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884

  周谟这回倒少了些盛气凌人,满面堆笑的迎上来,拱手道:“若不是孙大人力挽狂澜,周某怕是早没安生日子可过了。”
  这显然指的是孙绍宗伪造皇孙一事。
  这事儿做得却说不得,孙绍宗忙一笑而过,先问了忠顺王的安,又将周谟请回了上首安坐。
  等他自己也在那主位上坐稳了,就开始小心试探起来:“不成想小女满月,竟还劳动了周长史大驾,实在是让孙某受宠若惊啊。”
  “何止。”
  周谟把手往上一拱,笑道:“连咱们王爷都惊动了呢。”
  说着,又顺势往两个礼盒上轻轻一拍:“这里面就有王爷一份心意在——啧啧,庶女过满月都能惊动王爷的,您可是这四九城里头一位!”
  这份殊荣,孙绍宗可半点不稀罕!
  听这意思,几乎已经可以确定周谟此来,是为了传达忠顺王的意思。
  因此孙绍宗忙又摆出一副惶恐的模样,起身道:“王爷的大恩大德,下官实在是无以为报,烦请周长史替我回禀一声,改日王爷有暇,下官必定亲往拜谢。”
  “亲往拜谢就不必了。”
  周谟笑吟吟的道:“只要孙大人是实心任事,对得起陛下和王爷的栽培,也就足够了。”
  说着,他却将身子往前一倾,神神秘秘的道:“对了,镇国府吴老封君突然辞世的消息,你应该已经听说了吧?”
  孙绍宗一听这话,哪还不知道戏肉来了?
  心下暗自提高了警惕,点头道:“昨儿就听说了,不过这位吴老封君年事已高,倒也勉强称得上是一桩喜丧……”
  “喜丧?”
  周谟嗤鼻一声:“这不早不晚,偏在陛下派人调查镇国府的时候,老封君就没了,孙大人难道不觉得这太巧了吗?”
  这话貌似应该是牛家兄弟来说吧?
  周谟身为忠顺王的心腹,难道还想替牛家喊冤不成?
  孙绍宗狐疑道:“周长史的意思是……”
  “永宁二年。”
  周谟没有直说,反而讲起古来,就听他掰着手指头,道:“距今也有小四十年了,当时太上皇初登大宝不久,朝堂上两位相爷争锋,搅的是天昏地暗人人自危。”
  “当时的御史中丞郭桓,因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身家性命岌岌可危,为求自保之下,这郭恒竟做出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兽行——他硬是将生身母亲活活药死,意图借丁忧之名离京避祸!”
  郭恒的事情在大周朝流传极广,甚至当初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也是由此而起——可问题是周谟忽然提及这事儿,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难道说……
  孙绍宗瞪大了眼睛,失声道:“莫非周长史是在怀疑,老封君的死并非意外?!”
  周谟轻轻一笑,端起茶杯吹了吹,不慌不忙的道:“周某可没这么说,不过要是孙大人有此疑虑,倒不妨着手查访一二。”
  他的确没有说出来,但脸上的表情,却分明是在告诉孙绍宗:你猜的没错,赶紧按照这个思路去查。
  这可真是够毒的!
  要能给牛继宗栽上弑母的罪名,也不用再查别的罪证了,直接就是千刀万剐的下场。
  看来忠顺王是迫不及待的,想让牛家彻底垮台……
  相应的,这事儿的风险也是极大,中间一个闹不好,就能把孙绍宗的身家性命赔进去!
  孙绍宗皱眉道:“兹事体大,若没个因由如何去查?当年那郭恒之所以会露出马脚,也是因为家人主动举报,才引来了朝廷的追查……”
  周谟插口道:“保不齐镇国府的奴才,也有人愿意出首呢。”
  保不齐?
  恐怕是早就买通好了牛家的下人吧!
  孙绍宗这下算是彻底明白了,忠顺王已经私下里把事情铺排好了,眼下只差他这个有‘神断’之名的人,把这事儿揭开、坐实!
  这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嘛!
  看来无论嘴上说的再怎么器重,忠顺王也不过是把自己当成了一枚棋子——哪怕是比较重要的棋子,只要主人打定了主意,也一样是当炮灰的命。
  若是一般的棋子,自然只能乖乖就范。
  好在孙绍宗如今也不比从前,手上并非没有抗衡忠顺王的本钱。
  “此事下官怕是有心无力。”
  就见他正色道:“太子殿下的案子一直也还没能查出蛛丝马迹,顺天府又一大摊子事儿,下官实在是分身乏术。”
  周谟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把茶杯往桌上一顿,怒视孙绍宗道:“你这是想拿太子压我们王爷?!”
  “不敢。”
  孙绍宗不卑不亢的道:“太子和王爷乃是至亲,下官为太子分忧,亦是为王爷解难。”
第510章
姐妹
  这可真是人欲静而风不止。
  送走周谟之后,孙绍宗不由得长叹了一声。
  因为在‘龙根案’出尽了风头,孙绍宗原本是准备韬光养晦一段时间的,那曾想还是免不了被牵扯到后续的争端之中。
  不过也难怪,眼下要说到查案子什么的,四九城里谁不是头一个想到他身上?
  只是如今虽然借太子的名头,避开了这一场凶险,可相对的,以后再想和太子撇清干系,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算了。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七八,要总是纠结起来没完,以后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孙绍宗自我宽慰着,暂时将烦恼抛诸脑外,就准备回后院继续享受天伦之乐,谁知到了门口,却见赵仲基又在台阶下面巴巴的候着呢。
  他不由得一挑眉:“怎么?还有别的事儿?”
  “回二爷。”
  赵仲基忙双手奉上一本小册子,解释道:“衙门里刚送来了最新的邸报,因二爷您向来看重此物,所以小人片刻也没敢耽搁。”
  这倒是巧了,左右离中午开饭也还有一段时间,正好拿这邸报消磨消磨时间。
  于是孙绍宗伸手将邸报接过来,顺势抖落开了,边扫量着上面的内容,边迈步向后院行去。
  略过头版的歌功颂德不提,第二版的时事要闻,就不禁让孙绍宗又皱起了眉头——湖广南部的五溪蛮族叛乱,一路劫掠百姓不说,竟然还把当地的宣抚使给杀了!
  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朝廷近来刚在川蜀云贵一带屯驻重兵,防备南疆六国可能发动的北侵,这怎么湖广又起了叛乱?
  不过说实在的,孙绍宗对于大周境内的少数民族造反,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奇怪的。
  当初元朝统治中原,蒙古人为了打压占据人数优势的汉人,故意抬高胡虏蛮族的地位,使得汉人百姓深受其害。
  因而大周建立之初,朝廷便反其道而行,对境内的蛮族很是苛刻——武将之妻不能有胡人血统,也是在那时候订下的规矩。
  当初大周国势强横时,兵锋所向无可睥睨,境内那些蛮族虽然遭到各种歧视,却也只能乖乖的忍受。
  可乖乖忍受,却不代表他们心甘情愿!
  所以近十几年随着大周国力衰减,那些蛮族们暗地里蠢蠢欲动,也就并不奇怪了。
  只是这些蛮子发动叛乱的时机,也忒巧了些!
  如果叛乱能被尽快平定,也还罢了;一旦迁延日久,或者干脆蔓延开来,肯定会影响到云贵川蜀等地的驻军,进而威胁到未来可能会爆发的战争。
  果然是个多事之秋啊!
  孙绍宗很是操了一番内阁的心,可湖广毕竟和京城隔着千里之遥,与他这个顺天府治中更是没有半点干系,因此他很快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其它的消息上。
  要说这邸报上,到底还是好消息居多,譬如说下面这一条:九省都检点王子腾以造船厂为饵,设伏重创东海巨寇前田伯光,击毙贼人近千、真倭百余,缴获辎重不计其数。
  根据其中透露的一些细节分析,王子腾应该是刻意让人散播谣言,声称朝廷的巨舰一旦下水,东海的真倭假倭、红毛番鬼,统统都要遭受灭顶之灾。
  同时他又刻意炮制出,造船厂防守松懈的假象,以便引诱海寇们先下手为强。
  看来王太尉其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只可惜被那什么前田伯光给逃了,否则就真称得上是大功一件了。
  正津津有味的看那文章里,附录的前田伯光小传,就听阮蓉嗔道:“老爷瞧什么呢,这么入神?在外面站半天也不说进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