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767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贵州和四川就被切割了,到时候贵州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整个贵州就会落入他们的手里面。这是一个大麻烦,这里是一个非常不稳妥的点。”
  听了这话之后,袁可立再一次点了点头。
  一边的李标向前走了一步说道:“安邦彦前些日子到巡抚衙门来过,说他和奢崇明有嫌隙,愿意帮着朝廷出兵平定叛乱。”
  听了这话之后,孙传庭看了一眼李标,说道:“那就可以确定他有反心了。”
  这话出来之后李标一愣。
  怎么就能断定安邦彦要造反了呢?
  这是不是太草率了?
  李标很想开口反驳,甚至是呵斥这个年轻人,可是这个年轻人是袁可立带来的,他没有办法这么做。
  于是李标的目光看向袁可立,希望都堂大人给自己一个解释。
  虽然李标尊敬自己,但人家好歹是巡抚,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袁可立向前走了一步,说道:“这位是兵部侍郎孙传庭,这一次得陛下圣旨随行来到西南。”
  虽然袁可立说的很客气,可是李标也听出来了。这些官场上的套话很容易理解,虽然对方的官职是兵部侍郎,但没有实际的官职,说白了,他就是一个来镀金的人。
  至于后面说是得到陛下的圣旨,那就更明白了,这是陛下派下来的人。一方面是镀金,另外一方面就更简单了,那就是监军。怪不得都堂大人如此客气。
  于是李标说道:“原来是孙大人。孙大人因何说安邦彦会造反?安邦彦到巡抚衙门来,也可能是为了尽忠报国呢?”
  孙传庭想了想,转头看着袁可立,见袁可立点头,孙传庭这才说道:“安邦彦是一方土司,尽忠报国这种事情本来可能性就很低,当然也不是没有,这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疑点。”
  “至于可疑的地方,如果安邦彦真的是一心报国,那就是报国好了,为什么要说他和奢崇明有嫌隙?”
  “以私人的嫌隙为信,可见其为人当是小人无疑;以私人嫌隙取信,同时也说明此人心中有鬼,不然因何如此?”
  “因为他觉得如此说,更能够取信大人。大人没有同意,可见大人心中也是有疑虑的。”
  听了这话之后,李标点了点头说道:“朝廷虽然能够压住西南,可是这几年安邦彦扩展的很快。其势力范围已经由‘织金’一带扩展到那威(官寨)、八部(八步)、糯东(普定坪上)、伯亨(以那细木底麻窜寨)、得归(以那细木底中寨)等处,安邦彦也由织金关迁至那威居住,人称‘那威官寨’和‘安家屋基’。而‘织金’则交由安邦彦之子安武功管理。至此,此支安氏土司,已经多了两个字,称‘雄书安氏’。”
  “我曾经几次向朝廷请求军饷增加人马,可是都没有得到批复。”李标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孙传庭,说道:“孙大人能够通过我的话去判断出安邦彦图谋不轨,可见有远见卓识。只是在这个时候,他应该不会这么做吧?贵州还是有些人马的。”
  “恰恰相反。”孙传庭摇了摇头,直接说道:“既然这个人素来有野心,那么就没有必要到这个地方来说他愿意去打奢崇明,他只要安安静静的等着就行了,等着朝廷和奢崇明分出一个胜负。”
  “如果说奢崇明在四川攻势猛烈,朝廷派贵州援军入川,那么他趁机起事就可以了,为什么他要到巡抚衙门来?还说他愿意去平叛?”
  “因为他已经不想等了,他也等不及了。”孙传庭语气笃定的说道:“他有野心,他也有魄力,他不想等到朝廷和奢崇明分出胜负,因为他觉得奢崇明无法抵挡朝廷。同时他也不想奢崇明做大,他想要自己来拿贵州。”
  “如果大人让他援兵入川,他必然会把人马带到贵阳。等到他的人马到了贵阳之后,他就会趁势发难,一举斩杀大人夺取贵阳。”
  “如此一来,整个贵州进入他的手了。到时候进可攻退可守,无论是配合奢崇明对抗朝廷,还是自己做大,全都可以。”
  “所以我断定,他肯定要造反,他只是在等贵州的援军入川。一旦贵州的人马入川,他肯定会直接造反。”
  听了孙传庭的话,在场的人都没有再继续开口,显然都在考虑他说的是否正确。
  不过很多人都觉得孙传庭说的有道理,甚至连李标都这么认为。
  实际上即便李标觉得孙传庭说的事情不一定发生,但是他不敢冒险。尤其是他是贵州巡抚,一旦真出了孙传庭说的那种事情,整个贵州丢了,他负的责任就大了。
  李标若是不去救援四川,朝廷也没法怪他。毕竟他这里有一个安邦彦要造反,也走不开呀,有心无力。
  可若因为救援四川丢了贵州,还让自己的手下造反,李标觉得自己肯定交代不下去。
  李标转头看向了袁可立,想看看都堂大人有什么办法。
  袁可立则是看向孙传庭,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很简单,只要都堂坐镇贵阳,我去攻打遵义;打下遵义之后,我带人进去四川,对外就说贵州援军入川了,引诱安邦彦造反。”
  “一旦安邦彦造反,都堂就率军平叛,一举消灭掉他,荡平整个贵州,解除了贵州的后患之后。而后大军由遵义入川,平定奢崇明的叛乱。”
  “即便把戚元功的五千人都给你,你的人手也不够。”袁可立看着孙传庭说道。
  “再给你配五千人,也不过一万人。由遵义出发,直奔重庆,后方没有大军接应,你就是孤军在外。不能这么做,太危险了。”袁可立语气坚定的否定道。
  “大人,西南不稳,则朝廷江南不稳;江南不稳,则大明江山不稳。”孙传庭向前走了一步,躬身说道:“此等时刻,考虑不了太多了。重庆不能丢,四川不能被奢崇明占据,贵州也不能丢,只能分兵两路。”
  
第二七二章
遵义城,打富裕仗
  众人全都看着孙传庭,虽然表情各自不同,但是大概意思都差不多,都有着对孙传庭的敬佩。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去送死。但更多的,则是对此行的不看好,或者说是担忧。
  袁可立定定的看着孙传庭。
  一路上走过来,袁可立当然对孙传庭的才能是有了解的,他也不相信孙传庭是傻乎乎去送死的人。
  袁可立问道:“可有把握?”
  轻轻的点了点头,孙传庭直接说道:“叛军看似势大,实则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他们之所以能够搅动四川云贵,无非是这里人少,他们仗着熟悉地形,又有这里的土著配合。想要平定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太难的。”
  看着孙传庭胸有成竹的样子,袁可立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这么办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袁可立便转头看着李标说道:“集结大军去遵义。”
  无论是为了引诱安邦彦,还是要打开入川的通路,遵义都必须拿下来。
  在得了袁可立的命令之后,李标也不再迟疑。
  虽然李标还有一些想法,也不太相信孙传庭的判断,可命令就是命令,袁可立是西南总督,他必须要听。
  大军直接开拔了。
  孙传庭带着戚元功的五千人,单独列阵在一侧。
  一边走着,孙传庭一边看着戚元功。他对于这位戚金的儿子,心里面还是非常好奇的,也很想和他聊聊。
  只不过这个戚元功是一个闷葫芦,一路上也不怎么说话。
  想了想,孙传庭没话找话的问道:“戚将军,本官听说京营练兵之法,乃是根据当年戚少保的兵法所练,可是有此事?”
  戚元功看了一眼孙传庭,他对这位孙侍郎的感官还不错。
  很少有文官像孙侍郎这样懂兵事的,也很少有文官能像他这样骑马射箭。孙侍郎甚至还能够挥刀,还比较有骨气,不怕战死。
  不过戚元功本身不擅长和人打交道,在几个兄弟里面比起,戚元辅在口舌上就要差很多。所以上一次有机会去陛下那里当千牛卫统领的是戚元辅,而不是他。
  如果单纯用兵器本身上来说,戚元功要比戚元辅更强。
  现在听到孙传庭的问话,戚元功也有了谈话的意思,于是憨厚的笑着说道:“也并不是都一样。听家父说,这一次京营练兵,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配合新的火器。”
  “就是他们扛着的那些吗?”孙传庭看了一眼身后的人马,再一次好奇的问道。
  戚元功点了点头,略带自豪的说道:“这些都是百工院最新研制和生产的,质量非常的好,威力也比原来要大了不少,所以很多战术都要改。”
  “家父曾经说过,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方面说的是用兵之法,另外一方面就是说的练兵之法。在不同的地方作战,面对不同的人,根据己方的优势,都要修改练兵之法。”
  “当然了,这是术。本质上的军事军规是不能够改的,那是道。”
  看了一眼戚元功,孙传庭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他觉得戚金说的有道理,不愧为一代名将,能够在戚少保去了之后,让戚家军后继有人。
  孙传庭和戚元功两人一边走着,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虽然说是闲聊,但实际上孙传庭就是在了解自己带领的这支军队。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戚元功告诉一些东西,好做到心里面有数。
  戚元功也没有隐瞒,将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诉了孙传庭。
  两个人一时之间聊得倒也很和谐。
  越聊,孙传庭就对接下来的奇袭重庆之行越有信心。他觉得自己带领这五千人马,入川之后就能够所向披靡。什么奢崇明,什么造反,全都是土鸡瓦狗耳。
  孙传庭看向这五千人马的目光很是灼热,这都是宝贝呀!也不知道京城之中还有多少!
  回到京城之后,自己能不能也弄这么一支人马?至少把这些人马拉到辽东去试一试!
  要知道前几年的萨尔浒之战,孙传庭一直都装在心里,等着某个机会想要一雪前耻。甚至对于大明朝的很多官员和将领来说,那都是耻辱。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遵义城下。
  大军压阵。
  孙传庭在最前面,他带着戚元功走到袁可立的身边。
  袁可立看了一眼眼前的遵义城,声音沉稳的说道:“你们可愿意试一试?”
  虽然是这么说的,看似是在征询意见,可实际上就是想让戚元功他们试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