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酋长(校对)第3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7/459

  “当然,整个计划也不是完全没有执行落地的可能,但对团队的执行能力要求极高,而且还要能得到地方的全力配合,”丁肇强补充说道,“华茂联手新钢联接下卡特罗钢铁厂,韩少荣多少有些自知之明,还能坚持以新钢联的团队为主导,至少能叫钢厂的运营不出什么乱子,但现在为了某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又跟埃文思基金会联手去搞这个工业复合体,就有些扯淡了——我看曹沫传回来的资料,埃文思基金会在几内亚湾及非洲其他地区,扎根那么深,合作之初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坐坐下来商讨事情,要是事情遇到一些挫折,他们还会有耐心不将整件事的主导权抢过去?当然了,我刚才也说了,东盛在这事里的话语权很低,一切都看余晋杰怎么想了。东盛这点股份再有小半年就解除封锁了,实在不行,到时候直接撤出来就是了……”
  丁肇强做实业,当然清楚团队的重要性。
  而他也是一个相对强势的性格,性格强势都有难以自制的控制欲,早初他跟曹沫及天悦的诸多矛盾,以及东盛陷入债务危机,跟他的性格多多少少都有着关系。
  后面虽然是迫于形势,跟曹沫和解,但丁肇强自己也反思很多,也就很清楚埃文思基金会在几内亚湾那么的根深蒂固,到时候克制住不去争抢这个工业复合体的主导权会有多难。
  这必然会导致运营团队的混乱、失控。
  很多大型联合性质的工业、工程项目最终黄掉,跟市场环境的关系不大,反而是这种因素居多。
  “余晋杰也是老江湖了,不会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看不明白。”钱文瀚说道。
  “我看余晋杰刚才与韩少荣在一起的样子颇为亲热,也许韩少荣想到什么能隔离风险的办法说服余晋杰了吧……”曹沫说道。
  “哦?”丁肇强、钱文瀚他们都有些迟疑,他们刚才都没有亲眼看到余晋杰与韩少荣的样子,但他们这时候也绝不可能再轻视曹沫的观察力,问道,“他们有什么办法隔绝风险?”
  “余晋杰真要是被韩少荣说动心了,隔绝风险的办法还是有的,”葛军沉吟说道,“韩少荣目前以华茂投资为核心,外围注册了一批公司。这些公司的法人代表、投资股东,都不再是韩少荣或正在华茂任职的高层管理人员,而是由几名从华茂离职的高层担任,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些都是韩少荣控制的公司——韩少荣目前通过这些公司介入证券市场的资本运作,一方面能绕开监管,另一方面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韩少荣能及时进行切割,避免风险债务链传导到华茂投资头上来。韩少荣与余晋杰倘若想联手埃文思基金会推动勃索铁矿-卡特罗钢铁厂这一工业复合体的建设,又不想由华茂及新钢联承担这一巨额投资所蕴藏的风险,比较容易实现的做法,而且以韩少荣的风格,就是以较低的成本在香港拿下一个壳公司,两家将西海钢铁的资产装进这个壳公司里,然后以这家壳公司举债,以完成对整个项目的增资……”
  葛军对韩少荣研究最深,同时还熟悉各种资本运作的套路。
  经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韩少荣、余晋杰十之八九会这么做,这特么太符合韩少荣的风格。
  且不管勃索-卡特罗钢铁工业体复合体能不能做成,韩少荣通过壳公司的资本运作,就能先赚上一笔,最终要有什么风险,也都由壳公司承担。
  韩少荣用这种办法能说服余晋杰也就不叫人意外了。
  他们之前预测余晋杰会拒绝,主要也是考虑到勃索-卡特锣钢铁工业复合体一旦发生难以意料的风险,会牵累到新钢联的主营业务。
  要是韩少荣用这种方法将风险跟新钢联隔绝开,甚至还拉余晋杰在壳公司的资本运作中先共同赚上一笔,余晋杰为何要拒绝?
  华茂目前还是新钢联的第二大股东,也从没有干涉过余晋杰对新钢联的控制,余晋杰多多少少要卖韩少荣一个面子。
  而新钢联的其他股东,虽然不能从中分到一杯羹,但只要没有大的风险,有几个人会坚决的站出来反对作为新钢联第一、第二股东的余晋杰、韩少荣?
  东盛这时候的反对,就变得更微不足道了。
  “要不我找张朝阳打听一下,看到底是不是这回事?”沈济问道。
  张朝阳是新钢联的副总裁,卡特罗钢铁厂的运营团队目前是归他分管,余晋杰倘若跟韩少荣达成协议,必然要先知会张朝阳——张朝阳是他们绕不开的一个关键人物。
  沈济跟张朝阳一直有着不错的私交,最初也是沈济推荐曹沫找张朝阳谈卡特罗钢铁厂项目,但最后被华茂截胡,也不是张朝阳能控制的事。
  “好啊,打听清楚也好!”曹沫说道。
  沈济翻出蓝牙耳机戴上,一边与众人往雪茄房走去,一边拨打张朝阳的电话。
  众人在雪茄房里坐下,也能听见沈济跟电话那头的张朝阳在说什么,看得出张朝阳开始并不想将所有的事对沈济和盘托出,但沈济直接点破韩少荣可能会有的计划,张朝阳在电话那头才吐起苦水来。
  “葛总还真是神了,真是韩少荣肚子里的蛔虫啊,”沈济拉了耳机,笑着说道,“目前他们的计划,还真是想在香港拿下一家壳公司——港股有无数仙股,拿下一家壳公司成本很有限,我甚至怀疑韩少荣在香港手里早就已经有几家壳资源了。韩少荣很显然已经说服余晋杰了,余晋杰昨天夜里就将新钢联几名高层找过来谈这事,所以张朝阳已经知道了这事。不过,张朝阳以及其他几名高层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意见……”
  张朝阳以及其他几名高层有意见,曹沫、丁肇强、钱文瀚都不难理解。
  余晋杰所经营的钢铁厂被新钢集团合并后,余晋杰在新钢联持股比例很低,新钢联的高层主要来自之前的新钢集团,并非余晋杰的嫡系。
  在后续一系列的改制过程中,市里逐渐放弃对新钢联的控股,余晋杰对新钢联的持股才逐步提高,但一直到零七年初新钢联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余晋杰对新钢联的持股才超过30%,成为实际控制人。
  所以余晋杰跟新钢联的现有管理层多多少少有些貌合神离。
  整件事看着对韩少荣、余晋杰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新钢联的管理层却没有那么蠢。
  风险就算能用壳公司进行隔离,但韩少荣、余晋杰想要从头到尾都掌握住勃索-卡特罗钢铁工业复合体,并将其运营好,不仅不能将现有的团队撤回来,还要更大规模调派管理及技术力量过去,甚至需要更高层过去坐镇。
  这除了会分散新钢联现有的管理及技术力量外,更关键的谁愿意过去?
  不要说没有人愿意过去,之前去的团队也必然会强烈要求回国。
  余晋杰、韩少荣他们的投资风险是隔绝掉了,甚至还能先赚上一笔,但中低层管理及技术人员呢?
  他们没有资格从资本运作里分一杯羹。
  他们在新钢联有着稳定的职位、收入,没有大富大贵,却也生活、家庭稳定,被派到德古拉摩,也是服从集团的统一安排,满心想着熬三四年就能轮换回国内。
  实施新的方案进行风险隔离的话,西海钢铁就要跟新钢联进行切割,这些派遣员工实际也就要从新钢联切割出去。
  勃索-卡特罗钢铁工业复合体做成了,他们继续坚守海外还能拿一份高不了多少的高薪,勉强还能说得过去,但要是做失败了,他们个人所承担的风险就大了。
  当然,余晋杰、韩少荣真要强行推动相关方案,中下层管理及技术人员除了辞职离开,能反抗的余地很有限就是了,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会选择妥协吧?
  “听得出张朝阳的怨气非常大啊,现在负责卡特罗钢铁厂运营的团队,都是张朝阳带出来的人,余晋杰、韩少荣真要推行这一计划,张朝阳很难对这些人交待。他昨天就跟余晋杰大吵了一顿,但他并没有能力反抗余晋杰、韩少荣的决定,”沈济看向曹沫问道,“你要不要找机会见一见张朝阳?”
第四百五十九章
格局
  “纯粹想搅局的话,我这次回来可以见张朝阳,但什么计划都没有,张朝阳他这时候见我就完全没有什么好处,”曹沫将雪茄灰烬像雪似的弹落到金属大烟灰缸里,看向丁肇强,“东盛想在几内亚湾做钢材吗?”
  曹沫这时候见张朝阳,甚至要将张朝阳连同他的团队都直接从新钢联挖出来,是能给韩少荣、余晋杰他们制造足够多的麻烦,而他们对韩少荣、余晋杰之流下手也无需留什么情面,但将张朝阳及他的团队挖过来,总得对他们进行安排。
  倘若纯粹是为了搅局,为了坏韩少荣、余晋杰他们的事,最终将张朝阳以及他手下几十号人的人生命运不负责任的随意摆弄,就多少有些操蛋了。
  这种事不要说曹沫了,丁肇强、钱文瀚他们也干不出来。
  而说到进军钢铁行业,国内显然已经错过最佳的时机,甚至他们都能预料到钢铁产业在未来几年会发生严重过剩,国内最顶尖的钢企,竞争都会残酷起来,但在非洲建造钢铁厂,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曹沫三年前拉着沈济、张朝阳为接盘卡特罗钢铁厂的事积极奔走,丁肇强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当时董成鹏还执掌和熙产业投资基金,专门写出一份报告交给丁肇强。
  首先几内亚湾亚乃至整个非洲地区,仅南非、埃及有生产工艺相对先进的钢铁厂,但产能有限,不能满足整个非洲大陆的市场需求。
  同时钢铁工业上到一定规模之后,内部能同时建造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对外部的需求,主要是交通及基础劳动力的供给——这使得钢铁厂的建设能一定程度上摆脱当地落后经济水平的限制。
  所以说,在非洲投资钢铁厂,是有颇为可观的盈利空间。
  而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欧美各国各种“威胁论”有抬头的趋势,可以预见欧美各国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出口限制会日益严厉,但在几内亚湾建钢铁厂,不仅出口限制会更低,能享受更低的关税税率,距离欧美市场更近。
  当时的东盛不仅对新钢联接盘卡特罗钢铁厂投了赞同票,甚至有意通过和熙产业投资基金,增加持股份额。
  当然,后面一系列变故发生,很多事都违背了初衷,丁肇强也就没有再考虑过这事。
  现在东盛将重心转移到地产业务上,东盛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甚至还将棕榈油业务剥离出来跟天悦进行整合,除了传统的粮油业务,也就保留电解铝及铝型材业务。
  零九年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楼市再度火热起来,令电解铝及铝型材业务利润颇为可观,但丁肇强也已经意识到国内电解铝产业已经整体过剩了,后续的重点是优化生产、资源整合以及研究、开发利润率更高的高精尖产品。
  一定要从东盛整体产业布局上来讲,丁肇强是不愿意介入钢铁厂投资的。
  不过,就算不提韩少荣曾险恶算计丁家的旧账,现在他们几家关系日益密切,曹沫一定要跟韩少荣、余晋杰过不去,要在几内亚湾跟埃文思基金会打擂台赛,阻止赛维义家族对乌桑河铜金矿有觊觎之念,东盛能袖手旁观吗?
  “东盛主导的话,怕是没有这个精力,要不你就索性放到天悦实业的框架下筹划这事,看有没有可行性,没有必要另搞个一摊子。”丁肇强很直接说道。
  在棕榈油压榨精炼以及种植园资产整合之后,东盛对天悦实业的持股将提高到8-10%左右,钱文瀚的新鸿投资也将维持在10%左右,在天悦实业的框架下,筹划在几内亚湾兴建钢铁厂,一来大家都共同承担了责任,利益通过天悦实业这一平台更进一步的捆绑在一起,另一方面曹沫他自己正有计划将他在几内亚湾更多的产业及资产装入上市公司里。
  “你们硬要拉上我,我是无所谓啊,关键还是要建在哪里,怎么建,规模建多大?”钱文瀚笑着说道。
  “要建就放在科托努!”曹沫从烟灰缸里撮起烟灰,在桌面勾勒出几内亚湾的形态出来,说道,“贝宁族群单一,没有那么复杂尖锐的群族矛盾,使得政局相对稳定,以及我近期重点加强在贝宁投资的产业布局就不多说了——几内亚湾位于大西洋的东海岸,是一个相当标准的直角拐弯,贝宁的科托努-波多诺伏,就位于这个直角拐弯的拐点上,佩美与德古拉摩位于两边上。阿克瓦的芒巴铁矿位于阿克瓦首都佩美的东北部,距离佩美港有一百三十公里,但因为几内亚湾的地理形状特点,芒巴到科托努的距离却要更近一些,直线距离都不到一百公里,地形还相当平坦,绕开软地基的雨林区——”
  “你是想暂时先在科托努建一座中等规模的钢铁厂,时机成熟了,可以在芒巴与科托努之间修建一条铁路衔接起来,一方面将芒巴的铁矿送进钢铁厂的炼炉,另一方面将科托努港作芒巴铁矿出海的一个中转站使用,完美的将佩美港绕过去?”钱文瀚说道。
  “除了这点之外,你们看乌桑河铜金矿所在的德雷克,位于芒巴与佩美港之间,你们能想到什么?”曹沫问道。
  “克鲁诺、芒巴前往佩美港的铁路,被铁矿石车厢以及油罐车塞满,以致腾不出太多的运力供位于这条铁路中段的乌桑河铜金矿将更多的铜精矿出海。不过,这条铁路从东往西接入佩美港运输需求是满负荷的,但从西往东是空的——这也意味着芒巴与科托努之间修建铁路,乌桑河铜金矿也就可以从芒巴中转,运抵科托努港,”葛军习惯性的皱着眉头,说道,“而从政治上说,芒巴到佩美的铁路是完全受阿克瓦制约,甚至阿克瓦铁道部门的官员,就能指手划脚,但芒巴到科托努建成就是国际铁路,则受阿克瓦、贝宁两国共同监管,谁想要在这条铁路动手脚,要考虑的问题层次就要严重得多了——甚至将来这条铁路可以接到德古拉摩。当然,更关键的,这条铁路理应由贝宁政府出面组织修建,筹资就要容易得多……”
  目前国家进出口银行每年对非洲有大量的基建贷款援助额度,但这个贷款需要非洲的国家政府出面申请,并以国家信用背书,同时还需要交给中资企业,最好是国资背景的央企承建。
  当然,曹沫想要推动贝宁政府承建这条铁路,就得让贝宁政府看到这条铁路的重要性以及足够的经济价值来——毕竟贝宁政府将来要用国库收入,去偿还本金跟利息的。
  在科托努修建钢铁厂,先可以通过佩美港中转,将芒巴铁矿运往钢铁厂的炼炉,而直接在科托努着手钢铁厂建设,贝宁国内稍有远见的政要,就能看出芒巴-科托努铁路的重要性——不能忘了弗尔科夫石化集团正筹划在科托努建设一座炼油厂,可以通过这条铁路,将阿克瓦克鲁诺油田的原油用油罐车运抵科托努炼油厂。
  其实这里面资金来源不是什么大问题。
  曹沫目前在天悦投资、伊波古矿业等账户里囤积有十一二亿美元的现金,还额外掌握大西洋银行这一金融机构的相对控制权——为一条容易修建、投资有限的慢速窄轨铁路筹措三四亿美元不是问题。
  甚至后续在科托努港新建一座深水滚装码头,额外多筹两亿美元,此时已经难不到曹沫。
  更关键的还是要由贝宁政府出面推动这条铁路的修建,使贝宁的国家力量成为天悦对抗赛维义家族及埃文思基金会的一枚重要筹码。
  “弗尔科夫石化集团已经决定在科托努启动炼油厂的建设,这条铁路修成,阿克瓦克鲁诺油田的油罐车也可以直接驶入科托努——钢铁厂也可以视作一枚筹码。倘若新海金业能与伊波古矿业合资在科托努兴建一座六万级铜冶炼厂,我相信天平应该就能彻底倾斜过来了。”曹沫将三撮烟灰弹落在桌面示意科托努的方位上,盯着丁肇强、周深河、钱文瀚他们。
  “你丫的会不会刚才压根就没有遇到韩少荣,从头到尾就想着套我们几个老家伙啊?”钱文瀚深表怀疑的问道。
  就钢铁炼化等基础重工业而言,百万吨级的年产能算不上大,六万级吨的铜冶炼厂也仅仅是就此消化乌桑河铜金矿第一矿场的产能。
  然而,三个项目加在一起,投资超过十亿美元,对贝宁这个人口不足五百万、国民生产总值仅六十亿美元的小国而言,意义非可小可。
  这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将直接获得20%的巨量增幅;考虑到一系列的释放效应,有可能使贝宁这个国家的工业规模直接增加一倍还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7/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