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8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3/884

  裁开糯软的猪皮,浓郁晶莹的汤汁顿时淌了出来,等下面的虾仁被浸透了,再用裁下来的皮肉裹住,吃起来是说不出的鲜香浑郁。
  天下脚下首善之地,这衙门里的食堂,也不敢弄什么山珍海味,想要讨好领导,就只能在普通食材上搞花样。
  惟其如此,这猪羊肉才做的最是地道。
  不过李文善显然没什么食欲,有意无意的用筷子梳弄着颌下胡须,口中喃喃自语:“说起这《普法下乡》来,按说也过去半个月了,总该有个音信吧?怎得竟连个风声都没得?”
  说着,他忐忑的望向孙绍宗:“该不会被陛下留中了吧?”
  “应该不会,怎么说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就算有些瑕疵,也该拿到朝会上讨论才对。”
  孙绍宗随口敷衍着,心里却明镜也似的——内阁人选出了反复,朝中大佬和皇帝,那还有心管什么《普法下乡》?
  估计要等到次辅人选尘埃落定之后,才会开始推行这项计划。
  或许……
  该找个机会同薛蟠的老丈人沟通沟通,如果能说服他在上任之后,拿《普法下乡》当作主抓的政绩来推行,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了。”
  聊了几句《普法下乡》,李文善转头就又想起了眼前:“那伤人的辽东鞑子,你准备什么时候过堂?”
  “不急,先在尿桶上锁几日再说。”
  孙绍宗不以为意的道:“这不是前两天都察院又送了几桩案子过来么,怎么也得讲究个先来后到。”
  正说着,外面赵楠捧着封请帖进来,还没来及开口,孙绍宗就已经认出了那请帖的款式。
  太子府的请帖?
  莫非是因为徐阁老入阁受阻的事儿?
  就听赵楠禀报道:“老爷,太子殿下命人送来请帖,邀您在这月二十三,一同去孙祭酒府上贺寿。”
  原来是为了这事儿。
  啧~
  这下贺礼就有些麻烦了,既不能太寒酸,又不能越过太子送的礼物。
  要么……
  派人去同太子妃事先沟通沟通?
第914章
再现
  却说这天晚上孙绍宗刚一回府,就先得了三个消息。
  一是贾政已经松了口,由着顺天府秉公处置秋纹——他能说出这话,其实已经等于饶过了秋纹的性命。
  当然,就算是死罪可免,充军发配流放千里还是免不了的。
  而现如今南疆战事正酣……
  真要是被解送到云贵军前‘效力’,怕还不如死了痛快。
  不过这也已经是贾政,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而作为不相干的外人,孙绍宗更没有继续插手的道理。
  第二个消息则是,随军北上的那十几万两银子,已经正式运到了孙府,如今正在库里盘点清算。
  而同时被送过来的,还有不少湖广官绅赠送的土仪,其中的珍品已经列好名录,只等孙绍宗闲暇时过目。
  最后一个消息则是,北静王妃终于确诊怀了身孕,人近中年的水溶为此大喜过望,所以决定在三日后设宴,款待各路亲朋好友,孙绍宗也在被邀之列。
  这个……
  他也的确该过去瞧瞧。
  ……
  进了自家小院,孙绍宗就觉着静的有些出奇,里里外外这转了一圈,果不其然,除了几个留守的小丫鬟,有名有姓的都不在家。
  阮蓉和香菱是到贾迎春屋里,商议迎娶邢岫烟过门的日子;尤二姐则是听说府库里收纳了十几万两银子,以及诸多的珍奇古玩,便带着两个孩子过去瞧稀罕。
  这成日里被莺莺燕燕围着,乍一清静下来,还真有些不习惯了。
  左右闲着也是闲着,孙绍宗便取了霜之哀伤,在院子里胡乱演练些套路,权当是活络筋骨。
  正耍的兴起,忽然听说管家赵仲基在外面求见。
  孙绍宗败兴的把剑暂放在兵器架上,从丫鬟手里接过毛巾,一边擦着汗一边到了外面。
  正要喝问赵仲基究竟有何急事打扰,却冷不丁瞧见,他手上正捧着件十分眼熟的东西:一张通体黝黑硬挺油亮的帖子。
  黑帖?!
  孙绍宗急忙夺将过来,反复端详了几遍,然后转回身直奔小厨房,拨出几块炭火,把帖子往上面一丢。
  果不其然,那帖子熊熊燃烧过后,便留下个巴掌大的‘冤’字。
  当真是黑帖!
  可这不明不白的,怎么突然冒出来一封黑帖?
  “回二爷的话。”
  赵仲基见孙绍宗面色阴沉,自然不敢怠慢,忙解释道:“这张帖子,是刚刚清点那些银子的时候,在贴着封条的箱子里发现的,因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才拿来请您过目。”
  在装银子的箱子里发现的?
  “走,去府库里瞧瞧。”
  孙绍宗当机立断,带着赵仲基风风火火的赶到了孙家的库房。
  这库房位于后院偏西,平时由八个人九条狗,倒着班负责看守。
  眼下这看守的人和狗都在门外候着,里面却是鸳鸯、司琪、石榴几个,正在带着人盘点。
  原来是这群娘子军打头,也难怪尤二姐毫不避讳,带着孩子们过来凑热闹了。
  因见孙绍宗从外面进来,众女连同几个男仆忙都围上来见礼。
  孙绍宗当即开门见山的问:“方才那帖子,是在哪儿发现的?又是谁头一个发现的?”
  听了这话,众女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石榴小心翼翼的问:“二爷,这莫非就是那黑帖不成?”
  原来她们也是这般猜测的,所以才请人将其转呈给了孙绍宗。
  “也还说不准。”
  孙绍宗没有直接承认,毕竟这次不同上回,并没有和凶案直接联系在一起,所以究竟是不是黑帖,还无法百分百确认。
  顿了顿,他又重复了方才的问题。
  这次终于有人回答了:
  “回二爷的话,就是这个箱子。”
  其中一名男仆,指着某个大木箱子道:“我们几个把封条撕了,刚打开箱子,就见一张黑帖躺在白花花的银子上,因觉得奇怪,才拿去请鸳鸯姑娘过目。”
  “这么说,是你们一起发现的?”
  眼见几个男仆齐齐点头,孙绍宗才把目光,转向了那装银子的箱子。
  此时那木箱的盖子大敞着,里面一锭锭的摞满了银元宝,看来应该还没有开始正式清点。
  上前仔细端详了,发现最上面的一些银锭上,多少都沾染了些油亮的墨迹,就连箱子边缘也不例外。
  从这规模来看,黑帖存放在里面,至少有一段时间了,而且还曾经历过搬运颠簸。
  这倒基本排除了自家下人的嫌疑。
  仔细端详了半晌之后,孙绍宗又把箱盖重新盖上,检查起了封条的情况。
  而且不止检查这一个,开了封的、没开封的,总共十几个箱子,都被他检查了一个遍。
  “爷,您瞧出些什么来没?”
  这时尤二姐忍不住好奇的凑了上来,约莫是怕孙绍宗呵斥,还特地把梳着羊角辫的囡囡,也一起报了过来。
  孙绍宗顺手在女儿头顶轻轻的摩挲着,沉吟道:“十几个箱子里,一共只有三个在贴了封条之后,还能在不留任何痕迹的情况下,扒开缝隙把那黑帖塞进去,而这个箱子就是其中之一。”
  尤二姐先是点了点头,随即又疑惑道:“哪知道这些有用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3/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