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18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0/2132

  正是神机营。
  火枪队,神机大炮等多种先进火器会正式露面,展现威力。
  这是第一次正大光明的出现,摆明了王康就是要彰显武力!
  是给天下人看的,也是给盟国看的。
  王康要组建一个统一式的联盟,他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震慑,也是说明,实至名归!
  一列列形状狰狞恐怖的神机大炮摆了出来。
  谁都知道,这种武器在对楚战争中大放异彩,而今终于不在遮遮掩掩……
  新朝当立。
  对王康而言,今天会是忙碌的一天,因为有很多必要的流程。
  第一步,祭拜天地。
  在王康看来,这是最没有必要的一步,但也是必须的一步。
  其目的,就是求得天地的授权。
  天地最大,若是没有这一步,会让人们觉得不敬畏天地。
  第二步,祭拜太庙,也就是祭拜先祖。
  太庙是新修的,因为时间紧迫,还没有达到最好的程度,只能后来继续完善。
  祭天告祖,是皇家各项仪式必不可少的步骤,之后就是祭拜社稷。
  正所谓,江山社稷。
  刻一个石刻的牌位称为石祖,代表着土地,谷物。
  反正就是走过场。
  宫外的事情结束了,今日的王康穿着一身褚黄色的龙袍,龙袍上并绣有九条龙,间以五色云彩。领前后正龙各一条,膝部左、右、前、后和交襟处行龙各一条,袖端正龙各一条。
  他穿的龙袍跟原楚国的龙袍不同,而是有了很大的改变。
  王康废除其余五冕,只用衮冕,他本身气质出众,在这一身装扮的加持下,恢弘大气,贵不可言!
  接下来就是接受百官朝贺。
  到达奉天殿,开始响第一通鼓。
  原本的主殿,已经被王康改名了。
  鼓声结束,百官整理好自己的朝服,然后开始第二通鼓,文武百官按照品级排好顺序。
  值得一提的是,百官朝服也被王康修改,以体现新朝新气象。
  更偏向于明朝时期,但也有所简化。
  等到第三通鼓结束,文武百官,按照顺序进入,就位,这时王康穿好衮冕服上御座,然后开始奏乐。
  乐声结束由卷帘将军将珠帘卷起,尚宝卿将玉玺放到案上,拱卫司鸣鞭,随之乐声大作,引领百官向拜位走去,到了位置以后,乐声停止……
  整个过程相当繁琐。
  但也是这样,才能体现皇帝威严!
  高坐在皇位之上,看着下方百官拜礼,王康的心境也有些不同了。
  简单说这就是个位置,但却代表着无上的权利,受多少人追捧,受多少争夺……
  当真正的坐到了这里,王康更多感觉到的是责任。
  这是一副重担,将从此压在身上,这个国家的兴亡,城民百姓的富足等等……
  这是他的责任,是他的义务。
  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此前,王康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皇帝,当初为了统一北方草原,他成为了草原王。
  那时就有很大的权势,可他没有留恋,都安顿好之后,他就做了甩手掌柜。
  位置重大,责任重大。
  他最初的梦想依旧是做一个逍遥自在的败家子,可事与愿违,在相反的路上越走越远。
  家族危机四伏,外界麻烦不断,无奈只能走上崛起之路!
  他已经崛起了,都成为皇帝了。
  回想起来,感慨颇多。
  在这一瞬间,王康思绪翻飞……
  “出笏,俯伏,兴”
  赞礼高唱的声音打断他的思绪,百官再来一次四拜礼,到了这里朝贺才算完成。
  按照流程,接下来也是一个重要仪式,那就是册立皇后太子。
  可这个仪式被王康取消了。
  他有三个女人,每一个都不想冷落,可皇后只能有一个,这样就会分出大小,所以王康还在想着中和解决的办法,至于太子更是为时尚早。
  反正只有两个儿子,也不会有那么的事情。
  这些都是过场,还有最重要的一步,颁布即位诏书,定国号,宣年号,正式即位……
  
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新朝新气象!
  大陆历,七百二十八年,十月十二日,王康登基称帝,定国号为秦,定年号为开明,定都寿春,称开明皇帝。
  这也意味着大楚正式覆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王朝,大秦!
  对很多人来说,都不理解为什么王康会定这样的国号,似乎怎么联想都跟他不搭边。
  至于开明这个年号,也有模棱两可之意,这是一个普通的年号,一点都不显得霸气郑重。
  可他们不理解的是王康的想法。
  开明,即通达事理,思想不守旧,这也是王康首要做的事情,将原本大楚所有的各种制度,各种毒害思想全部推翻!
  这是一个全新的王朝,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变,人们注意到在登基大典时,王康所穿的龙袍,样式已经变了。
  这还包括大臣们的朝服,一些基本的礼节等等,都有了改变。
  基本上难以找到以前大楚的影子。
  这可以理解为,王康是为彻底消除原本楚国的痕迹,而让人们彻底的接受新朝。
  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变革。
  彻底纯粹的变革。
  在登基大典中,有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任命百官。
  人们发现,整个官员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跟原来的楚国完全不同。
  王康多番综合,采用了二府三省六部制。
  二府即政事堂和枢密院,一为行政,二为军事。
  政事堂包括,中书,尚书,门下三省。
  中书省拟定政令,门下审覆封驳,尚书省涵盖六部,是属于政务执行机构。
  枢密院主管军事,负责军令调动及高级官员的任免等,但也不是绝对,还有兵部负责后勤事务和管理地方的厢军;吏部负责武官铨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单独的机构为御史台,分为三院,台院,殿院,察院,主要负责对百官的监察……
  这样的政治体制很明显,加强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利分散,相互制约等。
  在这一方面,王康也不能免俗,建立新朝,登基为帝,一切都不是儿戏了。
  该注意的,该考虑的必须要完善。
  同时,因为部门增多,会有很多的官员空缺,事实上在登基大典上只任职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空缺待定,也就是说,任用了你,但你不一定能坐稳,具体还要看你在位置上的才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0/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