从此这世间就再无废太子此人?”
“丧礼可以以中山郡王的礼制来办,甚至可以下诏特赦,允其陪侍皇陵,将其灵柩从涪川运回长安,以显圣上仁德。”
房玄龄继续建议道:“同时,圣上可下密旨,让涪川府衙为中山郡王重新置办户籍,隐瞒身份,从此这世间只有李丰李承德,再无李承乾李高明此人。”
李世民连连点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确实是一条妙计。
只要废太子一死,别管他是真是假,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名义上,已经再没有废太子这个人,所谓的皇储威胁自然也就彻底地不复存在。
最大的威胁没有了,废太子的生存机率也就会相应地大大提升。
“此计虽好,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破绽。”李世民道:“既然废太子早在一个多月以前就已病殴,那么现在住在涪川李府的那个李丰该如何解释,他总不能是凭空出现的吧?”
“皇上圣明。”房玄龄轻声恭维了一句。
李世民摇头轻笑,他知道这个破绽定是房玄龄故意留给他的,所以他也没有辜负了房玄龄的这种暗捧,道:“那就下令将李丰与老富贵儿一同下狱,罪名就是冒名顶替,图谋不轨!”
“事后,朕再以李丰救治晋阳公主有功,集资赈灾钱款有德,免去他过往的罪责,至此之后,李丰就是李丰,李承乾就是李承乾,这二人之间再无瓜葛!”
李世民缓缓地将后续的计划补全,心中事了,一块大石头落地,心情也随之变得有些愉悦起来。
端起茶杯一阵猛灌,果然觉得神清气爽了不少。
房玄龄也举杯共饮,一不小心竟然将杯中的茶汤全都干了。
“玄龄啊,”放下茶杯,李世民突然转换语气,一副拉家常的语气叹声说道:“朕知道,关于杜荷那孩子的事情,让你伤心了,朕也时常会觉得有些愧疚杜卿”
房玄龄一个激灵,直觉得李世民定是瞧看出了他心中的不满,连忙跪地请罪:“圣上您言重了,杜荷图谋不轨,怂恿前太子殿下谋逆,罪在不赦,臣心中断是没有半分异议,更是不敢有丝毫不满!”
李世民深看了正伏趴在地上的房玄龄一眼,遂起身上前将他扶起:“房卿这是何故?朕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怪罪卿家的意思,快快请起!”
房玄龄极力保持着面上的平静,他才不相信李世民只是随口一说的鬼话,刚才的种种,分明就是在故意试探于他。
这个时候房玄龄才有些后知后觉,之前兜了那么多的圈子,又是赈灾,又是保全废太子,原来今天晚上皇上的真正目的全都在这最后的随口一说之上。
说白了,皇上还是没有彻底排除是不是他房玄龄暗中捣鬼,派刺客去涪川行刺的可能。否则的话,这无缘无故的,皇上为何要单提杜荷之事?
整个长安朝堂,谁不知房谋杜断,不知房杜两家的关系莫逆?
“房卿刚才的谋划,甚合朕意。”李世民轻握着房玄龄的手,动情道:“作为人父,朕要代那个逆子好好谢谢房卿!”
房玄龄心神微松,看样子,因为刚刚的计策,他似乎已经彻底摆脱了嫌疑。
第218章
李世民的试探
片刻之后,房玄龄再次起身告退。
这一次李世民没再拦着,微微点头,让人备了二两承德茶赠予房玄龄,之后目送着房玄龄踏出殿门。
“去,去一趟赵国公的府上,令赵国公前来见朕!”
房玄龄走了约莫十几分钟,李世民独自一人批阅了一会儿奏折之后,突然出声向外面夜值的内侍吩咐了一句。
内侍领命出宫,大约一刻钟后,李世民新添的一杯热茶未凉,赵国公长孙无忌便躬身入了殿门,俯首拜见。
赐座,上茶,顺便把左右屏退,一如方才与房玄龄会淡时一样。
长孙无忌沉静落座,李世民不率先开口,他也不好主动询问,只能低头饮茶,细细品味着这新茶之中所蕴含着的独特香气。
承德茶现在长安名流中的名声不小,一部茶经更是看得长孙无忌也都钦佩不已。
只是可惜,这承德茶现在长安市面上的流通极少,长孙无忌让人去求购了三日,却连半钱都没购得,最后还是在程咬金的府上有幸饮得了一杯。
“辅机啊,西北七郡的旱灾日趋严重,你这里可有什么新的见解?”
李世民一张口,又提了一次西北的旱灾,长孙无忌放下手中的茶杯,恭声回道:“微臣无能,现在除了各地开仓放粮以及朝廷就近借调钱粮加紧救援之外,已是再没有更好的主意。”
李世民轻轻点头,他原也没指望长孙无忌能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天灾人祸,根本就无法规避,除了用钱用粮去硬砸,否则任谁也无能为力。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户部现在库存已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长孙无忌一怔:“户部没钱了?这不能吧,前几年的收成还好,尤其是去年,不是说仅半年的税银就足有千万贯,米粮更是填满了各地的粮仓,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
李世民又是一阵尴尬。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户部没钱这件事情,保密工作做得确实不错,甚至连当朝的尚书左仆射都不知晓,房玄龄做事,还是一如即往的靠谱。
“家业大了,开销自然也节省不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李世民轻描淡写地将事情揭过,而后言道:“为了解决赈灾钱粮的问题,刚刚玄龄向朕提了一个建议,朕唤你来,亦是想听一听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接下来,李世民将房玄龄欲要制茶售茶聚敛钱财的事情简单地讲解了一下,而后静静地看着长孙无忌,等待着他的答复。
“此事万万不可!”长孙无忌显得有些激动,高声反对:“承德茶即是承乾所制,理应归其私有,朝廷这样做,简直就是不告而取,强盗行径!
这样对乾儿不公平不说,日后若传扬出去,天下百姓会如何看待朝廷?各间工匠若是得知此事,亦必会担心自己的手艺日后会不会也落得如此下场,日后又岂会再肯用心钻研?圣上,这是在涸泽而渔,非智者所取!”
长孙无忌有理由反对。
李承乾对他来说不止只是一个废太子而已,李承乾还是他的亲外甥,李承乾的身上流着一半他们长孙家的血脉。
做为一个亲舅舅,长孙无忌有理由为自己的亲外甥去争取更多更有利的利益。
李世民深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这个时候知道废太子是你的亲外甥了,这半年以来,废太子一家在涪川过得那般清苦,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怎么不见你这做舅舅的派人去接济他们一丝一毫?
你可是他的亲舅舅,就算你真的派人给那个逆子送钱送物,又有谁敢多说半句不是?朕就算是再怎么小心眼儿,也不会看着自己的儿子在外面活活饿死而无动于衷吧?
对于长孙无忌这种凡事都小心翼翼,明哲保身,惟恐会惹火烧身的做派,李世民心中已经不止一次有过非议。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人是他的大舅哥,又是国之重臣,处理政事国事的才能也出类拔萃,纵是性子冷淡一些,也是瑕不掩瑜,可以容忍。
“承乾与他人不同,他是朕的儿子,是皇家血脉,朕就算是拿走属于他的一切,也不会有人敢说什么!”李世民语气强硬。
长孙无忌默然,没有再继续为李承乾据理力争。
“关于承乾在涪川遇刺之事,你心中可有什么想法?”李世民很自然地又把话题转移到了废太子遇刺这件案子上,“你觉得,这满朝的武之中,谁最有可能会做出这种胆大包天、斩尽杀绝的事情来?”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感觉这才是今晚李世民叫他过来的真正目的。
“谁都有可能。”长孙无忌不再沉默,因为他知道这是一道必答题,如果不回答,或是回答得不能令李世民满意,他很可能会倒霉。
“不过能够把事情做得这般天衣无缝的人,拢共也就没有几个,先前与承乾争夺储君之位的蜀王、吴王等人皆有动机,也有这个能力。
还有朝中与承乾有过一些牵扯的老臣重臣,如房乔,程知节,萧禹以及微臣几人,也有这个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隐藏在暗处一心想要搅乱大唐朝堂的他国叛逆,也有这个动机”
长孙无忌回答得头头是道,与房玄龄一样,他把自己也归结到了可怀疑的对象之中。
唯一不同的是,房玄龄在提到李世民的几个儿子时,曾着重提了一下皇太子李治,而到了长孙无忌这里,却刻意把李治给避开了,只字未提。
同样都是他的亲外甥,可是长孙无忌却对李治照顾有加,而对远在涪川的李承乾却片字不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3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