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884

  此前孙绍宗几次觐见,广德帝都是和颜悦色的模样,如今冷不丁咆哮起来,直唬的孙绍宗后背一凉,忙屈膝跪伏于地。
  口中颤声道:“微臣……微臣有负圣恩!”
  一边说着,一边借着袍袖的遮掩,反手往眼眶里乱扣。
  广德帝目视着匍匐在御案前的孙绍宗,依旧是声色俱厉:“你辜负的不是朕,是这天下的百姓,是那‘青天神断’的名声!”
  “若旁人说出此番言论,朕虽未必赏识,却也不至于动怒——可这话从你、从一个大理寺少卿口中说出来,朕却是失望至极!”
  “陛下!”
  孙绍宗一个响头磕在地上,继而失态的仰起头来,泪流满面的羞愧道:“臣糊涂昏聩,竟……竟不识陛下一片苦心,还请陛下重重降罪!”
  说着,又重新匍匐于地。
  然而他心下琢磨的却是:自己这回的确是犯了忌讳,可皇帝这般雷霆震怒的,却似乎有些过头了。
  难道说……
  皇帝是因为自己查到了‘童男童女’的案子,所以情绪有些失控?
  而广德帝方才见他痛哭流涕的模样,却哪知道他是临时扣弄出来的?
  “唉。”
  自觉火候差不多了,就在那御案后叹了口气:“你毕竟年轻识浅,一时糊涂也在所难免,幸喜你未曾私下行事,而是先禀报给了朕,不至于一错到底。”
  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又道:“这次便先罚俸一月以儆效尤,若有再犯,朕定不轻饶!”
  “陛下!”
  孙绍宗‘动情’的呼喊了一声,以头抢地道:“臣必然深以为戒,若有再犯,不用陛下惩处,臣也无颜苟活于世!”
  “你能有此觉悟,倒也不枉朕多费口舌。”
  广德帝口中说着,却是起身绕过御案,亲自将孙绍宗从地上扶了起来,动情道:“朕要的是能臣干吏,却不是善于权谋机变的佞臣滑吏!”
  “陛下~~~!”
  孙绍宗趁着眼泪没干,正准备继续往那苦情戏里演。
  却不妨广德帝转头坐回了御案之上,正色道:“大理寺左少卿孙绍宗接旨。”
  这不脱了裤子放屁么!
  既然是要宣旨,刚才扶起自己来干嘛?
  孙绍宗心下无语,却急忙规规矩矩的重新跪倒。
  就听广德帝肃然道:“但凡大军征伐在外,歹人袭扰其眷属的事情便时有发生,为彻底杜绝此等丧心病狂之举,着令大理寺自即日起拟定相关律例——此事由你与右少卿李文善总揽,并交由内阁审议。”
  “微臣遵旨!”
  这差事对孙绍宗而言,倒也不怎么为难,反正有后世的条文可以参照,再加上李文善这个法律专家从旁协助……
  “另,魏守根、王保长被毒杀一案,转由大理寺侦办,限期一月,务必将涉及此案的恶贼一网打尽!”
  这……
  看来八成是忠顺王自作主张了!
  当然了,皇帝贼喊捉贼也不是没有可能。
  孙绍宗心下揣度着,口中仍是一句:“微臣遵旨。”
  “起来说吧。”
  广德帝语气和缓了些,等到孙绍宗起身之后,又道:“张安既然死在狱中,过错便足以抵偿,他在湖广立下的功劳,朕会加倍赏赐给他的妻儿。”
  “臣代张安的家小,叩谢陛下隆恩浩荡!”
  孙绍宗第四次翻身跪倒,这回倒是情愿了许多。
  等到他重新起身之后,广德帝忽又话锋一转,不咸不淡的问:“听说勇毅伯前日,曾经去过大理寺?”
  不等孙绍宗搭话,广德帝又自说自话道:“倒也怪不得他心焦,内阁的票拟批下去也有六七日了,不知你可曾查出什么端倪?”
第697章
觐见【下】
  孙绍宗这几日间,虽干了不少‘闲事’,可对于钦命大案,自然也不敢耽搁。
  通过勘察过去的案卷,以及留存的证物、证词,也大致梳理出了一些算不上绝对,但称得上是言之有物的新证据。
  此时听广德帝动问,他不慌不忙的讨了执笔,在角落里的矮几上挥毫而就,画出了一副铁网山案发现场的地形图。
  想了想,又在侧下方的空白处,补了几个物证的图形,最后用朱砂笔,将所有关键所在圈注了标识,这才请掌宫太监裘世安捧了,转呈到皇帝桌前。
  “陛下。”
  孙绍宗重新回到原处,躬身道:“臣整理了之前的案卷,发现经办官员大多对此案属于误杀、还是谋杀争论不休,因此臣认为首先要查证的就是这一点。”
  “臣为此仔细查验了所有证词、证物,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那卫若兰酷爱射猎,家中又不缺财物,自然置备的是好马好鞍——就连他打猎时用的弓箭,也分成了好几种款式。”
  “而当日因是去山林中射猎,卫若兰所携带的,是一种特制的三棱箭,长羽、木杆、重簇,以‘稳、准、狠’著称,射程却逊色于一般弓箭。”
  “这自然是因为山间林木茂密,射程再远也难以发挥效果,反不如追求精确稳健——臣当初征讨五溪蛮族时,彼等所用的弓箭亦是如此。”
  “而在案发当时,那支箭是穿林而出,射中了二十余步外的牛公子。”
  “臣命人去勘察过,山路两侧的林木相对较为稀疏,即便深入十数步远,仍能清楚的看到路上行人。”
  “直到深入林中二十几步,甚至三十几步远,视线才有可能被林木遮掩,看不清路上的状况。”
  “若说是在林中误射,这距离起码也要在五十步开外。”
  “再加上牛公子当时正在下山,箭失射来的角度是自下而上,难度就更大了。”
  “根据臣派人实验的结果,卫若兰只有用最大弓力进行抛射,才有可能射中五六十步外的牛公子。”
  “这显然不合常理!”
  这番分析有理有据,比之前三司会审时,那些凭空揣测的‘动机论’,可是高明多了。
  虽说这其中,难免有之前的官员辨不明行事,所以故意消极怠工的原因。
  但孙绍宗这番深入浅出的推断,还是得到了广德帝的称赞与肯定。
  “如此说来。”
  随即他顺势问道:“那卫若兰果然故意射杀了牛家长子?”
  “这却未必。”
  孙绍宗摇头道:“微臣在完成这些测试之后,还做了另外一些验证。”
  “虽说不注重射程,但卫若兰所用短弓的力道,还是远超一般的猎弓——而那特制的长翎羽箭,威力也比一般箭失强出不少。”
  “若是在三十步内,以猪肉作靶的话,以卫若兰的猎弓拉满射出,入肉当在四寸至五寸——若遇肋骨阻拦,则骤降至两寸左右。”
  “换算成牛公子较为消瘦的身子,基本上不被肋骨阻拦的话,每一箭都可以透体而出。”
  “偏根据先后三次的验尸记录,牛公子所中之箭入肉约为两寸四分左右,刺破心脏导致身亡,而且并未伤及肋骨。”
  “而要降低到这等伤害,猎弓的力道就要降低到六至七成。”
  “于是就出现了另外一个疑点:若是预谋要射杀牛公子,他又为何不将弓弦拉满,而是只用了六七分力道?”
  因孙绍宗说的绘声绘色,广德帝看着那张地形图,也禁不住有些入戏。
  听他说完之后,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口中呢喃道:“若怕失了准头,只用八九分力道也还有可能,这六七分力道的确不合常理。”
  “陛下圣明。”
  孙绍宗顺口拍了个马屁,又继续道:“臣发现这个疑点之后,就又命人找来卫家家仆卫荣所用短弓,简单修缮了一番之后,比照之前进行试验。”
  “结果正与牛公子的伤势相仿,满弓入肉约在两寸至两寸五分之间!”
  “如此说来……”
  皇帝听到这里,忍不住脱口道:“确如卫若兰所言,那支箭其实是出自卫荣之手?”
  “陛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