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酋长(校对)第3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0/459

  “天悦这么快就要上重型机车项目?”丁肇强走过去好奇的问道。
  “哪有这么快?实验室这是拆装别家的车进行结构分析,我们没别的事做,先上手玩玩。”曹沫说道。
  “那也太了快啊!”丁肇强感慨道。
  不要看他平时不苟言笑,但有闲余工夫,也会将自己珍藏于车库的那几部重型机车推出来到海边骑上一圈,只是还没有达到曹沫直接砸重金去造车的地步。
  他以为天悦工业即便这时在摩托车行业已经积累了一些基础,但短时间内也应该不断加强在中低档车型上的技术及生产力量,接下来兼顾到中档越野型、运动以及休旅型摩托的开发,难度才不会太大。
  不过,丁肇强认为天悦哪怕是中档摩托领域,也应该仅停留在技术积累跟储备阶段,甚至都不能盲目去推出产品。
  而沈济骑的这部摩托,即便外壳已经被拆去,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高端重型机车,他觉得哪怕目前还仅仅是对其他品牌的重型机车进行拆解研究,似乎有些早了。
  “也不算早,”曹沫说道,“天悦工业真要造车,技术的积累是一方面,品牌美誉度的积累,以此如何跨越品牌歧视,是现在必须就要考虑的问题。天悦工业前期只能专注于非洲的市场,势必会给国内的市场留下天悦工业只能生产中低端工业品的印象,那将来就算成功开发中高档乘用车,又如何能够让国内存在严重品牌歧视现象的市场接受?”
  丁肇强明白过来了。
  开发中高档乘用车,投入太高,需要跨过的技术门槛也太高,这需要循序渐进的去做,最终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摸到门槛。
  不过,并非天悦成功开发出中高档乘用车,市场到时候就会立刻接受的。
  市场的培育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
  特别在汽车制造领域,欧美的一流车企积累太大的优势。
  国内目前也有不少车企都拼命追赶,但这些年还只能在低端市场抢食吃。
  天悦工业现在直接进入重型机车的研究开发领域,看似短时间也不要妄想能打开对应高端而狭小的消费市场,但曹沫重视的不是这一块。
  他所重视的是除了技术上的积累,同时也要将天悦工业专注并掌握相关领域高精尖技术领域的印象,一步步的深入人心,为将来的市场培育,尽可能的缩短时间。
  当然,此时做这样的布局,将来一定要剑指中高档乘用车领域,才能发挥作用,要不然前期的投入都只是浪费。
  丁肇强不禁怀疑眼前简陋的测试场地,真能诞生能与那些合资大厂抗衡的车企吗?
  “丁总也骑两圈过把瘾?”曹沫看到沈济将车开回来,将头盔递给丁肇强问道。
  “我就不了,这几天没有休息好,可玩不动这么重的玩艺!”丁肇强这时候看清楚沈济骑的是哪款名车了,这是裸车就接近四百公斤的大玩艺儿,他要是年轻十岁却会想着试骑一把,现在想将车身扶正过来都很困难,就不想上去献丑了,看到沈济走过来将头盔摘下来,这才问道,“韩少荣今天算是对泰华最终图穷匕首现了,你们下一步的计划要实施了吧,你们打算这几天就向那几家金融机构报价?”
  “我们暂时还没有直接的报价计划。”曹沫摇了摇头说道。
  “哦?”丁肇强有些疑惑的看向曹沫,既然曹沫都将暗中跟弗尔科夫投资合作的事情透漏给他知道,觉得曹沫没有必要在这时候对他隐瞒什么,实在想不明白曹沫心里在打着怎样的主意。
  “陆家将泰华集团的股票质押出去的几家机构,都是公开的——这几家机构也暗中通气了,谁想从他们手里拿到泰华集团的控股权,价码差不多也是公开的。而泰华集团现在所面临的,不单单是控股权花落谁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谁接手泰华集团,就得拿出更多的资金去收拾那么大的摊子,”曹沫说道,“另外,新泰华炼油厂、科奈罗湖港,亦或新泰华国际大酒店以及科奈罗滨海新城,这几个项目的股权又分别落在泰华集团、新泰华投资以及华茂投资及弗尔科夫投资四家手里,并非谁拿下上市公司泰华集团的控股权,就能控制这几个项目——”
  丁肇强对科奈罗滨海新城等项目的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
  在吉达姆家族覆灭后,陆家就尽可能将新泰华投资在海外所持项目的一部分产权转移到上市公司泰华集团旗下。
  科奈罗湖港、新泰华炼油厂以及科奈罗滨海新城三个超大规模项目,新泰华投资及泰华集团都分别持有20%及31%的股份;剩下的股份弗尔科夫投资持有29%的股份,而华茂持有20%的股份;新泰华国际大酒店含赌场项目,则是新泰华投资与弗尔科扶投资各持40%的股份、华茂投资持有剩下20%的股份。
  这种情况下,韩少荣拿到泰华集团的控股权,与华茂所持股份合并,就能掌握科奈罗湖港、科奈罗滨海新城以及新泰华炼油厂的控制权,但是曹沫仅仅拿到泰华集团的控股权,还是无法直接控制、主导这三大项目的后续建设。
  即便不考虑里面复杂的质押关系,泰华集团对这三大项目的持股比例也仅有31%。
  “现在的情况,将泰华集团的控股权拿到手需要钱,从新泰华投资的债权人手里将这几个项目约20%的股权拿到手也需要钱,而后续继续建设这摊子项目,特别是在韩少荣持有一定股份又打定主意拖后腿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资金,”曹沫摊摊手说道,“我现在可拿不出七八十亿的资金,将这件事玩转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收购方案
  曹沫联手钱文瀚以及东江证券产业投资基金,往东盛地产注入三到四十亿资金,就足以助东盛地产摆脱当前的债务危机,那是曹沫没有对东盛地产的控制权有所觊觎。
  即便照四十亿的额度,进行最大限度的注资,曹沫联手钱文瀚以及东江证券,再加上陈蓉私人所持的股份,总计也就持有东盛地产42.4%的股份,其他股份则落在丁家、东盛管理层以及尚文东、程翔等中小股东手里。
  即便将尚文东、程翔等中小股东排除在外,丁家联合东盛管理层持有东盛地产的股权犹超过50%。
  而倘若想从丁家手里完全夺走东盛地产的控制权,那就需要彻底引爆东盛的债务危机;在丁家无力偿还债务时,迫使东盛地产进行破产重组程序。
  然而这时候还先要出资介入破产重组,但在拿到东盛地产的控制权之后,还要再对东盛地产注入新的资金,恢复其流动性及建设。
  这就不是三四十亿资金能解决的事情了,过程也将复杂繁琐得多。
  倘若想要顺便将上市公司东盛集团的控股权以及和熙产业投资基金的控制权都拿到手,那要支付的对价必然会更高,将是国内罕见的、规模高达二百亿的破产重组案。
  同样的道理。
  陆建成、陆建超兄弟也许仅需要引入十数亿的资金,就能彻底解决此时所面对的债务危机,但谁要想将泰华集团以及科奈罗湖沿岸、陆家以新泰华投资、泰华集团名义推进的诸多项目夺到手里,并进行后续的建设运营,就绝对不是十数亿资金所能解决的。
  曹沫手里是还有十多亿现金,或许能够将上市公司泰华集团质押在外的50%股份都收购过来,从而夺得泰华集团的控股权,但上市公司泰华集团才持有科奈罗滨海新城、新泰华炼油厂、科奈罗湖港等项目的31%的股权。
  夺得上市泰华集团的控股权,都抓不住这一系列项目的主导权,更遑论主导去推进后续的建设?
  就算陆建超、陆建成这次毫无抗抵之力,不仅失去上市公司泰华集团的控股权,新泰华投资同时也负债累累进入破产重组,又或者新泰华投资对诸多项目抵押出去的持股,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而落入债权人的手里。
  这时候曹沫在拿到泰华集团的控股权后,想进一步将这诸多项目的控制权抓到手里,涉及到的环节将更加复杂,需要动用的资金更恐怖。
  一方面华茂作为这诸多项目的重要股东,无论是介入破产重组,还是直接从其他债权人手里收购这些项目的持股,都跟上市公司泰华集团以及另一大股东弗尔科夫投资一样有优先权。
  即便曹沫跟斯特金暗中达成协议,联手打压华茂,这时候华茂还可以动用一项极关键的权力,那就是股东异议收买权。
  在国内,中小股东受保护程度严重不足,通常大股东做出决定后,中小股东即便预料到大股东的决定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可以向他人转让股权,却没有反对及撤出、抽离资本的权力;除了上市公司外,中小股东想要将股份转让出去,通常也会非常困难。
  而卡奈姆这个国家,社会治安混乱,贪腐成弊,却有着殖民时间遗留下来的完善法律体系。卡奈姆的公司法里,对中小股东有一条极关键的保护制度,也就是无力对抗大股东的决定时,除了可以向他人转让股权,也有权请求大股东收买其所持有的股权或直接撤回之前注入的投资。
  在争夺诸多项目股权不利时,也为了避免以后被大股东注资稀释股权或者项目财务为大股东控制,华茂有权要求以同样的价格优先出售他们所持的股权。
  这也意味着,曹沫哪怕是仅仅想将诸多项目的实质控制权拿到手里,要动用的资金就将远远超乎想象。
  而这诸多项目后续的建设资金,也将庞大的天文数字。
  韩少荣等到天悦正式对东盛地产完成注资之后,才最终对陆家图穷匕首现,也是基于对这一客观事实的判断。
  曹沫还想进去搅局,也得有搅局的资格才行。
  “韩少荣选择今天,将最后的杀手锏祭出,是料定我没有能力再去搅局,”曹沫将头盔递给一旁的工作人员,跟丁肇强说道,“但他越是这么想,我越是要搅这个局——我准备委托东江证券成立一个信托基金,专用用于对这几家握有泰华集团股份质押权的金融机构发起不可撤回的收购,东盛要不要参与进来……”
  天悦此时实力还是弱小,独力是没有资格跟华茂掰手腕,就算没有往东盛注资,天悦想要撬起这么大的盘子,也会非常的吃力。
  不过,这不意味着没有其他迂回的手段——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这时候才真正的体现出它们本来的意义。
  而哪怕是搅局,曹沫也要叫韩少荣不自在、不好受。
  天悦投资这次注资东盛地产,算是名声鹊起,但在新海商界毕竟只是新人。
  真要跟这几家持有泰华集团股份质押权的金融机构分别谈判,仅资格审查就能将人折腾死,何况天悦投资又要如何引起这几家金融机构的真正重视。
  这几家金融机构又如何判断天悦投资不是纯粹搅局?
  就像丁肇强到最后一刻都还提心吊胆,担心曹沫有可能突然变卦。
  发起不撤回的收购,意味着收购一经发起,在约定的期限内,报价是不可撤,只要这几家金融机构接受报价,就必须履约执行;这自然需要足够强力的机构或公司出面背书,才有可能成立。
  当然,曹沫开始提出的报价也不会太高,主要目的为这几家持有泰华集团股份质押权的金融机构提供一个保底价,第一步旨在阻止华茂从这几家金融机构手里拿走廉价筹码,叫他今天亮出来的杀手锏失去作用。
  有仇不报非君子,且不管未来有没有夺得科奈罗滨海新城诸多项目控制权的可能,丁肇强也不可能忘记韩少荣刚对丁家下的狠手,说道:“这个当然要参与,但东盛离恢复元气还早,也就只能适当参与一下,这个信托基金给东盛控股留10%的份额就够了!”
  说到这里,丁肇强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跟曹沫说道:“委托东江证券成立这个收购基金,其实可以动用银行的杠杆——李晓东约我这两天有空见一面,你要不要参与?”
  杠杆收购跟信托基金类似,三方签约协议后,收购协议正式生效,天悦投资等收购方只需要拿出30-50%的劣后资金进入收购基金,然后由银行、信托公司或公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以约定的固定利息提供其他的剩下资金完成收购。
  要是能谈成,这样就可以在争夺泰华集团控股权阶段,有效控制他们自身的现金消耗。
  当然,葛军当初建议成立收购基金,就考虑到动用杠杆这一要素,甚至比丁肇强仓促间考虑得还要深远。
  手里握有泰华集团质押股票的几家金融机构,都是证券公司;而这些证券公司内部有类银行部门、有股权投资部门。
  他们成立收购基金发起不可撤回的收购方案,必然要考虑韩少荣及华茂最终选择退出的情况,他们为此也拟定了完善的应对方案。
  其中第一步葛军就是想说服这些证券公司,直接为收购基金提供一部分拆借资金,用于对泰华集团的股权收购——这本身会写入不可撤回的收购方案之中。
  “那我们就约李晓东到津鸿会见面,除了能蹭钱文瀚一顿饭外,也催他赶紧将五个亿转给东盛地产,我们动作都完成了,东江证券那边的十个亿才有可能按部就班的到位!”曹沫说道。
  在沈济、郭广信分别联系李晓东、钱文瀚、葛军等人时,曹沫将计划成立收购基金方案的一些细节说给丁肇强知道——韩少荣图穷匕首现,现在也轮到他们正式出招了。
  听曹沫详细介绍过他们的计划,丁肇强才知道曹沫与钱文瀚、葛军早已经筹划得极其缜密了。
  现在银根那么紧,市场上的资金有限,各家都在争抢。
  对于天悦、新鸿来说,想要动用少量的资金去完成收购,但愿意合作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不会太多。
  他刚才提议将新海联合银行拉进来,但实际上新海联合银行提供大额拆借的可能性并不高。
  不过,对于那些手持泰华集团股票质押权的证券公司,这件事本身就是他们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稍有不慎,是他们自身会遭受巨额的亏损。
  照葛军设计的方案去执行,这些证券公司虽然说并没有完全从泰华集团的债局中脱身,但除了能收回一部分本金外,同时还大幅降低了质押率,这部分债务就能取消“不良风险”标签,暂时变成安全资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0/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