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4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767

  黄宗昌有些不敢说话了。
  要是说错了话,他脑袋不会没了吧?
  沉默了半晌,朱由校似乎才从自己的情绪里走出来。
  看着黄宗昌,朱由校说道:“不能让大明的百姓吃饱肚子,是朕这个做皇帝的不合格。所以是朕之过也。”
  原来陛下是在为这件事情自责,果然是个好皇帝。
  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该怎么说,黄宗昌的心里面很明白。
  他直接跪倒在地上说道:“天灾人祸,又岂是陛下能左右?陛下爱民如此,心中常怀天下,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
  “能够得益于如此圣君,实在是臣祖上修来的福分!臣相信,在陛下的统御之下,大明会越来越强盛,天下的百姓也会再无饥馑之忧!”
  “希望如此吧。”朱由校看着黄宗昌,点了点头说道:“咱们君臣共勉吧。”
  “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绝不让陛下失望。”黄宗昌连忙说道。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爱卿起来吧。”
  试探和考验已经完成,现在是时候谈正事了。
  朱由校让陈洪挂起一幅地图,对黄宗昌说道:“你看看这幅图,有什么想说的?”
  这幅图其实就是首善书院的规划图,只不过那里很快就会拆掉了。
  当然了,也不是都拆掉,毕竟首善书院也是很多人用了心设计的,比如假山花园,石榴树等等,这些东西要保留下来,做成一个大宅子的后花园。只不过会被分割成几部分,分成几家。
  有了这些东西在,那肯定价格就会翻好几番。宣传的时候再用点心,什么文教兴盛之地、百年历史积淀,这样的话多说一点,到时候肯定能多卖不少钱。
  这是一个新的设计图,上面很多地方都标注得很明白,比如中央的一条商业街、后面的住宅区,以及一家会所。
  虽然不知道这个会所是什么东西,但黄宗昌还是能看一个大概,脸上的表情很精彩。被胖脸挤没的眼睛,此时也闪动着光芒。
  看了一眼朱由校,黄宗昌问道:“陛下,这难道就是城中官员新居的设计图纸?”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一份图纸,你知道朕是为什么给你看吗?”
  “是希望臣发卖出去吗?”黄宗昌想了想之后说道。
  对于自身,黄宗昌有很清醒的认识。之所以能够在内务府中平步青云,得到今时今日的地位,那是因为他的商业头脑,而不是因为官场智慧。如果比做官,他早就被人捏得什么都不剩了。
  陛下找他来,肯定不让他去建设,毕竟这东西工部比他擅长多了。工部随便拿出一个官员,都会比他做得更好。
  如果说是分房子,那也用不到他。
  整件事情唯一能够用到他的,那就只剩下发卖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黄宗昌还猜不到陛下想让他做什么,那他也就不用再做事了,直接回家养老去吧。
  朱由校点了点头。
  黄宗昌能够猜得到,朱由校一点都不意外,猜不到才让人意外。
  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的确是想让你拿去发卖。这张图你复制一张拿走,然后把消息放出去。具体的资料在这里,回去之后好好的研究一下。”
  “怎么卖?卖多少钱?这上面没有,你自己定个计划出来。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来办了,好好办,别让朕失望。”
  黄宗昌心里面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为陛下做事情,如果把这件事情办得好、办得漂亮,那么他就算是入了陛下的法眼吧?到了那个时候,还不平步青云?
  黄宗昌激动的说道:“陛下放心,臣回去之后马上研究。等到做出预算之后,马上给陛下送来。”
  说完这句话,黄宗昌便对着朱由校行礼,语气笃定的说道:“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那你就拿回去办吧。”
  “是,陛下。”黄宗昌答应了一声,继续躬身说道:“臣告退。”
  等到黄宗昌走了之后,朱由校活动了一下筋骨。
  虽然有了新城的收入,但是对于朱由校来说还是不够,仅仅是杯水车薪而已,他还是很缺钱,还需要从其他的地方弄钱来。
  朱由校转头看向陈洪,直接说道:“让你派人去张家口捞消息,人已经派出去了吗?”
  “回皇爷,人已经派出去了。”陈洪连忙答应道:“只不过出去的人暂时没有什么收获。昨天刚刚送来的消息,那些人在张家口根基很深,甚至周围的九边,他们也认识很多人。如果继续深追深挖下去,恐怕牵扯的人不会很少。”
  朱由校抬起头看了一眼陈洪,面无表情的说道:“什么时候你开始担心这些事情了?”
  听了这话之后,陈洪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连忙说道:“皇爷,奴婢只是担心如果事情闹大了,恐怕会有麻烦,到时候对皇爷不利。奴婢绝对没有私心!”
  
第四二七章
认筹开始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迈步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地说道:“做事要有分寸,有时候不要想太多,不然对你没什么好处。”
  “是,皇爷,奴婢知道了。”陈洪连忙跪地俯首说道。
  “自己下去领板子吧。”朱由校点头说道:“记住,二十板子。”
  “是,谢皇爷、谢皇爷!”陈洪连忙答应道。
  说完这句话,陈洪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他也知道自己这是多嘴了。
  朱由校看着陈洪离开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人这种东西,全都是有私心的。到了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守住本分的人还真的是不多。
  想了想,朱由校对身边吩咐道:“传旨给魏朝,让他回来吧。”
  “是,陛下。”旁边有人答应了一声,然后宫里面再无声息。
  朱由校活动了一下筋骨,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站在台阶上看着外面的阳光,感觉很不错。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很灿烂。
  自从入冬以后,京城的天气就变得无常了起来。朱由校还记得前世听郭德纲的相声,总爱说老老年间有多冷。
  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天气还是非常非常冷。到了六几年七几年,冬天也有冬天的样子,不存在什么暖冬。无非就是小冰川期的余温,使得天气很寒冷。
  而在马上就要进入小冰川期的大明,冬天开始冷得不像话。相信再过几年,整个天下就会更加的难熬。
  朱由校有很清楚的记忆,整个长江以北漫天大雪。
  在朱由校活着的年代,长江沿线已经很多年没有过那么样的大雪了,而且冬天来的很早,时间根本就不够植物生长。
  春天雪化的时候,把植物种下去;等到冬天再下雪的时候,植物还没有办法收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困难的原因。
  明末没有粮食,主要就是因为这个,何况还有旱灾、水灾和地震。
  总之就是地球不太平,日子不好过。
  而原本应该产粮旺盛的江南,比如江浙湖广等地,很多地方被改种了桑麻。《大明王朝1566》里提到的“改稻为桑是国策”是虚构的,在历史当中,根本就不存在这国策。
  只不过改稻为桑这件事情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走私贸易的发展,整个江南的浙江等地需要大量的生丝来纺纱。
  而养殖蚕,就需要大量的桑叶。大户们根本就不用朝廷催促,自己就把田地改种了桑。至于小门小户,有田地的再说,没有田地的说都不用说。
  何况对于有田地的人家来说,种桑可比种粮食赚得多。南方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就是雇工的出现,很大一部分也是这个原因,海外需求大,走私贸易猖獗。
  虽然在隆庆开海以后情况好了很多,可实际上还是走私猖獗。朝廷从里面拿不到什么好处。
  一个连田税都收不上来的封建王朝,你还指望能够收什么税?难道还能够收商税?
  这个时代可不是谁都能够做生意的,没点本事可不行。我田税都不交,你想让我交商税?想的也太美了!
  自从穿越以后,朱由校一直在想各种办法弄钱来装备自己的军队。说白了就一点,保证谁都不敢动自己这个皇帝。
  至于朱由校改革的东西,也很少触及根本利益。这一次皇家书院改革,算得上是推广天下的改革,其他的都没有。
  朱由校就是在等,在等自己的军队成型,在等辽东一战定天下,等到自家军队拿着大胜之威回来,就可以真的开始改革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是需要钱。
  站在皇宫的台阶上向外看,朱由校的目光仿佛洞穿了整个京城,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入冬之后,虽然天气变得更寒冷了,但偶尔有一天还会有好的天气,阳光灿烂,温度不那么低。
  十一月初六就是这么一个日子。
  眼看就要过年了,京城也开始热闹繁华了起来。
  这两年虽然事情比较多,但是大明整体上还算平和,朝堂运转也很顺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