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8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884

  这太子妃也同样不是个省油的灯。
  但最让他不能容忍的,还是大理寺少卿孙绍宗!
  虽然早就知道他与太子过从甚密,可却没想到他对太子妃和素来不受重视的太孙,也有这等影响力。
  看来此子断不可留!
  “恭喜太上皇!”
  似乎是感觉到了太上皇的恶意,孙绍宗再次挺起胸膛,拱手直视龙椅道:“太孙年方五岁,就晓得为至亲复仇,足见一片至纯至孝之心——太上皇有此至纯至孝的太孙,何惜一弑君杀兄不忠不孝的逆子?!”
  说着,弯腰叩首:“望太上皇从太孙之情,杀忠顺王以正国法!”
  他五体投地静候了片刻,忽听得有个苍老的声音道:“臣徐辅仁附议,太上皇从太孙之情,杀忠顺王以正国法。”
  竟是吏部尚书徐辅仁出面了!
  原本孙绍宗还以为,会是隐有暗示之意的王哲头一个跳反呢。
  不过效果是一样的,在徐辅仁开口之后,四下里顿时一片附议之声,至于太常寺卿李晟等少数几人,虽不肯附议,却也不敢再跳出来大放厥词。
  这是太上皇最不愿意看到、也最不认为会发生的局面!
  正所谓物极必反,广德帝因曾忍气吞声做过几年傀儡,大权在握后就有些刚愎自用,所任用的大臣多是‘老成持重’之人,几乎不存在犯颜直谏的可能。
  故此太上皇才认为自己一定能压制群臣——而殿前议事的前半段,也完美的印证了这一点。
  可谁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这孙绍宗原本连参加议事的资格都没有,偏偏借着护送太孙入宫横插一杠,生生坏了大好局面。
  此时太上皇也十分后悔,早知如此自己就不该允诺要保住忠顺王的性命,而现在骑虎难下,若依旧不肯改主意,难免要与群臣冲突;若就此不再庇护忠顺王,却又有损自己的威信。
  权衡再三,太上皇最后终于长叹一声:“罢罢罢,有这般好圣孙在,那逆子又何足道哉!”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打破僵局,至于损失的威信,等太孙登基后再慢慢弥补也不迟。
  太上皇说着大袖一卷,上前拉起了太孙,又对殿中群臣道:“诸位爱卿也都平身吧。”
  他一边把太孙重新抱回龙椅上,一边琢磨着该如何把尽快孙绍宗打发出去,免得再生什么事端来。
  可等在龙椅上坐稳了,却发现太子妃仍旧跪在原地未曾起身。
  太上皇心下一凛,忙道:“太子妃可是累了?去,将太子妃送到太后处歇息。”
  左右太监就要上前搀扶,太子妃却抢先一个头磕在地上,扬声道:“太孙年幼德薄,孙媳恐他难孚众望,故斗胆请太上皇收回成命另立新君。”
  这一番话,却是殿内君臣全都没有想到的。
  太上皇愕然之余,暗暗揣测莫非太子妃与太孙不睦,又或者觉得他并非太子血脉,所以没有资格继位?
  但不管怎么说,让年幼的太孙继位当傀儡,乃是太上皇既定的策略——若不选太孙的话,又上哪寻个四五岁的娃儿,能够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
  于是太上皇将面孔一板:“荒唐!他既为太孙,就理应绍集大统,何况有朕手把手调教,必不至行差踏错!”
  顿了顿,又道:“此朝廷大事,非是尔等妇人可以戏言,退下吧。”
  太监们刚要依命行事,可太子妃却又是一个头磕在地上:“太上皇既出此言,孙媳自不好再拦,只是陛下和太子接连为奸贼所害,宫中禁卫和北镇抚司事前竟毫无觉察,更不曾阻拦一二!故孙媳实在担心旭儿的安全,陛下若执意要立太孙为帝,还请以大理寺少卿孙绍宗提督龙禁卫,拱卫禁中,如此我们孤儿寡母才得万全。”
  殿内再次鸦雀无声,回应太子妃的,就只有太上皇骤然粗重起来的鼻息。
  如果说方才是突然袭击的话,如今就称得上是图穷匕见了!
  如果真让孙绍宗执掌宫禁,恐怕太上皇也要忌惮他三分,如此一来,还怎么大权独揽乾纲独断?
  可太子妃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宫中、东宫连番出事,宫中禁卫乃至北镇抚司难辞其咎,换人执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这该如何拒绝?
  “不妥!”
  关键时刻,太常寺卿李晟再次跳了出来:“孙少卿乃是文臣,且官职不过四品,怎能冒然超拔为从一品的龙禁卫提督?如此一来,朝廷规制岂不形同虚设?”
  “不然。”
  这次仍旧是吏部尚书徐辅仁站了出来:“年后孙少卿本就要升任刑部侍郎,刑部侍郎乃是三品,而惯例文官转任武职要超拔一至两阶。”
  “那至多也就是二品!而且刚升官就转迁超拔也不合规矩!”
  “可暂任从二品偏将军,行龙禁卫提督事。”
  这回终于轮到次辅王哲出面了。
  “孙家世代将门,孙少卿更曾率五百官兵大破贼军数万,勇力冠绝当世!若由他坐镇禁中,必然百邪辟易!”
  这是五城兵马司右殿帅冯唐。
  “孙少卿善破奇案天下闻名,宫中再有宵小作祟,绝瞒不过他的眼睛!”
  五城兵马司左帅仇英也不甘人后。
  “老臣附议。”
  首辅贺体仁的话最短,却颇有一锤定音之意。
  内阁首辅次辅、军中左右殿帅、外加吏部天官一一表态,在朝臣中基本已成压倒之势。
  更何况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等人也都跃跃欲试!
  见此情景,太上皇直觉热血上涌,猛地自龙椅上起身,也不顾太孙摔了个趔趄,点指着台下众人道:“尔等这是……这是要……”
  忽然一口气喘不上来,又仰头栽回了龙椅上。
第989章
易主
  广德十六年正月初六,皇帝大行,太孙继位,改元隆安。
  因太上皇悲伤过度一病不起,故朝议由皇后、太子妃监国,垂帘听政。
  隆安元年三月二十四,先皇下葬,举国除丧。
  四月初一,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前三品威烈将军贾珍与长子贾蓉亦在其列。
  至此,这父子二人已羁押近半年光景,当他们并肩步出刑部大牢后,见到久违的朝阳、市井时,禁不住在街头相拥而泣。
  哭罢多时,贾珍、贾蓉才在周瑞的劝说下上了马车。
  等在荣国府见到族叔贾政,自又是一番欢聚慨叹。
  之后贾政在荣禧堂摆下洗尘宴,席间问起贾赦来,才晓得他不在大赦之列——其实是王熙凤恼他无耻,刻意交代孙绍宗不要搭救。
  这顿酒从巳正【上午十点】直喝到未正【下午两点】,父子二人都喝的酩酊大醉,待到贾珍酒醒时早已月至当空。
  他头疼欲裂从床上爬起来,浑浑噩噩的还当是在牢里,还准备低三下四的向狱卒讨碗水喝。
  直到下地行出几步,贾珍才猛地记起是在家中,于是满脸的谦卑讨好顿时化作一声怒喝:“人呢?都特娘死哪去了?!”
  说着,转头踉跄几步,一头扎回了床上,将靴子胡乱蹬脱。
  这时就听外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紧接着有人举着蜡烛凑到床前,轻声道:“老爷可是醒了?”
  “嗯。”
  贾珍趴在床上动都不动,含糊的应了声,又喝道:“你腿折了不成?怎么这么半天才过来!去、去给爷端碗醒酒汤来!”
  来人应了,转过身点燃灯架上的蜡烛,又匆匆去了外面,却是许久才端了碗半热的温汤过来。
  贾珍早等的不耐,骂骂咧咧的翻了个身,看清楚来人的相貌时,却是不由得一愣,脱口问道:“你是何人?!”
  来人闻言身子一僵,捧着温汤讷讷道:“老爷,我……我是芳儿啊。”
  说着,委屈眼泪就滴滴答答的往下落。
  贾珍听到这名字,才记起这是家中旧妾,因年老色衰惹人厌烦,倒有数年不曾见过了,故而才一时没有认出来。
  当下拧着眉头问:“怎的是你在这里伺候?堂屋里当值的茉香和莺媞呢?尤氏又在何处?”
  “这……”
  自称芳儿的老妾紧抿了下嘴,跳过头一个问题,道:“西府二奶奶也放出来了,邀太太过去喝洗尘酒,不过天都这般时辰,想必也该回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话音未落就听脚步声渐近,紧接着门帘一挑,尤氏自外面走了进来。
  “你还知道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