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要说这里面没阴谋,朱由校是绝对不相信的。
第十三章
老魏很委屈
郑贵妃和李选侍这两个女人就是皇宫里面的不安定因素,先囚禁起来就好,过些日子老了病了,缠绵病榻月余,估计也就该死了。只是举行葬礼又是一笔花销,朱由校有些心疼。
“让你办的事情怎么样了?”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陈洪,朱由校淡然道。
其实事情他已经在王安那里知道了大概,此时询问陈洪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
虽然皇帝语气平淡,可是陈洪知道面前的这位主子不好惹。用力的点了点头,陈洪小心翼翼说道:“回皇爷,办妥了。”
“很好,那些靠向李选侍的人呢?”朱由校面容冷峻,紧盯着陈洪问道。
“奴婢已将那些人整理好了,皇爷是不是要过目?”陈洪将花名单从袖子里掏出来,双手托起捧到皇帝面前。
“不必了,全都打发到皇庄去种地吧,朝廷还是挺缺粮食的。”朱由校挥了挥手。
这些事情自己是不屑于管的,自己关心的只有李选侍的动静。只要将她的爪牙拔掉就可以了,至于那些跑到她那里准备养老的奴才,自己自然不会过问太多。因为这些人也用不上太久了,很快这宫里面也就没他们的地方了。
三天前,朱由校对陈洪下了命令,除了严查清洗宫内外,还要秘密干掉忠于李选侍的内侍和宫女。
既然此时陈洪这么说,想来任务是完成了。经此一次,皇宫内部的内侍们应该会老实不少,自己的安全相对也能有保障一些。
内廷风起云涌,自然也是要影响到外朝的,不少内侍被诛杀,其中自然牵扯到了不少大臣,一时间外朝也是人心惶惶。
要知道大臣私自勾连内侍,那是绝对要被皇帝猜忌的,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如今天启皇帝如此大规模的清洗内廷,他们怎么可能不害怕?
一时间大家都觉得陛下这是不是要掀起大案子了?朝臣们甚至连熊廷弼的事情都放到了一边了,全都盯着天启皇帝的下一步动作。
不过连续几天也没什么动静,倒是宫里面开革了一批内侍和宫女,这件事情就仿佛是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大海,波澜不惊地过去了。
虽然大臣们纷纷在猜测陛下想要做什么,可是一时之间也实在是想不明白,好在陛下没有向外追查,事情也就逐渐告一段落了。
这就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不过接下来就又有消息流传出来了。
不少人都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陛下之所以起用熊廷弼,是因为一个梦。这个大家都知道了,也算不上什么新鲜的消息,不过接下来的消息就是新鲜的头条了。
陛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宫里面多了一个道士,他解了这个梦,然后让天启皇帝起用熊廷弼。
据说是什么无上仙门青云门的弃徒,叫韩立,神秘的很,听说精善长生之术。
这个消息一出来,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帝王求长生,这事就没断过,历史之中有秦始皇,咱们大明也是有前例可援的,那就是嘉靖皇帝啊!
那位皇帝在位的时候,笃信道教,渴求长生,那是什么日子?
想想严嵩,想想严世藩!
想到这里,朝臣顿时不寒而栗,难道现在也要出那样一位人物了?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弹劾的题本也如雪片一样飞进了宫里面,只不过全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在这样的情况下,另外一个消息就又传了出来,那就是这个所谓的仙门青云门的弃徒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送进宫里面去的,因为这件事情,魏忠贤还得了赏,升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于是魏忠贤瞬间就成了众矢之的了,这不是要出一个严嵩,这是要出一个刘瑾!
于是弹劾魏忠贤的题本再一次飞进了紫禁城。
此时的乾清宫内,朱由校翻着面前小山一般高的题本,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果然,事情终究还是向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了下去。既然如此,那也是时候开始下一个计划了。
敲打了手上的题本,朱由校漫不经心地对身边的陈洪说道:“去,叫魏忠贤来!”
很快魏忠贤就从外面走了进来,见到朱由校坐在那里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魏忠贤顿时就慌了。
顾不得许多,他直接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以头杵地,咣咣的磕头:“奴婢,奴婢,冤枉啊!”
这些日子可是把魏忠贤给吓坏了,现在朝廷外面的大臣全都弹劾自己,自己这还没得意几天就遇上了这么一个事,现在能保住自己的,也是就剩下皇爷了。
虽然魏忠贤很想和那些大臣解释,可是他又不敢。虽然解梦之事和自己没关系,可是你敢去辩白?难道说是皇爷做的?
那个道士的确是自己找来的,但那也是皇爷让他找来的。魏忠贤像哑巴吃了黄连,有苦难言。
看着一脸委屈的魏忠贤,朱由校笑着说道:“起来,朕又没说你错,跪着做什么。”
魏忠贤一愣,随后心中大喜,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皇爷明察秋毫,奴婢万死难报啊!”
“行了!”朱由校摆了摆手打断了魏忠贤的拍马屁,直接说道:“事情到了这一步,那些人就是想你死,这宫里宫外的,想做点舒心的事情的确是不容易。朕都是如何,何况是你们,也别太担心了,朕还是能保住你的命的。”
听了这话,魏忠贤猝然而惊,保住自己的命?那岂不是说自己的官位要保不住了?
自己自阉入宫为的是什么?还不是荣华富贵!
如果这官位没了,那还不如让自己去死。如果之前也就算了,现在自己是什么人?司礼监秉笔太监,执掌东厂,怎么能这么窝囊的下去?
想到这里魏忠贤心里面就发了狠,你们想弄死我是吧?那我就弄死你们,看看咱们谁先死。
朱由校见魏忠贤的目光明灭不定,心里面一乐,这人果然不愿意放弃到手的东西。
些许钱财都会让人迷失了心性,何况是自阉的魏忠贤?
换成自己,估计也要反击,那就看看魏忠贤接下来要做什么。
“行了,朕叫你过来就是让你安心,别怕,回去吧!”说着朱由校摆了摆手,意思很明显,你回去等着吧!
第十四章
天启帝穷得叮当响
见皇爷挥手让自己回去,魏忠贤松了口气,如蒙大赦般地离开了。
等魏忠贤走了后,朱由校慢慢地喝着茶。本来这天气最适合吃点烤地瓜暖手的。
这些日子混下来,朱由校发现其实明朝的皇帝还是很轻松的。
各地的奏疏首先要送入内阁,由内阁大学士写上处理意见,然后才呈递给皇帝,由皇帝决定最终的处理办法。
如果皇帝觉得内阁提的办法不好,可以不批红而将奏疏直接送回内阁,由内阁大学士再一次拟定办法。有的时候皇帝批红都懒得做,就将批红的事交给自己身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声威一时无两的刘瑾、魏忠贤都是得到皇帝信任的秉笔太监,由于皇帝疏懒,也就让这些人有篡权的机会。
朱由校定了定神,看着眼前这一堆奏疏,嘴角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估计魏忠贤这一趟来回,不少官员要遭殃。若是他能清洗掉一些于自己不利的官员,正好顺手提拔一些干实事的。这个时代实在是人才其实并不少,只是没能做到人尽其力。
朱由校微微颔首,心里开始盘算要提拔哪些小官员。虽然朱由校不知道大多数文臣武将的才能和忠诚,但是大部分的历史名人还是知道的。
只是想着想着,他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提拔人才后,要干些啥?再者,干实事也得用到钱。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钱才是万能的,穿越才不是万能的呢!
但现在国库里,估计没什么钱。对于自己有多少钱的问题,自己还真的不清楚,只能问自己的大管家王安。
想到这里,朱由校愣了下,放下茶盏冲着门外喊了一声:“去叫王安来见朕。”
王安这段日子说忙也不忙,说闲却是蛮多琐碎的事情要处理的。这板凳还没被屁股坐热,就又被皇爷召唤到了乾清宫。
“王安,朕有多少库银?”朱由校一边问,一边心里念叨:千万不要告诉我国库赤字。
王安微微一愣,这个问题他正好知道,天启皇帝登基的时候,身为总管的他奉命查点过内库的银子。
他叹了口气缓声答道:“回皇爷,内库还有白银1700万两,黄金3万两。”国库就不用说了,肯定没钱。
听到这个数字,朱由校先是一喜,这么多黄金放在后世,自己可以一辈子吃喝无忧,跑车开开别墅住住。
高兴完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现在乃是堂堂一国之主,这些钱怕是赏赐给有巨大功劳的大臣几回,自己就得喝西北风了。
可见天启皇帝是个穷光蛋啊!朱由校在心底哀嚎了一声。要知道,乾隆三十六年,一年的国库收入就是3700万两白银,那只是一年的岁入啊!
“大明岁入有多少?”朱由校抱着一丝丝的希冀问道。
“回皇爷,岁入约摸521万两白银。”
听闻王安的话,朱由校一愣,这么少?要知道明朝此时的贸易和资本要比清朝强得多,可是每年的岁入却差这么多……
唯一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不交税。想到这,朱由校的心在滴血,似乎看到了很多真金白银就这么飞走了,于是在心里默默替这些人狠狠地记了一笔。
这些想方设法偷税漏税的人,谁家不是良田千顷,买卖无数?这些人大多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满嘴的仁义道德,平时却是鱼肉乡里。
他们兼并土地、走私、进行海上贸易,可以说每个家族都是富得流油,可是他们却总想着不交税,于是东林党就鼓吹“重”农抑商,藏富于民。
便宜老爹泰昌帝对重农抑商的理解是错误的,重农抑商不代表着重征农税,而是少收甚至不收税。可东林党人篡改了这条理论,根据他们的说法,农业才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要重征,而商人的地位低下,要少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