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酋长(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459

  陆彦心里是挺看不起谢思鹏,但他们要想在阿克瓦有所图谋,已经在阿克瓦扎根有大半年的谢思鹏、许盛等人,无疑是极好的一个抓手,他下午这才与黄鹤斌眼巴巴的赶到谢思鹏的住处,想要进一步长谈。
  却不是谢思鹏叫曹沫一通电话招之即走,之后再也没有露面,甚至连他的电话都不再接,想想这事,陆彦就火冒三丈。
  “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陆建超在电话里说道,“许盛跟谢思鹏合作好几年的,我们硬要插进去,没有足够的好处,许盛不会动心,但我们一定要这么搞,除了斗气,能有其他什么好处?许盛有没有说这家几内亚航运公司,跟曹沫、沈济他们有什么牵扯?”
  “这节骨眼里突然冒出来,跟曹沫、沈济这两个孙子肯定是有牵扯的,”陆彦说道,“但曹沫、沈济仅仅是出面找到这家几内亚航运公司接手谢思鹏的船,换谢思鹏置身事外,还是说这家几内亚航运公司,本身就跟曹沫、沈济有着什么关系,一时半会还搞不清楚——不过沈济在佩美港逗留到今天才走,而曹沫这孙子还继续留了下来,他们显然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曹沫既然无意跟你们见面,甚至还想办设法叫谢思鹏置身事外,想必已猜到我们的意图,他们的想法跟我们应该也是不一致的,”陆建超在电话里说道,“你与鹤斌在阿克瓦,暂时也不要打草惊蛇,先以投资的名义,多接触阿克瓦的政商两界的人士……”
  “我知道,我明天就与鹤斌去参观阿克瓦石油及矿业集团在佩美港的总部,乌弗·博尼亚的次子就在阿克瓦石油及矿业集团任职——我们在科奈罗湖南岸正在建造炼油厂,甚至直接拜访乌弗博尼亚,希望他能在我们跟阿克瓦石油及矿业集团的合作有所帮助,也是名正言顺的。”陆彦说道。
  他们原计划是尽可能避免公开跟乌弗博尼亚接触,但谢思鹏、梁远都相继选择置身事外,他们要不能单刀直入的先跟乌弗博尼亚接触上,那真就是什么事都别想干了。
  陆建超在电话那头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先跟乌弗博尼亚接触,未尝不可,但我们在阿克瓦并没有特别好的筹码,很多事情也没有摸清楚,那就不能太轻易妄动,先建立初步的联系就好。”
  挂了电话,陆彦看向黄鹤斌、郭建都不像是有信心的样子,心情更是烦躁……
第二百五十九章
观望计划(一)
  几内亚湾航运公司早就资不抵债,运营难以维系,曹沫联合沈济、阿巴查、菲利希安家族、布雷克家族、勃拉姆以及奥本海默家族,总计注资三千五百万美元,一下子走拿走航运公司97%的股份,仅给加隆坦格里安保留3%的个人股份以及执行长的职务,但同时也以全包全揽的方式,将几内亚湾航运公司的债务等一系列问题都承担下来。
  将科奈罗水泥厂的船运业务直接整并进来,几内亚湾航运公司除了拥有八艘在五千吨级以下的矿砂船以及五艘三千吨级水泥专用运输船外,还拥有三千万美元的资金。
  当然,除此之外,几内亚湾航运公司账面上还欠近六百万美元的债务。
  曹沫跟加隆坦格里安接触过几次,无论是直观的感受,还是与几内亚湾航运公司有过很深接触的鲁伯特家族,对加隆本人的感观都相当不错。
  加隆坦格里安,年轻时就在阿克瓦的船运公司工作,很快就升任船长,赛维义当局上台后,他携带老小迁往卡奈姆,并创办几内亚湾航运公司。
  四十岁出头的他,精力旺盛、业务能力强、事业心也强。
  几内亚湾航运公司现在难以维系正常的运营,拖欠巨额债务,这跟加隆个人管理能力强弱关系不大,主要还是跟卡奈姆金融受西方财团的控制现状有着直接的关联。
  加隆·坦格里安最初创办几内亚湾航运公司,主要是依托从西方财团幕后控制的德古拉摩银行借贷的资金发展起来的,而与德古拉摩银行签署的借贷协议,除了利息极高外,还有一项极关键的条款就是不能提前撤消。
  最初几年,几内亚湾航运公司的运营效益非常好,但借贷协议不能提前撤消,积累资本后就主要用于船队的扩张,却没有机会改善融资结构,将债务水平降到合理水平。
  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每年所需要归还的高额利息,直接吞噬掉日益菲薄的利润,几内亚湾航运公司就更没有能力去调整业务结构。
  甚至卡奈姆国内大多数企业,都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它们只要向西方财团控制的金融机构融资,除了每年需要支付高额利息外,同时还受不可撤消条款的限制,经营状况良好时无法改善债务结构,而一旦遇到较大的经营危机,债务规模就会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从而彻底沦为金融机构的牟利工具,甚至丧失控制权。
  这其中以德古拉摩电力集团最为典型。
  德古拉摩市及周边地区的供电价格畸高,但德古拉摩电力集团这些年累积拖欠西方财团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每年差不多要有近一半的营业收入都要用于归还这些债务滋生的高额利息,也就无力大规模的扩大发电规模,对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然而西方财团却通过这个债权,源源不断的吞噬着难以想象的超额利润。
  曹沫现在接手几内亚湾航运公司,拖欠德古拉摩银行累积六百万美元的债务同样无法提前清偿,每年需要为此承担上百万美元的利息支出。
  好的方面,就是几内亚湾航运公司主要借款在两年后就将全部到期,到时候不需要为此承担额外成本,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这时候,航运公司即便不去考虑从阿克瓦即将爆发的风暴中牟利,仅仅是为了几内亚湾航运公司自身的发展,从谢思鹏手里收购那艘三万吨矿砂船,对改善、提升业务结构、盈利水平也是极有必要的。
  许盛不了解具体的细情,他个人不是很情愿出售曾寄以厚望的矿砂船,但在这件事谢思鹏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事情没有什么波折,双方很快就签署正式的协议,遵照曹沫的要求,矿砂船直接就在佩美港进行交接。
  当然,矿砂船的交接,仅仅是整个观望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曹沫还要几内亚湾航运公司直接在阿克瓦注册成立分公司,洽谈煤炭的贸易及运输业务。
  与黄金产地欧马地区相邻的芒巴地区,是阿克瓦著名的铁煤产区,受限于阿克瓦的经济发展水平,芒巴地区的铁煤质优储量大,但开采能力低下,每年铁矿厂开采规模仅二百五十万吨左右、优质煤矿开采规模甚至都不到五百万吨。
  阿克瓦国内没有与之配套的钢铁厂及火电厂,去消耗这些煤铁,矿区通过铁路连接到佩美港,所产煤铁主要用于外销,为阿克瓦换回珍贵的外汇收入。
  除了德古拉摩电力集团,科奈罗水泥厂的煅烧工序自然同样需要用到阿克瓦的优质煤炭。
  当地的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但整个西非工业及交通基础薄弱,将煤炭从矿区运抵水泥厂,折算到每吨成品水泥之中,仅煤炭消耗成本就高达二十多美元,要比国内高出近一倍;科奈罗水泥厂以当前的产能,每年差不多需要消耗逾二十万吨优质燃煤。
  面对目前德古拉摩及周边地区日益疲软的成品水泥市场价格,曹沫还想维持当前的盈利空间,除了不断加强水泥厂的生产管理外,还必然需要直接从源头去改善各种原材料的供应状况。
  在各项成本中占据重要一环的煤炭供应,原本就已经在曹沫全盘考虑的视野之中了。
  现在真要能在佩美港与科奈罗水泥厂之间建立直接的煤炭供应链,以后科奈罗水泥厂每生产一吨成品水泥,大约能降低五六美元的成本,以当前的年产能折算,总数还是非常可观的。
  等到科奈罗水泥厂所配套的大型泊位建成后,煤炭运输成本能进一步降低下来,每吨成品水泥的盈利空间能继续得到扩大。
  当然,手里没有大型矿砂船,即便暂时不考虑跨越两万多公里的距离,将阿克瓦的铁矿石运回国内去,西非也并不是没有一点钢铁产能,去消化阿克瓦的优质铁矿。
  奥约州首府卡特罗拥有卡奈姆国内第二大、年产规模达到三十万吨粗钢的钢铁厂,就座落于奥贡河中游的河畔。
  卡特罗钢铁厂乃是卡奈姆结束殖民统治之后,为当时的军政府筹资所建。
  卡奈姆当时的军政府,想着依托上游的勃索铁矿,在卡特罗建造发展一座大型的钢铁生产基地。
  一方面受限于资金,卡特罗钢铁厂一期建成之后,就无力进行后续的建设;配套的勃索铁矿开发建设也有相当有限,矿区连接钢铁厂的专用铁路线,目前还停留在图纸之上,开采出来的铁矿都是通过糟糕、成本又极为昂贵的公路运输,送入钢铁厂的炼炉之中。
  在中国,公路运输的成本已经相当高了,油料、人员工资、车辆损耗以及各种通行费用加在一起,大约是铁路的三四倍。
  而在卡奈姆,由于公路交通以及治安状况堪忧,车辆损耗大,需要额外的武装安保,载重有限、速度缓慢,运输效率的低下,致使卡奈姆的公路运输成本,甚于比中国还要高出一大截。
  另一方面是勃索铁矿的品位略差了一些,仅有百分之三十几,相比较芒巴铁矿高达百分六十的品位,精炼成本高昂。
  兼之管理不善、技术落后以及工业配套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卡特罗钢铁厂的经营效益很差。
  倘若能将阿克瓦的优质铁煤资源,直接供应到卡特罗钢铁厂,多少能稍稍改善其当前的经营状况。
  不过,这背后所涉及的环节就比较复杂。
  卡特罗钢铁厂的选矿、精炼以及冶炼等设备,最初时都是专为勃索矿区所开采的铁矿设计,需要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造,才能将芒巴铁矿的优越性能更充分的利用起来。
  奥贡河中游缺少配套的大型煤铁码头,就难以大规模、低成本的从阿克瓦运输铁矿过来。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跟大多数卡奈姆企业一样,经营不善的卡特罗钢铁厂同样是债务缠身,而卡特罗钢铁厂诸多复杂债务的背后,同样有着西方财团的身影,使得其管理层的构成非常复杂。
  当然,任何生意等到条件完全成熟之后,都不知道会踊现出多少竞争者了。
  就算奥贡河中游缺少配套的大型煤铁码头,但用三五千吨级的小型矿砂船运输铁矿石,前后总计不过四百多公里的水路,成本还是要比勃索矿区通过公路运输往卡特罗钢铁厂供应铁矿成本要低上一大截。
  在阿克瓦形势稳定之前,曹沫也不可能急着在卡特罗钢铁厂附近投上千万美元的资金建造煤铁码头,但有奥约州州长布雷克出面打招呼,阿巴查又亲自找相关高层游说,卡特罗钢铁厂很快就同意小规模的接纳一部分芒巴铁矿,尝试着跟勃索铁矿在精炼工序进行混合后,然后进炉冶炼。
  曹沫已经在奥约州打下一定的根基,又跟奥本海默家族、鲁伯特家族结成同盟,不管是煤,还是铁,他们在卡奈姆西南部滨海地区,打通下游需求市场不是难事,重点还在于上游的供应,这也是他整个“观望计划”的重点。
  曹沫即便不愿看到阿克瓦的局势出现剧烈动荡,即便勃拉姆、加隆跟领导阿克瓦民主促进阵线的胡安曼塔尔等人成功牵上线,但在形势未明之前,在都没有摸清楚乌弗·博尼亚背后有没有其他同谋或实力极雄厚的支持者之前,他也不可能直接去揭穿乌弗博尼亚的图谋。
  同时还担心民主促进阵线的高层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在知悉相关机密后会沉不住气,曹沫甚至都没有让勃拉姆跟加隆·坦格里安急于将相关信息知会胡安·曼塔尔等人。
第二百六十章
观望计划(二)
  勃拉姆、加隆·坦格里安留在佩美港期间,在接管矿砂船的同时,与胡安曼塔尔等人接触,主要工作也是请他们争取早日打通上游的煤铁供应;在这个过程中,跟胡安·曼塔尔等阿克瓦的殖民者后裔建立更密切、更信任的合作关系。
  殖民者后裔一度在阿克瓦规模有限的工业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佩美港、芒巴铁矿以及欧马较为著名的黄金矿区,早年的管理层绝大多数都是殖民者后裔充任。
  虽说赛维义政府上台后,殖民者后裔早就从港口、矿区等工业部门的管理层剔除出去,但基层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熟练技工还以为殖民者后裔为主。
  工业领域的管理层虽说后续以当地阿肯族人为主,但他们却也不得不依重掌握技术及管理能力的殖民者后裔,去维系矿区及港口的生产、运转。
  这也使得殖民者后裔在阿克瓦经济领域的隐性影响力一直都存在。
  近年来赛维义当局,为了缓解与西方社会的关系,承诺政治变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放宽了对殖民者后裔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压制。
  要不然胡安·曼塔尔等人也不可能在阿克瓦公开组建独立的政党。
  当然,政治上的高压才刚刚放松,胡安·曼塔尔等民主促进阵线的创办者及高层,他们的家族即便作为阿克瓦殖民者后裔群体里有声望、有根基的佼佼者,经济状况上都相当的窘迫。
  虽说在血缘、文化、语言以宗教信仰等各方面,他们都更亲近西方社会,但他们组建的民主促进阵线,这一次却为急功近利的西方财团所忽视、抛弃——西方财团也顾虑直接资助民主促进阵线,会在阿克瓦国内激起反殖民主义的新浪潮以及赛维义等当权派的反感。
  勃拉姆、加隆·坦格里安找上门去,对胡安·曼塔尔等人可谓是雪中送炭。
  几内亚湾航运公司经营状况再不佳,但外人不可能知道其债务状况的,加隆·坦格里安在阿克瓦的殖民者后裔心目中,始终是传奇式的人物。
  非常多的殖民者后裔青年,都还正以他为偶像,希望有朝一日能像他一样,摆脱在阿克瓦的糟糕处境,到卡奈姆或其他西非国家定居工作。
  勃拉姆及鲁伯特家族,作为英裔殖民者后裔,声名更是显赫。
  甚至在胡安·曼塔尔组建民主促进阵线之初,就曾找到鲁伯特家族寻求资助,只是当时鲁伯特家族刚参与西卡艾德特电网公司的组建,还没有插手阿克瓦政局的野心跟视野,同时也不觉得民众基础极为薄弱的民主促进阵线真能在阿克瓦干成什么。
  当时鲁伯特家族是拒绝了胡安·曼塔尔的请求,但不意味着再次雪中送炭上门,会反过来遭受拒绝。
  当前阿克瓦对外国资本进入限制极严,即便是注册成立业务单一的销售贸易公司,也都需要有当地人在其中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
  谢思鹏他们之前主要是找当地人合作,给予一定的酬金,代持一定比例的股份,以绕过阿克瓦的法律限制。
  在阿克瓦没有多少实质投资的中小型企业,完全可以这么去做,只要控制住财务,即便当中会出什么变卦,也不至于遭受到重大损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