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2132

第五百四十章
情势复杂!
  风安城的守军反应相当的迅速,很快围靠而来,大约百人,利刃在手,兵锋直指,就连城墙之上的弓手,也已经拔箭……
  也在这一刻,周青,暗卫统领匕附,跨出一步,挡在王康身前!
  其后暗卫,紧随而来,将随身携带的兵器拿出,两当对峙……
  王康却没什么反应,他示意周青二人让开,来到之前,打量着周边兵卒。
  这些人都穿着赵国统一的制式盔甲,所执的都是长枪,但他们的盔甲,都有些破旧,有的甚至还布满了划痕。
  尽管如此,但他们的眼神却没有丝毫的波动,没有丝毫的表情,更有一种肃杀之气!
  精锐!
  王康一眼就看出来,这些兵卒都是经历过真正战场撕杀存活下来的,精锐之士。
  他暗自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真面临战事,便可直接迎敌,不至于手足无措……
  但王康也注意到一点,在这些兵卒的胳膊上,都缠裹着一条白布,每人都有。
  这种情况说明,在他们军中,很可能是相当重要的人去逝了!
  全军祭奠,那只能是军中主将!
  莫非是以前的风安城城守?
  王康来前,就听说过原来的风安城城守,邓忠。
  此人是一个老将,长时任职风安城城守,历经百战,守护边陲,可以说邓安城的守军,是他一手建立!
  但他已经老迈,不力支撑,莫非在这个时候已经逝世?
  “希律律!”
  就在这时,一道重踏的马蹄声响起,打断王康的思绪。
  从城门里,一骑走出,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虎目睽睽厉喝道:“来者何人?带这么多精干护卫,意欲何为?”
  “大胆!”
  这时周青道:“见到我家少爷,还不下马说话?”
  “少爷?”
  徐盛打量着王康,穿着精致,又有种贵族之气,出行还带着这么多护卫,可能还真是富家少年……
  不过也不一定,现今局势紧张,什么可能都有。
  想到这里,徐盛冷声道:“少爷当这里是什么地方?游览之地吗?快快离开,否则后果自负!”
  “少爷?”
  匕附眼中闪着冷芒,做着请示,对王康如此不敬,他自然不平。
  王康吩咐道:“周青,把文书给他看。”
  “是!”
  周青从怀中取出一个薄册,直接投向了周盛。
  徐盛伸手相接,好奇的打开,逐字而看,这是一份任命文书,不但有兵部签字,还有军机处盖章!
  “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新任城守?”
  徐盛恍然,朝廷要新派城守过来,他也知情,但没想到会这样?
  一个弱冠的富家少爷?
  莫非又是贵族子弟?
  肯定是了!
  这么年轻,肯定是走关系到来,到了战时捞取战功,加官进爵,这是贵族向来的套路。
  战事将起,就算是捞战功,也不应该来这里,这不是儿戏吗?
  王康淡问道:“怎么?这任命文书有假?”
  这一声也将徐盛的思绪拉回,回声道:“文书是真。”
  “既然是真,还不下马?”
  听到此声,徐盛尽管心中不平,但也无奈下马,来到王康身前,躬身而拜。
  “见过城守大人!”
  “城守大人?”
  看到这一幕,周边围靠的兵卒面面相觑,跟徐盛都有同样的心思。
  这么个年轻人,竟然是新上任的城守大人?
  这是……开玩笑吗?
  尽管如此,他们也都将手中的武器放下……
  王康也不理会他人所想,又是问道:“姓名,职位!”
  “风安城守军百人将,徐盛!”
  王康紧接着又问道:“为何你们都在胳臂裹缠白布?”
  “城守大人日前故去了。”
  徐盛说完之后立马反应过来,这样说有些不妥,又是道:“是前城守大人。”
  王康也没在意,又问道:“是何原因?”
  “年长不支。”
  王康直接道:“带我去祭拜!”
  听到此,徐盛略微一滞,而后站直道:“是!”
  到来先祭拜,这是他所没想到的,按照他的估计,这位富家少爷,长时赶路,此刻身上也有些不净。
  应该是让他安排住处吃食。
  却不想是先祭拜老城守,这让徐盛对王康改观不少……
  王康也没多说,不管是出自什么原因,他都应当如此。
  邓忠老将守卫风安多年,历经百战,这是基本的尊重。
  而后徐盛前面带路,王康跟随。
  灵堂并不是设在城内,而是在城外军营,离风安城也并不远。
  路上王康也跟徐盛了解了些风安城的兵力部署情况。
  风安城,常驻守军万人,步兵七千,骑兵三千!
  这个数字,已经出乎王康的预料,尤其是三千骑兵,更是难得。
  赵国本就不产马匹,马相当的珍贵,再训练成大规模的骑兵,更是艰难。
  马的来源就是一个问题。
  因此赵国的主力一直都是步兵卒。
  常备守军万人,这个人数不算多,但也比他预想的要好很多。
  而且都是成型的军队,可以说他是捡了个现成。
  王康问道:“三千骑兵,从何而来?”
  “是邓大人之前跟草原游牧部落买的马,组建成骑兵。”
  徐盛又是道:“三年前越国跟我国发生战争,当时我们风安城守军也是出战,损伤惨重。”
  “后经邓大人三年发展,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那军费呢?”
  “军费一部分是来自本城的财政,还有一部分来自兖州的拨款。”
  徐盛说着又是恼怒道:“但拨款军费已经两年未曾下发,而风安城也不断减缩,弟兄们,已经半年未发过军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