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884

  有鉴于此,孙绍宗在奏疏里提议,朝廷应该在另外建立一套教化体系,争取将朝廷法度深入田间地头,让每一个百姓都知法、畏法,明白触犯朝廷法度的下场,以及该如何以朝廷律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这套体系,对地方官吏的教化职责,以及执掌刑名法度是否公平公正,进行相当程度的监督。
  其实一开始看到这里的时候,魏益颇有些不以为意,觉得孙绍宗这纯属是异想天开。
  毕竟朝廷现如今,就已经在为冗官冗员的事情而反恼了,又怎么可能在现行制度之外,再另搞一套宣扬法度的官僚体系?
  但孙绍宗接下来的构想,却并非是另立什么官僚体系,而是利用现有的科举制度,来借鸡生蛋。
  按照朝廷规定,秀才中成绩相对出色的一批,会作为廪生进入府、州、县学,并领取一定数量的补助。
  而其中最优秀的,则是会被选拔为贡生,进入国子监读书。
  孙绍宗的想法是,每年春、夏、冬三季,都随机从县学的廪生里,选出一定数量的秀才,在本县范围内,进行长达一个月的普法宣传。
  因为想要考中举人,刑名律法必然是要熟读的,而廪生们本就是秀才里的佼佼者,所以他们进行普法的基本素质,是毋庸置疑的。
  而之所以略过了秋季,一是为了避开农忙时节,二来也是怕耽误了秀才们参加秋闱。
  在普法下乡的过程中,廪生的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皆由当地驿站负责。
  期间廪生们只能答疑解惑,不可擅自涉入、仲裁民间诉讼,但可以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而在每个季度的普法下乡结束之后,所有廪生都要做出总结,并尝试提出改善的建议。
  然后具本上奏到该省提刑按察使司,再由提刑按察使司转呈大理寺批阅。
  每年秋季,大理寺则要根据上一年廪生们呈上来的普法总结,进行优劣考评,并下发到各个府县,作为县学年终考评的重要参考。
  其中表现优异的,则可以由大理寺保举,直接升入府学,或者进入国子监读书。
  而若是没有合理的理由,在一年之中未曾参与普法下乡的廪生,则要面临惩戒、清退之类的处罚。
  这种构想,一来避免了添设官吏,增加朝廷的负担;二来也能让秀才们能够学有所用、体察民情,这样日后一旦为官,也不易被奸人所蒙蔽。
  再有就是朝廷对于地方上的大事小情,也有了额外的了解渠道,降低了地方官吏欺上瞒下的可能性。
  当然,得利最大的还得说是大理寺。
  如果这个提案可以实现的话,就等于直接将耳目、触角扎入了县一级、甚至更下面的地方政权。
  更让人心动的是,大理寺借此还可以借此,在广大士子中扩大影响力,甚至左右他们的前程。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理寺可以掌握相当程度的舆论导向,而且是全国范围内的舆论导向!
  想到自己这素来咸鱼的大理寺卿,竟也有成为士林魁首的机会,魏益都忍不住有些热血沸腾起来。
  然而他毕竟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油子,再怎么心驰神摇,也还是勉力压制住情绪,仔细思索着这一切对自己是利是弊。
  然后他心头的热血,就迅速的冷却下来。
  诚然,这份提案若能通过,然后顺利实施下去,对于大理寺而言,可说是天翻地覆的改变,主政之人自然也会名利双收,甚至青史留名。
  但是……
  这种涉及全国的重大政策,又岂是仓促间就能推行下去的?
  三年!
  要想推行开来,并初见成效,至少也要花上三年。
  然而他魏大人已经在大理寺主政了七年之久,朝廷还能允许他再留任三年吗?
  尤其他之前七年当中,几乎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政绩——而这等国策,又必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行者。
  反观孙绍宗,他之前在五溪州时,就曾担任过一年半的四品巡阅使。
  作为这篇国策的提案人,即便是按照三年一升迁的套路,两年后接任大理寺卿的位置,也称得上是顺利成章。
  届时名利双收、青史留名的,可就是他孙绍宗了!
  就算碍于岁数,孙绍宗未能成功接任,自己倒是也多半会被别人替代……
  总之算来算去,这篇提案再怎么好,似乎也没自己多少好处。
  虽说魏益这些年一直安心做个咸鱼,可这名垂青史的机会就在眼前,却又偏偏与自己无缘,这心中的失落与不甘,又岂是常人可以理会的?
  一时想入非非,连五官都为之扭曲了。
  “妙、妙、妙!”
  这时一个亢奋的嗓音,突然填满了整个花厅,就见李文善攥着那份奏疏,直激动的双目通红,连声赞道:“孙少卿这份提案,实在是振聋发聩!善、大善也!”
  也难怪他会如此亢奋,孙绍宗提出的‘普法下乡’,虽然最终惠及的是整个大理寺,但宣扬法治、解释律令等职权,却一直都是右少卿总领。
  也就是说,无论孙绍宗与魏益,最后谁能获得这‘普法下乡’的主控权,他李文善也必然能在其中分一杯羹。
  而他作为朝中屈指可数的法学大家,又是一年半之前才履任的,右少卿的地位可说是固若金汤,完全没有魏益那样的后顾之忧。
  大事去矣!
  而眼见李文善激动莫名,简直恨不能立刻催促孙绍宗上书朝廷,魏益心头种种谋划,顿时都烟消云散。
  原本因为孙绍宗武夫的身份,以及近来咄咄逼人的态度,李文善其实已经答应要与魏益结盟了。
  然而孙绍宗抛出的这一份‘普法下乡’提案,却瞬间改变了这一切。
  李文善对于升官发财,其实并不怎么看重,但名留青史的诱惑,却是他绝对无法拒绝的。
  魏益若是敢从中阻挠,都不用孙绍宗出面,李文善先就能跟他拼你死我活!
  这两个少卿同气连枝,便是他魏益再怎么想打压孙绍宗,打压这份提案,又如何能做得到呢?
  罢罢罢~
  狮儿难与争锋,自己如今年纪渐长,离着致仕不远,又何苦与人结仇祸及儿孙?
  想到这里,魏益颓然的放下了那份奏章,随声附和道:“李少卿所言甚是,如此善政,我大理寺必要上下一心全力支持!”
第858章
无耻夫妇
  荣国府,东跨院堂屋。
  就在大理寺常委会上达成共识之际,一场家庭会议,也在这堂屋客厅里正式展开了。
  与会的分别是发起人:邢夫人。
  重磅嘉宾:贾赦。
  以及被传召而来的贾迎春。
  因为早上与邢忠父女不欢而散,邢夫人眼下的情绪,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而贾赦刚刚被咬掉左耳,这几日疼的半边脸都木了,又被白布缠成木乃伊仿佛,能好看的了才有鬼呢。
  面对这一对儿丧门星也似的父母,贾迎春早唬的脸都白了,若非这两年在孙家做太太,也算是居移气、养移体,说不得一进门就要屈膝跪地。
  她战战兢兢的,按照邢夫人的示意,坐到了下首的椅子上,却并不敢坐实,只虚虚的挨了半个屁股上去,好等贾赦夫妇一发问,便立刻起身回话。
  然而但等待她的,却是久久的沉默。
  直到贾迎春心下愈发忐忑,连腰肢都有些发江之际,贾赦才忽然横了邢夫人一眼,骂道:“愣着作甚?有什么事赶紧说,当着自家儿女的面,有什么好掖着藏着的?!”
  邢夫人其实一直都在等他发话,这没来由的挨了训斥,心下自是委屈的紧。
  不过她素来将贾赦当成是自己的天,甚至为此不惜帮贾赦谋算儿媳妇王熙凤,眼下这小小的委屈,又怎敢表露出来?
  当下忙强笑着赔了个不是,又转过头对贾迎春道:“原本这事儿我也不想管,可这半个多月了也不肯消停,我再不管也是不成了。”
  贾迎春忙起身道:“究竟是什么事儿,还请母亲示下。”
  这恭谨的态度,倒颇让邢夫人满意。
  尤其想到她平日里孝敬不断,那脸色就不由的柔和了些。
  伸手往下虚按了按,示意她坐着回话就成,然后才道:“听说我那哥哥猪油蒙了心似的,非要把岫烟送给孙家二郎做妾,不知可有此事?”
  贾迎春一听这话,忍不住诧异的抬起了头,紧抿着的樱桃小嘴儿微微张开,却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是好。
  邢夫人见状,还以为她并不知情,当下又做声作色道:“我也不管这里面有没有孙家二郎的意思,那岫烟是我嫡亲的侄女,正正经经的姑娘家,怎么能做别人的小妾?!这要让旁人听了去,我这老脸又该往哪儿搁?!”
  贾迎春的嘴,又不由自主的长开了些,失态的露出了两排贝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