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酋长(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459

  成立单独的办公室以关注东盛各体系在西非以及与天悦的事务合作,许欣这个经理说到底就是具体负责打杂的。
  这个办公室最终要如何运作乃至如何决策,最终决策者是丁肇强不说,沈济、董成鹏甚至西非分公司总裁赵新宇都要参与进来讨论。
  当然,为避免漫无目的的讨论,许欣需要先草拟出一个草案出来,这样才方便讨论时大家都能有的放矢。
  许欣再蠢,也意识到今天的事情非同寻常,想着先过来找沈济打听一下消息,或者先跟沈济讨论一下,这个草案要怎么拟,才不会偏离丁肇强真正的意愿太远。
  她这种靠薪水生存的所谓白领,总是围绕着大老板的意志转动。
  沈济自然知道许欣这时候找过来谈什么,说道:“我这去见曹沫,你也一起过去吧?”
  “嗯!”丁肇强明确说了会将与天悦的合作事务,纳入新成立的办公室关注范围之列,她以后都少不了跟曹沫打交道,但许欣又奇怪的问道,“曹沫今天回国了,不在楼下他自己的公司里的?”
  “事情比较复杂……”沈济走进电梯里,就将今天上午在锦臣高尔夫球场的事情,说给许欣知道。
  “……”许欣听后半晌无语,坐沈济的车赶到青山区支云湖产业园附近的美食街,跟曹沫他们会合。
  支云湖产业园是新海最老牌的工业园区之一,不仅欣宣食品厂及二期项目位于产业园内,天悦工业产品研发测试中心也选址在这里——除了如星罗棋布的整齐厂房外,位于支云湖畔的园区商贸中心,也开发建设了不少写字楼,也有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为园区内的企业、员工服务。
  正值中午用餐时间,支云湖畔非常的热闹,走进一家名为“江浙人家”的中式餐馆,走进包厢,看到曹沫他们身边除了陈锋、郭东虎等人外,这段时间亲自留在国内负责主持天悦工业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筹备及建设工作的徐滨也在包厢里。
  天悦贸易在全资子公司旗下筹建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然后买断华宸工业在西中非地区的商标使用权,意图依赖国内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去开发、生产独立的摩托车产品,在董成鹏看来,这不仅仅是多此一举,还要将天悦贸易每年在西非市场所获得的丰厚利润持续不断的投入这个不值得投入的无底洞里,是商业投资上一次极无必要的冒险。
  董成鹏自有他的清醒认识。
  国内禁摩政策越来越严厉,那么多的摩托车企竞争日益残酷,中高端产品跟欧美日本品牌在技术上差距极大,又有着难以越过的专利技术壁垒,作为一名成熟的投资管理者,是绝对不会支持这种冒险的。
  然而曹沫不仅支持徐滨近乎孤注一掷的冒险,甚至还以和熙四分之一的价格,将10%的股份转让给徐滨、徐立峥两人,说实话沈济都很难想象董成鹏心里对曹沫还能存有多少好感。
  当然,董成鹏今天在办公室里,毫无顾忌的帮陆建超说项,沈济也有些意外,怀疑董成鹏是不是跟陆家早就有更深的利益牵扯。
  沈济坐下来,说了东盛对西非事务的最新决定,这也是他将许欣直接带到这边的原因。
  “是董成鹏建议许经理负责这个新办公室的?”曹沫听沈济说及他上午分开后与陈蓉赶到东盛大厦见到陆建超的诸多细节,微微蹙起眉头,不经意的问道。
  “是的,有什么问题?”沈济有些困惑曹沫会追问这个细枝末节的细节,许欣之前在总裁办就负责联络西非分公司的事务,对各种情况都还比较熟悉,要是这新的办公室需要有一个人负责日常事务,沈济也觉得许欣是合适的人选。
  “哦,没什么,听你说董成鹏今天还帮陆建超说话了,看来他们关系非同一般啊。”曹沫感慨道。
  “新海有很多产业投资项目,特别是创新及高科技项目,即便大家都赞同其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但短时间内又看不到有明确的盈利前景,有比较大的风险,基本上都是各家都参与进来投一点,将风险分散掉——董成鹏作为和熙基金总裁,跟其他投资机构的沟通、协调工作都是他在负责,在这个圈子里,比我要吃得开。”沈济说道。
  都现代社会了,不存在死心踏地的忠诚。
  董成鹏受丁肇强信任执掌和熙基金,但毕竟不是丁家的附庸,在丁家之外有他自己的利益诉求跟人脉圈子,就像沈济跟他们这边走得更近、利益捆绑更密切一样。
  董成鹏今天帮陆建超说话,以期换取陆家给予的利益上的回报,也实属正常。
  而丁肇强决定将东盛在西非以及跟天悦的合作事务,归到新设立的办公室管辖,不知道这是不是出于董成鹏的建议,对他们也是比较不利的一面。
  之前他们跟东盛的合作,看上去都是丁肇强最终拍板的,但归属于东盛内部不同的体系,因此即便有些地方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矛盾跟意见上的冲突,也能更好、更巧妙的去解决。
  现在的情况就变了。
  双方在科奈罗湖工业园的投资合作,是西非分公司直接参与,由沈济主持工作的海外投资事业部管理;董成鹏那边之前插不上半点手,丁肇强也不可能无端去插手具体的事务。
  成立新的办公室将改变这一现状。
  科奈罗能源,和熙基金要加上王建中、李齐虑两个人的个人持股,才算是掌握控股权,而王建中、李齐虑一直都是沈济在海外部的嫡系,跟曹沫他们关系亲密,正常情况下,董成鹏也没有办法绕过沈济,对王建中、李齐虑两人施加影响力。
  成立新的办公室,将改变这一现状。
  科奈罗食品,和熙基金持有20%的股份,而下游业务上的合作则由是东盛粮油部负责——成立新的办公室,对科奈罗食品的话语权必然会进一步加强。
  天悦贸易则是和熙基金较为纯粹的财务投资,已经无法从业务层面施加影响。
  这么去分析的话,新的办公室就算是出自董成鹏的建议,但最终还是丁肇强做的决定,决策权也是直接收归到丁肇强的手里,这可以看作丁肇将严管双方合作事务的新的态度。
  而他们之前通过沈济,一些可以便宜用事的方便,就不复存在了。
  当然,曹沫对此也并不觉得有任何的意外。
第三百一十六章
居心叵测
  曹沫难得回国一趟,心情再不愉快,也不可能对国内的事务不管不问,吃过中饭后,就与众人跟着郭东虎到欣宣食品的厂区视察这边生产情况。
  不得不说东盛在粮油行业深耕多年,所积累的客户资源为科奈罗食品开拓市场提供极大的便利。
  欣宣食品厂的产能春节前后,就超负荷运转了,年后就在邻近租下新的厂房,这三四个月主要是采购添置设备、招聘培训新的员工,产能在之前的基础上已经扩大了一倍多。
  这也是国内的便利之处,大大小小的产业园早就有建好现成的厂房,或承租或收购,添置设备、招聘员工就能够迅速启用,而园区还能提供相当齐全的配套服务。
  一个大型园区之内,甚至还聚集一批同行业或者位于同一产业链上下游端的厂商,为管理及技术人员的招聘、业务拓展、技术合作等等,提供难以想象的便利条件。
  市场需求旺盛,决定着国内的制造行业是没有周末的。
  欣宣食品也是如此,一线员工都是轮班作业,今天是周末,车间里的生产线却没有停歇。
  这边的中低层管理人员也都继续延聘欣宣食品厂的老员工,即便租下相邻的厂房进行扩厂之后,也主要是招聘补充新的一线员工,管理技术团队在郭东虎的领导下,能很好维持国内工厂的运转。
  不过,国内巧克力消费市场虽然经过长达四十多年的发展,规模依旧有限,这也限制住对上游可可脂等产品的需求。
  就目前的可可脂产品需求来说,美国及西欧都是要比中国高出十倍以上。
  欣宣食品在新一期的扩产后,产能规模也不算多大,但好在科奈罗食品打通上游可可豆进出口贸易,在当前的大宗商品行情背景下,利润率非常高。
  当然,科奈罗食品想要有大的发展,未来还需要直接在美国及西欧建厂,但曹沫暂时并无意去细想这个问题。
  可可种植园计划才刚刚起步,奥古塔及德雷克的种植园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规模,而这本身就需要有持续的资金进行投入,需要科奈罗食品从下游市场攫取丰厚的利润予以支撑,这也限制了科奈罗食品在下游进一步的扩张。
  而这又是跟董成鹏他们的投资理念是相违背的。
  董成鹏他们希望在一个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尽可能快的做大规模,以规模优势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快速的兑现利润,化解掉投资的风险,曹沫却想着将产业链做长。
  这里面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
  董成鹏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中国市场有着更敏锐的观察跟思考,但曹沫却想着科奈罗食品的产业布局能兼顾到国内跟西非两地,就注定要做长产业链端。
  曹沫支持徐滨在国内筹建天悦工业的产品开发测试中心,根本的原因也在这里。
  徐滨最终还是没能将他以往的同窗好友兼新海大学客座教授郑潺原邀请加入天悦,但天悦工业除了与郑潺原在新海大学所主持的汽车动力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合作外,还是得郑潺原推荐,将郑潺原在德国留学、工作时的同事华人科学家黄忆江邀请加入天悦工业,主持产品开发测试中心的日常工作。
  徐滨与徐立峥很早就考虑到西非跟国内的地理、气候等环境以及用户需求必然是存在差异的,在天悦贸易成立之初就在卡奈姆成立一个小规模的产品研发团队。
  受限于卡奈姆工业生产及研发的实际水平,徐立峥亲自领导的这个团队并没有直接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更多是针对西非的地理、气候以及用户特定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明确新的产品开发方向,然后交给华宸工业在国内的团队去开发。
  然而华宸工业的研发部门,对徐滨、徐立峥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完全是一种漠视的态度。
  又或者说华宸工业的研发部门已经涣散到没有能力进行新的产品开发。
  这才最终促使徐滨、徐立峥筹建独立的产品开发测试中心,开发天悦自己的摩托车产品。
  徐滨也没有想要一步登天,短时间内就能迈入休旅型、越野运动型等中高档摩托车的殿堂,产品开发测试中心成立之初,主要精力还是开发适宜于西非独特环境及用户需求的摩托车。
  徐滨对天悦贸易在西非市场的成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之前的成功,主要还是借助曹沫在卡奈姆经营多年的根基,利用价格上的优势,一下子就跟当地的直接需求对接上来,但实际上他们的优势并不能保持太久。
  徐滨对国内同行了解甚深,知道竞争对手开发市场的能力并不弱,而中国这些年改革开放,使得国内车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极强。
  徐滨预料到华宸工业继续封闭保守下去,天悦贸易的优势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是强烈的危机感令徐滨、徐立峥,坚决要开发新的车型,以巩固他们目前在西非市场的优势,为此他甚至都不主张着急去开发西非之外的市场。
  西中非地形复杂,沿几内亚湾是狭窄的热带雨林,往北往东则是热带草原往热带荒漠过渡,对摩托车的性能需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这实际上几乎为所有的摩托车企所忽视。
  更准确的说,摩托车所剩不多的巨头,一方面远不如车企财大气粗,一方面对西非市场也远不够重视,前些年甚至都将那里视作二手摩托车的倾销地。
  “国外中高端摩托车,主要还是追求性能的用户在玩,而即便是重型机车,每公里所消耗的燃油,也不足以引起用户的注意——在国内差不多也是这个状况,但在卡奈姆,情况却不一样。卡奈姆一方面是糟糕的道路状况,一方面是有载货的需求,当地的用户需要动力更强劲的车型,但另一方面当地人的收入太低、燃油价格又高,这需要一款动力性能卓越却又能经济节油的发动机……”
  “开发新的摩托车发动机,是我们中长期的目标,很难马上就有成果;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整车开发,主要是针对西非当地的地理、气候特色,在旧有的车型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说,除了荒漠地形的风沙外,西非其他地区到旱季的风沙也非常严重,硬化地面又极少,这需要改变摩托车的进气方式,轮胎也需要加宽,这些都比较容易实现……”
  黄忆江话不多,徐滨在华宸研发生产体系工作过多年,虽然研发能力跟黄忆安、郑潺原等人不是一个量级,但对常规技术上的事情也了如指掌。
  整个下午,主要是他给曹沫他们介绍新成立的产品开发及测试中心,在摩托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车系统、操纵机构以及电气设备、制动系统等方面正着手所进行的研究工作。
  不过,即便是改进型的摩托车,也不是三五个月就能开发出来,最理想的状况也是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会有一款相对成熟、专用于西非地区的车型推向市场。
  “钱烧起来跟纸似的,最理想的状况还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推出一款相对成熟的车型,这么说就是大概率推不出来,就算推出来,市场会不会欢迎都难说,也难怪董成鹏不高兴你们这么玩……”曹沫撇撇嘴,笑着说道。
  徐滨、黄忆江都是相当拼命的那种类型,特别是这么大的投入,却要等到一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才有可能拿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产品,他们心里也憋着劲。
  各个环节的开发任务都非常的重,即便今天是周末,大部分的研发人员都还是在食堂用过餐后,继续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加班到九十点钟,等手头的任务完成之后才离开。
  曹沫天黑也没有离开开发中心,与徐滨、黄忆江他们在自备食堂一边用餐,一边继续谈工作上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