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884

  朝野内外无数人都在揣测,太上皇和皇帝的心腹同时遭到贬斥,到底是出自什么原因。
  唯独孙绍宗得到这消息之后,却如醍醐灌顶一般——怪不得戴权失势却未失宠,感情是被当成了兑子,换掉了夏守忠!
  看来当初义忠亲王身死时,那夏守忠也瞧见了什么不该瞧的东西,但他毕竟是太上皇宠信了数十年的心腹。
  若只是封了他的口,却独独放过戴权,太上皇如何肯答应?
  所以皇帝才不得不忍痛割爱,将两人一并送去督造皇陵。
  也因此,孙绍宗对义忠亲王的死因,是愈发的好奇起来。
  当然,就算要查个究竟,那也是后话。
  眼下他可没工夫理会朝中的种种……
  ——久违的分割线——
  十月二十七。
  叙州府、宜宾县。
  此地是湖广水上门户,襟江傍湖,水运发达,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因码头上实在周转不开,县城西北的空地,一向是各家商铺临时堆货的首选,多少次堆垒的,都比那城墙还高了。
  不过自从十月十五开始,那空地便被暂时圈禁起来,不再允许商户们使用——听说,是要留给南下平叛的朝廷官军安营扎寨。
  这消息刚传开的时候,当地百姓可说是翘首以待。
  虽说七月底那场叛乱,并未波及到宜宾县,但却有不少灾民来这宜宾县投亲访友。
  荆襄汉民被那些山蛮子屠戮、凌辱的惨状,谁不是灌了满耳朵?
  因此大家伙都希望官军能尽快平定叛乱,免得那蛮子们尝了甜头,又四下里劫掠,甚至干脆杀到以富庶闻名的宜宾来。
  可这一晃十多天过去了,百多顶帐篷也狗尿苔似的,在空地上挺立了八九日光景,当地百姓却早从最初的期盼,转为了厌弃与鄙夷。
  至于这厌弃与鄙夷的原因么……
  自然和近来城中流传的谣言脱不开干系。
  据传闻,京城来的兵虽打着先锋旗号,其实都是些不能打的少爷兵,这次之所以来湖广,就是能为了跟在四川、云贵的数万边军后面,捞些惠而不费的功劳。
  谁承想他们到了湖广才听说,边军那边儿因为些事情,竟然迟迟没能赶过来。
  没了边军做依靠,只凭这些少爷兵们,哪敢去五溪送死?
  因而就借着休整的名头,一直赖在了宜宾县,不肯继续往前。
  盼星星盼月亮,却盼来一群畏敌如虎的窝囊废,百姓们能有好感才怪呢!
  莫说是百姓,就连宜宾县的县太爷,对此也是愤恨不已,近来每日都要去大营之中催促进军,谁知却屡屡被拒之门外。
  这日正午刚过,宜宾县衙里照例又涌出一支车队,自北门出了县城,直奔军营而去。
  不过这一次,车队的规模却比以往大了不少。
  有曾去府城见过世面的人,当下便瞧出这队伍里非但有县太爷,还有叙州府的府台楼大人在。
  显然,这是知县老爷请来的援兵!
  消息传开之后,百姓们纷纷跟着出城以壮声势,围着那军营指指点点唾骂不已。
  那营门口几个兵痞见了这阵仗,自然不复以往的威风,又听说是知府大人亲至,更不敢胡乱阻拦。
  只得一面央告着,请楼知府稍安勿躁;一面分出人手去里面通禀。
  不多时,就见一个顶盔掼甲的将军迎了出来,自称是什么讨贼千户徐守业,恭恭敬敬的将楼知府请到了大帐之中。
  宜宾知县见状,正也要狐假虎威的跟进去,谁承想楼知府却回头吩咐道:“李知县,你先带人去安抚外面的百姓,切莫让他们受歹人煽动,闹出什么祸患来。”
  李知县虽想着,借知府大人的虎威,出一出被拒之门外的窝囊气。
  可知府大人的考量,也并非没有道理。
  若是治下的百姓群情激奋,不小心和京城的兵马闹腾起来,到时候头一个倒霉的还不就是自己?
  因而他忙点头应了,引着手下众人去外面维持秩序。
  等李知县的人一走,楼知府却立刻换了颜色,郑重的向徐守业拱手道:“徐将军,敢问孙大人何在?”
  “楼知府稍候,下官这就去将孙千户请出来。”
  徐守业说着,正要步出大帐,那门帘忽地的一挑,钻进个昂藏的汉子,却不是孙绍宗还能是谁?
  叙州他向那楼知府拱手道:“楼知府,下官可真是久候大驾了!”
  那楼知府忙还了一礼,摇头道:“孙参议分明是上官,怎好以下官自称?”
  孙绍宗虽然交卸了顺天府治中的差事,可河北宣抚使司右参议的名头,却还一直挂着。
  而参议虽只是从四品,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却称得上是知府的上官。
  因此楼知府才有此一说。
  总之,这文化人就是麻烦,一个称呼还要计较许久。
  最后好不容易商量好,互称官职不论上下,孙绍宗这才寻着机会,问起了正事儿:“敢问楼知府,贵省的巡抚衙门,可曾把我要的人送到了?”
  “自然。”
  楼知府道:“巡抚衙门送来的向导共计八人,如今皆在帐外等候差遣——另有本省的山川地理图一箱,以供孙参议相互印证。”
  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笑道:“孙参议计划的如此周详,想来定能旗开得胜,只是眼下却苦了你,要担这一县的骂名。”
  “无妨。”
  孙绍宗断然道:“正所谓欲扬先抑,不敢担一县骂名,日后又怎好去争这一省的美誉?”
第583章
五溪州
  广德十一年十一月初一。
  在宜宾县休整了十余日的官军‘先锋’所部,终于拔营启程,向着蛮族肆虐的五溪进军。
  虽说官军的速度,比蜗牛快不了多少,愣是足足走了三日,才出了宜宾县境内,但这仍被视为府台老爷和县尊大人的功绩,在附近州县之中广为流传。
  而同样被流传出去的,自然还有官军的种种不堪。
  十月十三。
  讨贼先锋所部虽在路上极力拖延,终究还是进入了五溪州建川县境内。
  要说此地百姓早已苦蛮久已,闻的官军前来平叛,本该是奔走相告喜极而泣才是。
  然而宜宾县传来的消息,却让百姓们难以对这些京城来的少爷兵,产生多少期望。
  不过即便如此,仍是有一部分建川县的百姓,自发前往城外五里的接官亭,想要亲眼确认官军的实力。
  然而这一看,却是让百姓们大失所望。
  那官军论装备、论身量,倒是比本地的散兵游勇强出不少,但一个个臊眉耷眼精神萎靡,又松松垮垮连个队列都排不整齐,哪像是能打仗的样子?
  于是县衙官吏在前面接待,后面百姓已是骂声一片。
  有哪胆大些的,甚至连皇帝老子都牵连了进去——谁让这些怂蛋兵,都是来自天子脚下的?
  看来要想平叛,还是得指望云贵和川中的边军才行!
  只是……
  听说南疆六国也不怎老实,这边军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过来?
  却说接官亭西南,人群中一个矮壮的汉子踮着脚扫量了半晌,又把周围的骂声与抱怨灌了满耳朵,脸上便忍不住露出些轻蔑与欢喜。
  他一低头,对身旁戴着斗笠的同伴道:“萨多里,杂……”
  “说汉话!”
  那人却是急忙呵斥了一声,爱装汉子顿时警醒,忙压低嗓音道:“看来这些京城来的官兵,果然都是些废物,大头领白白高看了他们。”
  “先别急着下结论。”
  那戴斗笠的微微摇头:“大头领让咱们瞧仔细了,这刚看了几眼,能瞧出什么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