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酋长(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459

  不用三个月时间,华宸皮卡原销售、售后团队就有一半人主动辞职,半年后整个团队人数就剩下最初时的四分之一,连遣散费都节省下来了,但剩下的人员才算是真正融入天悦工业。
  在经历这个过程之后,一部分人员才得以陆续回国,参与国内市场销售体系的建设;冯磊适应了非洲艰苦的工作环境,反而感受到一种国内体验不到的激情,则跟另一部分人员则继续留在非洲,在天悦工业在几内亚湾沿岸各国所设立的销售维修中心里工作。
  冯磊作为阿克瓦销售维修中心的一名中方技术主管,恰好分管阿克瓦佩美以南地区的市场工作。
  曹沫之前一直都竭力避免卷入阿克瓦的族群斗争中去,谢思鹏、卡布贾、勃拉姆、加隆·坦格里安等高层人物,自然不可能跟坎特族政要有什么接触。
  现在明面要跟胡安·曼塔尔及民主促进阵线“保持”距离,甚至要带有“怨气”的保持界线,又不能在阿克瓦随便找个居间人联络,曹沫想跟坎特族温和派领域阿萨莫·吉安建立联系,就有些抓瞎了。
  内部询问了一番,却是天悦工业在阿克瓦的一名普通销售、售后技术主管,因为工作缘故跟吉安家族有过几次接触,便紧急找到达荷美来,负责联络工作。
  曹沫不想再规避阿克瓦的族群斗争以免自己显得太软弱,但同时也不可能太过赤裸裸,激起阿肯族人的普遍反感。
  因此这次造访,无论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是一次商务访问。
  是因为旗下伊波古矿业及科奈罗食品等企业接下来会重点投资达荷美,曹沫才借这次阿克瓦之行,“顺路”拜访一下达荷美的第一政要家族。
  虽然相比较其他进入非洲市场的欧美巨头,天悦系的体量还有点小,但具体到零六年之后才推行政治变革、重新打开外国资本进入道通的阿克瓦国内,天悦系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累积在阿克瓦投资五亿美元,则当仁不让是阿克瓦第一海外资本。
  短时间也不要想有哪家巨头能在阿克瓦超越天悦。
  毕竟就算欧美巨头能在阿克瓦拿下规模更大的油气开采项目,也需要在建设中才能将资本一点点释放出来。
  赛维义发动政变后,在长达十年的军事独裁统治期间,虽然将一部分族群矛盾转移到殖民者后裔群体头上,但对坎特族人也没有少打压。
  即便进入民选时代,阿克瓦除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以及军方,坎特族人的占比明显过低外,更为严重的就是经济上的压制。
  这些年阿克瓦国内有限的工矿业发展,除了首都佩美港外,都是重点建设阿肯族人占据主导地位的北方省。
  而同样有着优质港口、矿产资源的达荷美等东南部地区,因为坎特族人占据主导地位,阿克瓦有限的中央财政几乎就没有往这边倾斜过一毛钱。
  曹沫他们进入达荷美,几乎都看不到一家稍像样些的加工业,电力供应完全依赖于仅相距四十公里的佩美港火电厂,但市镇正常的供电时间仅五六个小时。
  而这五六个小时的供电,又多集中在深夜。
  道路交通更是糟糕。
  阿克瓦进入民选时代,坎特族人在达荷美等地区虽然通过地方选举,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地方也获得相当的自治权。
  不过,除了规避族群斗争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达荷美等地供电、交道、供水、通信等工业配套实在太弱了,达荷美地区即便这两年也努力想吸引外国资本进入,却是没有什么成效。
  伊波古矿业、科奈罗水泥、天悦工业、科奈罗食品等一干在阿克瓦已经赫赫有名的企业,幕后最大的投资人造访达荷美,吉安家族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也给予最高规格的接待。
  坎特族人早年受到殖民统治者的扶持,各方面的文化也都被高度渗透,生活习惯也更接近殖民者后裔。
  年逾七旬的阿萨莫·吉安前后有三任妻子,但都不是同时拥有。他三个妻子分别所生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年纪都不是很大,作为家族成员,也都出席了这次会面。
  阿萨莫·吉安年事已高,此时在政治上主要是培养现任妻子所生的幼子。
  他的长子是第一任妻子所生,因为母亲那边的家势较大,已经独立出去,经营着当地规模最大的木材加工厂——木材加工厂也是达荷美的支柱产业。
  次子姆巴赫是第二任妻子所生,不受阿萨莫现任妻子的喜欢,母亲那边也没有什么势力,仅仅负责打理一座在当地都谈不上多大规模的棕榈种植园,性格看上去比较沉闷。
  在今天的会面中,姆巴赫坐下来后就没有怎么说话,远没有阿萨莫的长子、幼子以及两个女儿能说会道,似乎早就认识到自己是这次见面的边缘人物。
  相比较内心更为世故、保守的阿萨莫长子以及夸夸其谈、性情有些轻浮的阿萨莫幼子,曹沫却是注意到阿萨莫次子姆巴赫看似沉默寡言,内心却有着相当淡然的自信。
  在吉安家族准备的招待宴请上,曹沫也有意提及族群斗争相关的一些话题,也能看得出阿萨莫的另外两个儿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激进,姆巴赫却是更认同其父阿萨莫的温和主义路线。
  当然,这些话题都是浅尝辄止。
  曹沫主要还是跟阿萨莫·吉安探讨几内亚湾滨海经济走廊,以及科奈罗能源有意沿这条经济走廊建设发电基地以及跨境电网,洽谈沿滨海经济走廊发展棕榈、可可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以及科奈罗水泥生产基础等一系列投资规划。
  曹沫在西非有这样的投资规划,而达荷美在他的投资规划版图里,又是最为重要的节点,他对吉安家族的这一次拜访才显得顺理成章,没有突兀的地方。
  入夜后,达荷美停了电,庄园里的柴油发电机又恰巧出了故障,非常标准的西式晚宴在蜡火的映照下,却也有一种别样的温馨。
  用过晚宴后,曹沫他们就告辞离开,回到塔布曼安全顾问公司在达荷美的临时基地时,时间还早,大家还是坐到会议室里探讨后续的工作安排。
  作为跟吉安家族的主要联络人,冯磊也被拉过来参加讨论。
  “你似乎颇为钟意姆巴赫?”谢思鹏坐下来好奇的问道。
  阿萨莫虽然是坎特族人的温和派领袖,但年事已高,身体也不是很好,因此他们真要跟吉安家族缔结更密切的关系,还是要在阿萨莫的三个儿子之间挑选重点。
  谢思鹏虽然看不出姆巴赫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他也注意到曹沫今天在晚宴上主动谈及的好几个话题,阿萨莫的长子跟幼子反应比较一致,唯有姆巴赫看似反应平淡,却能看出他对自己的兄弟都不甚认可。
  简单的通过排除法,谢思鹏也能看得出曹沫对姆巴赫更感兴趣。
  “……分裂或陷入内战的阿克瓦,绝对不符合天悦的利益,原则上我们不应该跟坎特族或其他阵营的激进分子或势力纠缠在一起,但温和派又太容易软弱,”曹沫叹了一口气说道,“像胡安·曼塔尔这种对现实有着清醒认识、内心又坚定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或许因为他本人在吉安家族的处境,姆巴赫有着更为务实的精神,性格也更为坚韧——接下来在达荷美的投资意向,几个方向都要谈,在阿萨莫三个儿子间,我们至少不能在明面上流露出太明显的偏好来,但种植园的投资事宜,我们在洽谈时可以放宽松一些,可以推进得更快一些……”
  阿萨曼·吉安以及整个家族都将希望放在幼子的身上,更希望他在将来能继承阿萨曼的政治遗产,天悦刚跟阿萨曼·吉安及吉安家族建立联系,当然不可能拧着别人的心思去做什么。
  所以曹沫明面上还是要在天悦系有着足够分量的谢思鹏,在阿克瓦多跟阿萨曼的幼子多接触。
  反正是玩虚的,跟谁都是玩。
  而真正的事务性接触,则可以通过前期侧重种植园投资,与姆巴赫保持密切联系。
  当然,这点还是不够的。
  曹沫指定冯磊参与在达荷美的种植园合作投资谈判,并不是需要冯磊深入介入在达荷美的种植园投资、经营,这另有东盛集团、科奈罗食品直接负责。
  冯磊职务不高,在阿克瓦的主要工作还是负责天悦工业在阿克瓦南部地区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他借参与谈判的机会,与姆巴赫保持密切接触,不会太突兀,同时也能恰到好处的将姆巴赫带进天悦在阿克瓦的其他投资及市场事务中来,不动声色的帮助姆巴赫摆脱家族以及个人事务局限于达荷美地域的限制……
第四百四十三章
变数
  第二天一早,阿萨莫·吉安非常热情的带着他的三个儿子跑过来,与达荷美市政厅官员一起,邀请曹沫多留一天,参观当地的种植园、木材加工厂以及渔港。
  对阿萨莫的热情,曹沫也是欣然应允。
  虽说达荷美曾经也种植有大片的可可、油棕树,但赛维义发动军事政变后,欧美对阿克瓦进行长达十年的经济封锁,限制棕榈油、可可等经济作物出口到欧美各国去,严厉摧残了阿克瓦的种植园经济。
  达荷美的经济作物种植园受到双重打击,情况自然就更惨烈。
  阿克瓦进入民选时代,欧美国家的经济制裁纷纷撤消,可可豆、棕榈油得以出口欧美,但也是临近港口以及周边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最早受益。
  达荷美虽说距离首都佩美港仅四十公里,但道路状况却要比想象中糟糕多了,棕榈油、可可豆要运往佩美港再出口,运输成本无形中要高出很多。
  吉安家族早年在达荷美也拥有大量的种植园,但目前已经缩减到仅有一千英多亩左右,旗下也有一座小型的棕榈油压榨厂,很不成规模,压榨出来的棕榈油主要也是供家族及附属的部落居民食用。
  达荷美周边是阿克瓦最为主要的雨林区,森林资源富裕,木材砍伐、加工业比较发达,也是达荷美的支柱产业。
  即便是欧美对阿克瓦封锁最严厉的十年期间,也没有禁止阿克瓦的木材出口,而现在不仅欧美需要大量的木材,中国的木材商也跑到非洲来淘货。
  达荷美港以渔业为主,六十年代建有一座专门用于木材出海的中型码头,但码头建造时为了节约成本,选址风浪小、地势平阔的浅水域,限制大型船舶停入,装卸能力非常有限。
  就算不考虑新建更大规模的码头,老码头在运营数十年后,设施也极为陈旧,事故频发,目前亟需投入资金进行改造。
  吉安家族在达荷美的主要产业就是木材采伐、加工,在达荷美港也拥有一定的股份。
  现在曹沫表示出有投资达荷美的意图,阿萨莫·吉安就迫不及待的希望天悦能直接投资达荷美港。
  不仅达荷美支柱产业木材出口海外的瓶颈能得到打开,以及达荷美当地所产的棕榈油、可可豆等从达荷美港直接出口,吉安家族也能从中受到最大的利益。
  相比较而言,跨境电网还不是达荷美当下最紧缺的,上层人物居住在庄园里有柴油发电机,而普通的城镇市民以及部落酋民都还没有迈入电气时代,又怎么能感受到缺电的痛苦?
  而就达荷美现有的产业,对电力的依赖也不严重,他们心目中还没有电力供应是其他产业得到落地发展基础的这一概念。
  达荷美港西北部有一座巨岩,从平直的海岸线突出,伸入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之中,曹沫站在光滑的白色巨岩上,眺望湛蓝色的海水,跟阿萨莫·吉安以及达荷美市政委员会的陪同官员说道:
  “天悦旗下的航运及贸易集团在几内亚湾沿岸发展运输业务,也早就计划介入与港口建设,或许达荷美港是个好的开始……”
  跨境电网涉及到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部门层次也比较高,不是达荷美地区就能直接决定的。
  现在一定要有一个项目,能以最快的速度跟达荷美地区,跟吉安家族建立联系,那就是在达荷美港的升级改造项目上达成合作。
  达荷美港现在的规模非常有限,倘若不涉及渔港部分,前期仅仅是将木材运输码头升级改造成一座万吨级的综合中转运输码头,注入两百万美元就足够用了。
  当然,事情不可能这么顺利,曹沫当场也就表个态,后续的工作还要加隆·坦格里安那边派人过来接触。
  要是能将所有的变数都排除了,后续工作开展起来也快,派团队进驻过来,除了对原有码头进行升级改造外,航运公司同时还可以将达荷美到德古拉摩的木材、可可豆、棕榈油等物资的中转运输业务发展起来……
  ……
  ……
  参观过达荷美港后,谢绝阿萨莫的挽留,众人就直接驱车北上,赶往佩美。
  恰巧遇上大雨,这一路算是彻底领略到达荷美到佩美这一段公路有多糟糕了,曹沫的骨头架子都快被颠散开来了。
  住进他在佩美港购置的私人庄园里,曹沫四脚八叉的倒在松软的大床上,叫道:“这段路真是折腾死我了!以前没有走过,还真是没有感觉啊!你们谁来帮我掐掐肩……”
  周晗坐在书桌前替曹沫浏览最新的工作邮件,假装没有听到他最后那句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