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之王(校对)第4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3/1175

  陈耕的回答不怎么客气,可川上浩和琦山义一却是大喜!
  不,不止是大喜了,简直就是狂喜!
  眼前的这个情况,根本就是他们预料当中的最好的情况。
  陈耕的拒绝根本不出所料,面对从未有过汽车生产经验、甚至连汽车生产线都没有的雅马哈,陈耕君肯答应才是见鬼了,他没毫不留情的一口回绝掉自己,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川上浩深吸了一口气,深深的对陈耕鞠了一躬,才开口说道:“陈君,是这样的……”
第585章
不给机会
  川上浩说道:“您知道的,我们雅马哈可以生产精度和性能非常好的、同时质量也非常可靠的汽车用发动机。”
  “是,我知道。”陈耕点头。
  对于川上浩的这番话,陈耕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不说十多年前向丰田提供的Toyota
2000GT上的那台直列六缸的2.0升发动机,就说进入80年代之后吧,雄心勃勃的雅马哈竟然打算进军F1了,立志要成为F1的引擎供应商,虽然那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但若非是在发动机方面有足够的技术积累、若非是对自家的发动机技术有着足够的信心,雅马哈怎么可能冒出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
  相同道理,既然雅马哈可以生产这么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动机,在整车组装和焊接方面的水平或者说是潜力也不至于太差。
  见陈耕赞同自己的说法,川上浩心中松了一口气,他赶忙接着说道:“您完全可以授权我们帮生产发动机,另外您知道的,除了有高精度、高质量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设计、生产和组装经验之外,雅马哈也有足够多的熟练地产业工人,如果您肯与雅马哈坚定代工合同,我们回去之后马上就会申请贷款、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和升级,我保证,雅马哈一定会竭尽全力、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您给我们的代工任务。”
  说完,他一脸紧张的望着陈耕:就看这最后一哆嗦了。
  陈耕托着下巴,沉吟不语。
  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摩托车的生产看作是汽车生产的超级简配版,汽车生产过程当中的的四大工艺:冲压、焊接、喷涂、组装以及相应的检测工序,摩托车的生产过程也一应俱全、一样不少,理论上来说,以雅马哈的技术和工艺、制造水平以及工人素质,只要他们舍得下本钱,以亚洲人在工作态度方面远超北美的严谨,他们确实能够生产出质量超过AMC北美工厂的汽车。但是……
  “为什么呢?”陈耕盯着川上浩,缓缓地问道。
  “啊?”川上浩有些不明白陈耕真正想问的是什么。
  “为什么想要为我们代工?”陈耕缓缓地开口道:“川上先生,我希望你能够说实话……相对于雅马哈的投入来讲,代工的收入并不高,甚至还不如你们生产摩托车赚的多,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这其实并不算是一笔多么高明的投资。”
  言外之意:直说吧,你们雅马哈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琦山义一惊讶的抬头看了陈耕一眼,心中忍不住感慨:不愧是陈耕君啊,居然一眼就看出了雅马哈所图非小。
  川上浩有些犹豫,犹豫着是否要对陈耕说实话,可看着陈耕的表情,他就知道,想随随便便用个理由把陈耕糊弄过去是不可能的,想到这里,他一咬牙,选择了对陈耕实话实说:“雅马哈期待有着更大的发展,但是您知道的,雅马哈和丰田之间的关系有些特殊,所以……”
  川上浩的这话,几乎就等于是直着嗓子喊“老子要造汽车!”了。
  果然和自己猜想的一样,小鬼子果然没安好心!
  陈耕脸上没什么表情变化,只是随意的点了点头:“所以,你们是打算借助为AMC代工来学习汽车的生产经验?”
  川上浩连忙矢口否认道:“不不不,陈君您误会了……”
  开玩笑,承认自己是打算拿AMC来练手?面对美国爸爸,川上浩的胆子还没那么大
  陈耕挑了挑眉毛,拉长了音调:“嗯?川上先生,你确定?”
  “呃……这个……”
  陈耕拉长的音调把川上浩给吓了一跳,他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老老实实的承认了雅马哈确实是别有所图:“当然,如果能够在AMC身上学到一些东西,那就最好了……”
  “川上先生,知道我们的产能缺口有多大吗?”
  “这个我多少知道……”
  但没等川上浩说完,陈耕就接着说道:“我们姑且不提产能缺口的问题,川上先生,既然你们雅马哈与丰田有合作,那么我相信你对汽车的生产不是一无所知,你能不能回答我一个问题?”
  “呃……您请说。”
  “不说生产线的改造、扩建需要多长时间,川上先生,你告诉我,半年的时间够不够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汽车产业工人?”
  其实严格来说,如果直接从雅马哈的摩托车生产线上调拨工人过去,有生产和组装摩托车的底子,其实培训出一批合格的汽车生产工人并不需要半年那么长的时间,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一方面,雅马哈完全没有任何汽车的生产经验,也就导致前期、或者说第一年生产的汽车质量比较不可控;
  另一方面,生产线的改进需要时间,哪怕组装一辆车所需要的所有零配件都由美国运过去,雅马哈只负责最后的喷涂和总装呢,想要改造出一个合格的喷涂和总装车间也需要至少14个月的时间,就这,还没算需要新的厂房建设走政府审批流程的时间。
  最终,这些所有的问题都汇聚成一个意思:想要做我们AMC的代工才声音?你们雅马哈真的是想多了。
  只是,虽然陈耕已经将自己的意思表达的很明确了,但雅马哈又怎么可能没有准备?他们自己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弱项和劣势在哪里吗?
  他们当然知道。
  既然知道了自己的劣势和弱项,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做准备?
  最重要的时刻来了!川上浩深吸了一口气,望着陈耕,认真的说道:“陈君,您说的这些都非常的有道理,正常来讲,想要在半年内做到这些确实不可能,我们雅马哈也不例外。”
  陈耕没接话,而是点点头,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看陈耕给自己继续说话的机会,川上浩松了一口气:“但雅马哈的决心很大!我们已经准备了价值12亿日元的现金和信用贷款,只要您同意将一部分代工工作给我们雅马哈,我们立刻就会启动工人的培训和工厂改建事宜。
  我以雅马哈会社社长的身份向您保证,最迟一年后,雅马哈可以具备每个月为您代工至少2000辆汽车的能力。”
  说到这里,川上浩偷偷观察了一下陈耕的表情,确定陈耕在很认真的听自己的话之后,立刻接着说道:“当然,这只是我们最初步的计划,如果您肯与我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我们可以将月产能规划确定为每月一万辆。”
  就单一工厂来说,一个年产能达到15万辆汽车的生产工厂,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一个小工厂了。
  陈耕揉了揉太阳穴:事情……有点难办啊。
  为什么难办?
  因为实话实说,AMC在发动机方面的水平其实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四大主机厂当中垫底的,如果AMC没有雄心壮志,只打算守着北美这一亩三分地过日子那倒也无所谓,反正油耗高点就高点呗,动力不足?排量来凑嘛!
  但既然AMC要走国际化这条路,找一家经验丰富的内燃机制造商合作就成了很有必要的事。此前与考斯沃斯的合作就是基于这一点的考量,但是现在,雅马哈的出现又给了陈耕一条新的思路……
  “川上先生,非常抱歉,”陈耕抬起头来:“你们的请求,恕我难以答应。”
  “啊?”川上浩惊讶的望着陈耕,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结果:我们明明什么都已经做到最好了,你为什么还要拒绝我呢?他忍不住道:“为什么?”
  陈耕笑了笑,没有回答:我为什么要给你解释?
  …………………………
  从陈耕这儿刚一离开,琦山义一就连连的向川上浩鞠躬道歉:“社长,非常的抱歉,我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没关系,”川上浩努力挤出一个笑容:“这不怪你,陈君的拒绝本就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不是么?”
  “嗨!”琦山义一急忙应了一声:“但是这件事的责任还是在我,如果不是我向您提议与AMC合作,您今天也不必遭受这样的羞辱。”
  被陈耕拒绝是羞辱吗?其实不算,但小鬼子的脑回路和正常人不一样,在他们看来,不管自己提出了什么样离谱的要求,反正被拒绝了就是对自己的羞辱,这是小鬼子根植于他们骨子里的认识,川上浩自然也不例外。
  “早晚有一天!”川上浩用力的捏紧了拳头:“早晚有一天,我要让该死的英美鬼畜们知道我们的厉害!我要让他们看到雅马哈制造的汽车就恐惧、就颤抖!”
  五十多岁的中二“少年”川上浩同学,沉浸在自己营造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中二病中无法自拔,激动的满脸通红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陈耕在自己面前低下头的场面。
  但面对中二病爆发的川上浩,琦山义一非但没有感到丝毫的违和,反而激动的热泪盈眶:少主,他……振奋了!太好了!
第586章
和我想的有点不太一样啊
  对于陈耕的到来,华夏方面给予了非常高规格的接待,不但有民航局的领导,外经贸部门的领导、马上就要改组为航空工业部的三机部的领导、央办的领导、与陈耕有合作关系的国家广播电视工业总局、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马上就要改组的四机部的领导……几乎够分量的部门的领导都到齐了,偌大的国宾馆宴会大厅里做的满满当当,也因为到场的大领导太多,以至于那些与陈耕有合作关系的单位的领导,甚至都没资格出现在这个大厅里,全都坐在了另外一边的旁厅。
  “boss,我怎么觉得他们打量着咱们的眼神像是在打量飞肥羊呢?”罗斯玛丽低声对陈耕说道,众人那恨不得将自家老板给吞下去的眼神让她心中不免惴惴。
  “嗯,没错,在他们很多人眼里,咱们就是大肥羊。”陈耕笑眯眯的点头。
  没办法啊,看着四机部、国家广播电视工业总局、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魔都汽车制造厂、长安机械制造厂等部门或者单位,靠着与陈耕的合作赚的盆满钵满、吃的脑满肠肥,再看看自己,空落落的肚子里刮不出二两油,谁不眼馋?现在看到肥羊……哦,不,是正主出现了,大家心里怎么可能没点儿想法?
  陈耕不怕他们有想法,就怕他们没想法。
  看着自家老板信心满满的表情,罗斯玛丽就点点头:只要老板您心里有谱就好。
  说是给陈耕的接风宴,其实也可以说是正式开始谈判之前的一次前期接触、摸底,比如这会儿,民航局的李副局长就借着跟陈耕敬酒的由头和陈耕聊开了……
  “陈先生,您对我们华夏民航的情况了解多少?”
  “知道的并不多,”陈耕微微颔首:“我只知道在78年决定改革开放的时候,老人家就只是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在去年年初,老人家又做出了‘民航一定要企业化’的指示;而在一个月之后,华夏政府就对民航系统做出了调整,决定将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内阁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
  至于华夏民航业具体的情况,恕我直言,情况并不是很好,据我了解,截止到去年年底,华夏民航有且仅有140架运输机,且超过80%的机型都是苏联在四五十年代制造的伊尔—14、里—2等老掉牙的螺旋桨动力的飞机,载客量基本上都在20人至40人之间,哪怕是以当代国际民航领域的划分标准来看,这些飞机也妥妥的都是标准的支线飞机。
  而纵观整个华夏,载客量能达到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少的可怜,只有区区17架,机场更是只有79个,1980年,民航系统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总周转量甚至排在新加坡、印度、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后面,列世界民航第35位……”
  略略一顿,陈耕笑眯眯的问道:“李副局长,这些数据我没说错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3/11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