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酋长(校对)第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459

  曹沫跟成希说起回国这三四天马不停蹄的在干什么,除了机场接机外,直到现在才能抽出时间陪成希看场电影。
  “真是马不停蹄呢,你就不能让自己歇歇?”成希托着还有些发烫的小脸,手肘撑在矮桌上问曹沫。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话谁说的来着?”曹沫伸着懒腰,说道,“次贷危机延续下去,天悦今明两年的利润可能会受很大的影响,但不用担心会亏损,这个节骨眼上,当然要想着尽快将手里剩下的钱都花出去……”
  曹沫早就深刻体会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的动员、行政执行效率,要比国外高得多。
  他估摸着,面对蔓延开来的经济危机,国内采取经济刺激措施,速度及见效都有可能要比国外快上一截。
  这点却不是曹沫在妄想。
  欧美面对汹涌而来的经济危机,早就已经在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但成效不大,没能遏制住危机的蔓延。
  国内受次贷危机影响,目前主要是外贸、造船等行业受挫严重,楼市则是受央行收缩银根、市场上缺少资金注入的影响;国家因此暂时还没有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但已经有大量的经济学者、专家在呼吁,也有很多人对此有所期待。
  丁肇强之前死咬着不松口,也是在期待央行以及各大金融机构能及时放宽银根,而东盛地产只要能完成对短期债务的兑付,这一劫就能熬过去。
  可惜,东盛短期应付债务太密集、太多了,留给他们的时间又太短,却是不敢去赌国家会在十月底之前全面放宽对银根的限制。
  然而对手握现金的曹沫来说,他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国家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以应付有可能负增长的外贸严峻形势。
  所以曹沫第一时间先回到国内来,推动对华宸皮卡资产的收购、注资东盛地产。
  虽说东盛地产在得到他们的注资之后,后续的债务压力还是极大,负债比还是要接近70%,但终究是缓过气来。
  接下来,曹沫做了两手准备:
  一是国内采取经济刺激措施的速度跟成效,比预想着要慢,那他跟钱文瀚就会老老实实的遵照承诺,继续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手段,继续向东盛地产提供三十到四十亿左右的资金,避免再次滑入债务危机之中。
  而倘若形势的发展,跟他预想一致,国内在年底前后能果断采取措施拉动经济增长,那东盛地产有更多的渠道解决资金饥渴问题,不需要再依赖他们就能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那他们所筹集的资金,就可以转往国外。
  这时候就能更充分体现科奈罗食品财务结构的优越处了。
  曹沫回国之前,大量的现金都通过应付货款留存在科奈罗食品的账户上。
  天悦投资这次对东盛地产的注资,名义上也是通过拆借的方式,从科奈罗食品账户上借用十五亿的资金。
  要不然的话,他要将科奈罗水泥、伊波古矿业等经营利润结算出来,再转移到国内,一方面需要支付相应的税费。
  另一方面是九月之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风暴席卷全球,即便是非洲国家的央行都严格限制外汇流出,想要将三亿美元的资金,从卡奈姆等国转出,程序上会非常的复杂,时间上拖两三个月都未必能办成,也就成了远水无法解国内的近渴。
  曹沫将伊波古矿业、科奈罗水泥的利润,转为对科奈罗食品的借款,从卡奈姆等国采购可可豆、可可脂出口到国内,大量的货款留在科奈罗食品在国内的账户里,这就自然完成这笔资金的跨国转移;而这个工作他年后就着手在做,目前已经完成逾二十亿资金的转移。
  而他下一步推动东盛集团增发新股,吸并天悦投资所持的科奈罗食品的股份,主要是想利用增发到手的新股,在国内向金融机构借贷八到十亿左右的资金。
  到时候东盛地产有需要,就将这笔资金拆借给东盛地产;要是东盛地产没有需要,这笔资金转入科奈罗食品的账户里,算是归还天悦投资对科奈罗食品的一部分欠款。
  同样的,经济危机期间国内也已经加强了对外汇的管理。
  然而只要有好的机会,或有其他需要,科奈罗食品资金池里的资金,随时都可以通过货款结算,快速转往非洲;而这也显然不在国家外汇管理限制范围之内。
  经济危机再严重,正式的进出口贸易以及货款结算都不会受到限制。
  曹沫枕着成希的腿,跟周晗发短信,询问陆建超跟尼兹·奥本海默及斯特金·福斯特接触的进展情况。
  陆家兄弟在国内被韩少荣逼得走投无路,会寻找奥本海默家族的幕后人进行合作,这并不出人意料,甚至韩少荣也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步,所以才会有之前跟斯特金的合作。
  韩少荣没有料到的是,曹沫不仅早就发现斯特金的存在,甚至在九月借重返非洲之际就跟斯特金谈妥新的合作。
  周晗似乎能意识到曹沫这时跟成希在一起,没有直接打电话过来,就一直通过短信,将在德古拉摩正发生的最新情况一一告知曹沫。
  陆建超已经跟尼兹·奥本海默及斯特金·福斯特都见上面了,陆建超他们还是很清醒的知道弗尔科夫投资对新泰华炼油厂更感兴趣。
  为挽救泰华集团目前正面临的严峻危机,陆建超在跟斯特金、尼兹·奥本海默见面后直接提出,他们可以将新泰华投资、泰华集团对新泰华炼油厂所持的股份,全部出售给弗尔科夫投资;当然也希望弗尔科扶投资能收购一部分科奈罗滨海新城的股份。
  陆家想全面收缩在卡奈姆的战线,缩减债务规模,再争取回笼一部分现金,认定跟大西洋银行有莫大牵联的尼兹·奥本海默及斯特金应该有提供援助的能力。
  留给陆家的时间不多了,陆建超给出的报价也非常有诱惑力。
  陆家目的还是想保住对上市公司泰华集团的控制权。
  企业想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交易,非常的困难,而排队上市的优质企业又很多,以致哪怕一家已经上市但主营业务亏得连内裤都不剩的壳公司,转手也能卖十数亿。
  所以说陆建超、陆建成兄弟要尽一切可能避免他们所持泰华集团的股份,彻底落入质押借款的金融机构手里。
  要想做到这一点,其一是避免股价继续暴跌,跌破约定的平仓线,第二就是向这些金融机构补充更多的保证金,将平仓线调整到更低。
  虽说恩桑格传递消息时,说尼兹·奥本海默、斯特金不会真正去回应陆建超的请求,但周晗还是担心斯特金那边有出尔反尔的可能。
  虽说他们都认识到斯特金应该会更支持曹沫接管科奈罗滨海新城的建设,但事情的复杂性并不仅限于科奈罗滨海新城应该归谁建设。
  在韩少荣跟曹沫之间,斯特金或许会觉得曹沫是科奈罗滨海新城更好的建设者,但不意味着在曹沫之外,弗尔科夫投资就找不到更好的合作者——斯特金背后的福斯特家族会不会有什么意外状况发生,都是很难确定的事情。
  而考虑到新泰华炼油厂复杂的股权关系,哪怕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尽快将新泰华炼油厂的控制权拿到手,斯特金他也有可能会变卦。
  当然,周晗在这件事上心情急切,曹沫也能理解,发短信回复她道:
  “我们静观其变吧!”
  人总是善变的,他一个月前在奥本海默家族庄园里见到斯特金,确认他是更想跟天悦合作,但并不能保证一个月后斯特金不转变主意。
  不过,他需要留在国内麻痹韩少荣,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赶回卡奈姆贴身盯住斯特金,只能通过短信先安抚一下周晗。
  当然,就算尼兹奥本海默、斯特金不说,陆建超秘密前往卡奈姆的消息,真能瞒过韩少荣吗?
  现阶段他们还要继续潜伏在水面之下,看着韩少荣跟陆家兄弟明争暗斗就可以了,要周晗更多些耐心。
  ……
  ……
  尼兹·奥本海默、斯特金即便暗中没有跟韩少荣、曹沫谈成合作,也不会轻易对陆家伸出援手。
  一方面是九月过后全球形势恶化的速度可以拿猛烈来形容,令他们也不敢轻易妄动;一方面他们也不是做慈善的,跟陆家也没有交情,即便眼馋泰华的资产,怎么都要拖到陆家跟泰华危机陷进去一定程度之后,才更容易谈一个能令他们心动的价格。
  曹沫及时对东盛伸出援手,没有进一步趁火打劫,除了陈蓉、沈济以及之前的种种牵涉缠绕外,主要还是东盛集团在卡奈姆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是曹沫需要借助的。
  而曹沫希望能尽可能快的先解决国内的问题,也是想着留出更充裕的时间,以便从容不迫的到海外寻找有没有合适的其他投资机会。
  斯特金不喜欢跟曹沫直接联系,有什么事都是让恩桑格传话。
  虽说恩桑格传递过来的信息,明确说他们也没有将陆建超秘密抵达卡奈姆的事跟韩少荣提,而韩少荣也跟他们有过两次联系,但韩少荣话里话外都没有提到陆建超秘密抵达卡奈姆一事,似乎韩少荣对此真就一无所知。
  韩少荣有可能是故作糊涂,也有可能料定斯特金那边会有的反应,但斯特金不主动提及陆建超的事情也是对的。
  他们之前本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斯特金真要表现特无私、特坦白,反倒会叫韩少荣起疑心。
  陆建超没有谈成实质性的援助黯然回国,曹沫也是装作不知道这一切,他留在新海继续推动对东盛地产的注资工作,推动天悦工业跟华宸的谈判;顾蕃等人也正加急办理签证,准备随时赶往卡奈姆,对华宸皮卡在非洲的功能性需求进行实地测试验证。
  新的一周,停盘三天却没有实质性利好消息披露的泰华集团,开盘第一时间就被汹涌而至的卖盘死死压在跌停板上。
  周二时泰华也是跌停。
  周三时泰华大幅低开,但连续四次跌幅将前期不多的获利盘完全套杀在里面,中小投资者的抛货意愿大减,抛单就锐减许多。
  这时候从盘面上能看出陆家还是有挣扎一下的意思,泰华集团的股价上午时还一度翻红。
  不过,到下午时,曹沫抽空回到天悦总部,打开电脑看到屏幕上更详细的交易数据,则明显看出有资金在里面边拉边砸,很快又带动股价往低点滑去。
  到最后收盘时,又是一笔巨量的卖单,将泰华集团的股价毫不留情的再度杀到跌停板收盘——这怎么看都是韩少荣出的手,要陆家兄弟认清现实,不要再作无谓的“挣扎”。
  泰华集团的股价也正式跌破平仓线。
  接下来曾接受股权质押、借出资金给新泰华投资的金融机构,理论上都有权力将所质押的泰华集团的股票都卖出去,以避免债务上的损失。
  不过,强制平仓在国内并不常发生。
  并不是陆家兄弟在新海混得有头有脸,水陆两道都有人脉,主要还是国内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控股或参股,必须要考虑平仓抛售所带来的政治社会影响,考虑中小散户会不会暴跳如雷,令他们陷入舆论上的被动。
  另一方面这些金融机构心里都很清楚,他们真要将质押的股票通过公开市场抛售,都不知道会将股价打压到什么地步去,他们不可能在公开市场通过抛售股票,抵冲足够的本息。
  这其中的损失,谁来承担?
  即便在跌破平仓线后,这些金融机构就拥有对质押股票的处置权,但他们还是会跟新泰华进行沟通。
  倘若新泰华没有能力自行解决,这些金融机构行使债权人的权力,也会积极寻找有实力的接盘者,尽可能避免他们自身的损失。
  虽说泰华集团的股价周三跌破平仓线,但周四周五没有再继续大幅下挫。
  能看得出韩少荣暂时还无意施加太大的压力,甚至各大财经论坛抨击新易华基金公司参与内幕交易的帖子大幅减少,更不要说直接抛出泰华跟新易华基金经理施明德直接勾结的证据了。
  又或者韩少荣已经暗中跟拥有泰华集团股票质押的金融机构展开谈判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游资预料到控股股东会积极采取自救的措施,因此在这时候进场搏反弹,使泰华集团的股价获得一定的支撑。
  曹沫对这些还是不予理会。
  十月下旬,叠加次贷风暴爆发式蔓延的负面影响,证券市场也弥漫在悲观绝望的氛围之中,上证指数一度跌落到一千六百点左右,越来越多的专家、投资人悲观的认为上证指数大概率会跌破零五年时的最低点。这意味最悲观的看法,就是上证指数在当前的基础之上,还有40%的下跌空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