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0/884

  “呵呵……”
  这时孙绍宗发出几声嗤笑,居高临下的道:“好一个上体君心下安黎庶!既然诸位都觉得,这份薪俸受之无愧,哪怎得面对户部的刁难,却只敢在官衙里窃窃私语,没有半点理直气壮的模样?”
  这话却又让众人位置愕然。
  因为这听起来,倒好像是要鼓动众人去户部闹饷似的?
  这名头要是坐实了,怕是比停职期间跑来官衙聚众生事,还要恶劣十倍不止!
  若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谁肯做出这等自绝于朝廷的举动?
  而孙绍宗眼下所处的局面,距离山穷水尽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他又不指着薪俸过日子,而众人即便闹饷,也是去寻魏益闹。
  故而一时间,都有人怀疑孙绍宗是不是疯了。
  当然,对上孙绍宗那冷冽的目光,这份怀疑多半也就化了个干净。
  可既然不是疯了,又怎么会出此狂言?
  众人惊疑不定,都指着孙绍宗给个解释,偏偏孙绍宗在此时闭口不言起来。
  没奈何,众人只好又把目光投向了寺丞杨志铭——谁让他官最大,方才有挑头了呢?
  被众人寄予‘厚望’,杨志铭心下也不知暗骂了多少声,可总这么僵持着,也不是个办法,尤其方才还是他挑的头。
  故而杨志铭也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开腔道:“孙大人,您……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我们去户部闹饷不成?”
  “闹饷?”
  他这一开口,孙绍宗心下顿时就踏实了,当即摆出一副荒唐嘴脸,反问道:“难道你们就只能想到,这么个不靠谱的法子?”
  随即,他又伸手往空地一戳指,扬声喝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大理寺,是天下纲纪之总宪!户部凭钱粮节制文武,吏部以升调辖制官吏,咱们大理寺要让人敬畏,凭的自然是‘刑律’二字!”
  “现如今,有一桩钦命要案涉及户部!我意今晚全城大索,将涉嫌之户部官员一律拘束到案,直到水落石出为止!”
  “若能查出真凶,功劳自不必多说,届时本官亲自去户部认领俸禄,却看哪个还敢推脱半句!”
  “若是不能查出真凶,所有罪责本官也愿意一力承担!”
  说到这里,孙绍宗环视了一圈,缓缓问道:“有谁要反对的?不妨站出来说话!”
  下面众人面面相觑,皆不曾想到,孙绍宗召集大家前来,竟是为了全城‘搜捕’户部官员!
  这……
  听起来倒是慷慨激昂,可那毕竟是户部的官儿,没个真凭实据的,只是有嫌疑就都扣下来,也忒……
  寺正唐惟善更是忍不住开口道:“少卿大人,此事怕是要魏大人首肯,才好……”
  “不必多言!”
  孙绍宗大手一挥,不容置疑的道:“将自任推诿给上官,不是我孙绍宗为人处世之道!”
  说是这么说,其实是因为行动计划若报道魏益面前,绝不可能会得到批准。
  唐惟善听了这话,自不好在多说什么,不过神色间依旧有些勉强。
  “大人!”
  这时忽然有人跳出来嚷道:“卑职也不值此事久矣!说是暂缓一切调拨,却为何都察院那边儿丝毫不受影响?!”
  这人不是别个,却正是被孙绍宗评为猪队友的陈敬德。
  看来这厮虽然本事不济,倒也还知道亡羊补牢的道理。
  他这一开腔,早就憋了半天,却苦于身份不够的黄斌,立刻在人群中嚷道:“是啊!说来说去,还不是觉得咱们大理寺管不到他们头上,所以才把咱们当成是软柿子拿捏!”
  真要说起来,大理寺其实是自作自受,户部不愿意超拨钱粮,也是正常的反应;而人家都察院是正经的俸禄发放,自然没有要卡住的必要。
  可凡事除了道理,还要看屁股坐在那头。
  在场众人都是大理寺的,又有不少人等着俸禄下锅,哪有抛开立场,去体谅户部的道理?
  之前没人领头,也就是腹诽几句。
  如今既然少卿大人,都表示要领着大家伙一起把里子、面子,统统找回来——最重要的是,还不用承担风险,众人哪有不应允的道理?
  于是从下面的小吏开始,附和喧哗声渐渐的扩大开来,不多时满院子尽是喊打喊杀之声,直似是改成军营一般。
  军心可用啊!
  孙绍宗满意之余,忽地想起了什么,尴尬的转头望向于谦——方才他那些话,可是有当着秃子骂和尚的嫌疑。
  “叔父不必如此。”
  于谦却是哑然失笑道:“我实是科道言官,不受户部所辖。”
第768章
尚书府夜话
  雪虽然已经停了,夜风却比昨儿还要凌冽几分。
  赵宝根斜倚在软塌上,手里捧着暖炉不说,还用被子裹的棉花团仿佛,却偏又敞开着大门,任由那寒风肆意的往里灌。
  他这么做,自然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要确保在书房的老爷推门招呼时,可以第一时间赶过去。
  唉~
  做个豪奴也不易啊。
  正不知是自嘲,还是自得的瞎寻思着,就听得‘邦邦邦’几声锣响,却是已然到了三更时分。
  赵宝根迟疑的起身,裹着被子到了门前,望着那书房里的烛光左右为难起来。
  按照夫人的叮嘱,此时就该过去提醒老爷早些安歇了。
  可最近户部上下物议沸腾,都说是出了天大的弊案,否则也不会有人冒大不韪,害了户科给事中吕明思的性命。
  自家老爷身为户部尚书,这几日的心情可想而知。
  若只为了一句提醒,就挨上几板子,可是不怎么划算。
  正迟疑着,忽见北边儿一溜儿火光直奔这边儿而来,影影绰绰似是两盏灯笼。
  这个时间点,有胆子跑来书房打搅老爷的,怕也只有太太了!
  赵宝根忙被子扔到床上,将手炉也撇了,顾不得在从回廊里绕,一路小跑着迎了上去。
  果不其然,到了近前就见两个丫鬟一个婆子,簇拥着白发苍苍的主母赶了过来。
  不等赵宝根近前见礼,老太太便先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独自一人上前推开房门,悄没声的走了进去。
  一进门,就见那书桌左右亮着四支牛油蜡烛,火苗个顶个晃晃悠悠的窜起老高。
  老太太暗暗叹了口气,默不作声的到了桌前,取过形貌近似歪嘴镊子的灯芯剪,挨个把那牛油蜡烛的灯芯剪平。
  “过来替我研墨。”
  眼见那烛火稳定下来,书桌后面的老者忽然淡淡的吩咐了一声,显然早就察觉了老妻的到来。
  老妇人倒也不以为奇,顺势绕到了书桌侧面,拿起搭在端砚上的大半截徽墨,不急不缓的研磨着。
  而老者则是照常批注着公文。
  如此这般,又过去足足一刻钟左右,才见那伏案的老者抬起头来,颓然长叹了一声,伸手取下鼻梁上的眼睛,又欲用手如揉眼睛。
  “喏。”
  老妇人似是早有预料,立刻取过杯半温的茶水,塞到了自家丈夫手中。
  老者把那茶杯放在桌上,先把右手拇指食指泡进去,来回搓洗了几下,然后才沾了茶水去抹眼睛。
  “茶能明目……”
  似吟唱又似呓语的嘟囔着,老者闭着眼睛往旁边一伸。
  心有灵犀的老太太,立刻把自己的帕子放了上去,嘴里却忍不住嗔怪道:“以后吐了痰,就赶紧让人换条新的——你自己不嫌,我跟孩子们还怕过了病气呢。”
  “省得了、省得了。”
  老者随口敷衍着,忽又想起了什么,回首笑道:“我记得你头一次在晚上陪我读书写字,似乎也是雪后初晴吧?”
  “四十年前的事儿,谁还能记得清楚。”老太太嘴里矫情着,眼睛里却透出化不开的浓情。
  两个花甲老人相视而笑,虽不曾再开口,却胜似万语千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0/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