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9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8/2132

  “那明天我派人来接你。”
  “不用,我自己去吧。”
  “好。”
  方胤站起身子道:“那我就不打扰你了。”
  “你外公的事情我听说张敖说了,人生老病死,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带来了一些补药。”
  “多谢方大人了。”
  “跟我就不必客气了。”
  王康知道,武威王让方胤来找自己,可能确实是承受的压力比较大了。
  来自各方各面的影响,毕竟是人言可畏。
  这一点,他也没有办法,而后王康就去忙碌了。
  外公身体不好,已经很难下床,但一直在床上躺着,也不是办法,王康就准备做一个轮椅。
  这样能够方便出行到外面。
  这个轮椅也算寄托了王康对外公的亲情,已经做了好几天,力求完美……
  到了中午也终于完成,这个轮椅基本跟前世的相同,只不过整体都是用木料做的。
  为了保证舒适度,后背坐椅等地方,都加装了厚厚的绒绵。
  将苏定方扶着坐了上去,王康笑着问道:“外公怎么样,感觉可还好?”
  “很好啊。”
  苏定方开口道:“这个轮椅很方便,很适合像我这样的老人。”
  “嗯,这样您想去哪里,我都能推着您去。”
  “好。”
  “那你推外公走走。”
  这个时候的太阳正是合适的时候,温暖也不毒辣。
  王康推着苏定方也就在府里绕走。
  “康儿啊。”
  苏定方开口道:“外公怕是没有多少时日了。”
  “您说什么呢?您还能长命百岁,等着平儿和安儿长大。”
  “行了,外公的身体自己清楚。”
  苏定方低沉道:“弥留之际,外公想给你一句忠告……”
  
第八百九十八章
对你的补偿!
  听到此,王康微微一滞,眼眶也略有些湿润,这算什么?
  当外公说出弥留之际时,他还是不免悲伤……
  “您说吧,我都听着。”
  “这应该也不是忠告,只是咱们之间,像以前那样的一次交流沟通。”
  苏定方似乎来了些精神。
  他坐在轮椅上,指着小径旁边的草地开口道:“看那些小草长的多么的翠绿,而它们也是生命力最盛的,只要没人去迫害它们,它们能够安然的活到秋天,无论是风吹雨打,它们都能够承受而不倒。”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吧?”
  “我知道。”
  王康点了点头道:“因为它们柔软,风往哪边吹,它们就往哪边倒……”
  “道理你都明白。”
  苏定方开口道:“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很多事情,都懂,也都清楚,但你就是不愿意去做。”
  “孩子,记住外公跟你说的几个字,过刚易折,过柔折糜。”
  “外公从你大婚的时候去阳州见到你,就知道了你的性格,你这孩子,太刚了!”
  “外公是老了,但不是老糊涂,你在上京城现在是什么状态,外公也都了解,你做了什么,外公也都清楚。”
  苏定方似在追忆的道:“外公从及第一直做到翰林学士,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官比做学文更难!”
  “或者说做官其实就是一门学问。”
  “你屡次做出了僭越之事,赵皇对你依旧包容……”
  “是因为怕你吗?”
  “当然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你毕竟现在掌有军队,掌有权势。”
  “武威王还请你去做军机大臣,哪怕是你提出了近乎无理的要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你有用!”
  “过刚易折。”
  苏定方低沉道:“刚并不是什么坏事,儒家文人风骨就是一种刚,但同样过尤不及。”
  “这个度要掌握好!”
  “权盛是危机。”
  “你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权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周边众敌环绕,因为你的强,而给别人带来了危机,这是相互的。”
  王康听着也不由的点头。
  外公并不是普通的老人,他经历过朝堂变迁,官至翰林学士,耳濡目染,也能理会到很多东西。
  这一番话,都是一生为官的经验,可以说对他也有很多的提点。
  经历战争回归,让王康心态出现了转变,也更有了些底气。
  在这种情况下,让他有种目空一切的感觉。
  没顺着自己来,或者让自己特别的厌恶,很多时候就不会不顾一切,不考虑后果……
  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
  “你这孩子看起来待谁都和和气气,但其实你心中的傲气,比谁都高!”
  苏定方开口道:“在整个赵国能入你眼的人恐怕不会超过三个。”
  “这似乎是一种优越感,外公也说不太清楚,但确实存在。”
  听到此。
  王康猛然征住。
  没想到这么长时间,最了解他的人,竟然是外公。
  看得他,真的是很准。
  王康确实心高气傲,也有极大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是从何而来?
  当然因为他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他是穿越来的。
  作为穿越者,来到这个封建的架空时代,思想就不是一个层次,这当然会有优越感……
  “康儿,你记住了,时时刻刻都要有一份敬畏之心。”
  苏定方接着道:“对敌人,对这个世界,这样你才能走的更远……”
  王康镇重道:“多谢外公教诲,我必然谨记在心。”
  这并不是糊弄的答应,而是发自内心。
  外公的这一番话,让他确实是心中明悟,受益良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8/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