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7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4/884

  薛姨妈只当她也是被李纨拖下水的,因而非但没有恨屋及乌,反而有些同病相怜的意思。
  但当着李纨的面,她却不愿意露出真实心意,故而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并无半句多余的言语。
  李纨也正觉气氛僵硬,再说这当口,也不适合继续聊方才的话题,于是便顺水推舟的吩咐道:“什么稀罕事儿?瞧你大冬天的跑出一身白毛汗。”
  “我听说……”
  素云先是故意拖长了音,制造出神秘感,然后才幸灾乐祸的道:“我听说二奶奶挪用公账上的钱,偷偷在南边儿做买卖,足足赚了十几万两银子呢!”
  这话一出,李纨和薛姨妈却是都皱起了眉头,然后异口同声的问:“这话是谁说的?!”
  素云回道:“昨儿晚上抹骨牌的时候,来旺媳妇说秃噜嘴了——听闻再过几日,那白花花的银子就要运进京城了——这几年来旺一直在南边,说什么管着族田祭祀,却原来竟做出这等大事!”
  听她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李纨和薛姨妈脸上的狐疑,却更盛了。
  薛姨妈虽说平日是个不管事儿的,可也知道十几万两银子的分量——自家那侄女儿又不通商贾之事,短短时日如何赚来这许多银子?
  而李纨对管家娘子的身份,一直存着念想,故而对公账上的事儿,也比旁人上心的多。
  根据她的了解,自从三年前清查亏空之后,这公账上若说百十两银子的出入,或许是有的,可要说挪借出能赚十几万两银子的本钱,却是绝无可能。
  不过来旺这两年常驻江南,也的确有些古怪。
  正思量着,忽听外面又是一阵纷沓的脚步声。
  这次来的却是王夫人。
  李纨主仆忙都起身相迎,王夫人却未同她二人多说什么,笑盈盈的凑到薛姨妈床前,嘴里数落着:“说让平日里多穿些,这怎么着,果然染了风寒吧?”
  说着,她回首一招,立刻有丫鬟捧过来个漆金的红木盒子,王夫人顺势挑开了,指着里面道:“说来也是你运道,高丽国刚进贡的老山参,托娘娘的福,宫里赏下咱们几支,正好拿来给你补补身子。”
  薛姨妈听说是宫里赏下的贡品,自是连声的推辞。
  王夫人却不理会,径自让人把那老山参放在桌上,又摆手道:“行了,我们姐儿俩说些体己话,你们先下去吧。”
  李纨领头躬身应下,带着一种婆子丫鬟退出门外,又亲自把房门带好。
  也就是回身关门的这一瞬间,隐约听里面王夫人说道:“那日我说的事儿,你仔细想过没有?听说那孙家二……”
  后面的话,随着房门的关闭再不可闻。
  但对自家婆婆的来意,李纨却也已经了然于胸。
  看来她对撮合这桩婚事十分上心。
  想想也是,就算觉得薛宝钗配不上‘宝玉’,可毕竟是自小看大的外甥女,总还是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
  不过薛姨妈现如今,怕是绝不可能答应这番婚事。
  这要是被逼急了,不小心露了口风……
  李纨心下一紧,当下急忙又开动脑筋,想着该如何摆平此事,免得被自家婆婆看出什么来。
第805章
导游
  且不说蘅芜苑里,姐妹、婆媳心思各异。
  却说这一大早,王熙凤听闻来旺媳妇走漏了风声,当下气的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
  叫过来旺媳妇,劈头盖脸就是两巴掌,又亲娘祖奶奶的好一通骂。
  这还是看在来旺南下辛苦两年的份上,否则抄起板凳,砸她个脑浆迸裂的心思都有。
  等到这一波发泄完,王熙凤才算是冷静了些,独自一人在花厅里,思量着这事的利弊得失。
  没错。
  在王熙凤看来,这事儿挑明了也不完全都是坏事,至少她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花用那些银子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如今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虽然这种转变,并非王熙凤所乐见的。
  当初之所以要偷偷摸摸,同孙家经营这木材生意,一是怕公中插手,分润了自己的所得。
  而眼下既然已成定局,自然无需再担心什么。
  这二来么,当时贾琏深恨孙绍宗,王熙凤作为人妇,自然不好明着与孙家合作。
  然而现在么……
  那贾琏若知道还有这么个由头,可以同孙绍宗亲近,怕是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又怎么可能会反对?
  故而当初最忌惮的两个障碍,现如今都已经算不得什么了。
  至于其它细枝末节的,也都有法子可以搪塞过去。
  譬如那贾琏当挡箭牌,说是因为怕恼了贾琏,才没敢在府里张扬这事儿。
  再譬如说,选择孙家当合伙人,是为了替贾迎春这个小姑子撑腰——这也算的上是政治正确了。
  还有就是……
  总之,王熙凤准备了满肚子的言语,就等着在人前剖白。
  谁知左等右等,府里几个正经主子,竟是半句言语也没有,弄得王熙凤像是一拳砸在了空处,心下好不憋闷。
  但这事儿别人不挑明了,她自己主动去分说,倒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似的。
  想来想去,还是要同贾琏通一通消息,由他这个顶家过日的‘男人’,来把这事儿彻底捅破。
  于是王熙凤立刻吩咐人,去狱神庙附近的望江楼,把正在学戏的琏二爷请回来。
  ……
  却说前院当值的小厮钱启,自王熙凤那里领了吩咐,自然不该怠慢分毫,一路打马扬鞭到了望江楼前,正待进去寻找自家二爷,却不曾想竟被人横刀拦在了门外。
  “做什么?!”
  钱启被唬了一条,蹬蹬蹬倒退三步,这才色厉内荏的嚷道:“爷们可是荣国府的人,你们动爷一根寒毛试试!”
  那两个横刀的汉子却并不答话,只是攥着刀鞘,直愣愣的盯着他。
  而此时,钱启也已然瞧出来,眼前这二位怕不是汉家儿郎,而是番邦的蛮子——所以他们未必是不愿意答话,而是压根就没听懂。
  心下忍不住嘀咕,这番邦的蛮子,怎得跑到望江楼堵门了?
  难不成望江楼的老板,请了几个蛮子做护院?
  正茫然不解之际,里面忽然有人自里面探出头来:“哎呦,方才可是这位荣国府的大爷在说话?实在是对不住了,咱们楼里来了朝鲜进贡的使臣,连我们些店伙计都不得随意进出。”
  果然是蛮子!
  钱启把嘴一撇,腆着胸脯道:“我管它朝鲜、高丽的,你赶紧寻我家琏二爷通禀一声,就说家里二奶奶有急事要寻他老人家。”
  那店伙计连声应了,又道了几声慢待,这才转身去里面通禀。
  ……
  望江楼后院。
  那戏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的十分热闹,廊下听戏的却只有寥寥数人。
  为首的不是别个,正是孙绍宗与朝鲜使臣李恩贤——没错,这次朝鲜高氏派来的,还是上回走海路朝贡的那位。
  原本朝鲜国王,是打算在广德帝寿宴前,把朝贡的礼物送达,以便在寿宴上讨个好彩头。
  谁承想天公不作美,临近十月渤海湾就起了风浪,一直拖了半个多月,朝贡的船队才得以远航。
  等船队在津门府登岸,已然是十月十九了。
  好在虽然错过了万寿节,却赶上了南疆叛乱,这两下里一对比,乖巧的朝鲜国自然受到了特别优待。
  李恩贤也是见天朝官员很是热情,才试着提出想找个熟人,带着自己逛一逛北京城。
  而他所谓的熟人,自然正是两度打过交道的孙绍宗。
  说是熟人,其实也就是见过两面而已,并未有什么深交。
  故而孙绍宗接到礼部通知,让他来客串一下导游的时候,心下也是纳闷的紧。
  不过这年头虽说没有‘外交无小事’的说法,可正赶上南疆五国叛乱,朝廷也向拿朝鲜国做个对比,自然容不得孙绍宗拒绝。
  当下孙绍宗也只好抛开公务——其实大理寺也没多少正经公务——带这位李大使游览京城。
  可他也不知道,这位李大使究竟想看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4/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