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之王(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陈红军没反应过来,不明所以的望着自己的爱人:我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吗?
“我就问你,凭什么啊?你是军区后勤部长啊还是妇联主任?你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就行了,这种事是你能管的吗?”
袁佳的第一个问题,就让陈红军愣在了当场:“我怎么就不能管了?”
“呵……整个军区就显得你能耐、别人都不如你是吧?”袁佳冷笑一声,虽然是当着陈耕,可她也不给自己老公留面子:“你不知道某些人的家属、子女是个什么德行?你是想给他们安排工作呢,还是想要一群大爷太后进来?到时候你让陈耕怎么办?”
想到那些人的难缠,陈红军的脸色顿时一变,讷讷的不说话了。
袁佳哼了一声,随即又转头望着陈耕,正色道:“陈耕,我知道你是为了你叔叔好,但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我跟你叔叔不缺吃不缺喝,也不缺钱花,你上次给我们的那笔钱,现在还一分没动的在哪儿放着呢。
你一个人在国外生活,不懂人心的复杂,我给你说,人情这个东西不是给的越多就越好,老祖宗老早就说过‘升米恩、斗米仇’,这个道理你得明白。
还有,你叔叔他们他们单位有这个项目就行了,反正没有你帮忙,国家也不可能饿着他们,你刚刚说要做那个什么方向盘锁和家用工具套装什么的就不用再提了,如果你真觉得这个生意赚钱,不用给你叔叔他们的单位,这次来首都跟你们谈合作的企业那么多,你随便给谁都比给他们强……”
陈耕连连点头,虽然这些道理他全都懂,但这并不妨碍陈耕享受这种被母亲谆谆教导的温情。他倒是有心想要将这两个项目交给袁佳来做,但对于做生意,不管是袁佳还是陈红军都没有什么兴趣,按照袁佳的说法就是“我跟你叔叔都是吃国库粮的,国家不可能饿着我们,你弟弟又花不着什么钱,这样就挺好。”,陈红军也点头表示赞同。
虽然陈红军和袁佳的想法有点小富即安的意思,可不得不说,他们这样的生活态度倒也是挺洒脱,起码不累,况且如果他们真的有什么急需用钱的时候,难道自己还能不伸手?
想明白了,陈耕也就只能作罢。
————————————
陈红军和袁佳刚下公交,就看到了正在军区驻京办大门口抽烟的刘前进和彭光明两人。
看到陈红军和袁佳,刘前进和彭光明连忙迎上来,一脸急切的问道:“老陈,怎么样?陈先生怎么说?”
知道两人心中有多急切,陈红军也没有卖关子,迎着两人的目光立刻点头:“小陈答应了。”
“他答应了?真答应了?”两人对视了一眼,眼中惊喜之余,一颗提着的心终于放了回去——之所以在大门口等着老陈两口子,不就是心里一直放不下么。
“老陈好歹也是他的亲堂叔,这点面子还是有的。”袁佳说道,不动声色的往自家男人身上揽功劳。
“那是那是……”
刘前进和彭光明立刻大点其头,不要钱的好话一叠声的奉上:人家这么利索的把事儿办成了,维修厂几百号爷们今后不但能顿顿吃饱肚子,还能是不是的混点油水,帮了这么大的忙,老陈吹个牛怎么了?
完全应该!
这顿马屁必须的拍好了、拍舒服了才成,这是人家应得的。
好一会儿,彭光明才问出了两人最关心的问题:“老陈,陈耕先生给咱们维修厂找了个什么赚钱门路?还有那个咱们维修厂的性质的问题怎么解决?”
袁佳:“做刹车片,另外就是成立一个劳动服务公司,以劳动服务公司的名义承接这些出口订单。”
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以劳动服务公司的名义来承接这些订单?
彭光明和刘前进顿时就有些懊恼:对啊!怎么把这个给忘记了?这么的办法怎么之前就没想到?不过想到要生产刹车片,刘前进的眉头忍不住皱了一下:“刹车片这个东西咱们也没人懂啊。”
虽然之前陈耕允诺了可以提供相应的生产设备,但光有条生产设备有个毛用?守着生产设备做不出来刹车片那不也是白搭?
陈红军刚要说话,却不妨被袁佳抢在了前面:“我侄子说了,除了生产设备,配方、工艺、管理、运输和销售这一块也是他负责。另外他也说了,只要维修厂这边严格按照他给出的管理和工艺流程来做,保证你们一副刹车片最少能赚到1.5美元……反正你们一年纯赚个十几二十万美元不是什么大事。”
一副刹车片最少能赚1.5美元?!
一年的净利润能有十几二十万美元?
那年销售额起码不得是大几十万美元?
以想到自己维修厂居然一年能给国家增加几十万的外汇留底,刘前进和彭光明甚至有点不敢相信。他们之前说希望一年能赚个十几二十万美元,实际上只是在跟陈耕讨价还价,在他们想来,一年能赚个几万美元添补添补就心满意足了……第三军械维修厂终究是军队,别的不敢说,起码国家不会让当兵的饿肚子。
两人兴奋的搓着手:“太好了,太好了……”
两人搓着手,高兴的转了半天,这才想起最应该感谢的人不是别人,而是眼前的这两口子,连忙说道:“老陈,袁佳同志,谢谢你们……”
“谢我们就不用了,”袁佳说道:“刘厂长,彭政委,有些话我们家老陈不好意思说,我这个当老婆的就得把话说在前面,陈耕是完全看在老陈的面子上才帮你们这个忙的,所以有些事你们也别让我们家老陈、别让我侄子为难。
我侄子也明说了,如果将来你们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他不会给我们留面子的……您两位也别嫌我说话难听,有些事咱们都明白,对吧?”
刘前进和彭光明当然知道袁佳说的是什么意思,两人重重的点头:“袁佳同志,老陈,你们放心,我们心里有数,谁敢在这个事上动手脚,那就是在砸我们全体老少爷们的饭碗……要是真有了那么一天,不管陈耕先生怎么做,我们也都能理解。”
第214章
老熟人
长城饭店的大礼堂里,此刻正人声鼎沸。
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机行业、汽配行业的厂长和副厂长们,或者高谈阔论,或者和相熟的窃窃私语,大家都在热切的讨论着自家单位能不能入围陈耕的合作伙伴名单、能从陈耕手里拿到多少订单:这可是出口创汇啊,而且赚的是美元!
不同于传统的向国外出口工艺品、原材料这种近乎卖血的出口创汇方式,咱们这可是向国外出口工业制成品,而且还是向全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出口汽车配件,这B格听上去就不知道比出口什么景泰蓝啊、原煤啊、原油啊之类的企业高大上了多少,以至于此刻诸位厂长、副厂长们的嗓门都比平常大了不少。
在这种大环境下,来自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的厂长陆冠球,就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外的格格不入,在知道这个有着个硕大的脑门的汉子居然只是一家公社农机修配厂的厂长之后,他周围的人连跟他说话的兴趣都没有。
公社企业啊,他们能干什么?
撑死了也就能修个水泵、修个小四轮吧,或者还能给小四轮补个胎?总之不管怎么说,这种向美国出口创汇、直接关系到国家外汇储备的大事是一家公社修理厂能掺合的事吗?
真是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感受着周围的不屑和疏离,陆冠球一边默默的给自己打着气,同时默默的回想半个月之前的那一幕……
“老鲁,老鲁,好消息!好消息啊……”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的副厂长、从60年代陆冠球偷偷摸摸的修自行车、办面粉厂和铁匠铺(没挂牌)的老搭档黄振兴攥着一份报纸,兴冲冲的冲进车间,对正在车间里忙活的陆冠球大声叫道。
陆冠球太熟悉自家这个老伙计的性格了,连忙放下手里正在研究的万向节,兴奋的道:“是不是中央又出新政策了?快,快把报纸给我。”
“不是中央出了新政策,是比这更好的事,”把手里的《工人日报》递给陆冠球,黄振兴高兴的根本合不拢嘴:“有个美国的爱国华侨来了,就是前段时间报纸上报道过的那个,在首都那边建了个老大的拆车厂的那个,你还有印象吗?”
陆冠球怎么可能没印象?当时国内的几大官方媒体都对这位美国来的陈老板进行了报道,常年坚持看报纸的陆冠球当然知道,他连忙点头:“有印象……怎么了?”
“这位陈老板这次准备在国内招一批汽配和农机行业的企业合作,向美国出口零件,”黄振兴兴奋的声音都在颤抖:“老鲁!你不是一直都想要找个机会么,现在机会来了,如果咱们能把万向节卖到美国去,咱们维修厂可就成了整个萧山地区唯一一家能够出口创汇赚美元的厂子,咱们之前担心的那些问题就再也不是问题了……”
陆冠球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对啊!出口创汇!
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陆冠球和他的老伙计们不得不把自己一手辛辛苦苦创立的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打上公社企业的名头,搞点什么都得小心翼翼的,可如果能够成功的成为了这位美国爱国华侨陈耕先生的合作伙伴,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的产品也能够出口到美国,那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和自己的这些老伙计们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特干一场。
最重要的是,有看出口创汇这面大旗,之前自己和老伙计们顾忌、担心的那些事情都可以不用在乎了。
想到就做!
陆冠球和老伙计们开了个会,会上大家达成了共识:这次的机会对于宁围公社农机维修厂至关重要,说是大家伙儿的第二个命运转折点也不为过,必须相信一切办法抓住这个机会,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
这件事成了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最核心的秘密,知道陆冠球去首都的只有与会的那几个从62年开始就一起跟着老陆打拼的老伙计,对外的说法,就是老陆出去跑客户了。
可等老陆到了首都,他心里就开始发凉:好多人!
想要搭上陈耕这趟车的太实在是太多了,这场从年初就开始酝酿的事,成了一机部农机局和汽车局两个工业部门本年度最翘首以盼的事,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知道想要将自家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有多难!
如果不是老陆这些年来也算是打拼出了一点门路、关系,拿到了萧山农机局给开的证明信,他甚至连门都进不来,可就算他此刻走进了这扇大门,迎接他的也是嘲讽:你一个公社大队的修农机的也配搞出口创汇?赶紧老老实实的回家修你的农机去吧。
陈耕可不知道自己的老熟人也在这个会场里,扫了一眼坐得满满当当的大礼堂,陈耕有些惊讶:“这么多人……张副主任,你不是说只有200家企业吗?现在500人也不止了吧?”
作为一机部汽车局的副局长,看着里面密密麻麻的人群,张昌谋也有点尴尬,他也没想到居然来了这么多人。
可话是这么说,人都来了,难道还能撵回去?那当然是不可能的,虽然知道陈耕不可能将所有来的企业都选为合作伙伴,这里面能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成为陈耕的合作企业就算是烧了高香,但哪怕多选择一家呢,对于华夏来说也是多了一家能够出口创汇的企业。
这个时代的华夏,对外汇是如此的饥渴,以至于为了能多赚一点外汇,堂堂的一机部汽车局副局长能毫不犹豫的、一点都不脸红的在陈耕跟前哭穷:“陈先生,大家的日子实在是难过的厉害,国家实行战略转型,很多企业的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您这个时候多挑一家企业,就有几百个家庭能吃饱饭……”
看着大礼堂里那些手下管着几百人、几千人的厂长、副厂长们的样子,陈耕忍不住叹了口气。
第215章
统一思想
看着走上主席台的那个年轻的身影,下面的厂长、书记、副厂长们一阵骚动:这么年轻?
虽然在这之前大家都知道那个叫陈耕的美国大老板很年轻,可陈耕年轻的程度仍然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太年轻了,有二十岁吗?
紧接着就是怀疑。
来参加这个大会的,基本上都是所在单位的一二把手,年纪普遍都在50多岁,家里的孩子基本上也都二十多岁的样子,看着陈耕这张年轻的过分的脸,他们心里就忍不住跟自家孩子做对比:我家的孩子也就这么大,一个月才不到三十块钱的工资,这小子就已经是千万富翁了?真的假的?
但是马上,他们就再也顾不上关注陈耕的年龄问题了……
“刚刚我在后面跟张副局长聊天,张副局长问我能不能扩大一下合作的企业规模?”简单的几句寒暄之后,陈耕直接丢出了一枚核弹:“我当时思索了一下,很明确的告诉他:不!我们不但不会扩大合作企业的规模,甚至还会对合作企业的能力进行严格的筛查,虽然第一期与我们合作的企业的总规模是五十家,但如果被筛选出来的这五十家合作伙伴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宁缺毋滥。”
下面一阵骚动!
国人是含蓄的,拒绝这种让人比较没面子的事情,大家都习惯于在私下里处理,几乎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表示我扫了领导的面子,虽然大家都听说外国人比较“耿直”,可听到陈耕这么耿直的话,还是超出了众人的想象。
一机部下属的各家工厂的负责人,下意识的看向坐在陈耕旁边的一机部汽车局副局长张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