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名侦探(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884

  妥妥的‘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能说’的既视感。
  这时候突然冒出个于谦,在殿试上明明白白的,把征讨高丽虚耗国力和如今朝廷的窘困联系在一起,广德帝表面上大发雷霆,心里指不定乐成什么样了呢!
  而广德帝登基十年有余,对朝廷的掌控力也早不是当初可比,高举轻落,保下个于谦还是不成问题的。
  虽说眼下必然要让于谦吃些苦头,可一旦太上皇撒手人寰,单凭今日这一篇策论,于谦就妥妥的前程可期!
  更何况于廷益本就是当世人杰,绝非那种一鸣惊人之后,便泯然于众的货色。
  故而想通了这一切,孙绍宗就有些闹不明白,于谦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歪打正着了。
  按照历史评价,写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主儿,敢犯言直谏也属正常。
  可要说这只是歪打正着,以于谦平日里的精明强干,孙绍宗能想到的事情,他难道就想不到么?
  因此孙绍宗当时,甚至生出了与贾雨村一般的感慨:过上几年,自己再见了于谦,说不定要恭称一声‘上官’了。
  当然,这还要看太上皇什么时候驾崩,万一老头和英国女皇一样是超长待机型的,反倒把广德帝给熬死了……
  “东翁?东翁!”
  孙绍宗一不留神陷入了回忆当中,被程日兴喊了几声,才算缓过神来。
  不过他这番心理分析,自然是不好告诉旁人的,于是便长叹了一声,惺惺作态的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自己闯下祸,也只能他自己去扛——毕竟本官也只是他妻子的族叔罢了,实在管不得这许多。”
  “也只能如此了。”
  程日兴也跟着叹了口气,心下暗自庆幸东翁与那于谦只是远房亲戚,还不至于被牵连进去。
  也是孙绍宗平日里表现的太过稳重成熟,一个22岁的人,说23岁的于谦‘儿孙自有儿孙福’,程日兴竟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等程日兴躬身退了出去,孙绍宗捏起那木勺,却无心再继续玩鸟儿了,正琢磨着该拿什么消磨消磨时间,好熬到散值回家,就见程日兴又折了回来。
  “东翁,外面来了个龙禁卫,说是什么津门府的百户贾善尧。”
  贾善尧来了?
  是调任京城了,还是负责押送那周儒卿进京的?
  反正不管是怎么回事,见总还是要见的。
  故而孙绍宗便吩咐道:“把人带进来吧。”
  不多时那贾善尧匆匆进来,那点头哈腰前面带路的,却不是刑名司里的杂役、小厮,而是赵无畏这个快班捕头。
  这厮莫不是……
  孙绍宗心中一动,身子却是纹丝不动,稳稳坐在那书案后面,等贾善尧上前大礼参拜,这才伸手虚扶了一下,道:“起来说话吧。”
  等贾善尧起身之后,他便问道:“你不在津门府待着,怎得跑到京城来了?”
  “回禀千户大人。”
  贾善尧恭谨的道:“卑职乃是奉了上命,押解人犯进京的——因是半夜出发,响午时便到了的京城,把人犯送到北镇抚司之后,卑职便赶着过来给大人问安了。”
  半夜出发?
  把人犯交到了北镇抚司?
  孙绍宗眉头便是一皱,挥手示意程日兴和赵无畏退下,这才问道:“你押解的人犯究竟是谁?”
  若那人犯是周儒卿的话,理应交由大理寺羁押才对,再说也用不着半夜出发。
  贾善尧方才没有明说,只是顾忌旁人在场罢了,而孙绍宗本身就算得上北镇抚司的高层,这事儿又算不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因此孙绍宗一问,他便也躬身道:“不瞒大人,卑职押送的不是旁人,正是那津门府同知赵梧桐。”
  “赵梧桐?”
  听到这个名字,孙绍宗又不禁微微一愣,诧异道:“难道他也卷入了周儒卿的贪弊案里?”
  “恰恰相反!”
  贾善尧苦笑道:“经卑职一番明察暗访,这赵梧桐正是当初偷换对联,揭发周儒卿之人!”
第278章
迎春归宁【上】
  时也、运也、命也。
  回家的路上,孙绍宗想起赵梧桐经历,依旧忍不住有些唏嘘。
  冒着风险揭露上司贪腐有错吗?
  当然是没错,甚至可以说大功一件!
  可悲剧的地方就在于,赵梧桐把这事儿摆在了外国使臣面前,让朝廷大大的失了颜面!
  虽说这未必是赵梧桐的本意,但朝廷看的是结果,又不是他的本意——故而暗地里派人追查降罪,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揭露直隶贪弊案,赵梧桐毕竟还是有功劳的,保住性命应该没有问题,至于能不能保住官位,那就要看上面对这件事究竟如何定性了。
  只能说,这厮的运气实在是差了些!
  一路感慨着。
  眼见到了孙府门外,就见大门外停着辆马车,瞧着似乎有些眼熟,却并不是孙家之物。
  孙绍宗便喊来了门房刘全,指着那马车问道:“这是谁家的马车?”
  “回二爷。”
  那刘全忙道:“方才荣国府大太太身边的丫鬟,突然坐着马车来了,正在后面和咱家大太太说话呢。”
  刑氏打发人来寻贾迎春?
  也不知究竟有什么事情要说……
  孙绍宗原本琢磨着要等到第二天下午,便宜大哥从城外轮值回来时,才能晓得那刑氏派丫鬟过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谁知回到后宅没多久,贾迎春便遣了个婆子来,央孙绍宗代替哥哥做主,明天一早让她‘归宁’回家。
  这归宁,指的是新娘子嫁人之后,到了一定的日子便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一来表示不忘养育之恩,二来也顺带诉说一下自己在夫家的境遇。
  按规矩,新郎也是要一起陪同前往的,不过主要目的并不是陪伴新娘,而是要带齐礼物,在归宁那日的午宴上酬谢媒人。
  时下流行的归宁日期,大多是选在三、五、七日,不过一般都是不怎么讲究的人家才会如此,稍微有些身份的都习惯满月归宁。
  孙家和荣国府,怎么看都属于‘有些身份’的,故而定下的归宁日期也是在满月那日,这怎得突然就要提前了呢?
  尤其这还正赶上,便宜大哥在城外轮值的日子……
  等仔细盘问过那婆子,孙绍宗这才了然,原来不是贾迎春想要提前,而是那贾赦忽然病了,特意让邢夫人派丫鬟传了话过来,说是想尽快见见女儿,省得留下什么遗憾。
  做父亲的这般说了,贾迎春又能怎么办?
  因此也只能硬着头皮,派人寻孙绍宗商量提前归宁的事儿。
  贾赦这话……
  听着就病的不轻!
  不过病的不是身体,而是他的脑子。
  为了追求‘扒灰刺激’,硬是把女儿卖给了鳏夫,现在却说什么身子骨不行了,想要提前见见女儿,免得留下遗憾——这不是脑子烧糊涂了,就是另有所图!
  孙绍宗来来回回在花厅走了几圈,忽然又问道:“大太太让你过来的时候,瞧着气色如何?可有什么不对劲的?”
  那婆子忙讪笑道:“奴婢算哪个层面上的,能劳大太太亲自出面交代?那些话,都是司棋姑娘转述的。”
  孙绍宗正有些失望,便听那婆子又道:“不过我瞧着司棋姑娘脸上,倒是颇有些恼意,也不知是跟谁。”
  那司棋脸上颇有些恼意?
  孙绍宗便觉自己的猜测八九不离十了,于是忙喊来赵仲基,好一番忙活张罗。
  话分两头。
  却说送走了刑氏派来的秋桐,贾迎春便紧抿着嘴,满面凄苦的坐在那秀墩上一言不发。
  “太太!”
  绣橘在旁边急的直跺脚:“听秋纹话里话外的意思,老爷分明是身边短了银子,想让您……”
  她微微一滞,又揪着帕子道:“您要是就这么空着手回去,以大老爷那脾气秉性,却如何肯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