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7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4/884

  这样一来,自然使不上多少力道,荣妃死命往下坠着,一时竟成了僵持之态。
  就听她哀声哭诉道:“求公公给陛下传句话,就说臣妾知罪了,求陛下看在往日的情分上……”
  “娘娘这可就为难老奴了。”
  不等她说完,裘世安便连连摇头:“这天家的事儿,咱们做奴才的哪敢掺和?万岁爷若改了心意,老奴头一个就去接您见驾!可眼下么——您不妨先回去修身养性,好等着万岁爷的恩典。”
  这话一出,荣妃便在地上抠折了指甲,随即扬起白皙的脖颈,似有无数怨言要喷涌而出。
  然而她最终却又缓缓低垂了臻首,任由那几个小太监将她搀扶起来,押运犯人似的渐渐远去。
  裘世安抄着手,目送荣妃远去之后,转身正要回景仁宫里,忽地又想起了什么。
  于是回过头来,和颜悦色的问那刚从地上爬起来,满头是血的小太监:“方才是哪只手碰着了?”
  那小太监浑身一抖,忙又跪了下去,颤声道:“回老祖宗的话,奴才方才真没碰着,是容妃娘娘……”
  “既然不说实话,那也就怪不得我了。”
  不等他把话说完,裘世安不耐烦的一摆手:“两只手都剁了吧,完事儿再给容妃娘娘传个信儿过去。”
  说着,向孙绍宗微一颔首,这才转身回到了宫门之内。
第882章
栋梁
  咕嘟~
  步出景仁宫御书房,孙绍宗下意识的吞了口唾沫,就觉得喉咙里热辣辣的,像是口水里掺了二两辣椒面似的。
  虽然早就预计到,这次被皇帝召入宫内,很有可能是要垂询《普法下乡》的细节问题。
  但孙绍宗却着实没料到,迎接自己的会是如此大阵仗——自首辅贺体仁以下,三位阁臣悉数到场不说,六部尚书也来了三个,更有孙绍宗的老相识徐辅仁,以布衣身份列席参与。
  这七位大佬轮番发难起来,那问题是一个比一个尖锐。
  尤其是贺体仁、徐辅仁两个,一个绵里藏针、一个直指要害,所言尽是奏疏中不详、未尽之处,当真把孙绍宗问了个汗流浃背。
  幸亏这《普法下乡》的法子,是他从后世借鉴而来,即便政治体制多有不同,但触类旁通之下,总算是勉力支应过去了。
  不过直到最后,皇帝也没有做出明确表态,也不知他对自己今天的答辩,究竟满不满意。
  不过至少皇帝对这《普法下乡》的提案,还是十分重视的,否则也不会摆出如此阵仗。
  ……
  与此同时,景阳宫御书房内。
  经过两场冗长论战,殿内群臣似乎都有些意兴阑珊。
  广德帝见状,便命人端来茶水分赐下去,自己也捧了碗杏仁茶,吁着热气小口小口的抿着。
  好半晌,他轻轻放下茶碗,伸手接过裘世安递上来的帕子,一边擦拭着嘴角,一面淡淡的问了声:“如何?”
  这两个字没头没尾的,但殿上众人却都是心知肚明,故而便一同把目光投向了首辅贺体仁。
  贺体仁也是这御书房里,唯一有座位的臣子,他将吃了大半的茶水,小心递还给一旁的小太监,又不拘小节的用袖子揩了揩嘴角,这才慢条斯理的问:“陛下问的是奏疏,还是人?”
  “问人如何?”
  “人情练达却勇于任事,年纪轻轻就能胸怀天下、发前人所未发,假以时日必是国之栋梁。”
  这评价不可谓不高,但几位朝中重臣,对此却几乎没有异议。
  盖因方才孙绍宗虽是靠着后世的经验,才勉强支应了过去,但他一贯处变不惊的姿态,落在众人眼里却堪称惊艳绝伦。
  尤其是一些经验之谈,放在后世基层宣传口,都是老太太裹脚布一般的朽物,搁在时下却颇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那这份奏疏呢?”
  “老臣以为当慎思缓行,然后在京畿左近择一地试用,以观成效。”
  皇帝微微颔首,又向其他朝臣征询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默然半晌,见无人开口说话,便齐声道:“臣等附议。”
  “那便再议一议。”
  广德帝说着,点名道:“王尚书、徐爱卿,你二人各自写一篇奏疏,为朕剖析这《普法下乡》的利弊。”
  这话一出,徐辅仁眉头微蹙,吏部尚书王哲却露出喜色,而其余重臣也都是面色各异。
  原本朝中已有公论,徐辅仁这次回京必能升任次辅,日后继任内阁首辅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可现如今皇帝却将他同王哲放在一起考校——看来皇帝对他摆明车马支持太子一事,终究是心怀不满。
  ……
  当天下午。
  太子府。
  十几盆银霜炭合力,将寝室炙烤的如同盛夏一般。
  太子赤条条仰躺在一张腰部凸起的合欢椅上,拼命仰着头,满是希冀的望向自己胯间——那里正有一只手粘着金针的手,在缓缓伸向他那蔫头耷脑的半截丑物。
  叩叩叩~
  偏就在此时,外面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正全神贯注的太子,被这敲门声唬的浑身一颤,多亏那捻着金针的手及时缩回,否则非戳个针尖对麦芒不可!
  太子险险逃过这一劫,立刻翻身从合欢椅上跳下来,随手扯了浴巾护住胯下,破口大骂道:“外面是哪个遭瘟的狗才,竟敢在这时候过来打扰?!来来来,给孤进来受死!”
  外面的敲门声一敬,随即那房门被推开条缝隙,一个小太监双膝跪地,战战兢兢的爬了进来,头也不敢抬的道:“殿下,是宫里来了消息……”
  哐~
  一个铜烛台贴着他的肩膀,狠狠砸在了门板上,那小太监吓的一缩脖子,砰砰砰的叩头哭诉道:“太子爷饶命、太子爷饶命啊!”
  “慌什么,继续说就是了!”
  太子不耐烦的呵斥着:“孤之前不是交代过,但凡是宫里传出来的消息,不管什么什时候都要来禀报吗?”
  听他还记得当初的吩咐,那小太监松了口气,这才又禀报道:“宫里传消息来说,今儿一早陛下便召孙大人进宫议事,三位阁老、三位尚书,还有徐大人都在……”
  听说孙绍宗上午在宫里舌战群雄,又得了首辅贺体仁‘国之栋梁’的称赞,太子顿时喜形于色。
  虽然类似的话,他自己也赞过几次,可这话从贺体仁嘴里说出来,却是分量大不相同。
  尤其……
  他回头看看那捻针之人,就见对方正捋着胡须笑的智珠在握,心下便愈发得意,于是顺手又抄起一个铜烛台,照着那小太监劈头盖脸的砸了过去。
  “啊~!!”
  这回可没失手,当下砸的那小太监头破血流,哭嚎道:“殿下,您方才不是说……”
  “孤说什么了?”
  太子一瞪眼,喝道:“这两个烛台都赏你了,难道你还嫌不够?!”
  说着,便又往桌上摸索。
  “够了、够了,奴才谢殿下赏赐!”
  那小太监吓的魂都飞了,忙抄起那两个烛台连滚带爬的套了出去。
  可他刚到门口,就听太子在里面一声断喝:“狗才,孤让你走了?!”
  那小太监吓的噗通一声跌倒在地,身后却又传来太子的吩咐:“派人去大理寺传话,就说今儿晚上孤要设宴款待孙爱卿。”
  那小太监这才把一颗心放回了肚里,忙不迭的应了,捂着脑袋仓皇而去。
  “这狗才!”
  太子又骂了一声,这才转回身取过衣物往身上披挂。
  “殿下。”
  这时那捻须之人突然道:“晚上可否让贫道先见一见孙大人?”
  却原来这人,正是当日在望江楼里,硬把《推背图》往太子头上套的道士。
  太子哈哈一笑:“自是少不了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4/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