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537部分在线阅读
当初做的那些东西,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很多都已经展现出威力了。这也是大家越来越敬佩皇帝的原因。
只不过一时之间没有人说话,或者说是没有想好说什么。
朱由校目光扫过众人说道:“没有人有想法吗?还是说不知道该怎么做?”
“回陛下,臣觉得此事可行。”
这个时候,站出来一个人,脸上的表情很严肃,不过语气之中透露着兴奋,显然一副支持的模样。
朱由校看过去,发现这个人是袁应泰。
自从在辽东被拿下之后,袁应泰的日子可以说是非常不好过,整整沉寂了三年。
东林党垮台以后,袁应泰这个人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一直被朱由校冷落。
直到一年前,袁应泰才被启用为工部侍郎。
现在这个时候,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影响已经很小了,想要伸手已经伸不进去了。
这个时候朝堂上的实力基本上已经被瓜分掉了。除了内阁的徐光启、韩爌、黄克缵之外,还有新任的兵部尚书崔景龙、吏部尚书周嘉谟,每个人都算得上有一小伙兄弟。
而是在参谋处那边,袁可立、孙承宗抱成了一团,张维贤等人又不断地插手,同时还有魏忠贤支持的崔呈秀等人,可以说是山头林立,各自为政。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林党想要起势,根本不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应泰自然就被朱由校拉了回来,因为一时之间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选,工部这个地方又不敢随便乱放一个人。
所以袁应泰现在是工部侍郎,而且是工部左侍郎。
对于袁应泰来说,即便是做了工部左侍郎,他的日子也不太好。
朝堂上下全都排挤他,毕竟他上面没人,下面也没人,属于被架空的那种。如果不是陛下保护,恐怕现在都已经被人挤掉了。
现在朝堂六部之上,每一个位置大家竞争都很激烈,尤其是徐光启和韩爌,这两人的竞争可以用激烈来形容,年前还闹过一阵子。
见到袁应泰站了出来,每个人的神情都不一样。有的不在乎,有的皱眉头,有的则是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反正都不太好看。
对于袁应泰这么一个人。大家心里面都有各自的想法,反正他就是不太受欢迎。
朱由校露出了笑容。虽然这个袁应泰打仗不行,但是搞后勤、搞工程还是不错的,而且做官也还好。
这次见袁应泰第一个出来支持,朱由校就很满意。
朱由校说道:“爱卿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只要是说的好,朕一定不吝啬赏赐。”
“如果这件事情你能够制定一个规划,那么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办。”
听了这话之后,众人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甚至有的人开始瞪眼睛了,准备踹袁应泰一脚,把这个差事抢过来。
第四九一章
陛下要去南京
皇帝登基已经八年了,和臣子们相处了这么长时间,朝堂之上的臣子流动地一点儿都不欢快。
所以无论是皇帝还是臣子,相互之间都已经足够了解。所有人都知道当今陛下的脾气。
只要是陛下提出来的事情,你有建设性的意见,然后主动去承担把事情办好,那么你的功劳就不会小,陛下不会吝啬赏赐。
这已经是被证明过无数次的事情,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崔呈秀。
在朝廷的众臣来看,崔呈秀这个人就是个不学无术之辈,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力。可就是因为陛下看重,所以崔呈秀一直都是被提拔的人。
在几年前搞书院改革的时候,崔呈秀就很是费心干了一番。其中的龌龊事情有很多,所有人都知道。
可即便是这样,在书院改革的事情成功之后,陛下还是给了崔呈秀非常丰厚的赏赐。
在朱童蒙调走之后,崔呈秀顺利成为了都察院的一把手,现在就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外面已经有人在呼吁让崔呈秀入内阁了。虽然不知道是谁搞出来的,但终归是有人这么说,也不知道哪一天陛下就会让他进入内阁。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不会想着把事情办好?
谁都想和崔呈秀一样,尤其是像袁应泰这样的人。当初在辽东的时候,袁应泰虽然没有发什么错误,但还被换下来了。
而顶替他的人是熊廷弼。
在辽东这么多年,熊廷弼不但稳定住了辽东的局势,而且还屡立战功,甚至用大炮打死了努尔哈赤。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看得出来陛下为什么重用熊廷弼。那么袁永泰的处境就更加的尴尬了,陛下不信任他,不信任他的能力。
熊廷弼干得越好,袁应泰就越丢人。如果熊廷弼干得不好,反而让袁应泰也能够得到一些好处。
不过好处也有限,毕竟熊廷弼如果干得不好,证明陛下识人不明。
就像当年袁绍杀田丰一样,如果那一战他打赢了,田丰还能活下来;那一战袁绍打败了,田丰就只有死路一条。
原本大家以为袁应泰也会是这个下场,辽东的局面那么好,他就会被陛下扔到一边去,绝对不会再用。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陛下重新启用了袁应泰,而且还给了重任。只不过袁应泰一直没有把位置坐稳也就是了。
显然这一次是个机会,如果袁应泰把事情办好,那么位置也就坐稳了。
盯着他位置的人可就有些不开心。毕竟朝堂之上的位置也就这么几个,你坐上去就没有我的了。
加上当今陛下不喜欢折腾朝堂,自从上一次大规模的罢免官员之后,到现在为止,朝堂之上的官位还没变,内阁之中还是那几个人。
虽然增加了一个崔景荣,但是孙承宗也被调到了参谋处。朝廷高层的稳定,可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这是好处。
坏处就是下面的人没有办法升上来,有的人都已经等不及了,所以朝堂之上甚至有一些压不住。
这一次这件事情,袁应泰出头了,就有些人看不下去。
对于自己的处境,袁应泰根本就是非常的清楚,他很明白自己现在位于什么样的境地,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应泰可不敢行差就错,关键还是要立功,不然位置做不好。
现在袁应泰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
“是,陛下。臣回去之后就拿出一个章程。”袁应泰连忙答应道。
既然是一个好机会,那就要好好的把事情做了,不然的话就容易出问题。
朱由校看着袁应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好了,这件事情说完了,我们说下一件事情。”朱由校直接就转移了话题。
下面的臣子们有一些发愣,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了吗?这是不是有一些太快了?
可即便是如此,他们也知道没有办法,陛下决定的事情就是决定了。
朱由校站起身子说道:“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自朕登基以来,大明蒸蒸日上,国库日用充足,国泰民安,多靠诸位爱卿尽心尽力。”
在自吹自擂这方面,朱由校还是很有心得的,现在已经能够做到脸不发红心不跳,而且态度诚恳、言辞恳切。
说白了就是自己夸自己的时候,都能够把自己感动。所以朱由校说这话的时候,语气生动、情感真情。
下边的人听着这些话,脸上也露出了感慨和敬佩的神情。
当今陛下什么都好,这份自吹自擂是改不了了。当然了,陛下也够得上这样的功绩。
要知道,在民间,陛下的风评可是非常的好,各种各样的言辞都是吹捧陛下。
很多人已经把大明吹捧成中兴了,中兴盛世,而朱由校自然就是中兴明主。
说到这里,朱由校的话风一转,直接说道:“如此兴盛之事,朕有意寻幸南京,并且回凤阳祭祖。不知诸位爱卿可有意见?”
这话出来之后,所有人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大明朝的皇帝出去,本身不是什么太不正常的事情。正德皇帝到处微服私访,大家也不是没见过;而嘉靖皇帝也曾经出京,甚至到南京和凤阳都去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今皇帝想要出去溜达,也没什么大不了。甚至陛下想要去泰山封禅,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封禅这个活动被宋仁宗玩坏了,后世的帝王也就没有人再去了。只不过陛下出京不是惊扰甚大,而是能够把人吓死。
要知道,陛下总共出过三次京城,第一次去了山东,结果山东上下全部完蛋,大大小小的官员被抓的被抓、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可以说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甚至连山东的孔家也被收拾了一顿,甚至还被杀了不少人。
第二次出京,陛下去了张家口,然后张家口血流成河,那些商人全部被抓被杀,一大批官员和将领被牵连,从上到下被清洗了一遍。
最后一次,陛下去了辽东。这一次还好,没有从上到下的清洗,但是却打了一仗。
朝堂上的人所有人都知道,在场的人可没有傻子。
这些年朝廷在花什么钱,大家心知肚明。
陛下内库的钱,这些年一直支撑着皇家亲军,同时也支撑着百工院,支撑着新城那边,各种开销都是皇帝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