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767

  可是陛下显然不想让自己这么做,陛下让自己做的事情是掀翻盐政,主持整个盐政改革。
  这是什么事情?
  大明多少人在盐里面发财?
  地方的普通百姓、盐商、各级的官员、勋贵勋戚,甚至是各地的军队,所有人都朝着盐里面伸手,所有人都在这里面发财。
  如果自己想要动盐,那就会得罪所有人。当年叶淇的盐政改革所以能改,那是因为顺应人心,所有人都在等着改。
  各级官员、各地的盐商,勋贵和勋戚之中以寿宁侯张鹤龄为首,更是翘首以待。在那样的情况下,自然盐政改革是所有人都期待的。
  可自己要是去主持盐政改革,那就是妥妥的作死了。
  想到这里,张维贤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事情已经完完全全的违背了自己的初衷,这绝对不是自己想要的。
  可是现在陛下已经盯上自己了,自己怎么办?告诉陛下自己不想干?
  那不是作死吗?
  前面自己说的大义凛然,到了后面就畏畏缩缩甚至是后退,陛下会怎么看自己?自己所做的一切全都功亏一篑了。
  全都怪徐希!
  真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
  张维贤真恨不得杀了徐希!
  
第三二三章
朱由校南下到德州
  张维贤走了。
  朱由校确实不是很在意,这件事情如果真的要做的话,自己也不可能让张维贤一个人去做,而是需要审慎的安排、紧密的布置,否则很容易功败垂成,影响就大了。
  自己也不可能因为定国公学习的一时之事而坏了自己的谋算。不过这件事情的确可以谋划一下,趁着这一次自己去山东。
  接下来的几天,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所有人在忙碌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朱由校离京的事情。
  皇帝离京,终究不是什么小事情,所以无数人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事实上,大明朝的皇帝南下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没有过。
  当年正德皇帝就喜欢出京,而且还喜欢微服私访;嘉靖皇帝也曾经离京,也曾经到南京去祭扫。可以说皇帝出京也不算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
  只不过自从嘉靖皇帝以后,大明朝的皇帝似乎不愿意离开京城了。
  像万历皇帝,更是躲在皇宫里面根本就不出去,甚至连朝都不上。万历之后便是泰昌,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
  到现在皇帝要出去,大家还是有些不习惯。不过这种事情不是你习惯或不习惯的,皇帝要走,你也拦不得。
  在皇帝离京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那么谁陪着皇帝一起去就成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人事安排。毕竟如果能够陪在皇帝身边,说不定就能够得到皇室的重用。
  内阁四位阁老一起陪着去两个,分别是内阁次辅徐光启和内阁大学士黄克缵。
  至于文官这边有谁去,朱由校就交给徐光启他们两个来安排了。
  朱由校主要关心的是参谋处这边的人事安排。
  张维贤是一定要跟着的。除了张维贤之外,朱由校还把定国公徐希也给叫上了。
  这两位国公爷之后,便是袁可立,这个人朱由校也准备带上。除了这两个参谋之外,其他的便都是参谋处的行走了。
  比如孙传庭,比如张余,又比如卢象升和曹文诏。和他们一起的刘贤、吴襄,朱由校也带上了。
  让这些年轻人出去走走终归是好的,何况朱由校还想和他们接触一下,这些都是大明将来的栋梁,也是朱由校准备重用的军方人士。
  除此之外,这一次朱由校调了戚金跟着,随从护卫的还有虎啸营的五千人马,再多就不需要了。朱由校相信这五千人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
  随行人员确定下来之后,便是确定出行的方式了。
  身为皇帝,朱由校自然是不可能走路的,所以是坐大船,沿着京杭运河一路南下。
  至于戚金率领的人马,则是在河两岸沿途护卫。
  阳春三月,杨柳依依,是春风送暖的好时候。
  这一天通州码头全部戒严,没有人能够到这里来,方圆几里之内全都是军队的痕迹,没有人敢靠近。
  码头上停着一辆非常气派威严的大船,其他所有的船只全都远远的停在水面上。
  朱由校带着跟随自己一起南下的文武官员来到了通州码头,随后一起登上了大船。
  在太阳要升到正中的时候,大船才缓缓的开动,沿着大运河缓缓的南下。
  朱由校站在船头,任由清风吹拂着自己的脸,看着运河两岸的绿意,心情十分的舒畅,整个人感觉都好了不少。
  从皇宫里面走出来,果然有一种天宽地阔的感觉。
  在朱由校的身边,徐光启和张维贤他们都在。能够陪侍在朱由校的身边,与朱由校坐一条船,自然也只有这几位大佬了。
  像卢象升他们已经到后面那条船上去了。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朱由校也不着急赶路,所以走的也就比较慢。原本前几天还有一些新鲜的意思,可是过了一些时日,单纯的赶路就让人厌烦了。
  在走到德州的时候,朱由校终于不想再继续走下去了。
  看了一眼站在身侧的陈洪,朱由校说道:“你马上去把徐光启他们给朕召来,朕有事情要和他们商量。”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道。
  时间不长,徐光启他们就来了。
  见他们要行礼,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行了,不用行礼了,都过来坐下说话吧。”
  等到几个人都坐下之后,朱由校才继续说道:“这些日子赶路有些疲惫,明天就到德州了,不如在德州休息几天,朕也正好下船走一走,看一看民间风貌,领略一下我大明风物,看一看大明百姓的生活。”
  听了朱由校这句话,徐光启几个人的心都是一颤,这就叫怕什么来什么。
  对于在场的几个人来说,陛下下船,这就是一个非常让人担心的事。
  如果陛下只是单纯的游玩,那也就罢了。可在场的人谁都知道,陛下就不是单纯游玩的那种人。
  对于陛下来说,看人、看事、看物,比游玩来得重要地多。一旦陛下到了德州,说不定就能看出点什么来。
  要知道今年山东可是发生了大地震,而且波及了河南和南直隶,虽然德州没有受灾,可是这不代德州没有问题。
  对于在场的臣子来说,如果被陛下找了麻烦,那就很麻烦。
  不过也有人无所谓,比如徐光启和黄克缵。两个人都是内阁大学士,真的有地方官犯了事,和他们的关系也不大。
  英国公张维贤、定国公徐希两个人就更不在意,地方上的事情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在船上坐了好几天,也的确是有些劳累了,下去走一走也好。
  于是张维贤说道:“自然是全都听陛下的。陛下想体察民情,足见陛下爱民之心。正好臣与陛下一起下船走一走,说起来臣也好久没有离京了,正好四处看一看。”
  徐光启看了一眼张维贤,知道他没安好心。不过现在陛下兴致正浓,自然不能够说出什么阻止的话。
  于是徐光启也说道:“陛下下去看看自然是没什么问题。不过这护卫要做好,戚金将军到了吗?”
  “已经让他的人准备了。”朱由校笑着说道:“咱们明天就下去看看吧。”
  “那要不要知会地方官员一声?”黄克缵在一边说道:“让他们在码头上迎驾?”
  “这个就不用了。”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事实上,对于自己的行踪,朱由校从来就没有想过隐秘,因为不可能隐蔽。只要自己的船离开了通州码头,肯定就已经被人盯上了。
  沿途的大小官员和官府,根本不可能放自己离开他们的视线。当自己的皇船从他们的辖地走过去了之后,他们才能够松一口气;不然的话,恐怕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只要明天自己的船停在德州码头,肯定德州府的人就知道了。自己通不通知他们来迎驾,他们肯定都会来的。
  黄克缵见朱由校没有通知地方官府的意思,于是便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不想惊扰地方,足见陛下亲民仁厚之心。”
  看着黄克缵,又看了看徐光启,朱由校似有所悟。
  他好像明白了一点事情,为什么成化皇帝手下的人被称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了。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反对,同时喜欢拍马屁。
  比如自己的这几个臣子,说他们没能力那是不可能的。可是这拍马屁的功夫见长了,在不经意之间就把好话说了,而且态度真诚、语气诚恳,似乎是发自内心说的一样。
  了不起啊,了不起。
  不过这种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更多的则被要下船的兴奋取代了。
  第二天一早,皇船就靠在了德州码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