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之王(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1175

  “所以……您是为了通用集团的那三家工厂来的?”陈耕问道。
  “也不全是,”拉米瑞兹也没绕圈子,说道:“费尔南德斯,通用董事会都认为,我们其实完全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哦?”陈耕挑了挑眉毛,似笑非笑。
  “比如在整车设计领域我们就可以合作嘛,”拉米瑞兹笑眯眯的说道:“我知道,史密斯那个蠢货之前对你说了一些不够礼貌的话,但他只能代表他罗杰·史密斯自己,没资格代表整个通用汽车。”
  陈耕心里忍不住笑了:看来这段时间来通用汽车的经营压力比自己想象的大啊。
  不过也是,每年几亿十几亿美元的亏损,哪个股东能受得了?哪怕这家公司是全美乃至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也不成,对于股东们来说,不能像前些年那些持续的为自己提供分红,这笔投资就不是一笔合格的投资,这不,连大名鼎鼎的通用汽车都撑不住了,开始主动向自己这个曾经他们瞧不起的家伙求和。不过……
  “当然,”陈耕点点头:“为什么不呢?”
  “您同意了?”
  拉米瑞兹顿时大喜,他没想到陈耕居然答应的这么痛快,在通用汽车董事会的猜测中,大家原本都以为因为此前与罗杰·史密斯的过节,应该很难说服费尔南德斯·陈的,陈耕的态度出现了这么大的转变,难道是因为自己的缘故?
  拉米瑞兹不由得飘飘欲仙起来。
  说起来,通用汽车也是没办法,眼看着自家产品的销量每个月都在不停的下滑,再看看订单累计的都已经排到了三四个月之后的AMC,通用汽车的诸位董事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通用集团的销量为什么这么糟糕?还不就是因为我们的车型老旧、无法适应用户们的审美?
  陈耕则是全世界公认的最能把握准市场需求的汽车设计大师,这个时候不找陈耕合作还能找谁合作?
  至于此前罗杰·史密斯对陈耕的出言不逊,在通用汽车的董事们看来这根本就不算个事:实在不行的话,让罗杰·史密斯去跟费尔南德斯·陈道个歉就是了,在绿油油的美钞面前,一个高级打工仔的面子算个蛋?!
  “当然,”陈耕给了拉米瑞兹一个肯定的回答:“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对我们双方都有利的好事,既然对双方都有好处,那么为什么不呢?”
  “哈……我就知道!”拉米瑞兹开心的一巴掌拍在陈耕的肩膀上:“费尔南德斯,我就知道你是个大方的人。”
  “不过具体的合作方式,我还需要再考虑一下。”
  “当然,当然,”拉米瑞兹连连点头:“只是当然的……嗯,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我们双方进行初步的洽谈吗,您觉得怎么样?”
  “一个星期?”陈耕皱了下眉头。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拉米瑞兹立刻问道。
  “也没什么,”陈耕摇摇头:“那就说好了,就一个星期!”
  ……………………
  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华夏,在关于如何回应陈耕的善意的这件事上,在老人亲自做出的“绝对不能让一个真心为我们考虑的老朋友吃亏”的指示下,一场大讨论也在热烈的进行着,只是,航空业毕竟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军民两用的行业,如何把握住其中的合作尺度,还是让刚刚打开国门、格外小心谨慎的国人头疼不已,大家也是争论的尤其激烈……
  “我们是否可以参考一下安太堡煤矿的合作方式?”偌大的会议室里,忽然有位同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合作方式?
  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合作方式是什么方式?
  四个字:中外合营。
  在座的诸位虽然不是煤炭系统的人,但对于安太堡煤矿这个目前看来中美之间最大的合作项目都不陌生,这个起于1979年总师第一次访美时与哈默先生达成的口头合作意向,现在已经推进到了大体的合作框架基本完成的程度,就目前的谈判进展情况而言,华美双方都对这次的合作感到乐观,哈默先生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将会向安太堡煤矿注资至少3亿美元,用于更新安太堡煤矿的生产设置和管理方式,只是因为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双方还没有签订最终的合作协议。
  只是,虽然最终的合作协议还没有签订,但合作的双方都对最终的结果充满了乐观的情绪。但是,将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合作方式拿到航空系统当中来?
  立刻有位同志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不赞同!我们讨论的可是航空工业,这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的,西飞是什么公司?那可是我国最大的飞机:轰6轰炸机的生产单位,如果出现了泄密情况,这个责任谁能承担得起?”
  似乎……也是这个道理啊。
  A同志的反对,让原本打算支持这种合作方式的其他同志,心里也立刻开始打鼓:实在是煤矿与飞机制造企业的差别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有些话不能说,但架不住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别看煤炭系统和美国西部石油公司的谈判正进行的热烈,可说的直白一点、稍稍那么不负责任一点,就算把整个安太堡煤矿送给那个哈默又能怎样?能对华夏的国家安全有一毛钱的影响么?
  没有!
  一毛线都没有!
  华夏损失的无非就是一座煤矿而已。
  但相对于华夏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安太堡煤矿的那点儿储量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可西飞就不同了,西飞可是华夏目前为止唯一一家可以生产轰6轰炸机的企业,在国防安全方面的重要程度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说西飞是“国之重器”那是一点都不过分,某种程度上,摸透了西飞也就等于摸透了华夏的国防工业实力,在这种情况下,谁敢拿西飞来“中外合营”?
  不要命了么。
第618章
跌跌撞撞再重逢
  当高层在为如何回报陈耕而头疼的时候,遥远的巴蜀之都蓉城,孟海波一把用力的推开黄文清办公室的门,兴奋的道:“老黄!老黄!好消息!好消息啊。”
  正在批阅文件的黄文清放下笔,抬头看着兴奋的满脸通红的孟海波,有些惊讶:“什么好消息,让老孟你高兴成这样?”
  不等孟海波开口说话,黄文清就摆摆手:“你先别说话,让我猜猜……嗯,是上面决定同意咱们成发厂的洗衣机项目了?”
  自国家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决策以后,包括成发厂在内的华夏军工企业的日子就开始难过起来,比如成发厂吧,为了能够给大家发足工资,不得不和陈耕在首都的郊区合办了一所大型的养猪场,再加上国家的财政拨款,这才算是勉强能给大家发个八成的工资……但就是这种情况,蓉城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已经是国内军工企业里面无数单位羡慕的存在了。
  只是,作为国内最大的涡喷—6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生产厂家,蓉城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显然不满足于养猪,毕竟猪倌的名头并不好听,一直以来,孟海波和黄文都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新的利润增长点谈何容易?成发厂可是一家国家级的核心军工企业,一举一动都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哪怕是养个猪。
  为了扭转自己身上的“猪倌”印记,同时也是为了给单位找到一条更大的财源,在进行了一番分析和讨论之后,厂领导班子终于做出了决定:做洗衣机!
  等洗衣机做出来了,咱们说啥也不养猪了……最多少养点,就跟部队炊事班养猪一样,养点自己吃。
  看着孟海波这么兴奋的样子,黄文清心里头就忍不住嘀咕:莫非之前成发厂之前申请的做洗衣机项目的请求,上面批准了?
  “嗨!别提洗衣机了,”一说起洗衣机,孟海波就一肚子的火:“国内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国企,申请成立洗衣机项目的企业没有八千也有五千,你又不是不知道领导们的态度,怎么可能同意咱们的要求……我给你说的是另外的事。”
  “哦?”
  不是上级领导批准了成发厂的洗衣机项目?黄文清有些惊讶:不是上级领导批准了咱们的洗衣机项目,你这么高兴做什么?
  孟海波也没卖关子,压低了声音激动的对黄文清说道:“我刚刚知道的消息,上面决定让陈耕先生进入民航市场。”
  “什么?!”黄文清瞬间无法保持淡定了,他吃惊的瞪大了眼睛望着孟海波:“老孟你开什么玩笑?国家怎么可能允许陈耕进入民航运输市场?”
  民航是谁的地盘?
  是空军的地盘!
  确切的说,只要一切能够飞上天的玩意儿,那都是空军说了算。
  虽说国家要求将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民航从隶属于空军的一支特殊的军队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但谁都知道,这种改制的过程麻烦着呢,这不,民航改制的口号喊了好几年了,可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改制完成,由此可想而知空军系统对于民航这块金疙瘩有多看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能允许陈耕进入国内的民航运输市场?
  孟海波:“这里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原因有好几个,我也是刚刚才知道。”
  黄文清就急忙点头,示意孟海波赶紧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按照正常的逻辑,国家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允许陈耕进来分一杯羹的,可既然老孟这么信誓旦旦的,那么说不定其中还真有点内情。
  孟海波也没有卖关子,给他说道:“我打听到的情况是,国家之所以肯放陈耕进来,一个方面是因为陈耕肯真金白银的拿出钱来跟民航局合作,但这个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国家邀请陈耕担任咱们与欧美国家开战贸易合作的总顾问,这算是给陈耕的报酬……这个报酬,除了允许陈耕进入民航业之外,还对陈耕放开了民用航空器制造和飞机发动机制造这两块……咱们成发厂可是参与过涡扇—8发动机的研发制造的,你说,是不是咱们的机会来啦?”
  “……”
  黄文清的眼珠子都瞪圆了:真的假的?这也太夸张了吧?
  他当然知道国家要加强与欧美各国的经济合作、技术和贸易合作的力度、广度,并且想办法从欧美国家招商引资,用欧美国家的钱来发展咱们自己的经济,但放开民航市场和飞机制造、飞机发动机制造这三块,还是远远出乎了黄文清的想象,哪怕是民用航空这一块的。
  “老黄你还别不信,我再给你透露个更猛的消息,”黄文清的表情让孟海波误会了,为了加强自己的话的说服力,他又爆出来一件猛料:“咱们国家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去美国谈引进CH—54‘塔赫’重型直升机,这个事情你知道的哈……”
  “嗯,我知道。”黄文清点头。
  “我从部里打听到的消息,美国人一开始对这个直升机的报价是800万美元一架,可是在陈耕的帮忙和斡旋下,最后美国五角大楼给出的价格……你猜是多少?”说到最后,孟海波故意卖了个关子。
  “多少?”虽然知道孟海波是在故意卖关子,可黄文清还是很配合的“上当”了。
  “你猜。”
  “这个……美国人开价800万美元?那……”
  黄文清迟疑了一下,他对CH—54“塔赫”直升机的具体价格并不是很了解,但也知道这是一款最大载重量超过10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2吨的庞然大物,既然美国人给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开出了800万美元的报价,那么……
  “600万美元?”黄文清试探着问道。
  在他看来,美国人报了个800万美元的价格,咱们这边能还到600万美元,就算是厉害的不得了了。
  对于黄文清的胆小,孟海波嗤之以鼻:“600万美元?差远了!”他倒也没卖关子,说道:“最终的成交价是180万美元。”
  “多少?!老孟,不是你听错了吧?”
  听到这个价格,黄文清觉得是自己听错了,亦或者是孟海波听错了,也有可能是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人以讹传讹的严重失真……但不管怎么样,怎么可能原价800万美元的东西最终只要180万美元就成交?这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我还真没听错,”孟海波当然不肯背这口黑锅:“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陈耕在其中帮了大忙。”
  “这不可能吧?”黄文清对这种说法是完全不信:“我听说国家可是准备从美国购买6架‘塔赫’直升机,一架就差620万美元,6架就是3720万美元,美国人傻啊,放着这么大一笔钱不赚?”
  “要不国家怎么肯让陈耕进入民航市场和飞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这三块呢,”孟海波解释道:“我就怕打听到的情况不对,特地找了外交部的关系……你猜美国人为什么肯让这么大的利给咱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11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